万历十四年二月初九,正是丙戌科会试开考之日。
这天一大早寅时刚过,京城还是一片漆黑之时,大街小巷便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那稀疏的灯火渐渐向贡院汇聚,就如同融化的冰水汇成了小溪,小溪又汇成了河流,河流最终在贡院前面的广场上汇成了灯火组成的湖泊,整个内城东南角仿佛都被点亮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会试对于读书人来说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这年头的普通人要想彻底改变命运,那就得金榜题名,一旦金榜题名,最少都是七品知县,一县之主啊。
更何况,只要不出意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又或几十年,升到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什么荣华,什么富贵,什么权势等等,那都不在话下。
所以,读书人对会试都相当的重视,但凡能参加会试的,那一个个都积极得很。
卯时还未至,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贡院外面的广场上那都已经黑压压全是人头了。
当然,这些也不全是考生,也有来送考生的亲朋好友。
卯时整,贡院大门准时打开,考生那就如同湖泊决口一般涌了进去,飞快的散向自己号牌所属的考棚前。
紧接着便是禁军将士搜身入场了。
这大冬天的,那也是层层衣服都得扒拉开来细细查看,考生那都被冻得直打哆嗦。
不过,没人敢不把衣服敞开让人检查。
禁军将士可不讲什么客气,你不让搜身那就不让进,人家不一脚把你踹开就算是不错了。
更何况,这就是小意思而已,冰冷的号房里面三场九天那才叫难熬呢。
很多经过搜身的考生那都是直接和衣一抱便往自己的号房里疾步而去。
他们都想把东西放下来再整理自己的衣物。
结果,匆匆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惊呆了。
因为他们明显能感觉到号房里有点温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快,他们便发现,号房里面多了个黑乎乎的铁东西,而且当椅子和床用的木板上还用纸镇压着张印了字的书签纸呢。
这个不可能是考题,因为考题有很多,每一场都有很多,不可能就这么薄薄的一张书签纸。
那些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不由得拿起书签纸看起来。
御赐煤火炉!
原来,两块木板之间的黑疙瘩是个煤火炉。
这年头是没人敢用煤炭烤火的,大家都怕烤着烤着人就没了。
煤火炉更是没人见过,因为以前铁是很难买到的,也比较贵,不可能有人拿铁做这么大个炉子。
这书签纸上印的其实就是御赐煤火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比如,不要直接用手去揭上面的盖子,小心给你手上烫得全是泡。
又比如,加煤炭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煤炭烧一段时间再加,一次多加点,煤炭是管够的,别新煤炭加进去烧一会儿就打开盖子继续加,小心被煤气熏到。
再比如,里面的煤渣是要清理的,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用火钳把里面的煤渣给扒拉出来,要不然没有足够的气进去,煤火就烧不起来。
很多考生看到这新玩意那都觉得惊奇不已。
有的考生甚至忍不住用布包住手打开看了看,有的考生还拿着火钳往里加煤炭呢。
这种煤火炉和后世的蜂窝煤炉还不一样,后世的蜂窝煤炉那是加了很厚一层粘土隔热的,外面也就有点烫人而已,这种煤火炉直接就是一火熟铁铸出来的,没加黏土隔热。
当然,这个也不是一点防护措施都没有。
里面带阑珊的隔板上是有一圈铸出来的铁壁的,铁壁和炉璧之间那是塞不进去煤块的,要不然,煤加多一点炉璧都会被烧红。
这也是后面改进的。
总之,这种煤炉子那就是用来烤火的,散发的热量非常大,明明没有明火,却如同在考柴火一般,比炭盆那点热量不知道大了多少。
这一下考生有福了,煤炭管够啊,每个人的脚下那都有个放煤炭的竹筐,快用完了就有禁军将士往里添。
总之,这煤火炉他们可以不停的烧,小小的考棚里面那一直都是暖烘烘的。
而且,他们带的食物乃至发的水都能放盖子上加热。
以前他们得就着炭火烤半天才能把冻跟石块一样的馒头或者冻成粉一样的米饭给加热了,菜那基本只能吃冷的,那点炭火就热不了碗里的菜。
这回就不一样了,他们饿了的时候直接把装饭菜、装馒头、又或者装水的碗放煤火炉的盖子上就行了,过一阵再去吃就是热的了,根本不用拿手里慢慢烤。
万历还专门跑贡院来看了一下。
号房这会儿是进不去了,那门都锁了,要开门很麻烦,他只能上中间的明远楼上看一看了。
这会儿监考官那也鸟枪换炮了,人手都有一个小望远镜。
他们直接举着望远镜一扫,考生写的字那都能看清楚。
辰时许,朝阳初升,万历已经站在明远楼的三层举着望远镜向下扫视开了。
这会儿考生貌似都舒服得很,没有抱拳哈气的,也没有跺脚的,大家貌似都在聚精会神的做文章。
不过,也有的考生在加煤炭。
他就专门看了看那些加煤炭的考生的表情。
很明显,这些家伙都觉得很新奇,有的加煤炭的时候甚至还露出了一丝满足的表情。
这就证明,他们对这煤火炉都很满意。
万历满意的笑了笑,正要收回望远镜,却无意间扫到一个值守的禁军将士在偷偷跺脚。
他细细看了看,那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不过,他皱眉并不是因为那禁军将士在偷偷乱动。
他皱眉是因为禁军将士的衣服和鞋子都不是很好,那手都被冻得红紫红紫的。
这就证明,禁军将士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
他好像把禁军将士给忽略了。
锦衣卫有卖铁的收益分润,京营有大量田地和军功奖励,禁军将士却好似什么都没有,一个月一两银子一石粮那也就勉强能养活一家人而已。
这可不行,禁军可是贴身保护他的。
他不能亏待了禁军将士啊。
问题,要增加禁军将士的收入好像还只能增加粮饷,因为禁军将士得轮流在皇宫值守,出了宫那也得围在他身边守护,没法去捞外块,也没法去捞军功,甚至连地都没法去种。
如果给禁军将士增加了粮饷,京营、锦衣卫,乃至边军的粮饷能不增加吗?
现在京营还在扩招呢,今年就要扩充到三十六万了,加上边军那一半要发粮饷的那就是六十六万了啊,每人每月加一两银子的粮饷那都是六十多万两一个月啊。
他扛得住吗?
再说了,禁军将士每个月加一两的粮饷那也远远不如京营、锦衣卫和边军赚的多。
所以,加粮饷是不可取的,他得想点别的办法才行。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将单思南招到远离众人的角落里,小声问道:“单将军,你手下的禁军将士过得都不怎么好吧?”
这里是贡院,万岁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单思南颇有些尴尬道:“他们勉强能养活家人。”
果然,就这么点粮饷也就勉强能养活一家人而已。
万历闻言,果断道:“这样不行,以后每个月得给他们发点东西贴补家用,起码要让他们和家人都能丰衣足食。”
啊?
还发东西?
单思南颇有些不解道:“万岁爷,我们给禁军将士发什么东西?”
那当然是我们自己做的东西。
万历琢磨道:“这样吧,以后每个禁军将士每个月发羊毛布一匹,羊肉三十斤,常用药剂一盒。”
啊?
这么多东西!
单思南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替手下将士多谢万岁爷恩典。”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些还不够,还有他们家里的窗户都派人去装上玻璃,镜子每家也发上一块大的。”
还给发玻璃和镜子!
单思南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这还不够。
万历又琢磨道:“你贴身保护了朕这么久,朕都没给你点东西。
今年最后一批京营将士扩充完我们就要准备做煤炭生意了,到时候给你算一成分红。
还有,今年我们征讨北虏的时候顺便给你算点军功,到时候给你封个伯爵。”
这一下就要晋封伯爵了!
单思南哪怕再沉稳,那也不免激动道:“万岁爷,末将一辈子都跟在您身边保护您。”
这天一大早寅时刚过,京城还是一片漆黑之时,大街小巷便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那稀疏的灯火渐渐向贡院汇聚,就如同融化的冰水汇成了小溪,小溪又汇成了河流,河流最终在贡院前面的广场上汇成了灯火组成的湖泊,整个内城东南角仿佛都被点亮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会试对于读书人来说那就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
这年头的普通人要想彻底改变命运,那就得金榜题名,一旦金榜题名,最少都是七品知县,一县之主啊。
更何况,只要不出意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又或几十年,升到五品、四品、乃至三品、二品都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什么荣华,什么富贵,什么权势等等,那都不在话下。
所以,读书人对会试都相当的重视,但凡能参加会试的,那一个个都积极得很。
卯时还未至,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贡院外面的广场上那都已经黑压压全是人头了。
当然,这些也不全是考生,也有来送考生的亲朋好友。
卯时整,贡院大门准时打开,考生那就如同湖泊决口一般涌了进去,飞快的散向自己号牌所属的考棚前。
紧接着便是禁军将士搜身入场了。
这大冬天的,那也是层层衣服都得扒拉开来细细查看,考生那都被冻得直打哆嗦。
不过,没人敢不把衣服敞开让人检查。
禁军将士可不讲什么客气,你不让搜身那就不让进,人家不一脚把你踹开就算是不错了。
更何况,这就是小意思而已,冰冷的号房里面三场九天那才叫难熬呢。
很多经过搜身的考生那都是直接和衣一抱便往自己的号房里疾步而去。
他们都想把东西放下来再整理自己的衣物。
结果,匆匆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惊呆了。
因为他们明显能感觉到号房里有点温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快,他们便发现,号房里面多了个黑乎乎的铁东西,而且当椅子和床用的木板上还用纸镇压着张印了字的书签纸呢。
这个不可能是考题,因为考题有很多,每一场都有很多,不可能就这么薄薄的一张书签纸。
那些进入号房的考生那都不由得拿起书签纸看起来。
御赐煤火炉!
原来,两块木板之间的黑疙瘩是个煤火炉。
这年头是没人敢用煤炭烤火的,大家都怕烤着烤着人就没了。
煤火炉更是没人见过,因为以前铁是很难买到的,也比较贵,不可能有人拿铁做这么大个炉子。
这书签纸上印的其实就是御赐煤火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比如,不要直接用手去揭上面的盖子,小心给你手上烫得全是泡。
又比如,加煤炭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煤炭烧一段时间再加,一次多加点,煤炭是管够的,别新煤炭加进去烧一会儿就打开盖子继续加,小心被煤气熏到。
再比如,里面的煤渣是要清理的,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用火钳把里面的煤渣给扒拉出来,要不然没有足够的气进去,煤火就烧不起来。
很多考生看到这新玩意那都觉得惊奇不已。
有的考生甚至忍不住用布包住手打开看了看,有的考生还拿着火钳往里加煤炭呢。
这种煤火炉和后世的蜂窝煤炉还不一样,后世的蜂窝煤炉那是加了很厚一层粘土隔热的,外面也就有点烫人而已,这种煤火炉直接就是一火熟铁铸出来的,没加黏土隔热。
当然,这个也不是一点防护措施都没有。
里面带阑珊的隔板上是有一圈铸出来的铁壁的,铁壁和炉璧之间那是塞不进去煤块的,要不然,煤加多一点炉璧都会被烧红。
这也是后面改进的。
总之,这种煤炉子那就是用来烤火的,散发的热量非常大,明明没有明火,却如同在考柴火一般,比炭盆那点热量不知道大了多少。
这一下考生有福了,煤炭管够啊,每个人的脚下那都有个放煤炭的竹筐,快用完了就有禁军将士往里添。
总之,这煤火炉他们可以不停的烧,小小的考棚里面那一直都是暖烘烘的。
而且,他们带的食物乃至发的水都能放盖子上加热。
以前他们得就着炭火烤半天才能把冻跟石块一样的馒头或者冻成粉一样的米饭给加热了,菜那基本只能吃冷的,那点炭火就热不了碗里的菜。
这回就不一样了,他们饿了的时候直接把装饭菜、装馒头、又或者装水的碗放煤火炉的盖子上就行了,过一阵再去吃就是热的了,根本不用拿手里慢慢烤。
万历还专门跑贡院来看了一下。
号房这会儿是进不去了,那门都锁了,要开门很麻烦,他只能上中间的明远楼上看一看了。
这会儿监考官那也鸟枪换炮了,人手都有一个小望远镜。
他们直接举着望远镜一扫,考生写的字那都能看清楚。
辰时许,朝阳初升,万历已经站在明远楼的三层举着望远镜向下扫视开了。
这会儿考生貌似都舒服得很,没有抱拳哈气的,也没有跺脚的,大家貌似都在聚精会神的做文章。
不过,也有的考生在加煤炭。
他就专门看了看那些加煤炭的考生的表情。
很明显,这些家伙都觉得很新奇,有的加煤炭的时候甚至还露出了一丝满足的表情。
这就证明,他们对这煤火炉都很满意。
万历满意的笑了笑,正要收回望远镜,却无意间扫到一个值守的禁军将士在偷偷跺脚。
他细细看了看,那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不过,他皱眉并不是因为那禁军将士在偷偷乱动。
他皱眉是因为禁军将士的衣服和鞋子都不是很好,那手都被冻得红紫红紫的。
这就证明,禁军将士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
他好像把禁军将士给忽略了。
锦衣卫有卖铁的收益分润,京营有大量田地和军功奖励,禁军将士却好似什么都没有,一个月一两银子一石粮那也就勉强能养活一家人而已。
这可不行,禁军可是贴身保护他的。
他不能亏待了禁军将士啊。
问题,要增加禁军将士的收入好像还只能增加粮饷,因为禁军将士得轮流在皇宫值守,出了宫那也得围在他身边守护,没法去捞外块,也没法去捞军功,甚至连地都没法去种。
如果给禁军将士增加了粮饷,京营、锦衣卫,乃至边军的粮饷能不增加吗?
现在京营还在扩招呢,今年就要扩充到三十六万了,加上边军那一半要发粮饷的那就是六十六万了啊,每人每月加一两银子的粮饷那都是六十多万两一个月啊。
他扛得住吗?
再说了,禁军将士每个月加一两的粮饷那也远远不如京营、锦衣卫和边军赚的多。
所以,加粮饷是不可取的,他得想点别的办法才行。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将单思南招到远离众人的角落里,小声问道:“单将军,你手下的禁军将士过得都不怎么好吧?”
这里是贡院,万岁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单思南颇有些尴尬道:“他们勉强能养活家人。”
果然,就这么点粮饷也就勉强能养活一家人而已。
万历闻言,果断道:“这样不行,以后每个月得给他们发点东西贴补家用,起码要让他们和家人都能丰衣足食。”
啊?
还发东西?
单思南颇有些不解道:“万岁爷,我们给禁军将士发什么东西?”
那当然是我们自己做的东西。
万历琢磨道:“这样吧,以后每个禁军将士每个月发羊毛布一匹,羊肉三十斤,常用药剂一盒。”
啊?
这么多东西!
单思南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替手下将士多谢万岁爷恩典。”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些还不够,还有他们家里的窗户都派人去装上玻璃,镜子每家也发上一块大的。”
还给发玻璃和镜子!
单思南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这还不够。
万历又琢磨道:“你贴身保护了朕这么久,朕都没给你点东西。
今年最后一批京营将士扩充完我们就要准备做煤炭生意了,到时候给你算一成分红。
还有,今年我们征讨北虏的时候顺便给你算点军功,到时候给你封个伯爵。”
这一下就要晋封伯爵了!
单思南哪怕再沉稳,那也不免激动道:“万岁爷,末将一辈子都跟在您身边保护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