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歇了不少时日,陆嘉衍彻底调整好了心境。每日除了喝茶、吃饭、练字,偶尔翻翻书,几乎无所事事。也只有这些事情能打发打发时间。
过了初五之后,对于陆嘉衍来说,新年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只是如今节奏慢,四九城里还在欢度佳节,街巷间依旧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和年糕的甜香。
陆嘉衍却已经开始读书、练字。这是时代的饭碗,他必须端牢了。有个读书人的身份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没有这个身份,钱财在这个时代,有作用但有好有坏,甚至可能成为祸端。
一直到过了元宵节,陆嘉衍准备整理东西,盘算一下自个的积蓄。这栋洋楼造价可不便宜,他得想办法攒钱了。
他坐在书桌前,翻开账本,细细计算着每一笔收支,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纷乱的时局中,既能保住家业,又能为未来铺路。
不想好事竟自己找上门来了。这天,院子里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直到她走进院子,陆嘉衍才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行礼。
福晋抬抬手,语气淡然:“免了,哪来那么多规矩。如今也不是从前那时候了。我来是有些事交给你办。”
陆嘉衍欠了欠身子,恭敬道:“有事您吩咐一声就行,小的一定用心去办。”
福晋端起盖碗,抿了一口茶,眉头微皱,随即放下:“你倒是节俭,这茶真不行。明儿我让桃花给你送一些过来。”她顿了顿,语气一转,“好了,言归正传。听说你在大沽有几个院子?”
陆嘉衍连忙回道:“是,当初分家的时候得了些银子,买了地,如今刚盖好两栋。”
福晋把玩着指套,漫不经心地问:“房子盖得怎么样?院子大不大?改天我差人去看一看。”
陆嘉衍恭敬地递上图纸,谦虚道:“您看看这图纸,按这个图样造的,小的按京城的规矩,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院子虽小了点,但造价也不便宜。钱放在身边,哪一天脑子一热糟践了,不如建两个宅子,到时候还能有个落脚的地方,翻身的本钱。”
福晋接过图纸,目光在纸上扫过,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这院子颇为满意。
“两个院子一万大洋卖给我吧。”福晋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知道你在大沽囤了二晌地,没钱建房子了吧?这院子我看着不错,就和你说的一样,与其把银子糟践了,不如未雨绸缪,为将来打算打算。怎么样?没问题吧?”
陆嘉衍还能说什么?这么大的好事送上门来,虽然赚头不多,但架不住快啊。他当即一拜,恭敬地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您开口了还说什么。多谢了,我还真是为了银子发愁。有您替小的解忧,真是小的福分。”
福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手一招,两个丫头就抬上来一口雕花檀木箱子。福晋开口道:
“你也知道,现钱我是拿不出来了。这里是我的一些嫁妆,还有原先宫里赏的物件。两尊金佛、玉莲花、翡翠荷叶、东珠首饰也有十几件,这些远不止一万大洋了。剩下的钱存到宝丰号,把银票给我送来。”
她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嘉衍连忙点头应下,心中暗自盘算这些物件的价值,果然远超过福晋开出的价码。
福晋随即起身,淡淡道:“那就这么定了,回头让人把银票、房契送来。”说完,她转身离去,步履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陆嘉衍目送她的背影,心中既松了一口气,又隐隐觉得,这或许只是开始。
世间的达官贵人若是认真起来,哪是常人可比?福晋早已看透了王爷府的败落,开始未雨绸缪了。
她女儿远嫁,膝下无子,到时候万一分起家产来也是吃亏。不如趁早变现,攒下养老银子来。陆嘉衍站在院中,望着那口檀木箱子,心中感慨万千——这世道,连王府里的贵人也开始为自己谋后路了。
挑了一尊金佛和两套东珠首饰,陆嘉衍出门直奔关教授家里。自打教授帮他鉴定过几次后,陆嘉衍发现,这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搞清楚物件的真正价值,实在是一举两得。
关教授果然没让他失望,拿起东西仔细端详后,缓缓说道:“这尊金佛是宫里的东西,造型精美,份量也足。若是信得过我,这几天关外有位贵人正在寻摸拿得出手的物件。我与他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出手。”
陆嘉衍闻言大喜,连忙拱手道:“那就多谢教授了!改日我奉上……”
“不用了,不必总是提钱。”关教授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温和却坚定。他拿起那串东珠链子,继续说道:“这串东珠链子,材质上乘,但不易保存。你不是在和洋人打交道吗?卖给他们,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接着,他又拿起那对东珠耳坠,仔细端详片刻,摇头道:“但这串东珠耳坠却不能卖给他们。这手艺是无价之宝。这对东珠耳坠主体是一颗硕大的东珠,可谓“百蚌难得一珠,百珠难寻一颗。”你看珠光莹润,周围环绕着细密的金丝花托,这工艺庚子年后就没有了。真要买卖得找个华夏大户人家去试试。你要是找不到,就交给王掌柜,他在这方面路子广。”
关教授推辞了谢礼,一本正经地教他如何处置这三样东西。陆嘉衍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既感激又佩服。他暗自思忖,这位教授不仅学识渊博,为人也正直。
关教授评估下来三件东西就值一万大洋以上。话音未落,陆嘉衍手里的茶盏险些泼了半盏——这还只是三件!那口檀木箱里层层叠叠的锦盒,自己居然觉得王爷家道中落了………
英国公使夫人更是个妙人。她戴着白纱手套的指尖挑起东珠链子,对着使馆的枝形吊灯眯起蓝眼睛:“这些东方月亮的眼泪,正配得上今晚的舞会。“
支票簿翻动时,陆嘉衍瞥见英镑符号后面的三个零,喉结不自觉地滚动——这价钱够在天津卫再盖两栋洋楼。
过了初五之后,对于陆嘉衍来说,新年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只是如今节奏慢,四九城里还在欢度佳节,街巷间依旧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和年糕的甜香。
陆嘉衍却已经开始读书、练字。这是时代的饭碗,他必须端牢了。有个读书人的身份比什么都重要。要是没有这个身份,钱财在这个时代,有作用但有好有坏,甚至可能成为祸端。
一直到过了元宵节,陆嘉衍准备整理东西,盘算一下自个的积蓄。这栋洋楼造价可不便宜,他得想办法攒钱了。
他坐在书桌前,翻开账本,细细计算着每一笔收支,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纷乱的时局中,既能保住家业,又能为未来铺路。
不想好事竟自己找上门来了。这天,院子里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直到她走进院子,陆嘉衍才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行礼。
福晋抬抬手,语气淡然:“免了,哪来那么多规矩。如今也不是从前那时候了。我来是有些事交给你办。”
陆嘉衍欠了欠身子,恭敬道:“有事您吩咐一声就行,小的一定用心去办。”
福晋端起盖碗,抿了一口茶,眉头微皱,随即放下:“你倒是节俭,这茶真不行。明儿我让桃花给你送一些过来。”她顿了顿,语气一转,“好了,言归正传。听说你在大沽有几个院子?”
陆嘉衍连忙回道:“是,当初分家的时候得了些银子,买了地,如今刚盖好两栋。”
福晋把玩着指套,漫不经心地问:“房子盖得怎么样?院子大不大?改天我差人去看一看。”
陆嘉衍恭敬地递上图纸,谦虚道:“您看看这图纸,按这个图样造的,小的按京城的规矩,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院子虽小了点,但造价也不便宜。钱放在身边,哪一天脑子一热糟践了,不如建两个宅子,到时候还能有个落脚的地方,翻身的本钱。”
福晋接过图纸,目光在纸上扫过,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这院子颇为满意。
“两个院子一万大洋卖给我吧。”福晋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知道你在大沽囤了二晌地,没钱建房子了吧?这院子我看着不错,就和你说的一样,与其把银子糟践了,不如未雨绸缪,为将来打算打算。怎么样?没问题吧?”
陆嘉衍还能说什么?这么大的好事送上门来,虽然赚头不多,但架不住快啊。他当即一拜,恭敬地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您开口了还说什么。多谢了,我还真是为了银子发愁。有您替小的解忧,真是小的福分。”
福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手一招,两个丫头就抬上来一口雕花檀木箱子。福晋开口道:
“你也知道,现钱我是拿不出来了。这里是我的一些嫁妆,还有原先宫里赏的物件。两尊金佛、玉莲花、翡翠荷叶、东珠首饰也有十几件,这些远不止一万大洋了。剩下的钱存到宝丰号,把银票给我送来。”
她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嘉衍连忙点头应下,心中暗自盘算这些物件的价值,果然远超过福晋开出的价码。
福晋随即起身,淡淡道:“那就这么定了,回头让人把银票、房契送来。”说完,她转身离去,步履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陆嘉衍目送她的背影,心中既松了一口气,又隐隐觉得,这或许只是开始。
世间的达官贵人若是认真起来,哪是常人可比?福晋早已看透了王爷府的败落,开始未雨绸缪了。
她女儿远嫁,膝下无子,到时候万一分起家产来也是吃亏。不如趁早变现,攒下养老银子来。陆嘉衍站在院中,望着那口檀木箱子,心中感慨万千——这世道,连王府里的贵人也开始为自己谋后路了。
挑了一尊金佛和两套东珠首饰,陆嘉衍出门直奔关教授家里。自打教授帮他鉴定过几次后,陆嘉衍发现,这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搞清楚物件的真正价值,实在是一举两得。
关教授果然没让他失望,拿起东西仔细端详后,缓缓说道:“这尊金佛是宫里的东西,造型精美,份量也足。若是信得过我,这几天关外有位贵人正在寻摸拿得出手的物件。我与他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出手。”
陆嘉衍闻言大喜,连忙拱手道:“那就多谢教授了!改日我奉上……”
“不用了,不必总是提钱。”关教授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温和却坚定。他拿起那串东珠链子,继续说道:“这串东珠链子,材质上乘,但不易保存。你不是在和洋人打交道吗?卖给他们,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接着,他又拿起那对东珠耳坠,仔细端详片刻,摇头道:“但这串东珠耳坠却不能卖给他们。这手艺是无价之宝。这对东珠耳坠主体是一颗硕大的东珠,可谓“百蚌难得一珠,百珠难寻一颗。”你看珠光莹润,周围环绕着细密的金丝花托,这工艺庚子年后就没有了。真要买卖得找个华夏大户人家去试试。你要是找不到,就交给王掌柜,他在这方面路子广。”
关教授推辞了谢礼,一本正经地教他如何处置这三样东西。陆嘉衍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既感激又佩服。他暗自思忖,这位教授不仅学识渊博,为人也正直。
关教授评估下来三件东西就值一万大洋以上。话音未落,陆嘉衍手里的茶盏险些泼了半盏——这还只是三件!那口檀木箱里层层叠叠的锦盒,自己居然觉得王爷家道中落了………
英国公使夫人更是个妙人。她戴着白纱手套的指尖挑起东珠链子,对着使馆的枝形吊灯眯起蓝眼睛:“这些东方月亮的眼泪,正配得上今晚的舞会。“
支票簿翻动时,陆嘉衍瞥见英镑符号后面的三个零,喉结不自觉地滚动——这价钱够在天津卫再盖两栋洋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北平漂流记,民国北平漂流记最新章节,民国北平漂流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北平漂流记,民国北平漂流记最新章节,民国北平漂流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