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读书人其实都学过,他们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大学》其实就是教读书人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读书人首先要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然后将个人道德修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进而为家国天下做出贡献。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心诚意利用格物致知形成的正确认知来修身养性才能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读书人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
四书五经其实是讲仁义道德的,《大学》尤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但是,现如今读书人大多利欲熏心。
他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全丢了,他们就想治国,他们就想争权夺利。
这样的读书人在一个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变成主流,他们读书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什么个人道德修养,他们修养个屁。
他们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他们就没有任何道德!
现今的大明这样的读书人就是主流。
当然,凡事无绝对。
这会儿也有注重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读书人。
比如,徐光启、王象晋、毕懋康等,他们就注重格物致知。
万历现在就需要这种真正的读书人。
大明也需要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历史上,这些真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那都被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读书人给淹没了。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直接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避暑山庄,让他们好好看看,格物致知的方向在何方。
或者说,怎么格物致知才能让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王徵和毕懋康一看到各种各样的加工机器和火枪火炮,那就像是找到归宿了一般。
他们竟然就这么跟在永年伯王伟身边不走了。
徐光启、王象晋和李之藻却还是有点懵。
他们是看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加工机器,也看到了各种火枪火炮。
问题,这些机器和火枪火炮跟他们擅长的领域就没一点关系啊。
他们是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万历并没有跟这三人解释什么。
他把王徵和毕懋康交给永年伯王伟之后,又带着一行人出了密云县城,来到西面的白河河谷中。
这里原本就是专门种植草药的。
不过,这会儿白河左岸的大道旁却是多出了一条条窄窄的田地或者说就是如同菜地般的小长条,里面种的还都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之藻来到这河谷中之后还是一脸的懵逼。
徐光启和王象晋却是左顾右盼,惊喜不已。
很明显,这条河谷是专门开垦出来种植各种东西的,他们甚至都能认出两边的梯田里很多种草药来。
万历却是专门带着他们来到河岸边那一溜窄窄的田地里,指着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问道:“你们可知道这些是什么?”
这些东西着实稀奇古怪。
因为它们都是从美洲那边带过来的,并不是大明本土的植物。
而且这会儿还是春季,很多去年秋冬季节种植的植株那都已经被冻死了,而今年种植的植株还都只是冒出一点幼苗来而已。
李之藻见状,依旧满脸的懵逼。
王象晋看了看,那也不明所以。
徐光启却是来到一片枯死的红薯藤旁边,蹲下来细细看了看,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没看错的话,这个应该是甘薯吧?”
甘就是甜的意思。
红薯的确是带甜味的。
万历闻言,不由惊奇道:“你见过这东西?”
徐光启缓缓点头道:“是的,微臣见过这种作物,这种作物福建人叫番薯。
微臣听闻这种番薯味道很不错,产量也很可观,而且山间地头都能种,所以特意去福建找了点种苗在老家种了种,试了试。
这番薯味甘甜,所以,微臣称之为甘薯。
至于产量,这两年微臣因为要准备乡试和会试,种得并不是很多,暂时还无法估算出来。”
这红薯早就传入大明了吗?
万历闻言,追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听闻这东西的,又是什么时候去找种苗的?”
徐光启回想道:“微臣是万历二十三年听说的,万历二十四年微臣就去福建找种苗了。
听闻那边人说,这东西的种苗是名为陈振龙的海商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冒死从吕宋偷回来的。”
哦,原来是福建海商从吕宋偷回来的,而且传到大明的时间跟李国助带回大明的时间差不多。
看样子西班牙人早就会种植红薯了,要不然也不会带到吕宋去种了。
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人家会不会种跟大明无关,关键大明得会种,而且产量必须提上来。
万历想了想,随即细细解释道:“这红薯的原产地是美洲而非吕宋。
这里种的红薯就是朕命人从美洲带过来的原种培育出来的,而且,水师将士还请了那边的人过来教我们种植。
不过,这红薯产量好像怎么都上不来,放东番种亩产是千斤左右,放这里种亩产还是千斤左右。”
啊?
亩产千斤您还觉着不够!
徐光启闻言,他都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这会儿不管是小麦还是稻谷,亩产最多也就三石左右啊,那也就是五六百斤。
这甘薯也就是红薯亩产都千斤左右了万岁爷还觉着不够?
他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意思这红薯亩产还能更高?”
那当然。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胡扯道:“美洲那边属国有记载,这红薯亩产高得很。
不过,他们以前的记重方式和我们大明不一样,具体最高的亩产多少还没个准数。
如果换算成斤,他们那边出现过的最高亩产有五六千斤乃至上万斤的。
这个换算过来或许会有点出入,但是,红薯的亩产应该是能提到五六千斤的。”
亩产五六千斤!
徐光启闻言,不由双眼放光道:“如果美洲那边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我们大明肯定也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其实,他就是胡扯,这会儿美洲那边估计是没这么高的产量。
不过,后世的红薯绝对有这么高的产量,他就是借美洲来说后世的产量而已。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这边不光种植了红薯,还种植了土豆和玉米等作物。
土豆和玉米也是朕命人从美洲带过来的原种,其中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好像差不多,玉米亩产量好像能上千斤。
不过,我们这边好像都达不到美洲那边的产量。
土豆和玉米朕也命人在东番和这里试种过了,其中土豆的亩产也才千斤左右,玉米的亩产只有三四石。
怎么样,子先,你要不要试试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看能不能把产量提上去。”
这世上还有产量这么高的作物?!
徐光启那是双眼放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微臣很想试试,要不,微臣也跟良甫和孟侯一样留这边,不回翰林院了?”
其实,历史上的徐光启发现红薯也就是他所谓的甘薯既好种植产量也高之后还专门写了一本《甘薯疏》,想在大明推广甘薯种植,解决饥荒问题。
奈何,那时候的万历压根就不理朝政,对推广甘薯种植也没有任何兴趣,这足以解决饥荒的甘薯终究没能推广开来。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民以食为天,你如果能这些东西的产量提上来可比在翰林院做学问强多了。”
这意思就是同意了。
徐光启连连拱手道:“微臣一定尽力而为。”
万岁爷,还有我呢?
王象晋不无羡慕的看了徐光启一眼,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斗胆问一句,这红薯和土豆好像都是瓜果蔬菜类的吧,不是主食吧?”
你也想留下来是吧。
万历微微点头道:“红薯和土豆都可以算是瓜果蔬菜类的,红薯还可以和主食混着吃,土豆那主要就是做菜吃的。
朕还命人从美洲那边带回来一些辣椒、南瓜、番茄的种子,这些在那边都是当瓜果蔬菜种的,而且产量也挺高。
不过,种到这边之后长得好像都不是很理想,子进,要不你也留下来试试种植这些东西?”
这边还有美洲来的瓜果蔬菜?
太好了!
王象晋闻言,那也是双眼放光,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这里试种其实还不算什么。
奴儿干都司的松辽大运河你们应该都在邸报的地图上看到了,那边是一片大平原,朕准备命人在那边开出一亿多亩地乃至两亿亩良田来种植粮食。
这样一来,大明就不会再缺粮了。
不过,那边的气候跟大明两京十三省都不一样,具体适合种植什么那也得去试试才知道。
朕想让你们俩负责此事,你们可愿意去那极北苦寒之地试试?”
原来奴儿干都司还要开出一两亿亩良田来种植粮食!
如果真能在那极北苦寒之地种出粮食来,大明就真不缺粮了。
民以食为天,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徐光启那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愿往。”
王象晋那也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也愿往。”
很好,大明就需要这样的官员。
万历欣慰的点头道:“你们先在这里试种一下红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熟悉一下这些作物的性状,等到四月中,奴儿干都司那边解冻了,朕派水师快船送你们过去。”
说罢,他又命人将花头李芳招了过来,细细交待了一番,命其协助徐光启和王象晋在这里试种各种作物。
花头李芳毕竟是专门种植花草的花匠出身,种植跟花草类似的草药他还是把好手,种植粮食和瓜果蔬菜他却好像不是很在行。
这些东西花头李芳去年都试种了一番,好像还没有想出什么提高产量的办法来。
不过,他好歹都试种过一番了,经验还是有一点了。
而且,不管是花草也好,草药也好,粮食作物也好,瓜果蔬菜也好,终归都是植物,种植方式虽然有差别,但种植的过程都差不多。
他和徐光启、王象晋还都是这方面的行家,三个人扎一堆那是聊得热火朝天。
很快,徐光启就命人取来锄头开始刨地了。
这状元郎貌似还是个种地的老把式,这家伙刨起地来简直不要太麻利。
王象晋则跟着李芳去了搅拌肥料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去干什么去了。
这三个家伙貌似志趣相投,相见恨晚,状元郎和榜眼丢这里应该是没问题了。
万历见状,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小朱常洵和李之藻等人走了。
这些读书人其实都学过,他们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大学》其实就是教读书人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读书人首先要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然后将个人道德修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进而为家国天下做出贡献。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心诚意利用格物致知形成的正确认知来修身养性才能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读书人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
四书五经其实是讲仁义道德的,《大学》尤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但是,现如今读书人大多利欲熏心。
他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全丢了,他们就想治国,他们就想争权夺利。
这样的读书人在一个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变成主流,他们读书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什么个人道德修养,他们修养个屁。
他们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他们就没有任何道德!
现今的大明这样的读书人就是主流。
当然,凡事无绝对。
这会儿也有注重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读书人。
比如,徐光启、王象晋、毕懋康等,他们就注重格物致知。
万历现在就需要这种真正的读书人。
大明也需要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历史上,这些真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那都被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读书人给淹没了。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直接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避暑山庄,让他们好好看看,格物致知的方向在何方。
或者说,怎么格物致知才能让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王徵和毕懋康一看到各种各样的加工机器和火枪火炮,那就像是找到归宿了一般。
他们竟然就这么跟在永年伯王伟身边不走了。
徐光启、王象晋和李之藻却还是有点懵。
他们是看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加工机器,也看到了各种火枪火炮。
问题,这些机器和火枪火炮跟他们擅长的领域就没一点关系啊。
他们是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万历并没有跟这三人解释什么。
他把王徵和毕懋康交给永年伯王伟之后,又带着一行人出了密云县城,来到西面的白河河谷中。
这里原本就是专门种植草药的。
不过,这会儿白河左岸的大道旁却是多出了一条条窄窄的田地或者说就是如同菜地般的小长条,里面种的还都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之藻来到这河谷中之后还是一脸的懵逼。
徐光启和王象晋却是左顾右盼,惊喜不已。
很明显,这条河谷是专门开垦出来种植各种东西的,他们甚至都能认出两边的梯田里很多种草药来。
万历却是专门带着他们来到河岸边那一溜窄窄的田地里,指着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问道:“你们可知道这些是什么?”
这些东西着实稀奇古怪。
因为它们都是从美洲那边带过来的,并不是大明本土的植物。
而且这会儿还是春季,很多去年秋冬季节种植的植株那都已经被冻死了,而今年种植的植株还都只是冒出一点幼苗来而已。
李之藻见状,依旧满脸的懵逼。
王象晋看了看,那也不明所以。
徐光启却是来到一片枯死的红薯藤旁边,蹲下来细细看了看,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没看错的话,这个应该是甘薯吧?”
甘就是甜的意思。
红薯的确是带甜味的。
万历闻言,不由惊奇道:“你见过这东西?”
徐光启缓缓点头道:“是的,微臣见过这种作物,这种作物福建人叫番薯。
微臣听闻这种番薯味道很不错,产量也很可观,而且山间地头都能种,所以特意去福建找了点种苗在老家种了种,试了试。
这番薯味甘甜,所以,微臣称之为甘薯。
至于产量,这两年微臣因为要准备乡试和会试,种得并不是很多,暂时还无法估算出来。”
这红薯早就传入大明了吗?
万历闻言,追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听闻这东西的,又是什么时候去找种苗的?”
徐光启回想道:“微臣是万历二十三年听说的,万历二十四年微臣就去福建找种苗了。
听闻那边人说,这东西的种苗是名为陈振龙的海商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冒死从吕宋偷回来的。”
哦,原来是福建海商从吕宋偷回来的,而且传到大明的时间跟李国助带回大明的时间差不多。
看样子西班牙人早就会种植红薯了,要不然也不会带到吕宋去种了。
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人家会不会种跟大明无关,关键大明得会种,而且产量必须提上来。
万历想了想,随即细细解释道:“这红薯的原产地是美洲而非吕宋。
这里种的红薯就是朕命人从美洲带过来的原种培育出来的,而且,水师将士还请了那边的人过来教我们种植。
不过,这红薯产量好像怎么都上不来,放东番种亩产是千斤左右,放这里种亩产还是千斤左右。”
啊?
亩产千斤您还觉着不够!
徐光启闻言,他都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这会儿不管是小麦还是稻谷,亩产最多也就三石左右啊,那也就是五六百斤。
这甘薯也就是红薯亩产都千斤左右了万岁爷还觉着不够?
他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意思这红薯亩产还能更高?”
那当然。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胡扯道:“美洲那边属国有记载,这红薯亩产高得很。
不过,他们以前的记重方式和我们大明不一样,具体最高的亩产多少还没个准数。
如果换算成斤,他们那边出现过的最高亩产有五六千斤乃至上万斤的。
这个换算过来或许会有点出入,但是,红薯的亩产应该是能提到五六千斤的。”
亩产五六千斤!
徐光启闻言,不由双眼放光道:“如果美洲那边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我们大明肯定也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其实,他就是胡扯,这会儿美洲那边估计是没这么高的产量。
不过,后世的红薯绝对有这么高的产量,他就是借美洲来说后世的产量而已。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这边不光种植了红薯,还种植了土豆和玉米等作物。
土豆和玉米也是朕命人从美洲带过来的原种,其中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好像差不多,玉米亩产量好像能上千斤。
不过,我们这边好像都达不到美洲那边的产量。
土豆和玉米朕也命人在东番和这里试种过了,其中土豆的亩产也才千斤左右,玉米的亩产只有三四石。
怎么样,子先,你要不要试试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看能不能把产量提上去。”
这世上还有产量这么高的作物?!
徐光启那是双眼放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微臣很想试试,要不,微臣也跟良甫和孟侯一样留这边,不回翰林院了?”
其实,历史上的徐光启发现红薯也就是他所谓的甘薯既好种植产量也高之后还专门写了一本《甘薯疏》,想在大明推广甘薯种植,解决饥荒问题。
奈何,那时候的万历压根就不理朝政,对推广甘薯种植也没有任何兴趣,这足以解决饥荒的甘薯终究没能推广开来。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民以食为天,你如果能这些东西的产量提上来可比在翰林院做学问强多了。”
这意思就是同意了。
徐光启连连拱手道:“微臣一定尽力而为。”
万岁爷,还有我呢?
王象晋不无羡慕的看了徐光启一眼,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斗胆问一句,这红薯和土豆好像都是瓜果蔬菜类的吧,不是主食吧?”
你也想留下来是吧。
万历微微点头道:“红薯和土豆都可以算是瓜果蔬菜类的,红薯还可以和主食混着吃,土豆那主要就是做菜吃的。
朕还命人从美洲那边带回来一些辣椒、南瓜、番茄的种子,这些在那边都是当瓜果蔬菜种的,而且产量也挺高。
不过,种到这边之后长得好像都不是很理想,子进,要不你也留下来试试种植这些东西?”
这边还有美洲来的瓜果蔬菜?
太好了!
王象晋闻言,那也是双眼放光,连连拱手道:“微臣遵旨。”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这里试种其实还不算什么。
奴儿干都司的松辽大运河你们应该都在邸报的地图上看到了,那边是一片大平原,朕准备命人在那边开出一亿多亩地乃至两亿亩良田来种植粮食。
这样一来,大明就不会再缺粮了。
不过,那边的气候跟大明两京十三省都不一样,具体适合种植什么那也得去试试才知道。
朕想让你们俩负责此事,你们可愿意去那极北苦寒之地试试?”
原来奴儿干都司还要开出一两亿亩良田来种植粮食!
如果真能在那极北苦寒之地种出粮食来,大明就真不缺粮了。
民以食为天,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徐光启那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愿往。”
王象晋那也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也愿往。”
很好,大明就需要这样的官员。
万历欣慰的点头道:“你们先在这里试种一下红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熟悉一下这些作物的性状,等到四月中,奴儿干都司那边解冻了,朕派水师快船送你们过去。”
说罢,他又命人将花头李芳招了过来,细细交待了一番,命其协助徐光启和王象晋在这里试种各种作物。
花头李芳毕竟是专门种植花草的花匠出身,种植跟花草类似的草药他还是把好手,种植粮食和瓜果蔬菜他却好像不是很在行。
这些东西花头李芳去年都试种了一番,好像还没有想出什么提高产量的办法来。
不过,他好歹都试种过一番了,经验还是有一点了。
而且,不管是花草也好,草药也好,粮食作物也好,瓜果蔬菜也好,终归都是植物,种植方式虽然有差别,但种植的过程都差不多。
他和徐光启、王象晋还都是这方面的行家,三个人扎一堆那是聊得热火朝天。
很快,徐光启就命人取来锄头开始刨地了。
这状元郎貌似还是个种地的老把式,这家伙刨起地来简直不要太麻利。
王象晋则跟着李芳去了搅拌肥料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去干什么去了。
这三个家伙貌似志趣相投,相见恨晚,状元郎和榜眼丢这里应该是没问题了。
万历见状,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小朱常洵和李之藻等人走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