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看似一顿乱来,这探矿的速度却是非常之快。
这两三个月功夫他们就探到了足够的煤矿,运输成本的问题差不多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把这门生意做起来了。
巳时许,众人便回到了皇宫之中。
这时候骆思恭都已经站在乾清宫的廊道里恭候了。
万历直接将众人带到专门摆放地图的偏殿之中,又命人取来标注了煤矿位置的九边地图在中间的大条桌上展开来,随即便盯着地图细看起来。
现在他们发现的煤矿真的不要太多,大同镇那是一长串,偏关镇那又是一长串,延绥镇还有一长串,而且,偏关镇和延绥镇还都有好大一片的露天煤矿。
如果征召大量人手全力开采,一天别说一千万斤了,一亿斤乃至十亿斤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这么大的量,怎么卖出去。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阵,随即琢磨道:“煤比炭烧得久,比柴火烧得更久,如果用来烤火,一天四五十斤差不多就够了,一个月就是一千多斤,如果光用来做饭,一天估计用个十来斤就够了,不过一个月也要用四五百斤。
如果用的人多了,这煤炭就好卖了,关键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习惯用煤炭,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快把煤火炉给推广开来,国丈,现在避暑山庄那边一天能做多少煤火炉?”
呃,您说的一天一万套啊。
永年伯王伟小心道:“现在的产量还是一天一万套。”
万历又问道:“销量如何?”
这个销量怎么说呢?
永年伯王伟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我们的煤火炉主要是配给京营和边军将士的,京营将士是每个五人帐配一套,足足配了七万多套,大同镇那边足足配了五万多套,还有禁军将士,也配了两万多套。
这剩下的有点卖不动,京城这块也就公侯勋贵和官员买,还有的京营将士杀敌立功了也会给家人买上一套,现在我们总共才卖出去不到十万套。
所以,微臣命人屯了十万套之后就停了,没办法,那东西太占地方了,十万套那都要占几十个仓房。”
你卖不动跟朕说啊!
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去年夏天他就带着大军出征了,快过年了才回来,忙得很,人家没拿这种事来打搅他也正常。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赶紧组织匠户继续做,每天要做两万套,京营将士、锦衣卫、密卫、边军屯卫每家每户都要送一套。”
啊?
那是多少套?
京营将士加起锦衣卫和密卫就快四十万了,边军屯卫全算上那都五十万了。
这就是九十万套了啊。
您以为这东西不要钱的吗?
永年伯王伟小心道:“万岁爷,如果这么送,那最少要九十万套才够,我们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就是半两银子一套啊,这就是四十五万两了。”
这点钱算什么?
万历微微摇头道:“国丈,朕都跟你说过了,这炉子的成本不算什么,只要有人用,那卖煤都能赚大钱,哪怕是用来做饭,一个月也得用四五百斤煤啊,这炉子的成本不是一个月就回来了。
如果是用来烤火,一个月最少一千多斤啊,这一个月不是就赚回来两个多炉子的成本了吗。”
这个。
永年伯王伟闻言,诧异道:“万岁爷,您这意思是光送炉子不送煤的吗?”
谁说送了炉子还送煤了?
万历微微摇头道:“煤我们不送,现在京营将士和边军将士都有足够的屯田,一年光是屯田的收益那最少都有三十两,而且他们还有粮饷的,哪怕不打仗,他们一年赚个四五十两都不是问题。
如果打仗,那军功奖励更恐怖,杀敌一名就是五十两啊,足抵他们一年的收益。
所以,他们是有钱的,而且,他们的家人不用煤炭做饭那也要用柴火做饭,天天去砍柴其实也要浪费不少时间和不少力气,如果用这时间织布凿冰什么的,那一个月买煤炭的钱随随便便就能赚回来。
冬天烤火取暖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如果烤炭火,一个月一两银子是决计不够的。
我们就按一两银子一千斤卖给他们,这不是为了赚他们的钱,而是为了生财。
这钱我们赚了还不是用来发粮饷和军功奖励的,关键他们一用就能带动很多人用,哪怕一家军户只能带动一家平民用,那也能多出九十万家来不是。
他们这么带动下去,卖煤的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考虑给他们涨粮饷不是,不说多了,给他们每个月涨一两银子,这买煤的钱不是又回来了?”
这生财之道我着实不懂。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
九十万套煤炉子陆续发下去,煤炭生意肯定就渐渐做开了。
这可不是小生意,京城一地那最少都是几万两银子一个月,而且这东西纯靠量大赚钱,生意做起来也挺费人工的,交给一个人负责肯定是不行的。
万历琢磨道:“文璧,煤炭生意一旦做起来,一天的量那都有可能是上亿斤乃至上十亿斤,光是运煤的马车和船只就不知道需要多少,这些全交给你一个人做你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朕觉得,要想尽快把这生意做起来,还是得靠九边总兵来帮忙,他们最少都是伯爵,手底下亲卫都不少,而且他们安排马车和船只运煤也方便,正好可以管管九边的煤炭生意。
这九边的煤炭生意就交给九边总兵来做,分红也分给他们,每个总兵分其边镇的一成红利。
你这边要考虑的就是慢慢把煤炭生意从九边向南扩展,正好朕准备造船了,到时候给你造一批四百料、八百料的船,方便你把煤往南面运送。
这南面的生意做起来了,利润也挺恐怖的,一成红利估计一年最少几十万两,这一成你也不能全占了,丙仲、乾吉、张国丈他们你都得从这一成里面再分别分润一成出来给他们。”
我就知道这么大的生意不可能便宜了我一个人,正好,前期怎么把生意做开不用我管了,让九边总兵去忙活也好。
定国公徐文璧闻言,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单思南道:“单将军,这顺天府的生意就交给你来负责,你赶紧把手下一千亲卫招起来,以后你就让手底下亲卫轮流去看管宛平煤矿那边的俘虏挖煤。
煤车的话,一天最少能拉五趟,一辆一天就能拉五千斤,一千辆一天就能拉五百万斤,三千辆就能拉一千五百万斤,顺天府先留三千辆暂时是够用了。
如果京营和锦衣卫的家人全用上煤炉子,那每天消耗的煤最少是四五百万斤,他们再带动一批,再加上公侯勋贵和官员本身买了煤炉子的,一天销一千多万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你让手下亲卫把生意都联系好,每个月准时给人家送过去,禁军就不用出钱买煤了,你给他们每家每户每个月送一千斤,以后顺天府卖煤的收益也给你分一成。”
这一成不少了,一个月就是几千两啊,一年就是几万两。
他好歹也是个伯爵了,不过,他那十万亩封地和俘虏奴隶、牛羊马匹什么的还没发下来呢。
因为去年收复北平行都司之后就快到冬天了,他们要忙着修建卫城和暖棚,朵颜三卫的俘虏和牛羊马匹也要赶紧迁徙到老哈河谷躲避寒冬,封地和俘虏奴隶、牛羊马匹都还没来得及分呢。
所以,他压根就没钱征召亲卫。
这下好了,总算是有钱了,可以把亲卫征召起来了,禁军里面其实余丁也不少,他随便说一声,别说一千亲卫,一万亲卫都不是问题。
他连忙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琢磨道:“这春天快到了,新晋勋贵的封地问题也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元敬,京营是随时可能要出击的,不能留在原地镇守,朕琢磨了很久,还是觉得北平行都司应该逐步交给蓟州镇的边军屯卫和新晋的勋贵镇守,京营还是应该逐步换回京畿,随时准备出击。”
这个。
蓟州镇才那么点人马,怎么镇守比北直隶还大的北平行都司啊。
戚继光小心提醒道:“万岁爷,现在蓟州镇总共也才五万边军屯卫,而且,还是轮训的,实际能拉出来镇守的也就两万五,北平行都司那么大的地方,两万五千人马镇守恐怕远远不够啊。”
蓟州镇的人马的确不够。
唉,又得征召人马,这又是钱啊。
万历闻言,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对,蓟州镇现在这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北平行都司,我们得给他们补齐十万人马才能让他们北迁去镇守北平行都司,这个朕把一元招过来我们再一起商量一下吧。”
蓟州镇也补齐十万人马!
众人闻言,那都不由得暗自乍舌。
这么多的人马,每个月又得多十多万两的粮饷啊,一年又是一百多万两!
这两三个月功夫他们就探到了足够的煤矿,运输成本的问题差不多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把这门生意做起来了。
巳时许,众人便回到了皇宫之中。
这时候骆思恭都已经站在乾清宫的廊道里恭候了。
万历直接将众人带到专门摆放地图的偏殿之中,又命人取来标注了煤矿位置的九边地图在中间的大条桌上展开来,随即便盯着地图细看起来。
现在他们发现的煤矿真的不要太多,大同镇那是一长串,偏关镇那又是一长串,延绥镇还有一长串,而且,偏关镇和延绥镇还都有好大一片的露天煤矿。
如果征召大量人手全力开采,一天别说一千万斤了,一亿斤乃至十亿斤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这么大的量,怎么卖出去。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阵,随即琢磨道:“煤比炭烧得久,比柴火烧得更久,如果用来烤火,一天四五十斤差不多就够了,一个月就是一千多斤,如果光用来做饭,一天估计用个十来斤就够了,不过一个月也要用四五百斤。
如果用的人多了,这煤炭就好卖了,关键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习惯用煤炭,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快把煤火炉给推广开来,国丈,现在避暑山庄那边一天能做多少煤火炉?”
呃,您说的一天一万套啊。
永年伯王伟小心道:“现在的产量还是一天一万套。”
万历又问道:“销量如何?”
这个销量怎么说呢?
永年伯王伟细细解释道:“万岁爷,我们的煤火炉主要是配给京营和边军将士的,京营将士是每个五人帐配一套,足足配了七万多套,大同镇那边足足配了五万多套,还有禁军将士,也配了两万多套。
这剩下的有点卖不动,京城这块也就公侯勋贵和官员买,还有的京营将士杀敌立功了也会给家人买上一套,现在我们总共才卖出去不到十万套。
所以,微臣命人屯了十万套之后就停了,没办法,那东西太占地方了,十万套那都要占几十个仓房。”
你卖不动跟朕说啊!
不过,这也不能怪人家,去年夏天他就带着大军出征了,快过年了才回来,忙得很,人家没拿这种事来打搅他也正常。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赶紧组织匠户继续做,每天要做两万套,京营将士、锦衣卫、密卫、边军屯卫每家每户都要送一套。”
啊?
那是多少套?
京营将士加起锦衣卫和密卫就快四十万了,边军屯卫全算上那都五十万了。
这就是九十万套了啊。
您以为这东西不要钱的吗?
永年伯王伟小心道:“万岁爷,如果这么送,那最少要九十万套才够,我们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就是半两银子一套啊,这就是四十五万两了。”
这点钱算什么?
万历微微摇头道:“国丈,朕都跟你说过了,这炉子的成本不算什么,只要有人用,那卖煤都能赚大钱,哪怕是用来做饭,一个月也得用四五百斤煤啊,这炉子的成本不是一个月就回来了。
如果是用来烤火,一个月最少一千多斤啊,这一个月不是就赚回来两个多炉子的成本了吗。”
这个。
永年伯王伟闻言,诧异道:“万岁爷,您这意思是光送炉子不送煤的吗?”
谁说送了炉子还送煤了?
万历微微摇头道:“煤我们不送,现在京营将士和边军将士都有足够的屯田,一年光是屯田的收益那最少都有三十两,而且他们还有粮饷的,哪怕不打仗,他们一年赚个四五十两都不是问题。
如果打仗,那军功奖励更恐怖,杀敌一名就是五十两啊,足抵他们一年的收益。
所以,他们是有钱的,而且,他们的家人不用煤炭做饭那也要用柴火做饭,天天去砍柴其实也要浪费不少时间和不少力气,如果用这时间织布凿冰什么的,那一个月买煤炭的钱随随便便就能赚回来。
冬天烤火取暖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如果烤炭火,一个月一两银子是决计不够的。
我们就按一两银子一千斤卖给他们,这不是为了赚他们的钱,而是为了生财。
这钱我们赚了还不是用来发粮饷和军功奖励的,关键他们一用就能带动很多人用,哪怕一家军户只能带动一家平民用,那也能多出九十万家来不是。
他们这么带动下去,卖煤的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考虑给他们涨粮饷不是,不说多了,给他们每个月涨一两银子,这买煤的钱不是又回来了?”
这生财之道我着实不懂。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
九十万套煤炉子陆续发下去,煤炭生意肯定就渐渐做开了。
这可不是小生意,京城一地那最少都是几万两银子一个月,而且这东西纯靠量大赚钱,生意做起来也挺费人工的,交给一个人负责肯定是不行的。
万历琢磨道:“文璧,煤炭生意一旦做起来,一天的量那都有可能是上亿斤乃至上十亿斤,光是运煤的马车和船只就不知道需要多少,这些全交给你一个人做你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朕觉得,要想尽快把这生意做起来,还是得靠九边总兵来帮忙,他们最少都是伯爵,手底下亲卫都不少,而且他们安排马车和船只运煤也方便,正好可以管管九边的煤炭生意。
这九边的煤炭生意就交给九边总兵来做,分红也分给他们,每个总兵分其边镇的一成红利。
你这边要考虑的就是慢慢把煤炭生意从九边向南扩展,正好朕准备造船了,到时候给你造一批四百料、八百料的船,方便你把煤往南面运送。
这南面的生意做起来了,利润也挺恐怖的,一成红利估计一年最少几十万两,这一成你也不能全占了,丙仲、乾吉、张国丈他们你都得从这一成里面再分别分润一成出来给他们。”
我就知道这么大的生意不可能便宜了我一个人,正好,前期怎么把生意做开不用我管了,让九边总兵去忙活也好。
定国公徐文璧闻言,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单思南道:“单将军,这顺天府的生意就交给你来负责,你赶紧把手下一千亲卫招起来,以后你就让手底下亲卫轮流去看管宛平煤矿那边的俘虏挖煤。
煤车的话,一天最少能拉五趟,一辆一天就能拉五千斤,一千辆一天就能拉五百万斤,三千辆就能拉一千五百万斤,顺天府先留三千辆暂时是够用了。
如果京营和锦衣卫的家人全用上煤炉子,那每天消耗的煤最少是四五百万斤,他们再带动一批,再加上公侯勋贵和官员本身买了煤炉子的,一天销一千多万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你让手下亲卫把生意都联系好,每个月准时给人家送过去,禁军就不用出钱买煤了,你给他们每家每户每个月送一千斤,以后顺天府卖煤的收益也给你分一成。”
这一成不少了,一个月就是几千两啊,一年就是几万两。
他好歹也是个伯爵了,不过,他那十万亩封地和俘虏奴隶、牛羊马匹什么的还没发下来呢。
因为去年收复北平行都司之后就快到冬天了,他们要忙着修建卫城和暖棚,朵颜三卫的俘虏和牛羊马匹也要赶紧迁徙到老哈河谷躲避寒冬,封地和俘虏奴隶、牛羊马匹都还没来得及分呢。
所以,他压根就没钱征召亲卫。
这下好了,总算是有钱了,可以把亲卫征召起来了,禁军里面其实余丁也不少,他随便说一声,别说一千亲卫,一万亲卫都不是问题。
他连忙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琢磨道:“这春天快到了,新晋勋贵的封地问题也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元敬,京营是随时可能要出击的,不能留在原地镇守,朕琢磨了很久,还是觉得北平行都司应该逐步交给蓟州镇的边军屯卫和新晋的勋贵镇守,京营还是应该逐步换回京畿,随时准备出击。”
这个。
蓟州镇才那么点人马,怎么镇守比北直隶还大的北平行都司啊。
戚继光小心提醒道:“万岁爷,现在蓟州镇总共也才五万边军屯卫,而且,还是轮训的,实际能拉出来镇守的也就两万五,北平行都司那么大的地方,两万五千人马镇守恐怕远远不够啊。”
蓟州镇的人马的确不够。
唉,又得征召人马,这又是钱啊。
万历闻言,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对,蓟州镇现在这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北平行都司,我们得给他们补齐十万人马才能让他们北迁去镇守北平行都司,这个朕把一元招过来我们再一起商量一下吧。”
蓟州镇也补齐十万人马!
众人闻言,那都不由得暗自乍舌。
这么多的人马,每个月又得多十多万两的粮饷啊,一年又是一百多万两!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