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竟然突然间下旨,命所有藩王将名下投献的田地全部登记造册,交朝廷处理,如若不然,那就削藩!
朝堂之上的文官都认为,这小皇帝大抵是有点人马就狂到没边了。
削藩这种事是可以张口就来的吗?
那些藩王宗室可都是你老朱家的血脉至亲,皇室宗亲你都收拾?
再说了,你要削藩那些藩王不会靖难吗?
建文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
这么搞会天下大乱的!
不过,诡异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一个文官上疏劝谏小皇帝不要削藩。
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是巴不得藩王赶紧靖难,换个皇帝总比现在这极度叛逆的小皇帝要好。
这小皇帝是什么事都跟他们对着干啊,他们文官都要快被武将给压住了。
如果他们真被武将给压住了,那十有八九会跟洪武朝和永乐朝一样,一点利益都别想分润,贪六十两就剥皮充草!
他们自然不想回到洪武朝和永乐朝,所以,他们都想换个皇帝。
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暗地里投靠哪个藩王好了。
这次他们如果押对宝了那就是从龙功臣啊!
当然,朝中也不全是别有用心的文官。
还有一部分那是没心没肺的,或者说,只想做自己的事,不想管闲事的。
这部分文官平时就跟隐形了一样,没事压根就不会上奏,他们自然不可能掺和到削藩这种事里面来。
还有一部分那就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了。
这种文官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宗藩问题不解决,大明迟早被这些宗藩给拖垮。
万历要削藩,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或许,当初建文朝的齐泰和黄子澄有一个就是穿越的也说不定。
他们知道宗藩问题越到后面会越严重,所以,力主让建文帝削藩。
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略过不表。
万历倒不是真要削藩,如果藩王宗室真老老实实听话,把接受投献的田地全部登记造册,交给朝廷处理,他是不可能冒着天下大乱的危险削藩的。
因为申时行还没上奏之前他就考虑过怎么解决宗藩问题了。
那就是开疆扩土,把藩王分封到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外的疆域去,让这帮家伙去剥削压榨那些跟大明作对的蛮夷。
不过,这会儿沈一贯为了用宗禄问题来收拾张居正旧党,已然挑起了各地宗藩和朝廷的矛盾。
他如果不出手震慑一下那些藩王,那些藩王估计就要闹开了。
这宗禄问题现在肯定是没法解决的,因为现在的藩王宗室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六万了,整个大明所有田赋全用来发宗藩禄米都不够啊。
不过,他可以先解决一个问题很严重的藩王,用以震慑其他藩王。
那么,各地藩王又是怎么想的呢?
各地藩王这会儿倒不认为小皇帝会削藩,毕竟,削藩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藩王宗室人口数量其实早超过十万了,只是嘉靖朝以来,朝廷为了拖着宗藩禄米不发,故意拖延新生藩王宗室人口登记造册,所以才显得还只有几万而已。
他们都认为,小皇帝应该清楚现在到底有多少藩王宗室了,他们哪怕不招一兵一卒那都是十多万之巨啊,如果再加上他们的仆役和家奴什么的,那上百万都不止。
小皇帝难道就不怕他们真靖难吗?
他们都认为,小皇帝大抵是吓唬人的,目的就是把他们手底下接受投献的田地给吓唬出来,并不会真削藩。
这投献的田地他们自然不会交出去的,因为数量太多,利益太大了。
哪怕两千亩每年就算五十石粮的收益,那也大到吓人啊。
他们接受投献的田地跟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不一样。
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最多也就能接受两千亩投献的田地,他们是接受多少都可以。
他们宗藩接受投献的田地都是数以百万亩计的,那可是几万石甚至十几万石粮食的收益啊,他们怎么可能交出去。
再说了,投献田地给他们的土豪乡绅大多都是跟他们有关系的,很多甚至就是他们的姻亲,他们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的田地交给朝廷出来。
所以,他们都来了个消极抵抗,都说没有接受投献的田地。
万历自然是早就猜到了这些藩王不可能把接受投献的土地乖乖交出来。
他就是想借收拾代藩来震慑震慑这些藩王。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就到五月份了。
京城已然热浪滚滚,避暑山庄却已然清凉宜人。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万历貌似突然来了兴致,他竟然带着永年伯王伟和李时珍一路慢慢悠悠的走到白河河谷种植草药的地方来了。
他这是想干什么呢?
说实话,没人知道。
因为这会儿草药都还没有成熟呢。
这会儿白河河谷都已经开出二十余里的山间大道来了,两边的梯田那足有上万亩,那梯田里也已经种满了各种草药,郁郁葱葱的就如同长势喜人的禾苗一般。
他举着望远镜大致扫视了一番,随即问道:“李神医,这些草药大概什么时候成熟?”
这个就不好说了。
李时珍细细解释道:“万岁爷,这些药田里的草药最早是去年十月份大面积种植的,有的则是今年三四月份种植的。
去年种植的最早也要到今年六月底七月初才能收,还有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乃至明年成熟的都有。”
哦,这还是分批种分批收的啊?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这收草药是不是不需要多少劳力?”
李时珍连连点头道:“是啊,反正是轮流收的,最多的一拨也就一两千亩,壮劳力的话有一千足够了,我们都不用找人来收,那些跟着我们学医的医户子弟就足够了,只是种的时候麻烦一点而已。
微臣觉得,让这些医户子弟学学种草药也好,这样他们回到各自的地方上之后,就可以带着人种植当地适宜的草药了,我们的药材也会越来越多。”
还不用找人来帮忙了啊。
那就好。
朕正琢磨这事呢。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来到河边,找了一片跟水稻差不多高的野草,比划道:“国丈,朕想让你做个东西,就是收割稻子和麦子什么用的。
这东西就跟人力推车差不多,不过,车板不是齐腰高的,只需比脚高一点就行了。
镰刀就装在车板的左侧,不过要比手工用的镰刀要长,最好做成一个镰刀槽,能把稻子和小麦收进去割。
还有,镰刀的上面要装一块大致跟稻子和小麦差不多高的薄铁板,这薄铁板的作用就是把割倒的稻子和小麦压车板上来,所以,薄铁板上面得向车板这边折弯。
车板其他三边做成半人高的框子就行了,薄铁板对面的挡板最好装上合页,这样就能翻开方便取里面的稻子和麦子了。”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因为纯手工收割稻子和小麦太辛苦了,得一直弯着腰,不停的割,还得一把一把的往脱谷的机子那边抱。
如果有了这种推车,一把推过去,割满一筐又推到脱谷的机子跟前就行了,都不用弯腰,轻松得很。
永年伯王伟饶有兴致的琢磨道:“万岁爷,这种推车做多大啊,还有,推车的轮子用什么的,稻田里好像一般的车轮会陷进去。”
你明白朕的意思就行了。
万历摊手道:“这个你可以问那些收割过稻子和麦子的农妇啊,反正河边到处有野草,收割的季节也还早,你可以慢慢做,慢慢试,对了,镰刀一定要锋利,要让农妇都能轻松推得动。”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我们用百炼钢做镰刀,不说削铁如泥,割稻子和麦子那真的就跟从泥巴里划过去一样轻松,万岁爷,这个什么时候要啊,又要多少啊?”
万历不假思索道:“那自然是今年收割的时候就要,最少要三十六万套,匠户不够你再招。”
啊?
做这么多!
还招匠户?
永年伯王伟闻言,不由得一愣。
其他人更是莫名其妙。
万岁爷怎么突然想着要做这么多割稻子和麦子的推车呢?
这个自然跟削藩有关。
不过,万历并没有解释。
朝堂之上的文官都认为,这小皇帝大抵是有点人马就狂到没边了。
削藩这种事是可以张口就来的吗?
那些藩王宗室可都是你老朱家的血脉至亲,皇室宗亲你都收拾?
再说了,你要削藩那些藩王不会靖难吗?
建文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
这么搞会天下大乱的!
不过,诡异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一个文官上疏劝谏小皇帝不要削藩。
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是巴不得藩王赶紧靖难,换个皇帝总比现在这极度叛逆的小皇帝要好。
这小皇帝是什么事都跟他们对着干啊,他们文官都要快被武将给压住了。
如果他们真被武将给压住了,那十有八九会跟洪武朝和永乐朝一样,一点利益都别想分润,贪六十两就剥皮充草!
他们自然不想回到洪武朝和永乐朝,所以,他们都想换个皇帝。
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暗地里投靠哪个藩王好了。
这次他们如果押对宝了那就是从龙功臣啊!
当然,朝中也不全是别有用心的文官。
还有一部分那是没心没肺的,或者说,只想做自己的事,不想管闲事的。
这部分文官平时就跟隐形了一样,没事压根就不会上奏,他们自然不可能掺和到削藩这种事里面来。
还有一部分那就是真正为国为民的了。
这种文官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宗藩问题不解决,大明迟早被这些宗藩给拖垮。
万历要削藩,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或许,当初建文朝的齐泰和黄子澄有一个就是穿越的也说不定。
他们知道宗藩问题越到后面会越严重,所以,力主让建文帝削藩。
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略过不表。
万历倒不是真要削藩,如果藩王宗室真老老实实听话,把接受投献的田地全部登记造册,交给朝廷处理,他是不可能冒着天下大乱的危险削藩的。
因为申时行还没上奏之前他就考虑过怎么解决宗藩问题了。
那就是开疆扩土,把藩王分封到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外的疆域去,让这帮家伙去剥削压榨那些跟大明作对的蛮夷。
不过,这会儿沈一贯为了用宗禄问题来收拾张居正旧党,已然挑起了各地宗藩和朝廷的矛盾。
他如果不出手震慑一下那些藩王,那些藩王估计就要闹开了。
这宗禄问题现在肯定是没法解决的,因为现在的藩王宗室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六万了,整个大明所有田赋全用来发宗藩禄米都不够啊。
不过,他可以先解决一个问题很严重的藩王,用以震慑其他藩王。
那么,各地藩王又是怎么想的呢?
各地藩王这会儿倒不认为小皇帝会削藩,毕竟,削藩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藩王宗室人口数量其实早超过十万了,只是嘉靖朝以来,朝廷为了拖着宗藩禄米不发,故意拖延新生藩王宗室人口登记造册,所以才显得还只有几万而已。
他们都认为,小皇帝应该清楚现在到底有多少藩王宗室了,他们哪怕不招一兵一卒那都是十多万之巨啊,如果再加上他们的仆役和家奴什么的,那上百万都不止。
小皇帝难道就不怕他们真靖难吗?
他们都认为,小皇帝大抵是吓唬人的,目的就是把他们手底下接受投献的田地给吓唬出来,并不会真削藩。
这投献的田地他们自然不会交出去的,因为数量太多,利益太大了。
哪怕两千亩每年就算五十石粮的收益,那也大到吓人啊。
他们接受投献的田地跟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不一样。
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最多也就能接受两千亩投献的田地,他们是接受多少都可以。
他们宗藩接受投献的田地都是数以百万亩计的,那可是几万石甚至十几万石粮食的收益啊,他们怎么可能交出去。
再说了,投献田地给他们的土豪乡绅大多都是跟他们有关系的,很多甚至就是他们的姻亲,他们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的田地交给朝廷出来。
所以,他们都来了个消极抵抗,都说没有接受投献的田地。
万历自然是早就猜到了这些藩王不可能把接受投献的土地乖乖交出来。
他就是想借收拾代藩来震慑震慑这些藩王。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就到五月份了。
京城已然热浪滚滚,避暑山庄却已然清凉宜人。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万历貌似突然来了兴致,他竟然带着永年伯王伟和李时珍一路慢慢悠悠的走到白河河谷种植草药的地方来了。
他这是想干什么呢?
说实话,没人知道。
因为这会儿草药都还没有成熟呢。
这会儿白河河谷都已经开出二十余里的山间大道来了,两边的梯田那足有上万亩,那梯田里也已经种满了各种草药,郁郁葱葱的就如同长势喜人的禾苗一般。
他举着望远镜大致扫视了一番,随即问道:“李神医,这些草药大概什么时候成熟?”
这个就不好说了。
李时珍细细解释道:“万岁爷,这些药田里的草药最早是去年十月份大面积种植的,有的则是今年三四月份种植的。
去年种植的最早也要到今年六月底七月初才能收,还有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乃至明年成熟的都有。”
哦,这还是分批种分批收的啊?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这收草药是不是不需要多少劳力?”
李时珍连连点头道:“是啊,反正是轮流收的,最多的一拨也就一两千亩,壮劳力的话有一千足够了,我们都不用找人来收,那些跟着我们学医的医户子弟就足够了,只是种的时候麻烦一点而已。
微臣觉得,让这些医户子弟学学种草药也好,这样他们回到各自的地方上之后,就可以带着人种植当地适宜的草药了,我们的药材也会越来越多。”
还不用找人来帮忙了啊。
那就好。
朕正琢磨这事呢。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来到河边,找了一片跟水稻差不多高的野草,比划道:“国丈,朕想让你做个东西,就是收割稻子和麦子什么用的。
这东西就跟人力推车差不多,不过,车板不是齐腰高的,只需比脚高一点就行了。
镰刀就装在车板的左侧,不过要比手工用的镰刀要长,最好做成一个镰刀槽,能把稻子和小麦收进去割。
还有,镰刀的上面要装一块大致跟稻子和小麦差不多高的薄铁板,这薄铁板的作用就是把割倒的稻子和小麦压车板上来,所以,薄铁板上面得向车板这边折弯。
车板其他三边做成半人高的框子就行了,薄铁板对面的挡板最好装上合页,这样就能翻开方便取里面的稻子和麦子了。”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因为纯手工收割稻子和小麦太辛苦了,得一直弯着腰,不停的割,还得一把一把的往脱谷的机子那边抱。
如果有了这种推车,一把推过去,割满一筐又推到脱谷的机子跟前就行了,都不用弯腰,轻松得很。
永年伯王伟饶有兴致的琢磨道:“万岁爷,这种推车做多大啊,还有,推车的轮子用什么的,稻田里好像一般的车轮会陷进去。”
你明白朕的意思就行了。
万历摊手道:“这个你可以问那些收割过稻子和麦子的农妇啊,反正河边到处有野草,收割的季节也还早,你可以慢慢做,慢慢试,对了,镰刀一定要锋利,要让农妇都能轻松推得动。”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我们用百炼钢做镰刀,不说削铁如泥,割稻子和麦子那真的就跟从泥巴里划过去一样轻松,万岁爷,这个什么时候要啊,又要多少啊?”
万历不假思索道:“那自然是今年收割的时候就要,最少要三十六万套,匠户不够你再招。”
啊?
做这么多!
还招匠户?
永年伯王伟闻言,不由得一愣。
其他人更是莫名其妙。
万岁爷怎么突然想着要做这么多割稻子和麦子的推车呢?
这个自然跟削藩有关。
不过,万历并没有解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