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4章 朱标的震惊

小说: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作者:见月明 更新时间:2025-04-08 08:53: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听到这个问题,马钰并不意外。

  他敢肯定,李文之所以亲自来见自己一个死囚,就是因为丹书铁券。

  聊迁都啊之类的,不过是为了将话题打开而已。

  至于原因,很简单。

  丹书铁券之事关系着他们家族存亡,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马钰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他和李武说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吐槽朱元璋。

  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怎么猎奇怎么极端就怎么说。

  和李文就不能用那样的态度了。

  很明显李文和他背后的人,已经将此事当真,自己现在的回答很可能决定着他们家族的存亡。

  马钰自己就是死囚,和李家也非亲非故,自然不在乎这一家子会如何。

  可在大牢里他确确实实受到了李武的照顾。

  男子汉大丈夫,有仇必报,有恩必偿。

  就算不能帮到对方,至少也不能乱说害了别人。

  所以,他思索了一番之后,才反问道:

  “何为不义之事?你以为对君主来说,什么才是仁义?”

  朱标愣了一下,没想到对方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君主的仁义?

  难道不是勤政爱民,轻徭薄赋,君臣相谐……开创一段盛世吗?

  可听对方的意思,还有别的深意。

  那到底是什么呢?

  想了许久也不得要领,于是拱手道:

  “文愚钝,还请马兄赐教。”

  马钰依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再次问道:

  “李兄如何评价汉高祖诛杀功臣之事?”

  朱标下意识的想说,汉高祖刻薄寡恩、屠戮功臣,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但话到嘴边就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对于此事历史上已经有了评价,马钰不可能多此一问。

  他问这个问题,定然另有所指。

  再联想上面的对话,他心中若有所悟。

  可当他认真思考自己领悟到什么的时候,却又模模糊糊的说不上来。

  这不禁让他很是难受。

  看他眉头紧皱的样子,马钰暗道还是太年轻啊。

  换成深谙政治之道的老狐狸,早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不过他才十三四岁,能有这番见识已经不容易了,没必要苛求太多。

  于是就出言提点道:

  “如果汉高祖不杀异姓王,未来会发生什么?”

  此言听在朱标耳里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层层迷雾,让他看到了隐藏的东西。

  提起汉朝的诸侯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七王之乱。

  同为高祖子孙都尚且如此,如果换成异姓王,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甚至再次让天下陷入战乱。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朱标可太清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所以,汉高祖铲除异姓王与仁义无关,而是为了消弭祸乱。

  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之举。

  可是……这个回答太反常规了,与他接受的教育完全相悖。

  朱标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反驳道:

  “可异姓王皆有大功,汉高祖应该想别的办法消弭危险。”

  “直接出兵讨伐,灭其全族,就是不仁。”

  马钰摇摇头,说道:“消弭危险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学习长沙王吴芮即可。”

  长沙王吴芮,主动将自己的封地让出一部分给朝廷。

  封地内的金、铜等矿产全部上交,地方赋税六成上交国库。

  还削减自己的军队,只保留基本的仪仗队。

  汉初七位异姓王,独长沙王得以善终。

  且长沙国传承四代,后因绝嗣才除国。

  为什么汉初中央与藩王斗争如此激烈,长沙国却能偏安呢?

  无他。

  没有威胁。

  说的再简单点,刘邦铲除的不是异姓王,而是对中央朝廷有威胁的地方势力。

  只是恰好异姓王有这个实力罢了。

  史记记载,刘邦封了137位功臣,其中130位得善终。

  刘邦亲自出手解决的,只有六个异姓王,这都是有史可查的。

  所以,到底是谁在说他刻薄寡恩?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彭越等人愿意学习长沙王,主动让出利益,降低自己的危险性吗?”

  朱标默然不语,答案非常简单,不可能。

  阻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他们让出的是更大的权力。

  但……

  “既然汉高祖知道藩王的危害,为何还要册封刘姓子孙为王呢?难道他看不出其中的祸端吗?”

  马钰叹道:“他应当是明白的,这么做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

  “至于其中缘由……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与今日这个话题无关,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现在咱们说回丹书铁券,现在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会说有它必死了吧?”

  “就算不是朱元璋,换成别的皇帝,只要他心中还有天下,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有了丹书铁券,后世帝王想动权贵们就会很麻烦。

  权贵做大,朝廷威仪不存,乃亡国之道。

  国之不存,毛将焉附。

  百姓就是最终的受害者。

  但凡有远见的君主,都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朱标点点头,对父亲的误解也全部消除。

  原来不是父亲不仁……不对,所谓的不仁,其实就是对天下万民最大的仁。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

  正想道谢,却听马钰话锋一转道:

  “当然了,正如你方才所言,问题不只是有一个解决方法。”

  “如果换成汉高祖、唐太宗这样胸怀宽广的君主,会想办法将丹书铁券收回。”

  “朱元璋这人刻薄寡恩,大概率会连人带铁券一块解决了。”

  最后这几句话出口,马钰顿觉神清气爽。

  这才符合我明黑粉的人设吗。

  刚才那些话相当于是替朱元璋洗白……

  作为明黑粉……心塞……

  算了,谁让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呢。

  本来朱标还挺高兴的,对马钰的印象又好转了许多。

  听到后面这几句,表情顿时就僵住了。

  然后就是深深的无奈,这马钰对自家父亲的成见很深啊。

  得想办法化解,否则就算想饶他都不行。

  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了,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再说。

  于是他起身郑重行礼:

  “马兄教诲之恩,文铭感于心,将来必有厚报。”

  马钰坦然受了这一礼,然后摆摆手道:

  “哪还有什么以后,真想感谢,就让我剩下的日子过的舒坦点。”

  “等朱扒皮回来,我就享受不了喽。”

  朱标:……

  深吸口气,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马兄,他毕竟是天子,你如此称呼他实在于礼不合啊。”

  马钰不屑的道:“天子?他是谁的天子?”

  “我可没有做过他大明一天的子民,反倒是被他建立的国家弄的性命不保。”

  朱标解释道:“那都是下面的贪官污吏所为,陛下并不知情。”

  马钰打断他道:“那些官吏的权力是谁给的?别人拿着他给的权力为非作歹,怎么可能和他没关系?”

  朱标脑海里不由的浮出一句话: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天下所有的过错都算在我身上。

  以一己之力,替天下人背负罪孽。

  以前他以为,这句话气势磅礴,能说出这句话的人胸怀太宽广了。

  可现在,他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无奈。

  作为皇帝,不论你知不知道下面的官吏做了什么,最终过错都会归到你身上。

  因为你是皇帝,那些人为恶的权力来自于你。

  这让他心中沉甸甸的。

  不过负担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背负天下苍生的福祉,这本身就是天子的责任。

  非如此何以为天子,非如此何以为君父。

  上苍将这天下交到了我朱家手里,那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份天命。

  结束乱世,还世道清明。

  想到这里,他肩膀挺的笔直,目光转向马钰。

  大明草创正需要人才,这个少年虽然来历不明,却见识不凡。

  方才那一番分析太过精彩了。

  就这样将其处死实在可惜。

  但马钰现在对皇帝的态度有问题,传出去自家父亲会沦为笑柄,威严受损。

  他自己也必死无疑,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

  朱标自己都没发现,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不行,必须得改变他对大明和父亲的态度。

  不过他心中成见已深,强行劝说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得想个别的办法。

  有了……

  朱标眼睛一转,一个主意涌出。

  只见他露出苦笑,拱手道:“马兄,我如此劝你其实也是出于私心。”

  “舍弟与你相识,我也与你相谈甚欢。”

  “不瞒你说,以后我还想继续向你请教问题。”

  “可你这般直呼陛下之名,若我兄弟视而不见,传出去恐会祸及全族。”

  马钰挠了挠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有人直呼皇帝的名字,你却不管不问,那也是大罪。

  啥?你说人权?

  别搞笑了,这是皇权社会,你敢和皇帝谈人权本身就是死罪。

  自己当着他们兄弟的面口头问候朱元璋,传出去确实会出大问题。

  关键是,真要将这两兄弟吓跑了,接下来自己在大牢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虽然已经接受了死亡,却不想在死前遭罪。

  算了,暂时先不骂他了。

  想到这里,马钰脸上露出歉意,道:

  “抱歉,是我疏忽了,几陷你们于险地。”

  “以后只要你们在,我就以皇帝来称呼他。”

  朱标心中一喜,连忙道:“谢马兄体谅,只是……”

  马钰疑惑的道:“怎么了?”

  朱标满脸羞愧的道:“我们的关系应天府不少官吏都知道。”

  “若你在别人面前对陛下不敬……陛下追究起来,我们也会被一并问罪。”

  “马兄可否看在小弟的薄面上,以后不要再直呼陛下之名了。”

  说完他连连作揖,态度诚恳的不得了。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觉得对方有些得寸进尺,但马钰却一点都生不起气。

  只是有些不耐烦的道:“你……好吧,看在李兄的面子上,我就不在嘴上骂他了。”

  说到这里,他吐槽了一句:

  “就冲这事儿,他就应该给你封个侯。”

  朱标嘴上连连道谢,心里也在疯狂吐槽。

  还封侯,如果我不是太子,这事儿传出去咱俩都得被千刀万剐。

  这人不光不怕死,还无知啊。

  不过他也察觉到了一点。

  死亡威胁都不能阻止其辱骂皇帝,二弟的些许照顾却能让他改了口。

  这马钰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啊。

  对待这样的人不能用强权,要以恩义结之。

  看来必须得让二弟继续待在牢里了。

  接着,朱标再次提起丹书铁券的事情,并再次对马钰表示了感谢。

  其实这个话题到这里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原因也分析的很清楚。

  拿丹书铁券必死,不想死就想办法拒绝。

  再谈下去还是这些话,除了浪费口水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两人只是浅浅谈了几句作为收尾,就转移了话题。

  依然是朱标发起提问,说的还是密信上的其他内容。

  话题自然离不开朱元璋。

  毕竟马钰就是通过辱骂朱元璋,才被处在叛逆期,并对父亲严厉教育心怀不满的朱樉另眼相看的。

  类似‘朱元璋是朱元璋,朱重八是朱重八’这样的话,他说了非常多。

  这无疑是在说朱元璋忘本。

  甚至他还直言,别看朱元璋出身贫寒,不会真的同情百姓的。

  且因为出身卑微,他会更加重视礼法规矩。

  比如规定所有人都必须跪着和他说话。

  很多人都以为,古代见了皇帝跪着说话很正常啊。

  不光跪皇帝,下级见了上级也得跪。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有举行重大礼仪的时候才需要下跪。

  平时民见官,下级见上级,官吏百姓见皇帝都不需要下跪。

  唐朝以前百官上朝是可以坐着的,到了宋朝才规定百官站着上朝。

  要求官吏、百姓必须跪着和皇帝说话的,恰恰是朱元璋。

  前世马钰就没少抓着这一点狠狠的喷他,穿越后更是喷了不知道多少次。

  关于这一点,朱标也没办法替自家父亲解释。

  因为这事儿的确没办法解释。

  既不符合古礼,也不符合仁义思想。

  但……

  你要说我爹不爱护百姓,我不能忍。

  于是他争辩道:“陛下屡次下旨,要求官吏善待百姓。”

  “对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更是严厉打击绝不姑息,马兄怎么能说他不怜惜百姓呢。”

  马钰冷笑道:“那是因为他清楚,百姓活不下去会造反的。”

  “他严惩贪官污吏,不过是为了维护大明统治罢了。”

  见朱标一脸不认同的样子,他顿了一下说道:

  “你知道朱……皇帝是怎么看待孟子的吗?”

  朱标愣了一下,这和如何看待孟子有什么关系?不过还是回答道:

  “陛下确实不认同孟子的某些思想,只是这与他爱不爱民有何关系?”

  马钰说道:“关系可太大了。”

  “就这么和你说吧,如何看待管荀思想,决定了一个朝代的上限。”

  “如何看待孔孟思想,则决定了一个朝代的下限。”

  朱标还是第一次听到上限、下限这样的词,但意思还是能明白的。

  正因为明白,他才更加的震惊。

  这话他还是第一次听人说,而且还关系着一个王朝的兴衰。

  不行,不论是真是假,都必须得问清楚。

  “哦?文见识浅薄,还是首次听闻此言。”

  “敢请马兄赐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最新章节,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