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东江镇总兵官黄龙亲信,帐下先锋、旅顺参将樊化龙。

  在自家参将宅内,来回踱步、长吁短叹,这些天他过得很是纠结。

  登莱传来的塘报,孔有德反了!叛军兵锋直指登州府城。

  这对依赖登莱补给的东江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

  更何况总兵黄龙一系的将领家眷,可都在登州城内。

  万一……

  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可惜总兵人在皮岛,不得军令,他也不能擅自调动兵马。

  这让得他坐立不安,很是憋闷。

  “老爷!有帮闲领着人来送年礼”。

  “哪儿的?”

  “说是原黑山墩墩兵……”

  “呵忒!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找上门……”

  “老爷!这是礼单,您瞅一眼!”

  收了五两银的老管家,没辜负秦逸的厚望。

  樊化龙打开礼单,差点惊掉下巴。

  “啥玩意就五十两金、百两银,还特么百年干参两株,良马四匹?

  快快有请,上茶!上好茶!”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多能让磨推鬼!”

  见惯了正常人情往来,难得碰到过百两的豪爽。

  来人一出手光金银就值六百两银,良马、百年干参又各超百两起,这总计近千两的大手笔,真把樊参将给惊了。

  (一千两银,最少值后世红票子百万起)

  有这些贵物打底,啥事能不好说?

  “拜见将军!冒昧打扰、死罪死罪!”

  秦逸被管家领进内堂,诚惶诚恐地面向正主磕头跪拜。

  说心头毫无任何委屈、不甘之态那是假的,可为了“入编”混到“皇粮”,这都不叫事!

  樊化龙一瞥这小年轻,白面微须、人高马大,行止规矩,第一印象很不错。

  “请起!小哥儿英气勃勃、仪表堂堂本官见猎心喜,来!坐!看茶!”

  “将军过誉,小的谢过将军!”

  秦逸从倪大那里了解过军中规矩,往常像他这样的小兵身份,别说登堂入座,连参将府门都进不来。

  这就说明,自己的“银弹攻势”相当起效。

  即便如此,他坐在椅子上也只敢放着半边屁股,腰杆挺得笔直。

  “不知小哥儿有甚要紧之事,说来听听”。

  “将军,小的奉将军军令,腊月初三百里奔袭岫岩城外,大岩子沟鞑寨,擒杀汉军旗兵十人……”

  秦逸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总体意思就是把战功推到樊参将头上。

  就连上供的金银良马,都以缴获物资的名义。

  “可有首级和旗号?”

  军中杀良冒功之事不要太常见,所以对军功的核准,自打黄龙接手东江镇后,把控得很严。

  作为黄总兵的嫡系,樊参将当然不会明知故犯,给将主拆台。

  “十枚首级及相关旗号正在府外,小的亲兵看管”。

  这玩意可做不了假,刚剃的头和剃头已久的陈年旧痕,稍微有心点就能分辨。

  这小子如此言之凿凿,看来还真有可能弄到汉军旗首级。

  樊参将对身旁的管家一挥手。

  “老高,你带人去接收下,查验一下首级真伪,四匹马牵到马厩里”。

  “是!老爷!”

  樊参将这才有点兴趣,翻看了一下礼单。

  “秦逸是吧?”

  “正是小的!”

  “所求何事?”

  “将军容禀,小的救下四十八户汉民,临时安置在废弃的望海堡,这寒冬腊月,无片瓦遮身。

  小的求到将军这里,就是想看看有没合适的荒岛暂时容身”。

  樊参将皱了一下眉头,心底盘算了一下东江在辽南沿海的岛屿,心底有了数。

  “嗯!你手下兵马多少?”

  “小的不才,有五十家丁,都是解救的汉民子弟,和鞑子血海深仇,上阵不要命”。

  “有甲不?”

  “十五付棉甲,十三付锁子甲”

  “嗯!还行!”

  不问兵器只问甲胄,老行伍确实懂兵。

  说话间,高管家急匆匆过来,对着樊参将点头示意。

  樊化龙这才露出笑容。

  “不错!不错!果然是俺东江的俊杰,后生可畏啊!

  獐子岛听说过没?在广鹿岛东南面。

  岛不大,但也足够百十人容身,俺麾下正缺一个哨长,你可愿意……”

  秦逸起身“噗通”跪倒,叉手致礼、大表忠心。

  “小的谢过将军栽培!今后我就是将军手里的刀,指哪砍哪!”

  这话说得熨帖,樊化龙心头一动。

  一支编外的兵马,人数虽不多,但关键是秦逸这小子,看上去就很机灵。

  能破鞑寨,嗯!就算是汉军旗的寨子也不易。

  这小子身手不凡,必有过人之处!

  最关键的是,他能舍得如此大的一笔钱孝敬自己,说明这小子是真想在东江混出头来。

  否则换了旁人,还管什么汉奴?早带着金银跑内地花天酒地去了。

  眼下自己烦心之事,要不就安排他去办?如果一切顺利,今后亏待不了他。

  万一事办砸了,哼哼!

  “快快请起!”

  樊化龙笑意更甚三分,起身亲手扶起一副受宠若惊表情的秦逸。

  “哨官一职有些委屈你了,但俺这里有个差事,明说了很危险。

  但只要你能办成,獐子岛把总一职,板上钉钉,俺说的!”

  “小的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离开参将府后,秦逸心情起伏不定。

  大明卫所制破产后,募兵的营兵制各地混乱不堪。

  戚帅编制的营兵,分为部、司、局、旗、队,军官是游击、千总、百总、旗总、队正。

  东江毛帅这边,按照惯例“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外立什长一名;

  三什为队、立队正一名;三队为哨、外立哨官一员;五哨为总、外立把总一员”。

  秦逸按照戚帅的一队十二人编制设队正,四队成旗,设总旗。

  如果按照樊参将的意思,给秦逸个实职哨长,是名副其实,但把总一职绝对算是高看一眼了。

  要知道,这涉及后续的入编补给,就算按照军中常例克扣半数,拨下的粮饷也足够獐子岛这个小团队生存。

  不得不说,秦逸给得够多,回报也算丰厚。

  一个提不上手的小墩兵,转眼成了能勉强上台面的小军官。

  但樊参将给的任务,那是相当的棘手。

  去登州,把总兵黄龙系住在府城内的五家将领家眷,悄咪咪地接出来。

  事情说起来不算复杂,但这么快就要面对孔有德叛军,让秦逸有些猝不及防。

  前往旅顺城内客栈的路上,孙仲勇在前牵着两人留着骑乘的两匹马。

  秦逸走在前头,有些魂不守舍,紧皱着眉头分析利弊,和行动方案。

  这次没有别的帮手,就连回去调人的时间都不够,就他和孙仲勇两人。

  樊参将安排了一艘不起眼的苍山铁(明军水军最小的六号福船),四个甲兵冒充水手在船上接应。

  只有秦逸两兄弟和樊家管家小儿子,三人一起进城,要把六家家眷预计三十余口,全都安全带出城。

  他根本不记得孔有德叛军什么时候破的登州城,要是进出时间没安排好,没准不是在城外被叛军砍死,就是被堵在城内,最终不是投降就是被杀。

  这活儿可不好干啊!

  “搏一搏!单车……啊呸!哨长变把总!”

  秦逸差点说漏嘴,振奋起精神,猛地一拍身旁诧异的孙仲勇肩头。

  “和尚!跟我去趟登州,敢不敢?”

  “有啥不敢?善那个哉滴!不服就干!”

  “哈哈哈哈!”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最新章节,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