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京城眼看着就要下雪了。
万历召集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带着一大家子人匆匆回到了皇宫。
不过,他并没有去管什么朝堂之事。
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怎么赚钱,让明军满饷无敌。
至于朝堂之事,这会儿那些文官咬得正来劲呢。
沈一贯和申时行旧党、张四维旧党、张居正旧党那都已经咬得不可开交了。
他们一看六部尚书级别的朝堂重臣很难咬下去,干脆就开始咬六部侍郎、五寺主官,乃至六部员外郎、五寺少卿一级的了。
这些级别的官员那就多了,够他们咬几年的了。
他现在也懒得管这些,随便他们去咬,随便谁掌控的职位多,谁掌控的职位少。
反正只要皇党成长起来了,这些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赚钱。
大明水师都还没发展起来呢。
这会儿可是海上争霸的时代,步卒他都征召了七十余万了,水师那不也得来几十万啊。
那又得多少钱?
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还坐在御书房里满脑子想着怎么赚钱呢。
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余大人来了。”
那让他进来啊。
万历颇有些心不在焉的点头道:“宣。”
很快,余有才便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捧着个账本模样的东西小心道:“万岁爷,原代藩的田地和人口早就清点完了,您现在有空处理吗?”
这事他在外征战的时候着实没法处理,因为涉及到的田地和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他接过账本细细看了看,那都不由得暗自冷哼一声。
这个代藩,真是无法无天了,竟然奴役了两百多万平民百姓!
大明《赋役黄册》上的人口之所以一直不增长,那就是这帮藩王联合土豪乡绅和有功名的读书人瞒报人口。
他们就是要把藩国里的平民百姓逐渐变成奴隶,不给平民百姓办户籍,这样平民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只能免费给他们种地,饭都吃不饱。
两百多万平民百姓,大致四五十万户,而代藩和蒲州三大豪族兼并的田地足有将近一千五百万亩,如果平均分一下,每户最少能分到三十亩。
这么分合适吗?
他并不是舍不得这些田地,也不是不想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问题,这么分不公平啊。
现在大同镇和平阳府那边很多农户家里也就十来亩地,他给这些人每家分三十亩,那原本就十来亩地的农户会怎么想?
原本穷得连户籍都没有的奴隶比他们的地还多三倍?
这平均分为什么不连他们这些有户籍的农户都算上?
民间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穷没关系,你是什么都没有的奴隶,我甚至还有点可怜你。
但是,你突然间田地比我多三倍,那我就受不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难道大同镇和平阳府所有人都平均吗?
那其他州府的人又有意见了啊。
山西可是边镇,而且蒲州三大豪族还有很多余孽在那边,他如果搞得平民百姓有意见,那肯定会出事。
对了,那里是边镇,而且是大明九边的中心位置。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总算是想到办法了。
他拿着账本细细解释道:“丙仲,这些平民百姓每家每户都可以分三十亩地,但是,这地不能白给他们,白给他们其他百姓会有意见。
我们给他们的三十亩地其中十亩算屯田,他们白得二十亩地那就必须连同这十亩一起种,每年每家每户都必须上缴二十石的军粮,田赋还得另算。
不过,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太辛苦,作为种军粮的奖励,每年耕种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会派屯卫带着耕牛和田犁什么的去帮忙。”
这一下大同镇每年就能出产将近一千万石的军粮了,边军和京营的口粮都够了,甚至还能多出大半来做粮饷。
余有才闻言,连连拱手躬身道:“万岁爷英明。”
现在朕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啊,不但在想怎么赚钱,还在想怎么省钱。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现在那帮文官有什么动静没?”
呃,这个。
余有才小心道:“万岁爷,这吏部让沈一贯掌控好像有点不合适啊,现在清流都在骂,朝中大半都是沈一贯安插的官员,这家伙太不像话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破格擢升沈一贯入阁就行了。
不过,还不到时候。
清流都在骂,那就证明其他官员对这条狗有很大的意见,这样他们才会不停的咬啊!
万历淡淡的道:“没事,让他们骂,只要内阁掌控在我们手里就没事。”
这个倒是实在话。
现在六部五寺督察院其实就没多大的权力,朝堂上的事基本都要通过内阁才能办。
余有才闻言,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对了,那些藩王怎么说,投献给他们的田地他们交出来没?”
这个。
余有才颇有些无奈道:“那些藩王什么都没说,他们好像就不知道代藩被削了一样。”
他吗的,这帮蛀虫,还想让朕杀只鸡是吧?
行,等朕缺粮饷了再杀一只鸡给你们看看。
现在不急,等水师发展起来你们再不听话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万历颇有些恼火道:“他们装不知道是吧,行,让他们先装着吧,等朕有空了,让他们知道知道。”
这话什么意思?
万岁爷还想削藩!
余有才想到这里,下意识又缩了缩脖子。
他并没有点明。
这种事他可不敢瞎掺和,搞不好那是要诛九族的。
万历不管朝堂之事,沈一贯这家伙就拼命在朝堂之上安插自己的亲信。
清流、申时行一党、张四维旧党和张居正旧党那都气得张牙舞爪,逮着这家伙安插的人就是一通咬。
朝堂之上那是咬得不亦乐乎。
万历却一直在想怎么赚钱。
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的,这年头赚钱的行当大多也出自这四样。
问题,衣需要时间发展,这年头织布还是手工的呢,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台织布机,避暑山庄的木匠一年也就能做出来这么多而已。
而且大明内部的布价就这么高,利润单薄,你卖贵了人家就不买你的,这个行当想要赚大钱那还得靠海外贸易才行。
食的话大抵也就是肉食能赚钱,鸡鸭鱼肉,这四样是最基本的。
鸡鸭猪那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粮食去养,这个暂时不用考虑,现在很多百姓还吃不饱呢,拿大量粮食去喂鸡鸭喂猪根本就不现实。
看样子只能靠鱼了。
大明海禁两百余年了,海里的鱼简直不要太多。
山珍海味,这海味其实也挺值钱的。
问题,海里的鱼也得靠船去捞,而且,还得有水师保护这些船,要不然,出远海捕鱼那很有可能回不来。
这又涉及到水师和造船的问题了。
看样子南直隶是必须去一趟了。
至于住和行,搞房,造火车,那都不是现在能干的。
现在很多老百姓还吃不饱,搞房,想都不要去想。
火车那更不用想,那东西比造船可难多了,不论是从投入上来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这会儿造火车那都不如造船。
这南直隶之行看样子是势在必行。
万历召集众人商议了一番,便带着一大家子人匆匆回到了皇宫。
不过,他并没有去管什么朝堂之事。
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怎么赚钱,让明军满饷无敌。
至于朝堂之事,这会儿那些文官咬得正来劲呢。
沈一贯和申时行旧党、张四维旧党、张居正旧党那都已经咬得不可开交了。
他们一看六部尚书级别的朝堂重臣很难咬下去,干脆就开始咬六部侍郎、五寺主官,乃至六部员外郎、五寺少卿一级的了。
这些级别的官员那就多了,够他们咬几年的了。
他现在也懒得管这些,随便他们去咬,随便谁掌控的职位多,谁掌控的职位少。
反正只要皇党成长起来了,这些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赚钱。
大明水师都还没发展起来呢。
这会儿可是海上争霸的时代,步卒他都征召了七十余万了,水师那不也得来几十万啊。
那又得多少钱?
第二天一大早辰时许,他还坐在御书房里满脑子想着怎么赚钱呢。
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余大人来了。”
那让他进来啊。
万历颇有些心不在焉的点头道:“宣。”
很快,余有才便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捧着个账本模样的东西小心道:“万岁爷,原代藩的田地和人口早就清点完了,您现在有空处理吗?”
这事他在外征战的时候着实没法处理,因为涉及到的田地和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他接过账本细细看了看,那都不由得暗自冷哼一声。
这个代藩,真是无法无天了,竟然奴役了两百多万平民百姓!
大明《赋役黄册》上的人口之所以一直不增长,那就是这帮藩王联合土豪乡绅和有功名的读书人瞒报人口。
他们就是要把藩国里的平民百姓逐渐变成奴隶,不给平民百姓办户籍,这样平民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只能免费给他们种地,饭都吃不饱。
两百多万平民百姓,大致四五十万户,而代藩和蒲州三大豪族兼并的田地足有将近一千五百万亩,如果平均分一下,每户最少能分到三十亩。
这么分合适吗?
他并不是舍不得这些田地,也不是不想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问题,这么分不公平啊。
现在大同镇和平阳府那边很多农户家里也就十来亩地,他给这些人每家分三十亩,那原本就十来亩地的农户会怎么想?
原本穷得连户籍都没有的奴隶比他们的地还多三倍?
这平均分为什么不连他们这些有户籍的农户都算上?
民间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穷没关系,你是什么都没有的奴隶,我甚至还有点可怜你。
但是,你突然间田地比我多三倍,那我就受不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难道大同镇和平阳府所有人都平均吗?
那其他州府的人又有意见了啊。
山西可是边镇,而且蒲州三大豪族还有很多余孽在那边,他如果搞得平民百姓有意见,那肯定会出事。
对了,那里是边镇,而且是大明九边的中心位置。
万历皱眉沉思了一阵,总算是想到办法了。
他拿着账本细细解释道:“丙仲,这些平民百姓每家每户都可以分三十亩地,但是,这地不能白给他们,白给他们其他百姓会有意见。
我们给他们的三十亩地其中十亩算屯田,他们白得二十亩地那就必须连同这十亩一起种,每年每家每户都必须上缴二十石的军粮,田赋还得另算。
不过,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太辛苦,作为种军粮的奖励,每年耕种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会派屯卫带着耕牛和田犁什么的去帮忙。”
这一下大同镇每年就能出产将近一千万石的军粮了,边军和京营的口粮都够了,甚至还能多出大半来做粮饷。
余有才闻言,连连拱手躬身道:“万岁爷英明。”
现在朕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啊,不但在想怎么赚钱,还在想怎么省钱。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现在那帮文官有什么动静没?”
呃,这个。
余有才小心道:“万岁爷,这吏部让沈一贯掌控好像有点不合适啊,现在清流都在骂,朝中大半都是沈一贯安插的官员,这家伙太不像话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破格擢升沈一贯入阁就行了。
不过,还不到时候。
清流都在骂,那就证明其他官员对这条狗有很大的意见,这样他们才会不停的咬啊!
万历淡淡的道:“没事,让他们骂,只要内阁掌控在我们手里就没事。”
这个倒是实在话。
现在六部五寺督察院其实就没多大的权力,朝堂上的事基本都要通过内阁才能办。
余有才闻言,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对了,那些藩王怎么说,投献给他们的田地他们交出来没?”
这个。
余有才颇有些无奈道:“那些藩王什么都没说,他们好像就不知道代藩被削了一样。”
他吗的,这帮蛀虫,还想让朕杀只鸡是吧?
行,等朕缺粮饷了再杀一只鸡给你们看看。
现在不急,等水师发展起来你们再不听话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万历颇有些恼火道:“他们装不知道是吧,行,让他们先装着吧,等朕有空了,让他们知道知道。”
这话什么意思?
万岁爷还想削藩!
余有才想到这里,下意识又缩了缩脖子。
他并没有点明。
这种事他可不敢瞎掺和,搞不好那是要诛九族的。
万历不管朝堂之事,沈一贯这家伙就拼命在朝堂之上安插自己的亲信。
清流、申时行一党、张四维旧党和张居正旧党那都气得张牙舞爪,逮着这家伙安插的人就是一通咬。
朝堂之上那是咬得不亦乐乎。
万历却一直在想怎么赚钱。
衣食住行,这是最基本的,这年头赚钱的行当大多也出自这四样。
问题,衣需要时间发展,这年头织布还是手工的呢,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台织布机,避暑山庄的木匠一年也就能做出来这么多而已。
而且大明内部的布价就这么高,利润单薄,你卖贵了人家就不买你的,这个行当想要赚大钱那还得靠海外贸易才行。
食的话大抵也就是肉食能赚钱,鸡鸭鱼肉,这四样是最基本的。
鸡鸭猪那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粮食去养,这个暂时不用考虑,现在很多百姓还吃不饱呢,拿大量粮食去喂鸡鸭喂猪根本就不现实。
看样子只能靠鱼了。
大明海禁两百余年了,海里的鱼简直不要太多。
山珍海味,这海味其实也挺值钱的。
问题,海里的鱼也得靠船去捞,而且,还得有水师保护这些船,要不然,出远海捕鱼那很有可能回不来。
这又涉及到水师和造船的问题了。
看样子南直隶是必须去一趟了。
至于住和行,搞房,造火车,那都不是现在能干的。
现在很多老百姓还吃不饱,搞房,想都不要去想。
火车那更不用想,那东西比造船可难多了,不论是从投入上来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这会儿造火车那都不如造船。
这南直隶之行看样子是势在必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