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尘跟着门房来到乙字房,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张木床,一套桌椅,角落里摆放着一个衣柜。墨尘打开衣柜,里面叠放着几件崭新的儒袍,触手生温,质感上乘。他迫不及待地脱下身上那身现代装束,换上儒袍,对着铜镜一照,嘿,还真有几分古代文人的模样,只是那一头短发有些扎眼,好在门房早有准备,递上一顶儒巾,墨尘学着记忆里古人的样子束好头发,整个人瞬间焕然一新。
“墨先生,小的带您去膳堂用膳。” 门房微微躬身,语气恭敬。
墨尘点头应下,跟在门房身后,一路上左顾右盼,好奇地打量着学院的景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映成趣,小径旁繁花似锦,蝶舞蜂飞,处处透着古朴雅致。行至膳堂,只见一众学子正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墨尘的肚子适时地咕咕叫了起来。
“墨先生,您请这边。” 门房引着墨尘来到一处单独的桌案前,不一会儿,便有小厮端来饭菜,两荤两素一汤,荤素搭配得当,色泽诱人。墨尘也不客气,大快朵颐起来,饭菜的味道竟比他想象中还要好,没一会儿,桌上的饭菜便被他一扫而空。
用过午膳,墨尘回到房间,本想小憩一会儿,可一想到下午还要给学子们上课,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竟真的在古代当上了夫子,紧张的是怕自己露馅,毕竟肚子里那点墨水,在这古代可不够看。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索着下午上课的内容,突然灵机一动,既然学子们爱听故事,那不妨接着上午的《西游记》讲下去,再穿插一些简单的道理,既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达到授课的目的。
下午上课的钟声准时敲响,墨尘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教室。学子们早已端坐在座位上,见墨尘进来,纷纷起身行礼:“夫子好!” 声音整齐洪亮,充满朝气。
“学子们请坐。” 墨尘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上午我们讲到石猴自告奋勇钻进瀑布,寻找泉水源头,大家还记得吗?”
“记得!” 学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石猴钻进瀑布后,又有怎样的奇遇呢?” 墨尘故意卖了个关子,目光扫过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这才继续说道,“那石猴穿过瀑布,竟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有一座铁板桥,桥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大喜,忙带着其他猴子进洞,从此,这水帘洞便成了他们的家,石猴也因率先发现此洞,被众猴拜为猴王。”
学子们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墨尘,仿佛被带入了那个神奇的世界。墨尘见状,话锋一转:“猴王在水帘洞逍遥自在,可他并不满足于此,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子们纷纷低头思考,片刻后,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说道:“夫子,是不是因为猴王想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这位学子说得很对!” 墨尘赞许地点点头,“猴王胸怀大志,他不甘于在花果山虚度一生,于是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在祖师门下,猴王勤奋好学,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成为了一个本领高强的神仙。从猴王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要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能安于现状,要有远大的志向!”
“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踊跃地发言,墨尘满意地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就在墨尘沉醉于学子们积极回应的氛围中时,教室后方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袍、气质不凡的中年男子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男子面庞方正,眼神深邃而锐利,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课堂上的一切。
“这位是?” 墨尘心中暗自疑惑,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学子们纷纷起身,毕恭毕敬地行礼:“王大人好!”
墨尘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想必是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儒袍。
王大人微微抬手,示意学子们免礼,随后目光落在墨尘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后,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听闻学院新来一位先生,授课方式颇为新颖,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墨尘赶忙拱手作揖,谦逊道:“大人谬赞了,尘不过是略施小计,想让学子们对课业多些兴趣罢了。”
“能把故事讲得这般引人入胜,还能巧妙地引导学子思考,绝非易事。” 王大人一边说着,一边踱步走向讲台,“墨先生这故事倒是有趣的仅,就连王某都未成听闻过”
这一问,恰似一道惊雷在墨尘心头炸响。他在现代虽说学的是历史,可这古代的师承渊源、学术流派,自己压根儿就摸不着头脑。但墨尘脑子转得快,面上依旧保持镇定,神色间带上几分感慨:“尘自幼四处游学,所学驳杂,不成体系,只想着将些有趣的见闻、道理分享给学子们。”
王大人听了,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台下的学子:“如此独特的教学之法,倒也难得。只是这治学,终究还是要回归经史子集,不知墨先生往后可有计划,引导学子们深入研读经典?”
墨尘沉稳开口:“自然是有的,故事不过是引玉之砖,往后尘定会循序渐进,带学子们领略经典的魅力。只是这经典晦涩难懂,学生想着先以趣味为引,激发学子们的兴趣,往后学习起来,想必能事半功倍。”
王大人听完,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墨先生能有这般考量,实属难得。不过,这经典之中,《论语》为儒家根本,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向学子们讲授?”
墨尘心里 “咯噔” 一下,《论语》他自是知晓,可真要按照古人的路数去讲解,他实在没把握。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墨尘定了定神,开口道:“回大人,尘以为讲授《论语》,不必拘泥于传统释义。可先从生活实例入手,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让学子们想想,日常与人相处时,若自己不愿被这般对待,便也不应如此对待他人。如此,让他们先对语句有所感悟,再深入经典原文,剖析字词含义、思想精髓,这样由浅入深,或能让学子们更好地领会。”
王大人饶有兴致地看着墨尘,双手抱胸,接着追问:“那《孟子》又当如何?其行文气势磅礴,多论及治国理政、民生疾苦,先生有何高见?”
墨尘暗暗叫苦,表面却不露声色,思索片刻后说道:“《孟子》篇章,满含家国情怀。讲授时,可结合当下民生之事,像城中赋税、水利灌溉等,引导学子们思考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为政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先,如此,方能将经典中的治国智慧,与现实紧密相连,使学子们不仅知晓书中文字,更能理解背后深意。”
王大人听后,沉默片刻,突然抚掌大笑:“妙!妙啊!墨先生见解独特,不拘泥于旧法,若能将此教学之法贯彻到底,学院学子定能受益匪浅。” 说罢,他又看向台下学子,神色和蔼:“今日听墨先生授课,诸位可有收获?” 学子们纷纷站起身,齐声答道:“回王大人,收获颇丰!”
王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再度看向墨尘:“墨先生,往后学院教学,还望你多多费心。若有难处,可随时告知学院主事,王某也会持续关注。”
墨尘赶忙拱手谢道:“多谢大人信任,尘定当竭尽全力。” 王大人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这才转身离去。
送离王大人,可把墨尘累够呛,步入课堂,墨尘就像感觉鱼儿入了水,轻松自然道:“故事呢,给你们可说了不少,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午学习的内容”
随着话音落下,学子们竟然整齐划一的背诵起来
“很好,我们接着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许是故事的沉迷,又或者是大人物刚离去的氛围,墨尘只是朗诵了一遍,学子们竟然大都记住了,随着连贯的朗诵,下课的钟声悄然而响起
“学子们再见”
待到最后一个字声落下,课堂哪还有墨尘的身影
“墨先生,小的带您去膳堂用膳。” 门房微微躬身,语气恭敬。
墨尘点头应下,跟在门房身后,一路上左顾右盼,好奇地打量着学院的景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映成趣,小径旁繁花似锦,蝶舞蜂飞,处处透着古朴雅致。行至膳堂,只见一众学子正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墨尘的肚子适时地咕咕叫了起来。
“墨先生,您请这边。” 门房引着墨尘来到一处单独的桌案前,不一会儿,便有小厮端来饭菜,两荤两素一汤,荤素搭配得当,色泽诱人。墨尘也不客气,大快朵颐起来,饭菜的味道竟比他想象中还要好,没一会儿,桌上的饭菜便被他一扫而空。
用过午膳,墨尘回到房间,本想小憩一会儿,可一想到下午还要给学子们上课,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竟真的在古代当上了夫子,紧张的是怕自己露馅,毕竟肚子里那点墨水,在这古代可不够看。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索着下午上课的内容,突然灵机一动,既然学子们爱听故事,那不妨接着上午的《西游记》讲下去,再穿插一些简单的道理,既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达到授课的目的。
下午上课的钟声准时敲响,墨尘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教室。学子们早已端坐在座位上,见墨尘进来,纷纷起身行礼:“夫子好!” 声音整齐洪亮,充满朝气。
“学子们请坐。” 墨尘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上午我们讲到石猴自告奋勇钻进瀑布,寻找泉水源头,大家还记得吗?”
“记得!” 学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石猴钻进瀑布后,又有怎样的奇遇呢?” 墨尘故意卖了个关子,目光扫过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这才继续说道,“那石猴穿过瀑布,竟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有一座铁板桥,桥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大喜,忙带着其他猴子进洞,从此,这水帘洞便成了他们的家,石猴也因率先发现此洞,被众猴拜为猴王。”
学子们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墨尘,仿佛被带入了那个神奇的世界。墨尘见状,话锋一转:“猴王在水帘洞逍遥自在,可他并不满足于此,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子们纷纷低头思考,片刻后,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说道:“夫子,是不是因为猴王想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这位学子说得很对!” 墨尘赞许地点点头,“猴王胸怀大志,他不甘于在花果山虚度一生,于是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灵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在祖师门下,猴王勤奋好学,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成为了一个本领高强的神仙。从猴王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要努力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能安于现状,要有远大的志向!”
“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学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踊跃地发言,墨尘满意地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就在墨尘沉醉于学子们积极回应的氛围中时,教室后方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他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袍、气质不凡的中年男子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男子面庞方正,眼神深邃而锐利,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课堂上的一切。
“这位是?” 墨尘心中暗自疑惑,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学子们纷纷起身,毕恭毕敬地行礼:“王大人好!”
墨尘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想必是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儒袍。
王大人微微抬手,示意学子们免礼,随后目光落在墨尘身上,上下打量一番后,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听闻学院新来一位先生,授课方式颇为新颖,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墨尘赶忙拱手作揖,谦逊道:“大人谬赞了,尘不过是略施小计,想让学子们对课业多些兴趣罢了。”
“能把故事讲得这般引人入胜,还能巧妙地引导学子思考,绝非易事。” 王大人一边说着,一边踱步走向讲台,“墨先生这故事倒是有趣的仅,就连王某都未成听闻过”
这一问,恰似一道惊雷在墨尘心头炸响。他在现代虽说学的是历史,可这古代的师承渊源、学术流派,自己压根儿就摸不着头脑。但墨尘脑子转得快,面上依旧保持镇定,神色间带上几分感慨:“尘自幼四处游学,所学驳杂,不成体系,只想着将些有趣的见闻、道理分享给学子们。”
王大人听了,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台下的学子:“如此独特的教学之法,倒也难得。只是这治学,终究还是要回归经史子集,不知墨先生往后可有计划,引导学子们深入研读经典?”
墨尘沉稳开口:“自然是有的,故事不过是引玉之砖,往后尘定会循序渐进,带学子们领略经典的魅力。只是这经典晦涩难懂,学生想着先以趣味为引,激发学子们的兴趣,往后学习起来,想必能事半功倍。”
王大人听完,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墨先生能有这般考量,实属难得。不过,这经典之中,《论语》为儒家根本,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向学子们讲授?”
墨尘心里 “咯噔” 一下,《论语》他自是知晓,可真要按照古人的路数去讲解,他实在没把握。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墨尘定了定神,开口道:“回大人,尘以为讲授《论语》,不必拘泥于传统释义。可先从生活实例入手,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让学子们想想,日常与人相处时,若自己不愿被这般对待,便也不应如此对待他人。如此,让他们先对语句有所感悟,再深入经典原文,剖析字词含义、思想精髓,这样由浅入深,或能让学子们更好地领会。”
王大人饶有兴致地看着墨尘,双手抱胸,接着追问:“那《孟子》又当如何?其行文气势磅礴,多论及治国理政、民生疾苦,先生有何高见?”
墨尘暗暗叫苦,表面却不露声色,思索片刻后说道:“《孟子》篇章,满含家国情怀。讲授时,可结合当下民生之事,像城中赋税、水利灌溉等,引导学子们思考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为政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先,如此,方能将经典中的治国智慧,与现实紧密相连,使学子们不仅知晓书中文字,更能理解背后深意。”
王大人听后,沉默片刻,突然抚掌大笑:“妙!妙啊!墨先生见解独特,不拘泥于旧法,若能将此教学之法贯彻到底,学院学子定能受益匪浅。” 说罢,他又看向台下学子,神色和蔼:“今日听墨先生授课,诸位可有收获?” 学子们纷纷站起身,齐声答道:“回王大人,收获颇丰!”
王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再度看向墨尘:“墨先生,往后学院教学,还望你多多费心。若有难处,可随时告知学院主事,王某也会持续关注。”
墨尘赶忙拱手谢道:“多谢大人信任,尘定当竭尽全力。” 王大人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这才转身离去。
送离王大人,可把墨尘累够呛,步入课堂,墨尘就像感觉鱼儿入了水,轻松自然道:“故事呢,给你们可说了不少,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午学习的内容”
随着话音落下,学子们竟然整齐划一的背诵起来
“很好,我们接着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许是故事的沉迷,又或者是大人物刚离去的氛围,墨尘只是朗诵了一遍,学子们竟然大都记住了,随着连贯的朗诵,下课的钟声悄然而响起
“学子们再见”
待到最后一个字声落下,课堂哪还有墨尘的身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意外名师养成记,意外名师养成记最新章节,意外名师养成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意外名师养成记,意外名师养成记最新章节,意外名师养成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