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凤阙 第306章 钦差

小说:登凤阙 作者:锦瑟轻寒 更新时间:2025-04-02 02:20:5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马车在宽阔的官道上轻快地行驶,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夏侯纾掀起车帘一角,静静地注视着外面逐渐倒退的景色。正如独孤彻所说,岑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产粮的重地,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沃野肥地。然而,放眼望去,原本应该绿油油的庄稼叶片却因蝗虫侵袭而显得枯黄一片,预示着今年的收成将会极其惨淡。

  干旱与蝗灾仿佛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干旱,就越容易引发蝗灾。而面对这种天灾,贫苦的百姓除了祈祷上天,别无他法。

  夏侯纾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凄凉。这片沃土本应孕育出丰收的希望,却因天灾而变得一片荒凉。她深知,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每一粒粮食都关乎着生命与希望。无论多么艰难,她都要竭尽全力帮助这里的百姓渡过难关,让这片沃土再次焕发生机。

  马车继续前行,尘土飞扬。夏侯纾放下车帘,思绪万千。

  此次夏侯纾化名莫真,与化名梅英的梅影女扮男装出使岑州,为的就是解除蝗灾之害。其实夏侯纾到现在还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当初怎么就接下了这个差事。只记得那日她明明是一时兴起去御书房给独孤彻送木瓜炖雪蛤。

  彼时的御书房里,独孤彻正在灯下批着折子。听到脚步声后,他抬头看见夏侯纾正捧着一盘杯盏进去,疲惫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

  独孤彻撂下笔迎过来,轻轻将夏侯纾揽在怀里。

  夏侯纾小心翼翼地将杯盏放在桌上,浅笑道:“臣妾叫御膳房准备了木瓜炖雪蛤,陛下一天没吃东西了,趁热喝了吧。”

  独孤彻的目光扫过那碗木瓜炖雪蛤,忽然神色一黯,扶额轻声叹道:“北原起兵,西有叛乱,再加上天灾不断,教朕如何喝得下呢?”

  北原的战事已经持续了七八个月,双方仅仅只在南祁册立新后时短暂休战了两个月,待北原前来庆贺新后的使臣踏上归途,战争的硝烟再次弥漫在疆场之上。在这场无尽的战争中,赤羽军首将夏侯渊也一直坚守在前线,未曾返京。

  与此同时,西岳国也暗中窥视着南祁与北原的争斗,他们频频对西境门户锦凤城进行骚扰,企图趁火打劫。面对西岳国的挑衅,镇西将军夏侯潭果断领军出击,痛击敌军。夏侯翓也随父上阵,共同抵御外侮。因此,夏侯翓与卢映雪的婚事被迫推迟。

  对于独孤彻而言,这是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的大事。然而,对于夏侯纾而言,这不仅仅是国事,更是家事。夏侯纾的父亲、二叔以及两位兄长,他们不是在北原与西岳的战场上英勇作战,就是在涂川的冒险中历练成长。他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未卜的危险,这使得夏侯纾忧心忡忡。

  因此,夏侯纾才会频繁地以送各种吃食为借口来到御书房,她希望借此机会打探到一些前线的消息,以了解家人的安危。

  夏侯纾瞥了一眼独孤彻桌案上铺展开的八百里加急,文书上赫然描述着岑州正遭受严重蝗虫灾害,百姓生计困顿的严峻状况。她心生怜悯,不由自主地抬起手轻抚他日渐憔悴的面颊,柔声问道:“陛下可是在为岑州蝗灾之事心烦?”

  独孤彻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他微微叹气道:“岑州盛产粟米,本是朝廷的粮仓。而今百里良田正在遭受蝗虫侵害,到了秋收之际,将颗粒无收。北方战事久战不胜,粮草供应日渐紧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夏侯纾扬唇一笑。她端起那碗香气四溢的木瓜炖雪蛤,轻轻地凑到他面前,信心十足地说:“陛下先把这个喝了,臣妾自有办法。”

  独孤彻一愣,随即接过白玉杯盏,坐下后一边品尝着杯中的木瓜炖雪蛤,一边细细打量着夏侯纾。

  昏黄的烛光摇曳,炖雪蛤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氤氲成一缕缕白雾,散发出暖暖的淡香。而夏侯纾的面容在这雾气中显得有些朦胧,仿佛随时都会随着热气消散,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独孤彻突然心中一紧,开始琢磨起夏侯纾的真正意图——她从来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那么她如此热心的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目的呢?

  独孤彻一边沉思着,一边品味着杯中的炖雪蛤。随后,他放下了玉盏,伸手拍了拍夏侯纾的肩膀说:“你方才说到有良策治蝗灾,可是真的?”

  夏侯纾此刻却怔怔地望着烛火,那两股灯芯纠缠在一起,在火焰的燃烧下簌簌作响,声嘶力竭。她陷入深思,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无意间在父亲的书房里翻到的一本书,那些泛黄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写满了治灾的策略。

  她曾读到“蝗虫灾害,犹敌之侵,非歼灭之,不可止”。

  那个时候,夏侯纾还年少,不懂其中的深意,如今在烛光下,那些字句却如潮水般涌现在脑海。于是,她的心中有了一个决定。对待蝗虫灾害,如同对待一场战争,必须坚决、彻底地歼灭,不留任何后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这场战争就会没完没了,不断侵蚀着大地的生机。

  而那两股纠缠的灯芯,仿佛也成了她坚定决心的象征,在火焰中燃烧,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独孤彻看着她变幻莫测的脸,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小声唤道:“纾儿?”

  夏侯纾恍过神来,神色立时恢复如常,笑道:“蝗灾的事,陛下不必挂心,此事交给臣妾吧。”

  于是夏侯纾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出使岑州的钦差大臣。

  梅影看着窗外流动的景色,内心满溢着忧虑,随后她转过头,向夏侯纾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娘娘,此地遭受的灾害影响范围广袤,绵延千里。您打算如何应对呢?”

  夏侯纾打了个哈欠,故意卖关子道:“山人自有妙计。”

  梅影浅笑着点点头。

  到了岑州府,岑州府的城门缓缓打开,竟有四五个官员亲自出城迎接。为首的州府大人是个五十开外的略有些发福的男子,姓钱,名兴海。他的眉目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舒展的忧愁。他身后,跟随着几个衣着华丽的官员,个个脸上都带着恭敬的神情。

  岑州乃是南祁的粮仓,素来繁华富饶。昔日的岑州,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如今天旱重灾,百姓们颗粒无收,饥寒交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作为父母官的他们,自然也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钱兴海深知,这场天灾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对于他们这些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当他看到京城派来的使臣,仿佛看到了救星,态度也格外热情,还亲自把夏侯纾一行安排住进他的别院里。

  夏侯纾在钱大人家里转了一圈,眼前的景色仿佛一幅精致的画卷。高耸的亭台,古朴的楼阁,精美的雕栏,还有色彩斑斓的画栋,每一处都显示出昔日的辉煌与富丽。假山奇石,池沼碧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奢华的故事。

  然而,在这座豪宅的辉煌背后,夏侯纾却无法忽视那正在肆虐的灾情。百姓受苦,家园被毁,哀嚎遍野,这些画面与眼前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夏侯纾的眉头紧皱,心中五味杂陈。即便如今灾情如火如荼,真正苦的也只不过是平民百姓罢了,何时能苦到这些为官的?

  梅影倒是见怪不怪,仿佛早就习以为常。

  次日,夏侯纾让钱兴海亲自带她们到重灾区去看了一遭,才知道什么叫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回来之后,夏侯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采取行动。她下令让钱兴海去通知各县欠租欠税的民众,带着相关凭据齐聚州府衙门。

  钱兴海听后大惊,他以为夏侯纾是想通过收缴税款来筹集赈灾自尽,连连声称民众颗粒无收,此刻收租必会引起民愤。

  夏侯纾示意他不必啰嗦,按照她的话去做就是。

  钱兴海急得汗流如瀑,但又猜不准夏侯纾的心思,只好照做了。

  梅影对夏侯纾的做法也深感疑惑,回房后,她忍不住劝诫道:“娘娘,钱大人说得不无道理,此刻收租势必会引起民愤,还望娘娘三思而后行。”

  夏侯纾心中早已有了计策,便不以为然,她一边喝着茶,一边淡淡地说:“此事我自有打算,你不必随意猜测。”

  梅影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担忧:“娘娘,此事关系重大,万万不可轻率行动。一旦激起民怨,后果不堪设想!”

  夏侯纾不想继续听她啰嗦,便摆了摆手,语气坚定道:"你的话我都理解,但我也是南祁的子民,我的父亲、兄长和叔父如今都在战场上,生死难料。我绝不会拿陛下的声誉和南祁的命运来开玩笑。既然陛下愿意相信我,并许我便宜行事之权,我必然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结果。"

  梅影闻言便不再多说。

  翌日,天微亮,州府门前已聚集了浩浩荡荡的民众,他们手中紧握着各自的欠租单据,脸上写满了绝望与死寂。一些心有不甘的百姓则在大声宣泄着他们的苦闷,甚至破口痛骂当朝皇帝为昏君,才会早招致灾祸。

  夏侯纾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听着,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困惑。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言语中充满了对独孤彻的质疑和不满。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想象着远在京城,宵衣旰食的独孤彻若是听到了这样的言论,会作何感想。

  在百姓们的激烈争论之后,夏侯纾才缓缓现身,立即又引发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指责这位细皮嫩肉的钦差不知民间疾苦,竟然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

  钱大人费了很大劲,吆喝许久,才让民众的喧哗声平息下来。

  夏侯纾目光所及,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近万余名民众聚集在此,他们密密麻麻地站在下面,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其中,有两鬓斑白的长者,他们皱纹满面,目光中透露出沧桑和沉重。也有一些黄发垂髫的孩童,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妇女们则各自抱着自己的孩子,默默地站在一旁,青丝散乱,神情疲惫。而那些粗衣短褐的年轻男子,脸上写满了苦难和艰辛。他们面黄肌瘦,饥肠辘辘,仿佛是人间疾苦的缩影,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使南祁的命运尚未走到那一步,但按照当前的情况发展下去,必将引发一场叛乱。作为一个国家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他们没有那么多远大理想与抱负,他们更重视的是自身的生命安全,而非国家的整体安稳。生存的本能驱使他们寻求安全与保障。然而,他们也极易满足,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便会深深感激君主。

  夏侯纾示意钱兴海派人去收集百姓手中的欠租单据,并与州府以及各县官府的记录一一比对核实。

  百姓的哭喊声此起彼伏,一片怨声载道。

  夏侯纾置若罔闻,她顺手拿起一本陈旧的账簿,轻轻翻阅,每一页都记录着一个个名字,有些人的名字已经欠了两三年,利滚利后,数字庞大得让人咋舌。

  面对这样的困境,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偿还这些巨额欠债了。因此,她必须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否则这些无辜的百姓将永无翻身之日。

  对账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州府官员和各县派出的官员、账房、衙役等共计一百多人,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才终于整理清楚。

  此时已是烈日当空,酷暑难耐。钱兴海额头上开始冒汗,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他竭力保持镇定,小心翼翼地将整理好的账簿呈递上去,眼神紧紧地盯着夏侯纾,揣摩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夏侯纾接过账簿,眉目间透出一丝沉稳与威严。她不动声色的翻看了一会儿,随后命令侍从端来一盆炭火。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将账簿和欠款单投入火盆中,火焰迅速吞噬了纸张,化为灰烬。

  这个动作显然是为了销毁证据,立马引起了众人的注目。下面早已人声鼎沸,纷纷质疑这位钦差的目的,特别是钱大人和各县官员早已吓傻了。

  钱兴海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高昂地呼喊道:“夏大人,您若对下管有任何不满,尽管上达天听,何故如此逼迫下官啊!”

  夏侯纾微扬嘴角,没有理会钱兴海,而是步履轻盈地踏上高台。她眼神坚定,直视着台下熙熙攘攘的百姓,开口道:“如今天灾频频,民生凋敝。然吾皇德行深厚,心怀苍生,体恤万民,深知诸位所受之苦,特此派遣本官前来,销毁此等凭据,过往诸位所欠之租税,尽皆一笔勾销!”

  她的声音,仿佛春风拂面,温暖而有力;亦如久旱甘霖,慰藉着岑州百姓们干涸已久的心田。

  百姓们闻言,先是愣住,继而欢声雷动。他们纷纷跪地,感激涕零,朝着京城所在的方向高呼“万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登凤阙,登凤阙最新章节,登凤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