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加延湾,吕宋岛正西面的大海湾。
其海湾出口正好还是朝着北面的,大明过来的舰船自此登陆,比去马尼拉可少绕七八百里的海路。
而且海湾正南正是达古潘,也就是吕宋大平原的北端。
如果从这里登陆大平原,那飞梭船就可以少走一天多将近两天的海路。
单趟节省一天多两天,来回一趟就可以节省三四天,来回三趟就可以节省十天左右。
这样不但能节省不少时间,还能节省水师将士不少体力,迁徙过来的延绥镇将士家眷也能早点登陆,少在船上受点苦,所以,万历将延绥镇迁徙的主港定在了这边。
三月初三乙丑,正是延绥镇第一批将士家眷和牛羊马匹赶过来的日子。
万历也带着两百余艘威远战舰和六百艘飞梭船来到了林加延湾。
午时许,红日正中,达古潘那密密麻麻的码头已然在望。
小朱常洵举着望远镜扫视了一番,忍不住问道:“父皇,这里为什么叫林加延湾而不叫林家湾,还有这达古潘又是什么意思?”
这话问得好。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很对,这里应该叫林家湾。
吕宋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都要改掉了,等下父皇就和振之商量一下,把这里的地名都改了。
还有,这里的平民,这里的田地,那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得命人给他们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
我们还得教他们大明官话,教他们读书识字,以后,凡大明疆域那都要全面大明化,不能再这么乱七八糟的了。”
呃,我说的很对?
大明疆域都要全面大明化!
小朱常洵闻言,那都有点懵。
他都没想到,因为他下意识一个问题能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来。
万历却是在考虑全面大明化的问题了。
这个对以后大明的统治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将所有疆域全面大明化所有人那才会觉得自己是大明的人。
如果这个认同感都没有,那以后绝对会出问题。
他正琢磨着呢,旗舰已经靠上主码头。
舱门如同吊桥般放下,奉旨过来准备迁徙事宜的徐光启、王象晋、李之藻和潘和五等那都连忙上船,疾步登上战舰二层。
李之藻这家伙还抱着个大卷轴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问道:“振之,这是新测绘的吕宋岛地图吗?”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微臣已经根据原来的老图和实地测绘的尺寸改过了,这地图应该跟大明大明两京十三省地图差不多精准了。”
嗯,不错。
万历抬手示意他将地图在桌上展开来,细细看了看,随即郑重道:“振之,这里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了,地名就不要沿用以前稀奇古怪的地名了。
这里的地名都得改,比如,林加延湾就改成林家湾,达古潘就改成延绥城,马尼拉湾改成吕宋湾,马尼拉城改成吕宋城。
其他的你看着办吧,总之要按大明的习俗来取地名,这吕宋不能再有这些莫名其妙的地名了。”
这边地名也太多了,怎么改?
李之藻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要不等杜将军过来,微臣再跟杜将军商量商量,按延绥镇原来的都司卫所名来改这边的地名?”
这办法不错。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那你跟杜将军商量吧。”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潘将军,这边的商贩的家眷有会说吕宋话的吗?”
那肯定啊。
潘和五连连点头道:“我们的商贩家眷大多都会这边的话,要不然不好帮忙做生意。”
那就反过来教。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你负责去大明本土征召一批没事干的老秀才过来开设学堂,给吕宋这边的子民教授大明官话和大明文字。
他们的工钱就按县学训导算,一个月六两银子,你再请些会这边方言的商贩家眷给他们帮忙,工钱也是一个月六两银子。
今年我们就开始教导,这边五岁到十五岁的小孩都要入学堂学习,而且以后凡是吕宋子民的小孩五岁到十岁都要入学堂读书,我们给管吃住。
你算算要开设学堂、请人和提供食宿要多少钱,朕让户部给你拨付。”
这边还要开设学堂?
潘和五闻言,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万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子先、子进,你们好歹也是户部郎中,户部的事情你们也要管管了。
朕让于野给你们调几个主事过来,你们负责把这边吕宋子民包括以后迁徙过来的延绥镇军民的《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做好。
子先,你来负责《赋役黄册》,子进,你来负责《鱼鳞图册》,有没有问题?”
这《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并不难做,就是有点麻烦而已。
反正有户部主事过来帮忙,他们倒是不会有太多的事。
徐光启和王象晋闻言,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
这延绥镇第一批将士家眷和牛羊马匹怕是就要到了,得给他们大致安排一下迁徙的区域了,要不然人家都不知道怎么分派。
万历又盯着地图细细看了看,随即指着北面一条狭长的空白带问道:“这一片什么都没有,是山间谷地吗?”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这是一个大河谷,微臣细细丈量了一番,这个大河谷应该能开出大概两亿亩田地来。”
还开田地呢。
这会儿根本没这么多人种地。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问道:“这条河谷在吕宋岛最北面,应该不是很热吧?”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这条河谷就比东番那边热一点,没有吕宋湾那边热。”
那正好用来放牧。
牛羊马匹其实也怕热,太热了那都没法放出去吃草。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这边有通往那条河谷的路吗?”
李之藻连忙指着地图道:“有的,万岁爷,您看,就是这一条线,这是一条穿过山谷的小路,直通北面的河谷,距离这里不到百里。”
有路就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那这条河谷就作为延绥镇的牧区吧,以后种地的边军将士都安排在中间这片大平原,放牧的边军将士就安排在北面的河谷里面。”
众人连连点头,以示明白。
这时候,一个金吾卫忽而疾步而上,拱手躬身道:“报,万岁爷,迁徙的船队过来了。”
万历闻言,立马起身,抱起小朱常洵,招呼众人一起走到船头,随即往左右如同梳子般的小码头看去。
此时,密密麻麻的飞梭船已然飞快的靠上码头,那船上的边军将士及其家眷那是如同下饺子一般,从船上涌下来。
那些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守备营将士则是连忙领着他们往安排好的宿营地走去。
此时,港口码头以南的平原上那是足足扎了上十万顶营帐,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就如同白色的海洋一般。
第一拨数百艘飞梭船上下来的数万人涌进去之后那就如同小河流入大海一样,很快便融入进去不见了。
紧接着又是第二拨飞梭船,第三拨飞梭船,那人流是不断的涌入营地,那营地里面也渐渐升起了成排成排的炊烟。
小朱常洵见状,不由摸着肚子道:“父皇,好饿。”
这时候,杜桐正好也疾步走了上来。
万历见状,立马抬手道:“小舅,命人撤了地图上菜吧,来,大家都坐下。”
众人都落座之后,他这才问道:“杜将军,你都过来了,那边迁徙的事谁负责?”
杜桐连忙解释道:“万岁爷,末将的二弟已经带着人过去接手防区了,末将干脆就把那边迁徙的事全交给他了。”
嗯,你们两兄弟换防就是方便。
当初他之所以让山西都司的偏关镇来接管延绥镇的防区而不是让同在陕西都司的固原镇来接管延绥镇的防区那就是因为这俩是亲兄弟,交接的时候能省很多事。
现在看来,果然没错。
这时候一队金吾卫都把碗筷和菜如同流水般的端上来了。
万历见状,立马拿起筷子招呼道:“来,大家都别客气,我们边吃边聊。”
杜桐连忙拿起筷子夹了口菜,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次迁徙过来的将士及其家眷怎么安排?”
万历不假思索道:“他们在海上漂了这么多天肯定都累了,让他们先在营地修整半天吧,反正这边天气就是有点热,晚上也不冷,在外面宿营还挺舒服的。
至于具体的安排,我们吃完再细聊。”
其海湾出口正好还是朝着北面的,大明过来的舰船自此登陆,比去马尼拉可少绕七八百里的海路。
而且海湾正南正是达古潘,也就是吕宋大平原的北端。
如果从这里登陆大平原,那飞梭船就可以少走一天多将近两天的海路。
单趟节省一天多两天,来回一趟就可以节省三四天,来回三趟就可以节省十天左右。
这样不但能节省不少时间,还能节省水师将士不少体力,迁徙过来的延绥镇将士家眷也能早点登陆,少在船上受点苦,所以,万历将延绥镇迁徙的主港定在了这边。
三月初三乙丑,正是延绥镇第一批将士家眷和牛羊马匹赶过来的日子。
万历也带着两百余艘威远战舰和六百艘飞梭船来到了林加延湾。
午时许,红日正中,达古潘那密密麻麻的码头已然在望。
小朱常洵举着望远镜扫视了一番,忍不住问道:“父皇,这里为什么叫林加延湾而不叫林家湾,还有这达古潘又是什么意思?”
这话问得好。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很对,这里应该叫林家湾。
吕宋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都要改掉了,等下父皇就和振之商量一下,把这里的地名都改了。
还有,这里的平民,这里的田地,那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得命人给他们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
我们还得教他们大明官话,教他们读书识字,以后,凡大明疆域那都要全面大明化,不能再这么乱七八糟的了。”
呃,我说的很对?
大明疆域都要全面大明化!
小朱常洵闻言,那都有点懵。
他都没想到,因为他下意识一个问题能牵扯出这么多的事情来。
万历却是在考虑全面大明化的问题了。
这个对以后大明的统治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将所有疆域全面大明化所有人那才会觉得自己是大明的人。
如果这个认同感都没有,那以后绝对会出问题。
他正琢磨着呢,旗舰已经靠上主码头。
舱门如同吊桥般放下,奉旨过来准备迁徙事宜的徐光启、王象晋、李之藻和潘和五等那都连忙上船,疾步登上战舰二层。
李之藻这家伙还抱着个大卷轴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问道:“振之,这是新测绘的吕宋岛地图吗?”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微臣已经根据原来的老图和实地测绘的尺寸改过了,这地图应该跟大明大明两京十三省地图差不多精准了。”
嗯,不错。
万历抬手示意他将地图在桌上展开来,细细看了看,随即郑重道:“振之,这里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了,地名就不要沿用以前稀奇古怪的地名了。
这里的地名都得改,比如,林加延湾就改成林家湾,达古潘就改成延绥城,马尼拉湾改成吕宋湾,马尼拉城改成吕宋城。
其他的你看着办吧,总之要按大明的习俗来取地名,这吕宋不能再有这些莫名其妙的地名了。”
这边地名也太多了,怎么改?
李之藻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要不等杜将军过来,微臣再跟杜将军商量商量,按延绥镇原来的都司卫所名来改这边的地名?”
这办法不错。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那你跟杜将军商量吧。”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潘将军,这边的商贩的家眷有会说吕宋话的吗?”
那肯定啊。
潘和五连连点头道:“我们的商贩家眷大多都会这边的话,要不然不好帮忙做生意。”
那就反过来教。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你负责去大明本土征召一批没事干的老秀才过来开设学堂,给吕宋这边的子民教授大明官话和大明文字。
他们的工钱就按县学训导算,一个月六两银子,你再请些会这边方言的商贩家眷给他们帮忙,工钱也是一个月六两银子。
今年我们就开始教导,这边五岁到十五岁的小孩都要入学堂学习,而且以后凡是吕宋子民的小孩五岁到十岁都要入学堂读书,我们给管吃住。
你算算要开设学堂、请人和提供食宿要多少钱,朕让户部给你拨付。”
这边还要开设学堂?
潘和五闻言,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万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子先、子进,你们好歹也是户部郎中,户部的事情你们也要管管了。
朕让于野给你们调几个主事过来,你们负责把这边吕宋子民包括以后迁徙过来的延绥镇军民的《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做好。
子先,你来负责《赋役黄册》,子进,你来负责《鱼鳞图册》,有没有问题?”
这《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并不难做,就是有点麻烦而已。
反正有户部主事过来帮忙,他们倒是不会有太多的事。
徐光启和王象晋闻言,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
这延绥镇第一批将士家眷和牛羊马匹怕是就要到了,得给他们大致安排一下迁徙的区域了,要不然人家都不知道怎么分派。
万历又盯着地图细细看了看,随即指着北面一条狭长的空白带问道:“这一片什么都没有,是山间谷地吗?”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这是一个大河谷,微臣细细丈量了一番,这个大河谷应该能开出大概两亿亩田地来。”
还开田地呢。
这会儿根本没这么多人种地。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问道:“这条河谷在吕宋岛最北面,应该不是很热吧?”
李之藻连连点头道:“是的,这条河谷就比东番那边热一点,没有吕宋湾那边热。”
那正好用来放牧。
牛羊马匹其实也怕热,太热了那都没法放出去吃草。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这边有通往那条河谷的路吗?”
李之藻连忙指着地图道:“有的,万岁爷,您看,就是这一条线,这是一条穿过山谷的小路,直通北面的河谷,距离这里不到百里。”
有路就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那这条河谷就作为延绥镇的牧区吧,以后种地的边军将士都安排在中间这片大平原,放牧的边军将士就安排在北面的河谷里面。”
众人连连点头,以示明白。
这时候,一个金吾卫忽而疾步而上,拱手躬身道:“报,万岁爷,迁徙的船队过来了。”
万历闻言,立马起身,抱起小朱常洵,招呼众人一起走到船头,随即往左右如同梳子般的小码头看去。
此时,密密麻麻的飞梭船已然飞快的靠上码头,那船上的边军将士及其家眷那是如同下饺子一般,从船上涌下来。
那些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守备营将士则是连忙领着他们往安排好的宿营地走去。
此时,港口码头以南的平原上那是足足扎了上十万顶营帐,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就如同白色的海洋一般。
第一拨数百艘飞梭船上下来的数万人涌进去之后那就如同小河流入大海一样,很快便融入进去不见了。
紧接着又是第二拨飞梭船,第三拨飞梭船,那人流是不断的涌入营地,那营地里面也渐渐升起了成排成排的炊烟。
小朱常洵见状,不由摸着肚子道:“父皇,好饿。”
这时候,杜桐正好也疾步走了上来。
万历见状,立马抬手道:“小舅,命人撤了地图上菜吧,来,大家都坐下。”
众人都落座之后,他这才问道:“杜将军,你都过来了,那边迁徙的事谁负责?”
杜桐连忙解释道:“万岁爷,末将的二弟已经带着人过去接手防区了,末将干脆就把那边迁徙的事全交给他了。”
嗯,你们两兄弟换防就是方便。
当初他之所以让山西都司的偏关镇来接管延绥镇的防区而不是让同在陕西都司的固原镇来接管延绥镇的防区那就是因为这俩是亲兄弟,交接的时候能省很多事。
现在看来,果然没错。
这时候一队金吾卫都把碗筷和菜如同流水般的端上来了。
万历见状,立马拿起筷子招呼道:“来,大家都别客气,我们边吃边聊。”
杜桐连忙拿起筷子夹了口菜,随即小心道:“万岁爷,这次迁徙过来的将士及其家眷怎么安排?”
万历不假思索道:“他们在海上漂了这么多天肯定都累了,让他们先在营地修整半天吧,反正这边天气就是有点热,晚上也不冷,在外面宿营还挺舒服的。
至于具体的安排,我们吃完再细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万历极度叛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最新章节,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