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志盯着林思成,颇有些不可思议。

  “景泰蓝属杂器,但严格来说,也属铜器!”

  “王教授,我知道!”

  “我的意思是:林教授也研究过?”

  林思成顿了一下:这次不能再让爷爷背锅了,不然分分钟露馅。

  他想了想:“书上学的。”

  又来?

  王齐志叹了口气:“林思成,你敢不敢再扯蛋点?”

  “王教授,真的!”

  林思成一本正经,“故宫朱家溍教授的《明清宫廷珐琅器考》、BJ珐琅厂,国家工艺美术学会的《燕京八绝:景泰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教授的《中国景泰蓝艺术》……”

  他还没说完,王齐志猛一摆手:“停!”

  几本和景泰蓝相关的艺术鉴考理论算什么?

  去年才发表的铁器保护论文,林思成不也一篇不差的指了出来?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靠看几本书,就能达到林思成这个程度,那但凡上过鉴赏、文保、考古相关的大学生,个个都能成为鉴定、文保专家。

  更不需要老师教。

  但问题是,林思成的水平真就很高:如果真如大哥和安宁说的,当时只是勉强看清盆底的那两条鱼的话,换成他也不一定会留意。

  所以,如果不是从书上学的,再让他给林思成找个其它的理由,王齐志还真就找不出来。

  想了想,王齐志陡然一叹:“那清史稿,清宫档呢?”

  林思成张口就来:“学校图书馆的看的,背了好久!”

  王齐志张了张嘴,很想骂声娘:正经人谁他妈背这个?

  你背得过来么你背?

  算了,这就是个滚刀肉,圆谎的速度比编谎的速度还快。

  “卖盆的时候,你怎么没去?”

  “被狗叨了一口,不得先去医院检查一下?”

  王齐志眼皮一跳:“咬哪了?”

  “差一点,只是咬掉了半边裤腿!”

  他松了一口气,又指着葵口盘:

  “算了,其它的我也不问了,但东西既然是你卖的,那你就要负责到底。我要求也不高:这样,你请林教授出手,帮忙把这两条鱼的釉补好……

  最好用传统法调釉,用传统法填釉,用传统法点蓝……需要什么原料我来找,修复费用林教授尽管开……”

  “要求确实不高!”林思成点点头,瞄了几眼,“但用不着爷爷出马,我就可以……都不用你掏修复费。”

  啥玩意?

  林思成,这是掏不掏钱的问题嘛?

  王齐志睁圆眼睛:“你听清楚我说的是什么没有?”

  “听清楚了:传统法调釉、传统法填釉、传统法点蓝……通俗点:最小干预,尽量复原器物的原始形态,同时尽量保留原器的历史痕迹……”

  林思成表情很认真:“王教授,不骗你,我真的会!”

  废话,用嘴说谁不会?

  王齐志并不怀疑林思成的鉴赏水平,但要说修复……这东西压根就不是聪不聪明,好不好学,以及他跟着林教授进过几次实验室,又亲眼见林教授修复过几次的问题。

  必须要亲自上手,要一遍一遍的练,一遍一遍的纠错,改正,更要日积月累的积累经验……

  不夸张,没个十多二十年以上的修复经验,哪个敢说自己吃的是这碗饭?

  王齐志斜着眼睛:“林思成,这可是古法点蓝:需要分层填釉,分层烧制,要反复试验釉料配比和烧制温度。

  而且每一层点蓝的釉料成份、氧化程度、变色区间都不同,上一层烧制成功后,才能调配下一层的釉料配比。

  而最关键的是:你不知道每一次的炉温控制到多少才合适,却又必须做到窑炉的精确控温。”

  是不是很矛盾?

  说直白点:年代太久,又来历不明,无法推测原器经历过哪些环境,又有过怎样的锈蚀和氧化过程。

  因此很难推测原器烧制过程中,每次入炉时炉温区间。所以也不好推断修复入炉时,温度应该达到多高才能使新补釉料中的各种成份充分反应,达到原始釉层的质感和饱和度。又不能因为炉温过高,导致原始釉层裂变。

  重点是没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就只能靠修复师的经验随机应变。

  问题又来了:林思成哪来的经验?

  “王教授,我真有经验:爷爷在家里有个小工作室,有电窑、有釉料,我经常拿来练手。”

  稍一顿,林思成又叹了一口气:“再说了,这只铜盘再难摆弄,还能难得过之前那块铁券?甚至没人教,我也并没有觉得有多难学……”

  王齐志猛一个后仰,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全噎在了嗓子里。

  铁器相关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社科机构都才开始着手研究,论文才发表了有数的几篇,林思成不照样懂?

  而且不要太会:知道怎么检测、怎么分析、用什么方法最快,更懂成体系的维护保养程序。

  又没人教,不是从书上看的,他从哪学的?

  与之相比,有林教授这位大师言传身教,耳提面命,陶瓷修复方面的知识,是不是应该学的更快,学的更好?

  道理对,但王齐志总觉得,逻辑不对。

  打个比方:爱因斯坦刚刚二十岁,就把光电效应的问题给解决了?

  “王教授,要不,咱们先试一试?”

  看他有点犹豫,林思成眨了眨眼睛,语气中透着几丝蛊惑,“要是可以的话,咱先借用一下陶瓷组的实验室,小的就行。

  也不需要多长时间,一到两个小时,你先看一下样本釉层多次烧结后的成品效果,再和原器釉层做一下对比。同时,还可以测试一下原器釉层入炉后的安全温度区间……”

  王齐志眼睛一亮:对啊,何必要和林思成在这里争?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不就知道了?

  他立马起身,拿出手机:“走!”

  就喜欢王教授这种说干就干,一点都不带犹豫拖沓的态度。

  林思成颇为狗腿的盖好箱子,抱在怀里。

  李贞有些不解,不停的拿眼神示意,好像在问:如果林教授不方便,你完全可以拒绝啊?

  一时不好解释,林思成笑了笑。

  脑子里那么多的研究成果,那么多的专利技术,不往外掏一掏,实在是太可惜了。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合适的借口,更更需要:一位足够专业、后台够硬、品格在及格线以上的合伙人。

  虽然才合作了有限的几次,但林思成越来越觉得:王教授就挺不错。

  所以必要的时候,必须要给潜在的合作伙伴增添一点信心。

  比如现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