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号,灶坡间。
砂锅里,花胶炖鸡发出咕嘟声响,渐渐弥漫诱人的荤香。
冯舒雅眨巴眨巴水润双眼,微微一笑,柔声说道:
“只是看房的那么点时间,估计不够做什么的。不过爷爷寄的侨汇,大部分在爸爸那,我身上的侨汇,不够买房。
要不,我把你说的那房子租下来?”
“那里的洋房还能租吗?”秦远疑惑说道。
之前那送牛奶小伙的介绍,让他陷入误区,倒是没想到租房这茬。
“可以租的,只要海外亲属的侨汇累计金额,高于5000美刀,便有资格租房。”冯舒雅温润解释道,“不过租房的话,溢价会高很多。
像你说的那间房子,估计每个月要二、三十美刀侨汇。”
秦远瞥了眼手里对应300美刀的那沓侨汇券,不由一乐,当即说道:
“那麻烦冯同志帮我租一下,租房的钱,我自己出就可以。”
说罢,他把侨汇券和钱,拿一些给冯舒雅。
冯舒雅摆摆手婉拒,又笑着说道:
“这个先不急的,等我把那房子租到再说吧,办理这个手续有点繁琐的。”
见她坚持,秦远也就没再矫情,收起钱和侨汇券,又似是想到什么,抿抿嘴,欲言又止说:
“其...其实租这个房子,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
借助储物空间,秦远有信心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拿到郑言光的财物和八两参。
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
如果到时郑言光发现财宝丢失,那冯舒雅这个隔壁新租户,肯定会进入他的怀疑范围...
灶坡间,鸡汤的香味愈发浓郁。
冯舒雅琼鼻轻嗅,定定看了秦远一眼,轻声说道:
“那你要我的帮助吗?”
美刀、金条之类倒还好说,但八两参百年难寻,秦远真的很亟需。
“要的。”他重重点头,接着正色说道,“不过冯同志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
“这个我相信。”冯舒雅盈盈一笑,点头赞同说,“院里姑娘们都说秦远同志可厉害了。
那就这么定啦,明早我就去一趟侨务办,填写租房申请...”
两人说话间,砂锅依旧在“咕嘟咕嘟”冒小泡儿,这才刚过半个多小时。
估计想享受这顿花胶天麻乌鸡汤,有的等了。
。
早上,晨光微熹。
沪城市郊,庙兴镇渐渐忙碌起来。
上游彭浦工业区机器彻夜响个不停,惹人心烦。
小沈是镇上的广播员,早上起床,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赶来广播站。
昨天上面下达春耕备耕动员,镇上沈书记去市里,开了一天的会。
回来之后,把相关指示给儿子小沈一说,让他早上给社员早点广播。
其中最重要一点便是粮食安全督导,及监控小麦病虫害、赤霉病预警。
此外,比别的镇多个的糟心的问题。
庙兴镇上游,5年前刚弄一片工业区,污水直接朝河里排,弄得河水黑兮兮,散发臭气。
没法,镇里只能用这河水灌溉,产出的粮,产量低,还有一股子怪味,尤其是水稻籼米,有很明显的机油味。
对这种米,镇里能不吃,尽量不吃,都给城里人吃。
自家老子为了镇里社员吃口好粮,经常求爷爷、告奶奶,陪着笑脸往上面跑。
小沈看得挺不是滋味。
“报纸来啦!”
忽地,远处传来一声喊。
小沈站在广播站门口,转头看去。
见镇上的邮递员老李蹬着自行车,骑过来,不多时,从挂在大杠上的绿包里,拿出一份报纸,兴奋笑道:
“有好消息,小沈,快看昨晚《沪城晚报》发行的头版新闻。”
庙行镇位置不比城里,昨晚发行的报纸,早上才收到。
小沈拿过报纸,找到《沪城晚报》的头版报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一下抓住小沈眼球。
《藏在杠杆里的革命——广大农民如何自造“生命之井”》
快速看完报道,小沈欣喜异常。
这种手压井,庙兴镇简直太需要了!
顾不上再去站里读广播,小沈迫不及待地揣起报纸,往家跑...
一到家,他举起报纸,冲老沈书记亢奋说道:
“爸,市农科院出大成果啦,大专家秦远同志发明手压井,能从地下打出干净地下水。
这简直太适合咱们镇了。
爸,你会咋呼、闹腾,赶紧去市里闹一闹,让上面领导给我们多装这种手压井。”
“臭小子,没大没小,有你这么损老子的吗?”
沈老书记狠狠瞪了小沈一眼,又拿过报纸一看,不多时,两眼一阵放光。
等他看完,小沈邀功道:
“爸,我说的没错吧,眼下再过一月,镇里水稻就得育苗。
到时用干净水灌溉,秧苗长得好,产量也高。”
老沈书记笑着颔首,赞同说道:
“这手压井是好宝贝,咱们镇里各村小秧田,如果有一口这种井,打水效率,比石井高多了。
要是再富裕,给各村也多打点这种井,尽量解决社员们吃水难题。
赶紧去一大队,把你国林爷找来。
咱们收拾一下,立马去农科院,找报纸上写的这陈副院长,他是管事的。
这手压井是个好东西,肯定抢手,咱们镇得抓紧。”
国林爷是庙兴镇一宝,老ge命,快80岁了,身子骨却格外硬朗。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庙兴镇虽说也受河水污染困扰,但老沈书记会闹腾,给镇里搞来不少砖头、水泥,挖了石井。
。
早上八点,暖阳挂在东边,洒下明媚阳光。
许是花胶天麻炖鸡真的很补。
昨晚,秦远跟冯舒雅等到10点多,才吃上鸡汤。
冯舒雅做药膳有一手,鸡汤炖的滋味绝佳。
秦远跟她连汤带肉,美美吃了一砂锅。
清晨起床只觉身体暖烘烘的,上班蹬自行车都比平时有劲。
像往常一样,秦远不紧不慢地赶到科办公室,只觉今天院里比平时喧嚣不少。
这会儿,科办公室人不少,见秦远出现,纷纷投来火热的目光。
秦远还一头雾水,路过董志刚身边时,董志刚悄悄竖起大拇指,佩服道:
“你太牛了,秦队!”
坐到座位,老郭立马拎来水壶,给秦远倒水泡茶,并给秦远递来一份《沪城晚报》。
瞄了眼头版报道,家里没订报纸,秦远这才恍然,心里暗道:
‘老黄干的不赖啊,这么快就见报了,往后斗争形势要是激烈,这手压井许是一道不错的护身符。’
瞧着秦远放下报纸,老郭立马把泡好的茶端到秦远手边,并热切说道:
“秦队,我说您怎么老往交大跑呢,太厉害了。
您这次不但给院里露了大脸,连我也能跟着沾光啊。”
“呃...有那么夸张吗?”
老郭是识货的,高兴说道:
“嗯,我家住棚户区,要是打一口手压井,吃水方便,也省钱。
还有,陈院年前犯愁院里没出成绩。嘿嘿,这会儿真出成绩了,他还要犯愁。
大早上,他就让乡下来的社员同志们堵在办公室,跟他要手压井呢。
当然,这也说明您弄的这手压井反响激烈,陈院心里不定多乐呢...”
做出成绩了,一上午尽听好话了。
而且,秦远小瞧了登上《沪城晚报》头版的影响力。
中午吃饭时,马卫平特意找了过来。
大食堂,角落位置。
香喷喷的大米饭,冒着腾腾热气。
秦远把打来的两盒米饭,分一盒给马卫平,又打开俩盒菜,笑着邀请道:
“卫平哥你偏辣口,我特意找了钱师傅,做了两道小炒,一道麻婆豆腐,一道回锅肉。
味不错,你赶紧尝尝。”
“阿远,瞎跟我客气,随便打俩大锅菜就行,哪用得着开小灶。”
“卫平哥,你难得来一趟,并且好久没吃川菜,我也想这一口。”
“你别说,钱师傅的手艺愈发厉害了,这俩菜炒的真下饭。”马卫平夹了块回锅肉吃下,又猛猛刨饭。
接着,连肉带饭吃下一大口,再喝口温水,鼻尖冒汗,顿觉痛快。
看他吃的香,秦远也美滋滋吃麻婆豆腐,下饭。
哥俩痛痛快快吃饭,马卫平又小刨一口饭,咽下,接着出声夸赞道:
“没想到你还懂机械设计,厉害的,阿远。”
秦远吃麻婆豆腐,辣的额头出汗,喝了口茶,温声笑道:
“你专门过来跑一趟,不会只想跟我说这个吧,有什么事,直说。”
“瞒不住你。”马卫平放下筷子,开门见山笑道,“我刚升了副科,调查部让我新拉一支队伍,有点缺人手,忙不过来。
阿远,你是不是对机械感兴趣?并且平常下班后忙吗?”
秦远轻轻放下瓷缸,轻声回道:
“嗯,对机械有兴趣的,而且下班后不算忙。”
“那等你下班时间,我把你弄进江南造船厂怎么样?”
想着郑言光在江南造船厂当高级工程师,秦远顿时来了兴趣,饶有兴致道:
“我跟江南造船厂八杠子打不着,怎么把我安排进去?”
马卫平笑了笑,轻声解释道:
“这不,你今早登报,弄出了手压井这么大的阵仗,说明你对机械设计,有造诣的。
而江南造船厂有个工程师培训班,呃...已经不能叫班,它前段时间改了名儿。
改成‘江南造船厂中等专业学校’,规模不小,里面的学员,除了江南造船厂本厂职员外,外厂的也有。
阿远,你如今在机械设计上,算小有名气,把你安排进那专业学校学习,一点都不突兀。
并且,那学校不用天天强制去,时间自由、灵活,跟拿旁听证,去大学听课一样,全靠自己安排。
要去吗?”
“既然这样。”秦远点点头,笑着回说,“那卫平哥就帮我安排吧。”
“嗯,等回去,我就借助部里关系,帮你写申请。”
马卫平脸上露出笑意,又目露期待,低声说道:
“造船厂那边足有1.5万名员工,人员复杂,你侦查敏锐,说不定就能揪出藏在厂里的特务。”
秦远端起瓷缸喝口茶,瞥了眼情报面板上的金色情报,心里暗忖。
郑言光这货,是特务的嫌疑很大啊。
这货既然挡路,那就不留情,慢慢料理他。
况且,情报上说,这人还盯上了自己刚获得的原药方,也就是“参元养身丸”。
药方原来无名,“参元养身丸”是道长师父取的名字,并且它是丸剂。
话说,老扒手、郑言光得到百年参,一直没用,估计是不知从哪得到“参元养身丸”的消息,想利益最大化。
毕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连秦远都很眼热。
思绪乱飘间,马卫平说完来意,又快速刨完铝饭盒里的米饭,便匆匆离开。
见他忙忙碌碌,把生活节奏过得很快,秦远暗暗摇头,感觉自己做不来。
悠闲了喝了口茶,见下午没什么事,秦远不紧不慢地享受美食。
“秦远同志,你今天登了报纸,真给我们农科院争光,我想把你如何进步的先进事迹好好分享给大家。
能单独采访一下你吗?”
忽然,一道女声从身旁传来。
秦远转头看去,见是一个穿着中山棉服,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
她叫廖心雨,秦远见过几次,挺主动,是院里的广播员。
此时,她正目光火热地看着自己。
秦远有点头疼,这姑娘长得还行,但太想进步了。
跟陈院圆滑的进步不同,廖心雨这所谓进步,向左,估计三年后,是把斗争好手,会混的很好...
对这姑娘,秦远只想离得远远的,三两下把饭吃完,撂下一句话,匆匆离开。
“抱歉啊,廖心雨同志,我还有事要忙,下次一定!”
看着他快速远去的背影,廖心雨羞恼地跺跺脚。
。
傍晚,暖阳挂在西边,洒下橙黄的余辉。
44号院,家里。
秦远坐在桌边,看着冯舒雅递来的小本本,好奇问道:
“这是?”
冯舒雅眉眼一笑,温润说道:
“武康大楼通行证,加盖了那边保卫科钢印和红章,5楼507的房子我已经租好啦。”
“呃...不是说手续很繁琐吗?”秦远愕然说道。
冯舒雅轻声解释道:
“嗯,动用了点关系,而且谢春兰所长跟武康大楼的保卫科长熟悉,所以办理的就快一些。”
“那我拿这通行证能进去吗?”秦远又问。
冯舒雅摇摇头,温声说道:
“不行的,那边双岗哨兵核对证件,挺严格的,你要想进去,还得出具一封介绍信。
还有,我跟那的保卫科长打过招呼,说你今晚或明后天,会去507房间。”
秦远暗暗松了口气,作为农科院保卫科队长,开个介绍信简单,今晚再回趟保卫科开封介绍信。
明早就去武康大楼。
。
早上八点,武康大楼楼顶传来激昂的《东方红》。
5楼507房间,有介绍信+钥匙+通行证,秦远终于成功进入。
武康大楼是船型结构,507跟508刚好在船头位置两边,一左一右。
这座民国时的建筑,钢筋水泥结构,墙体很厚,尤其是船头弧形转角那,墙壁最厚。
507与508室之间有面承重墙,足有1.2米的厚度。
郑言光的夹层保险箱正藏在这面墙里。
此时,秦远正看着这面墙,根据情报给的地图,那保险箱距离他最近处有80厘米。
秦远胳膊较长,有90厘米。
他脱去上衣,光着膀子,伸直手掌朝墙壁探去...
随着手掌前端接触墙壁,秦远避开钢筋,慢慢用储物空间收取墙体砖石,掏出一个容纳胳膊探进去的洞。
很顺利!
不多时,便摸到保险箱,想着那20cm*20cm*20cm方体保险箱,秦远心里默念:
“收取!”
砂锅里,花胶炖鸡发出咕嘟声响,渐渐弥漫诱人的荤香。
冯舒雅眨巴眨巴水润双眼,微微一笑,柔声说道:
“只是看房的那么点时间,估计不够做什么的。不过爷爷寄的侨汇,大部分在爸爸那,我身上的侨汇,不够买房。
要不,我把你说的那房子租下来?”
“那里的洋房还能租吗?”秦远疑惑说道。
之前那送牛奶小伙的介绍,让他陷入误区,倒是没想到租房这茬。
“可以租的,只要海外亲属的侨汇累计金额,高于5000美刀,便有资格租房。”冯舒雅温润解释道,“不过租房的话,溢价会高很多。
像你说的那间房子,估计每个月要二、三十美刀侨汇。”
秦远瞥了眼手里对应300美刀的那沓侨汇券,不由一乐,当即说道:
“那麻烦冯同志帮我租一下,租房的钱,我自己出就可以。”
说罢,他把侨汇券和钱,拿一些给冯舒雅。
冯舒雅摆摆手婉拒,又笑着说道:
“这个先不急的,等我把那房子租到再说吧,办理这个手续有点繁琐的。”
见她坚持,秦远也就没再矫情,收起钱和侨汇券,又似是想到什么,抿抿嘴,欲言又止说:
“其...其实租这个房子,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
借助储物空间,秦远有信心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拿到郑言光的财物和八两参。
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
如果到时郑言光发现财宝丢失,那冯舒雅这个隔壁新租户,肯定会进入他的怀疑范围...
灶坡间,鸡汤的香味愈发浓郁。
冯舒雅琼鼻轻嗅,定定看了秦远一眼,轻声说道:
“那你要我的帮助吗?”
美刀、金条之类倒还好说,但八两参百年难寻,秦远真的很亟需。
“要的。”他重重点头,接着正色说道,“不过冯同志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
“这个我相信。”冯舒雅盈盈一笑,点头赞同说,“院里姑娘们都说秦远同志可厉害了。
那就这么定啦,明早我就去一趟侨务办,填写租房申请...”
两人说话间,砂锅依旧在“咕嘟咕嘟”冒小泡儿,这才刚过半个多小时。
估计想享受这顿花胶天麻乌鸡汤,有的等了。
。
早上,晨光微熹。
沪城市郊,庙兴镇渐渐忙碌起来。
上游彭浦工业区机器彻夜响个不停,惹人心烦。
小沈是镇上的广播员,早上起床,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赶来广播站。
昨天上面下达春耕备耕动员,镇上沈书记去市里,开了一天的会。
回来之后,把相关指示给儿子小沈一说,让他早上给社员早点广播。
其中最重要一点便是粮食安全督导,及监控小麦病虫害、赤霉病预警。
此外,比别的镇多个的糟心的问题。
庙兴镇上游,5年前刚弄一片工业区,污水直接朝河里排,弄得河水黑兮兮,散发臭气。
没法,镇里只能用这河水灌溉,产出的粮,产量低,还有一股子怪味,尤其是水稻籼米,有很明显的机油味。
对这种米,镇里能不吃,尽量不吃,都给城里人吃。
自家老子为了镇里社员吃口好粮,经常求爷爷、告奶奶,陪着笑脸往上面跑。
小沈看得挺不是滋味。
“报纸来啦!”
忽地,远处传来一声喊。
小沈站在广播站门口,转头看去。
见镇上的邮递员老李蹬着自行车,骑过来,不多时,从挂在大杠上的绿包里,拿出一份报纸,兴奋笑道:
“有好消息,小沈,快看昨晚《沪城晚报》发行的头版新闻。”
庙行镇位置不比城里,昨晚发行的报纸,早上才收到。
小沈拿过报纸,找到《沪城晚报》的头版报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一下抓住小沈眼球。
《藏在杠杆里的革命——广大农民如何自造“生命之井”》
快速看完报道,小沈欣喜异常。
这种手压井,庙兴镇简直太需要了!
顾不上再去站里读广播,小沈迫不及待地揣起报纸,往家跑...
一到家,他举起报纸,冲老沈书记亢奋说道:
“爸,市农科院出大成果啦,大专家秦远同志发明手压井,能从地下打出干净地下水。
这简直太适合咱们镇了。
爸,你会咋呼、闹腾,赶紧去市里闹一闹,让上面领导给我们多装这种手压井。”
“臭小子,没大没小,有你这么损老子的吗?”
沈老书记狠狠瞪了小沈一眼,又拿过报纸一看,不多时,两眼一阵放光。
等他看完,小沈邀功道:
“爸,我说的没错吧,眼下再过一月,镇里水稻就得育苗。
到时用干净水灌溉,秧苗长得好,产量也高。”
老沈书记笑着颔首,赞同说道:
“这手压井是好宝贝,咱们镇里各村小秧田,如果有一口这种井,打水效率,比石井高多了。
要是再富裕,给各村也多打点这种井,尽量解决社员们吃水难题。
赶紧去一大队,把你国林爷找来。
咱们收拾一下,立马去农科院,找报纸上写的这陈副院长,他是管事的。
这手压井是个好东西,肯定抢手,咱们镇得抓紧。”
国林爷是庙兴镇一宝,老ge命,快80岁了,身子骨却格外硬朗。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庙兴镇虽说也受河水污染困扰,但老沈书记会闹腾,给镇里搞来不少砖头、水泥,挖了石井。
。
早上八点,暖阳挂在东边,洒下明媚阳光。
许是花胶天麻炖鸡真的很补。
昨晚,秦远跟冯舒雅等到10点多,才吃上鸡汤。
冯舒雅做药膳有一手,鸡汤炖的滋味绝佳。
秦远跟她连汤带肉,美美吃了一砂锅。
清晨起床只觉身体暖烘烘的,上班蹬自行车都比平时有劲。
像往常一样,秦远不紧不慢地赶到科办公室,只觉今天院里比平时喧嚣不少。
这会儿,科办公室人不少,见秦远出现,纷纷投来火热的目光。
秦远还一头雾水,路过董志刚身边时,董志刚悄悄竖起大拇指,佩服道:
“你太牛了,秦队!”
坐到座位,老郭立马拎来水壶,给秦远倒水泡茶,并给秦远递来一份《沪城晚报》。
瞄了眼头版报道,家里没订报纸,秦远这才恍然,心里暗道:
‘老黄干的不赖啊,这么快就见报了,往后斗争形势要是激烈,这手压井许是一道不错的护身符。’
瞧着秦远放下报纸,老郭立马把泡好的茶端到秦远手边,并热切说道:
“秦队,我说您怎么老往交大跑呢,太厉害了。
您这次不但给院里露了大脸,连我也能跟着沾光啊。”
“呃...有那么夸张吗?”
老郭是识货的,高兴说道:
“嗯,我家住棚户区,要是打一口手压井,吃水方便,也省钱。
还有,陈院年前犯愁院里没出成绩。嘿嘿,这会儿真出成绩了,他还要犯愁。
大早上,他就让乡下来的社员同志们堵在办公室,跟他要手压井呢。
当然,这也说明您弄的这手压井反响激烈,陈院心里不定多乐呢...”
做出成绩了,一上午尽听好话了。
而且,秦远小瞧了登上《沪城晚报》头版的影响力。
中午吃饭时,马卫平特意找了过来。
大食堂,角落位置。
香喷喷的大米饭,冒着腾腾热气。
秦远把打来的两盒米饭,分一盒给马卫平,又打开俩盒菜,笑着邀请道:
“卫平哥你偏辣口,我特意找了钱师傅,做了两道小炒,一道麻婆豆腐,一道回锅肉。
味不错,你赶紧尝尝。”
“阿远,瞎跟我客气,随便打俩大锅菜就行,哪用得着开小灶。”
“卫平哥,你难得来一趟,并且好久没吃川菜,我也想这一口。”
“你别说,钱师傅的手艺愈发厉害了,这俩菜炒的真下饭。”马卫平夹了块回锅肉吃下,又猛猛刨饭。
接着,连肉带饭吃下一大口,再喝口温水,鼻尖冒汗,顿觉痛快。
看他吃的香,秦远也美滋滋吃麻婆豆腐,下饭。
哥俩痛痛快快吃饭,马卫平又小刨一口饭,咽下,接着出声夸赞道:
“没想到你还懂机械设计,厉害的,阿远。”
秦远吃麻婆豆腐,辣的额头出汗,喝了口茶,温声笑道:
“你专门过来跑一趟,不会只想跟我说这个吧,有什么事,直说。”
“瞒不住你。”马卫平放下筷子,开门见山笑道,“我刚升了副科,调查部让我新拉一支队伍,有点缺人手,忙不过来。
阿远,你是不是对机械感兴趣?并且平常下班后忙吗?”
秦远轻轻放下瓷缸,轻声回道:
“嗯,对机械有兴趣的,而且下班后不算忙。”
“那等你下班时间,我把你弄进江南造船厂怎么样?”
想着郑言光在江南造船厂当高级工程师,秦远顿时来了兴趣,饶有兴致道:
“我跟江南造船厂八杠子打不着,怎么把我安排进去?”
马卫平笑了笑,轻声解释道:
“这不,你今早登报,弄出了手压井这么大的阵仗,说明你对机械设计,有造诣的。
而江南造船厂有个工程师培训班,呃...已经不能叫班,它前段时间改了名儿。
改成‘江南造船厂中等专业学校’,规模不小,里面的学员,除了江南造船厂本厂职员外,外厂的也有。
阿远,你如今在机械设计上,算小有名气,把你安排进那专业学校学习,一点都不突兀。
并且,那学校不用天天强制去,时间自由、灵活,跟拿旁听证,去大学听课一样,全靠自己安排。
要去吗?”
“既然这样。”秦远点点头,笑着回说,“那卫平哥就帮我安排吧。”
“嗯,等回去,我就借助部里关系,帮你写申请。”
马卫平脸上露出笑意,又目露期待,低声说道:
“造船厂那边足有1.5万名员工,人员复杂,你侦查敏锐,说不定就能揪出藏在厂里的特务。”
秦远端起瓷缸喝口茶,瞥了眼情报面板上的金色情报,心里暗忖。
郑言光这货,是特务的嫌疑很大啊。
这货既然挡路,那就不留情,慢慢料理他。
况且,情报上说,这人还盯上了自己刚获得的原药方,也就是“参元养身丸”。
药方原来无名,“参元养身丸”是道长师父取的名字,并且它是丸剂。
话说,老扒手、郑言光得到百年参,一直没用,估计是不知从哪得到“参元养身丸”的消息,想利益最大化。
毕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连秦远都很眼热。
思绪乱飘间,马卫平说完来意,又快速刨完铝饭盒里的米饭,便匆匆离开。
见他忙忙碌碌,把生活节奏过得很快,秦远暗暗摇头,感觉自己做不来。
悠闲了喝了口茶,见下午没什么事,秦远不紧不慢地享受美食。
“秦远同志,你今天登了报纸,真给我们农科院争光,我想把你如何进步的先进事迹好好分享给大家。
能单独采访一下你吗?”
忽然,一道女声从身旁传来。
秦远转头看去,见是一个穿着中山棉服,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
她叫廖心雨,秦远见过几次,挺主动,是院里的广播员。
此时,她正目光火热地看着自己。
秦远有点头疼,这姑娘长得还行,但太想进步了。
跟陈院圆滑的进步不同,廖心雨这所谓进步,向左,估计三年后,是把斗争好手,会混的很好...
对这姑娘,秦远只想离得远远的,三两下把饭吃完,撂下一句话,匆匆离开。
“抱歉啊,廖心雨同志,我还有事要忙,下次一定!”
看着他快速远去的背影,廖心雨羞恼地跺跺脚。
。
傍晚,暖阳挂在西边,洒下橙黄的余辉。
44号院,家里。
秦远坐在桌边,看着冯舒雅递来的小本本,好奇问道:
“这是?”
冯舒雅眉眼一笑,温润说道:
“武康大楼通行证,加盖了那边保卫科钢印和红章,5楼507的房子我已经租好啦。”
“呃...不是说手续很繁琐吗?”秦远愕然说道。
冯舒雅轻声解释道:
“嗯,动用了点关系,而且谢春兰所长跟武康大楼的保卫科长熟悉,所以办理的就快一些。”
“那我拿这通行证能进去吗?”秦远又问。
冯舒雅摇摇头,温声说道:
“不行的,那边双岗哨兵核对证件,挺严格的,你要想进去,还得出具一封介绍信。
还有,我跟那的保卫科长打过招呼,说你今晚或明后天,会去507房间。”
秦远暗暗松了口气,作为农科院保卫科队长,开个介绍信简单,今晚再回趟保卫科开封介绍信。
明早就去武康大楼。
。
早上八点,武康大楼楼顶传来激昂的《东方红》。
5楼507房间,有介绍信+钥匙+通行证,秦远终于成功进入。
武康大楼是船型结构,507跟508刚好在船头位置两边,一左一右。
这座民国时的建筑,钢筋水泥结构,墙体很厚,尤其是船头弧形转角那,墙壁最厚。
507与508室之间有面承重墙,足有1.2米的厚度。
郑言光的夹层保险箱正藏在这面墙里。
此时,秦远正看着这面墙,根据情报给的地图,那保险箱距离他最近处有80厘米。
秦远胳膊较长,有90厘米。
他脱去上衣,光着膀子,伸直手掌朝墙壁探去...
随着手掌前端接触墙壁,秦远避开钢筋,慢慢用储物空间收取墙体砖石,掏出一个容纳胳膊探进去的洞。
很顺利!
不多时,便摸到保险箱,想着那20cm*20cm*20cm方体保险箱,秦远心里默念:
“收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最新章节,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最新章节,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