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七年二月,晋怀帝司马炽遇害于平阳,四月,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史称晋愍帝。
晋愍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封赏群臣了:以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这些都是长安城里的实权派,其中权势最为烜赫的,便是索綝索巨秀。
第二步,是封赏外臣,并且号召各地兵马勤王救驾,讨伐胡汉。晋愍帝下诏,任命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任命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晋朝原本不设丞相,以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作为名义上的宰相,其实事归台省;后来“八王之乱”中出过几位丞相,比方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和成都王司马颖,那都是掌握朝廷中枢的权臣。这回因为考虑到司马睿和司马保的名位都已经够高了,很难再进一步,所以干脆以“丞相”头衔下赐,其实是承认他们可以**一方,割据称雄。
但是割据归割据,你也得赶紧过来援救长安小朝廷啊。晋愍帝同时下诏,“令幽、并两州勒卒三十万,直造平阳;右丞相宜帅秦、凉、梁、雍武旅三十万,径诣长安;左丞相帅所领精兵二十万,径造洛阳……”
当然啦,这都不过空口白话罢了。正经幽、并两州的割据势力,也即王浚和刘琨,若再能够求得拓跋、慕容、段氏等鲜卑劲卒,凑一凑,连战兵带辅兵,或许还能够拼出三十万来;司马保暂保上邽,手下估计连三十万的零头都没有;司马睿兵力略微雄壮一些,但连本部带江东土著,撑死了也还不到十万……
而且诏书所至,群臣尽皆俯首叩拜,承认长安小朝廷的合法性,但说到出兵……门儿也没有啊!王浚跟刘琨本来就不对付,拓跋、段氏也矛盾重重,岂肯联合发兵?刘琨倒是一直想打平阳来着,王浚可距离平阳十万八千里远,根本就没有逾越太行险塞的计划和决心。司马保在上邽,就是为了躲索綝的,索綝不除,他才不会去自投虎口呢。
至于司马睿,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借口荆、湘二州的动乱尚未平息,不克出兵,只派出祖逖率其部曲其百余家北上,而且不给兵马、ǔ qì,让祖士稚自己去筹措。等到祖逖筚路蓝缕、艰苦转战,好不容易杀到河南地区,基本上晋愍帝的尸体都已经凉透了……
不过在有裴该穿越来的这条时间线上,历史发生了稍许的改变,祖士稚提前了一年中流击楫,北渡长江,所以晋愍帝传诏江东的使者才刚跑到豫州,便遭遇了祖逖的西征军。消息传回长安,愍帝大喜,当即下诏,正式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都督兖、豫二州兵马;任命裴该为龙骧将军、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兵马。
特意跑到淮阴来传旨的,倒也不是外人,乃中书舍人裴通,算是裴该的堂兄弟。
——————————
裴家在关西任职的,有裴苞、裴粹兄弟,出自游击将军裴黎——裴黎乃是东海太妃裴氏,以及卫门裴氏的大伯父。裴苞有子裴轸、裴丕、裴彬,裴粹有子裴诜、裴暅、裴通——其实这个裴通是庶出的,在家族里地位很低,就仿佛一个小透明,所以即便小朝廷正缺人呢,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混个职务,他也仅仅得授七品小官而已,完全不衬河东闻喜大族的出身。
裴通先至豫州,册封了祖逖,然后由祖士稚遣人护送到淮阴来。裴该摆设香案迎接,裴通展开诏书诵读,完了裴该却不肯接版,说:“臣恐难当重任,当上辞表……”
裴通闻言不禁微微一皱眉头,心说你本来就被琅琊王署为徐州刺史、都督徐方兵马啊,也没见你推诿;这回不过加了个龙骧将军号,多开张青州的空头支票而已,品位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怎么就“难当重任”了?你是瞧不起长安朝廷吧?
当下一拱手:“十三兄……”
十三是裴该在家族中的大排行,不过一般没人这么叫,所以他听着很是别扭——怎么我就十三了?我又不姓包……当下一摆手:“还请后堂叙话。”目下你是天使,我是地方官,全都公服辉煌,不适合兄弟相称,有什么话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于是让至后堂,脱卸了公服,换上宽松、舒适的衣衫,然后才各自登床落座。
这时代的床还不是卧具,而是坐具,比枰为高。裴该不习惯跪坐,所以在宅邸里安放了床,方便独处的时候可以把双腿垂下来,直接当凳子使。当然啦,这会儿有旁人在,就不能太过脱略行迹了,可是才刚把屁股放到脚跟上,想一想,终究是兄弟嘛,这又是后堂……我还是改成盘腿吧,舒服一些。
盘腿而坐又名“跏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通过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这年月已经流行开来,可以施之于并不那么庄重、严肃的场合了。
裴通一瞧裴该盘腿而坐,他也有样学样。裴该开口问道:“未知贤弟何字?”小透明嘛,谁会记得他字什么啊。
裴通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小弟字行之。”
裴该笑一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里的话。随即又问:“青春几何?”
“去岁始及冠。”
裴该心说哦,才刚二十一岁,比我小四岁。
虽是兄弟,但从无往来,甚至几乎就没有见过面——或许幼年时代曾有过一两面之缘吧,但裴该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相当面生,几同陌路,对谈前自然要先寒暄几句。眼瞧着还不是进入正题的时候,那么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天天气哈哈哈?未免太过庸俗……好在裴该脑筋转得快,当即又提问道:“今嗣天子继位,不知可有改元?”其实诏书上自然有标注新年号的,裴该假装没听清。
裴通仍然恭敬地回答道:“国家四月践祚,即改元为‘建兴’。”
裴该摇摇头:“谁为天子拟此年号?大不吉也!”
裴通闻言不禁皱眉:“十三兄何意耶?”
裴该摆摆手,说你能别提“十三”吗,我不喜欢这个数字……随即扳着手指头,开始向裴通解说起来。
以年号来纪年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元狩”,后来又追称“元狩”之前的十八年分别为“建元”、“元光”和“元朔”。既然用以纪年,为免混淆,那么基本原则就是不可重复,然而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外却也不少。
其中最多的例外都产生在晋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十七年,前后换了十个年号,其中竟然有七个与前代相重复——后世重复他的,暂且不论。其后晋怀帝的“永嘉”年号,同样也不是自家原创。
年号重复,一般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追慕先贤,利用前代帝王的年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二则纯属拟号的大臣无学,莫名其妙就撞衫了。晋惠帝的年号当中,“建武”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肯定是追慕先贤了;“永平”源自东汉明帝刘庄,“元康”源自西汉宣帝刘询,也可能属于相同情况;但“永宁”来自半透明的汉安帝,“永康”和“永兴”来自昏君代表汉桓帝,“永安”来自东吴景帝孙休,那都有啥贤可追慕的?
至于晋怀帝的年号“永嘉”,撞衫短命的汉冲帝;曾经一度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年号为“建始”,撞衫谣传死在女人肚皮上的汉成帝……晋人之无学,由此可见一斑。
裴该前世读史至此,就大有吐槽的**,于是趁着寒暄的机会,他开始侃侃而谈:“年号以明正朔,必取嘉言,不宜与前代相冲犯,即便冲犯,也当考究其来源,是吉是凶。汉冲帝幼弱登基,在位不足半岁即崩,则‘永嘉’之号不吉可知也。孝怀皇帝用此号,乃有北狩之事……”说着话装模作样提起袖子来擦擦眼睛,然后才继续说:“今嗣皇帝继位,当用佳号,以全恢复之志,而竟用‘建业’……”
裴通忙问:“‘建业’有何不好?”
裴该瞥他一眼,心说这家伙也是个没学问的……要说这位堂兄弟,裴该甫一见面,脑袋里就冒出四个字来——油头粉面。裴通裴行之继承了裴氏家族的优良血统,长得英俊一点儿很正常,但眉疏眼细,即便身着公服,表情再如何严肃,瞧着都很显轻佻。裴该原本觉得自己这具躯体就够小白脸的了,但比起裴通来,实在小巫见大巫。裴通那相貌,放在后世就最适合做专傍女大款的小liú máng……
裴该耐心地向裴通解释说:“蜀汉后主刘禅,曾用‘建兴’年号;东吴废帝孙亮,也用过‘建兴’年号……”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没提,那就是如今正割据蜀中的成汉皇帝李雄,在称帝前曾经自称“成都王”,用的年号也是“建兴”。都是些割据势力,你不把他们当正朔,不认他们的年号,拿来自己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劳驾,撞衫能别太过分吗?
“刘禅‘乐不思蜀’,实为昏主,但‘建兴’年间,诸葛孔明尚在,国势尚强,犹有可说;孙亮少年了了,大不出奇,亲政一年即被废为会稽王,且‘建兴’时有诸葛恪北伐大败——如此岂为佳号?都是些割据僭主,今国家复用其元,嘿嘿嘿嘿~~”不能再多说了,总之就是不吉利啊!
不成想裴通脱口而出:“阿兄之意,今国家用僭主之号,是只能割据一隅,而无意恢复中原了?为此阿兄才不肯受朝廷之封么?”
这小子出言如此无忌,倒不禁吓了裴该一大跳,急忙摆手:“我安有此意啊?行之不可妄加猜度!”
裴通微微苦笑:“兄弟之间,后堂之中,又有什么不可说的。诚如阿兄所言,今长安毫无振兴气象,而小弟的家门,亦岌岌可危也……”
这回轮到裴通长篇大论了,而且还是大倒苦水。
裴通的大伯父裴苞,时任秦州刺史,父亲裴粹担任武威太守,这一支在关西的势力颇大。但是裴苞素与司马模父子不睦,因此当司马保就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率军上陇的时候,裴苞竟然发兵抵御,结果被司马模帐下都尉陈安杀得大败,只好跑去投奔安定太守贾疋。等到贾疋收复长安,裴苞才得以恢复原职,本以为抱上了这么条大粗腿,从此就可以不怕司马保啦,谁料想一转眼贾疋就莫名其妙地挂了……
“今朝中索巨秀(索綝)用事,骄横跋扈,伯父不忿其所为,乃与东羌校尉贯与、前福禄令麹恪等约盟,不从长安之命。索巨秀令凉州张士彦(张轨)发兵讨伐,伯父败逃桑凶坞……家父被迫重赂索巨秀,且以我兄弟为质,始得置身事外……”
说白了,裴苞父子因为得罪了索綝而遭到张轨的讨伐,眼瞧着就要完蛋;裴粹父子虽然被迫依附索綝,但必然不受信任,前途堪忧啊。
“麴为金城大姓,西州有语:‘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因而索巨秀深嫉之。今麴、索二公共执政,却不能戮力同心,而常起龃龉;南阳王(司马保)在上邽,亦常请天子驾幸,窃权之意甚为分明。谚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弟在长安虽止三月余,见此情状,亦知势难长久……可惜贾彦度(贾疋)罹难……”
裴该眉毛一挑,心说这小子倒也有些见识啊,就插嘴问道:“若贾彦度尚在,又如何?”
“若贾彦度在,麴、索二公必居于下,为其羽翼,南阳王不足平也,复号令张士彦,则秦、凉、梁、雍四州事权可一,即无望恢复故都,胡贼亦不能越函谷关而西吧。”
裴该笑一笑:“行之,关中既不可居,何不前来相助为兄?”
晋愍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封赏群臣了:以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这些都是长安城里的实权派,其中权势最为烜赫的,便是索綝索巨秀。
第二步,是封赏外臣,并且号召各地兵马勤王救驾,讨伐胡汉。晋愍帝下诏,任命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任命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晋朝原本不设丞相,以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作为名义上的宰相,其实事归台省;后来“八王之乱”中出过几位丞相,比方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和成都王司马颖,那都是掌握朝廷中枢的权臣。这回因为考虑到司马睿和司马保的名位都已经够高了,很难再进一步,所以干脆以“丞相”头衔下赐,其实是承认他们可以**一方,割据称雄。
但是割据归割据,你也得赶紧过来援救长安小朝廷啊。晋愍帝同时下诏,“令幽、并两州勒卒三十万,直造平阳;右丞相宜帅秦、凉、梁、雍武旅三十万,径诣长安;左丞相帅所领精兵二十万,径造洛阳……”
当然啦,这都不过空口白话罢了。正经幽、并两州的割据势力,也即王浚和刘琨,若再能够求得拓跋、慕容、段氏等鲜卑劲卒,凑一凑,连战兵带辅兵,或许还能够拼出三十万来;司马保暂保上邽,手下估计连三十万的零头都没有;司马睿兵力略微雄壮一些,但连本部带江东土著,撑死了也还不到十万……
而且诏书所至,群臣尽皆俯首叩拜,承认长安小朝廷的合法性,但说到出兵……门儿也没有啊!王浚跟刘琨本来就不对付,拓跋、段氏也矛盾重重,岂肯联合发兵?刘琨倒是一直想打平阳来着,王浚可距离平阳十万八千里远,根本就没有逾越太行险塞的计划和决心。司马保在上邽,就是为了躲索綝的,索綝不除,他才不会去自投虎口呢。
至于司马睿,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借口荆、湘二州的动乱尚未平息,不克出兵,只派出祖逖率其部曲其百余家北上,而且不给兵马、ǔ qì,让祖士稚自己去筹措。等到祖逖筚路蓝缕、艰苦转战,好不容易杀到河南地区,基本上晋愍帝的尸体都已经凉透了……
不过在有裴该穿越来的这条时间线上,历史发生了稍许的改变,祖士稚提前了一年中流击楫,北渡长江,所以晋愍帝传诏江东的使者才刚跑到豫州,便遭遇了祖逖的西征军。消息传回长安,愍帝大喜,当即下诏,正式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都督兖、豫二州兵马;任命裴该为龙骧将军、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兵马。
特意跑到淮阴来传旨的,倒也不是外人,乃中书舍人裴通,算是裴该的堂兄弟。
——————————
裴家在关西任职的,有裴苞、裴粹兄弟,出自游击将军裴黎——裴黎乃是东海太妃裴氏,以及卫门裴氏的大伯父。裴苞有子裴轸、裴丕、裴彬,裴粹有子裴诜、裴暅、裴通——其实这个裴通是庶出的,在家族里地位很低,就仿佛一个小透明,所以即便小朝廷正缺人呢,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混个职务,他也仅仅得授七品小官而已,完全不衬河东闻喜大族的出身。
裴通先至豫州,册封了祖逖,然后由祖士稚遣人护送到淮阴来。裴该摆设香案迎接,裴通展开诏书诵读,完了裴该却不肯接版,说:“臣恐难当重任,当上辞表……”
裴通闻言不禁微微一皱眉头,心说你本来就被琅琊王署为徐州刺史、都督徐方兵马啊,也没见你推诿;这回不过加了个龙骧将军号,多开张青州的空头支票而已,品位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怎么就“难当重任”了?你是瞧不起长安朝廷吧?
当下一拱手:“十三兄……”
十三是裴该在家族中的大排行,不过一般没人这么叫,所以他听着很是别扭——怎么我就十三了?我又不姓包……当下一摆手:“还请后堂叙话。”目下你是天使,我是地方官,全都公服辉煌,不适合兄弟相称,有什么话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于是让至后堂,脱卸了公服,换上宽松、舒适的衣衫,然后才各自登床落座。
这时代的床还不是卧具,而是坐具,比枰为高。裴该不习惯跪坐,所以在宅邸里安放了床,方便独处的时候可以把双腿垂下来,直接当凳子使。当然啦,这会儿有旁人在,就不能太过脱略行迹了,可是才刚把屁股放到脚跟上,想一想,终究是兄弟嘛,这又是后堂……我还是改成盘腿吧,舒服一些。
盘腿而坐又名“跏趺”,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通过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这年月已经流行开来,可以施之于并不那么庄重、严肃的场合了。
裴通一瞧裴该盘腿而坐,他也有样学样。裴该开口问道:“未知贤弟何字?”小透明嘛,谁会记得他字什么啊。
裴通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小弟字行之。”
裴该笑一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易经》里的话。随即又问:“青春几何?”
“去岁始及冠。”
裴该心说哦,才刚二十一岁,比我小四岁。
虽是兄弟,但从无往来,甚至几乎就没有见过面——或许幼年时代曾有过一两面之缘吧,但裴该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相当面生,几同陌路,对谈前自然要先寒暄几句。眼瞧着还不是进入正题的时候,那么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天天气哈哈哈?未免太过庸俗……好在裴该脑筋转得快,当即又提问道:“今嗣天子继位,不知可有改元?”其实诏书上自然有标注新年号的,裴该假装没听清。
裴通仍然恭敬地回答道:“国家四月践祚,即改元为‘建兴’。”
裴该摇摇头:“谁为天子拟此年号?大不吉也!”
裴通闻言不禁皱眉:“十三兄何意耶?”
裴该摆摆手,说你能别提“十三”吗,我不喜欢这个数字……随即扳着手指头,开始向裴通解说起来。
以年号来纪年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元狩”,后来又追称“元狩”之前的十八年分别为“建元”、“元光”和“元朔”。既然用以纪年,为免混淆,那么基本原则就是不可重复,然而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外却也不少。
其中最多的例外都产生在晋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十七年,前后换了十个年号,其中竟然有七个与前代相重复——后世重复他的,暂且不论。其后晋怀帝的“永嘉”年号,同样也不是自家原创。
年号重复,一般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追慕先贤,利用前代帝王的年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二则纯属拟号的大臣无学,莫名其妙就撞衫了。晋惠帝的年号当中,“建武”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肯定是追慕先贤了;“永平”源自东汉明帝刘庄,“元康”源自西汉宣帝刘询,也可能属于相同情况;但“永宁”来自半透明的汉安帝,“永康”和“永兴”来自昏君代表汉桓帝,“永安”来自东吴景帝孙休,那都有啥贤可追慕的?
至于晋怀帝的年号“永嘉”,撞衫短命的汉冲帝;曾经一度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年号为“建始”,撞衫谣传死在女人肚皮上的汉成帝……晋人之无学,由此可见一斑。
裴该前世读史至此,就大有吐槽的**,于是趁着寒暄的机会,他开始侃侃而谈:“年号以明正朔,必取嘉言,不宜与前代相冲犯,即便冲犯,也当考究其来源,是吉是凶。汉冲帝幼弱登基,在位不足半岁即崩,则‘永嘉’之号不吉可知也。孝怀皇帝用此号,乃有北狩之事……”说着话装模作样提起袖子来擦擦眼睛,然后才继续说:“今嗣皇帝继位,当用佳号,以全恢复之志,而竟用‘建业’……”
裴通忙问:“‘建业’有何不好?”
裴该瞥他一眼,心说这家伙也是个没学问的……要说这位堂兄弟,裴该甫一见面,脑袋里就冒出四个字来——油头粉面。裴通裴行之继承了裴氏家族的优良血统,长得英俊一点儿很正常,但眉疏眼细,即便身着公服,表情再如何严肃,瞧着都很显轻佻。裴该原本觉得自己这具躯体就够小白脸的了,但比起裴通来,实在小巫见大巫。裴通那相貌,放在后世就最适合做专傍女大款的小liú máng……
裴该耐心地向裴通解释说:“蜀汉后主刘禅,曾用‘建兴’年号;东吴废帝孙亮,也用过‘建兴’年号……”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没提,那就是如今正割据蜀中的成汉皇帝李雄,在称帝前曾经自称“成都王”,用的年号也是“建兴”。都是些割据势力,你不把他们当正朔,不认他们的年号,拿来自己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劳驾,撞衫能别太过分吗?
“刘禅‘乐不思蜀’,实为昏主,但‘建兴’年间,诸葛孔明尚在,国势尚强,犹有可说;孙亮少年了了,大不出奇,亲政一年即被废为会稽王,且‘建兴’时有诸葛恪北伐大败——如此岂为佳号?都是些割据僭主,今国家复用其元,嘿嘿嘿嘿~~”不能再多说了,总之就是不吉利啊!
不成想裴通脱口而出:“阿兄之意,今国家用僭主之号,是只能割据一隅,而无意恢复中原了?为此阿兄才不肯受朝廷之封么?”
这小子出言如此无忌,倒不禁吓了裴该一大跳,急忙摆手:“我安有此意啊?行之不可妄加猜度!”
裴通微微苦笑:“兄弟之间,后堂之中,又有什么不可说的。诚如阿兄所言,今长安毫无振兴气象,而小弟的家门,亦岌岌可危也……”
这回轮到裴通长篇大论了,而且还是大倒苦水。
裴通的大伯父裴苞,时任秦州刺史,父亲裴粹担任武威太守,这一支在关西的势力颇大。但是裴苞素与司马模父子不睦,因此当司马保就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率军上陇的时候,裴苞竟然发兵抵御,结果被司马模帐下都尉陈安杀得大败,只好跑去投奔安定太守贾疋。等到贾疋收复长安,裴苞才得以恢复原职,本以为抱上了这么条大粗腿,从此就可以不怕司马保啦,谁料想一转眼贾疋就莫名其妙地挂了……
“今朝中索巨秀(索綝)用事,骄横跋扈,伯父不忿其所为,乃与东羌校尉贯与、前福禄令麹恪等约盟,不从长安之命。索巨秀令凉州张士彦(张轨)发兵讨伐,伯父败逃桑凶坞……家父被迫重赂索巨秀,且以我兄弟为质,始得置身事外……”
说白了,裴苞父子因为得罪了索綝而遭到张轨的讨伐,眼瞧着就要完蛋;裴粹父子虽然被迫依附索綝,但必然不受信任,前途堪忧啊。
“麴为金城大姓,西州有语:‘麹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因而索巨秀深嫉之。今麴、索二公共执政,却不能戮力同心,而常起龃龉;南阳王(司马保)在上邽,亦常请天子驾幸,窃权之意甚为分明。谚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弟在长安虽止三月余,见此情状,亦知势难长久……可惜贾彦度(贾疋)罹难……”
裴该眉毛一挑,心说这小子倒也有些见识啊,就插嘴问道:“若贾彦度尚在,又如何?”
“若贾彦度在,麴、索二公必居于下,为其羽翼,南阳王不足平也,复号令张士彦,则秦、凉、梁、雍四州事权可一,即无望恢复故都,胡贼亦不能越函谷关而西吧。”
裴该笑一笑:“行之,关中既不可居,何不前来相助为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