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十五章 完美的秦国公子

小说:秦人的悠闲生活 作者:张九文 更新时间:2025-04-12 23:06:1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李由失魂落魄地走着,大概是跟亲爹争吵之后,很是失落,不被理解,不被正视的感觉缭绕在心头,久久没有散去。

  “家父根本不肯听我说完一句话。”

  章邯板着脸跟在一侧。

  李由又道:“将军,我不是校令了,我有我想做的事了。”

  章邯道:“军中军职岂是你说不做就不做的。”

  李由脚步停下,神色愕然地看向章邯。

  章邯道:“凡有延误军机,违抗军规都要军法处置,想要不当校令除非……”

  又见李由的脸色不好看,章邯这才有些后知后觉,改口道:“有丞相在,你不必担忧会被砍了,丞相不会用你的人头彰显军纪。”

  李由神色麻木地走回了住处,自己的住处与这些家仆们在一起,屋内只有一盏油灯。

  所谓油灯也不过是一个破了口的陶碗。

  这算是众多家仆的屋子中较好的一间,而且这里原本是章邯给他自己修建的屋子。

  除了治军,种田,鞭打囚犯,章邯竟然还能一个人建出一间像模像样,遮风蔽雨的屋子,这位将军的才能多到令人发指。

  与章邯将军住一间屋子倒也不差,明天自己也去建一间屋子。

  尽管这里的生活很困苦,至少自己很喜欢这里。

  临近夜里,西边的天空一片通红,李由开始教家仆们读书识字,公子的家仆有三千人,李由每次最多只能教二十人,因此也只是从中挑选了二十人,教会这二十人,再让他们教别人。

  李由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可一开始教就遇到了困难,这些人根本不识字,更不能学文章,即便是将一个个小篆写出来让他们辨认,他们甚至会睡着,要不就是谁家孩子哭了,学到一半又走了。

  直到入夜,李由教课的第一天结束了,人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中。

  也不知道为何,最近诸事不顺,大抵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李由丢了手中的树枝,用力踩着树枝,一边小声抱怨道:“怎么这么难,怎么都这么难。”

  寒夜的寒风肆虐,夜色笼罩下的咸阳城只有风声在一处处街巷中呼号。

  在一处六国博士的居所中,始皇帝与秦国的丞相李斯请来了六国诸多博士,也给了六国博士们宅邸,不仅容许他们住在咸阳城中较好的房子,还能安顿家人。

  尽管始皇帝与丞相李斯给了他们足够的厚待,足够的包容。

  可包括淳于越在内,没人将家眷带来秦国的咸阳,而且多是孤身前来,颇有一种舍生忘死的气势。

  一处宅邸中,油灯的火光摇摆不定,屋内齐鲁老者伏生还在看着手中的一卷书。

  这卷向公子扶苏借来的书,他已看了许多遍。

  叔孙通神色多有愁色。

  “今天又去何处饮酒了?”

  听到伏生的问话,叔孙通先拿起陶壶饮下一口凉水,又用手捋了捋胡子道:“几个当年的好友。”

  叔孙通在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明显有许多失落。

  伏生接着道:“没想到你在咸阳城还有好友。”

  叔孙通坐得更端正了,他抚须道:“说来今天与几个好友宴饮,说起了一个叫张良的人。”

  伏生询问道:“哪位张良?”

  “张平的孩子。”

  伏生未听说过张良其人,可在当年六国旧贵族中有一支韩地的贵族,在秦军攻取韩地之时离开了那里。

  后来伏生才从一些门生学子的口中,听说了那支贵族是张平一系。

  只是后来战乱多年,也不知道他们都去了哪里。

  叔孙通道:“今天宴席上,说东边有人要反秦,那人将数百家仆与田产全部卖了,之后还有人说那个变卖家产的人就是张平的后人。”

  伏生的目光依旧看着书,没有任何的反应。

  “哎呀……”叔孙通长长一声感叹,道:“前两天,又听说楚地的项氏也在各地寻找六国的旧贵族,想要联合反秦。”

  见伏生不搭理自己,叔孙通自语道:“现在,还有人在私下联合,打算寻求时机再复六国。”

  “也有些人觉得现在有什么不好的,秦国给了他们妻儿安稳的生活,反秦谈何容易,哪怕六国复立之后……与以前有何区别,还不是战乱不休。”

  “这些天见的人多了,听到的话也就多了,不该去见他们的,见了这些人也是自乱心绪。”叔孙通稍稍抬首,又道:“就不该去见他们的。”

  “哎呀。”叔孙通一拍脑门,忙言道:“公子的书还未归还。”

  这卷竹简伏生已看了许多遍了,他将竹简放在案上,低声道:“你觉得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嗯,来了咸阳之后,倒是有所耳闻。”

  言罢,叔孙通先是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秦国公子扶苏在年幼时便颇为懂事,华阳太后病重那些年幼的公子扶苏便自学医术,为太后调理身体,当初有医者说华阳太后是在公子的诊治下多活了几年。”

  “又过几年,华阳太后也过世了,始皇帝将高泉宫赐给了公子,公子又拜了廷尉李斯为师,现在李斯就是丞相,公子扶苏好学,谦逊,知礼,又善学。”

  “许多学识公子只需看一遍或者听一遍就会了,至今……年有十六却依旧好学,依旧如当初那般,时常看书,学政,又善待家仆,公子生活简朴,听闻在外无享乐之宅邸,在宫里无取乐之玩物。”

  伏生道:“秦国有如此公子,令人羡慕。”

  叔孙通又道:“秦国有如此公子的确难得。”

  “他会是下一代秦王。”伏生又改口道:“该是下一个始皇帝,如此公子定能得到众多拥护的,老朽观此书中所记,公子正在学农事,什么样田种什么样的作物,季候会影响多少收成。”

  叔孙通侧卧在榻上,闭着眼准备入睡,临睡着前又道:“公子扶苏看着就不像个孩子。”

  伏生重新拿起这卷竹简看着,再想起叔孙通的话语,也不知道他的那句不像个孩子,究竟是喜是忧。

  寒冬时节的关中又下了一场冻雨,咸阳城上上下下都在期盼着王翦老将军的归来。

  扶苏将挖河渠的人手分成了一个个三人为一组的小队,妇人们早早就开始为了吃食忙碌,老少壮年还在井渠中劳作着。

  挖井渠的事不能着急,十天半月也挖不通,不如挖得细致一些。

  忙完眼前这件事,扶苏走到书房外,看到了一窝小狗正缩在墙角,它们互相靠在一起取暖。

  扶苏抱起其中一只,小狗通体黑灰色,除了嘤嘤嘤还不会叫唤。

  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这群小狗纷纷围了上来,公子的双脚很快就被这群小狗给淹没了。

  “公子,王将军与章邯将军来了。”

  听到田安的话语,扶苏这才放下小狗,将它们一只只都拎进柴房中。

  仔细数了数,一共十只,一只没少。

  温暖的柴房中还有一只大狗,便是生了小狗们的大狗,它似乎不是很喜欢闹事的小狗们,扶苏注意到它的目光,那双黝黑的眼睛似乎在说带小狗是会累死的。

  扶苏对它目光熟视无睹,十分无情地关上柴房门,只留了一条小缝。

  再回头,两位将军已在眼前。

  扶苏解释道:“冬天到了,大家都闲得慌,除了我们商山乡,其余各县都无事可做,呵呵……我也无事可做。”

  章邯躬身而立没有言语,神情严肃。

  王贲会意一笑。

  扶苏走在这座村子中,村子里还是有变化的,他们将房屋规整了一下,路面也更平整了。

  奴儿正在带着一群小孩子写字,她见到公子路过,忙停下来行礼。

  等公子走远了,她又接着教小孩子们写字。

  这里还养了三只鸭子,六只会下蛋的鸡。

  牲畜都是要吃粮食的,这里也不敢养太多,如今粮食紧张,也不敢扩大养殖。

  扶苏一路走着,又见到了几个妇人收拾着一排炉子,从炉子里拿出来的饼都是今天没有吃完的,这些饼还是热乎的,但在寒风中,用不了片刻就会凉。

  妇人们拿着饼去外面换粮食,如此美味的饼能够换来一袋黍米或者一些豆子。

  从成本来看,怎么换都不亏。

  “王将军,老将军何时回来?”

  听到公子问话,王贲回道:“关中天寒,家父在函谷关外过冬,待天暖之后再回咸阳。”

  扶苏颔首道:“老将军年迈了,的确该好好休养。”

  领着两位将军来到鱼池边,扶苏从书架上拿了两卷竹简,分别递给他们,又道:“算上今年开荒的田地,我们一共五百一十顷地,该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了。”

  章邯行礼道:“末将愿听公子号令。”

  人总是要未雨绸缪的,今年的冬天想来年春天的事,等来年春天就要考虑来年秋天的准备。

  这个时辰想下个时辰的事,扶苏早已习惯了考虑事情的方式。

  “明年开始,我们将现有的田地以家庭来分,每家每户按照人丁分田,还未开垦出来的田地还是以家庭来分,谁家能多开出一亩地,谁家能收获的粮食就多一亩。”

  扶苏又叮嘱道:“我吃得不多,不用考虑我。”

  章邯难得笑了笑,得了吩咐就行礼去办事。

  扶苏将书架整理好,看到王贲还站在面前,疑惑道:“王将军还有什么事吗?”

  王贲道:“李由他……”

  “他怎么了?”

  王贲低声询问道:“他在挖井,丞相说能否让末将带他回去。”

  “李由啊……”扶苏思量片刻,又道:“他最近得病了,王将军不用管他。”

  “什么病?”

  “心病。”

  王贲三缄其口,犹豫再三还是问道:“李由得病了,不能回咸阳?”

  扶苏道:“李由太傻了,何必与他计较。”

  刚离开公子书房的章邯,刚走两步就听到了书房内的言语。

  章邯也觉得李由是个傻子,最近越来越傻了,总做一些很傻的事,还时常自言自语,教公子的家仆识字写字时也不认真。

  章邯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代替李由教他们识字写字。

  公子的家仆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大概是公子觉得家仆们识字了,识字的家仆更值钱。

  冻雨下得断断续续,夜里又迎来了一场大雪,扶苏回到了高泉宫。

  有零星的雪花随风飘入殿内,在殿门内外还有一些薄薄的积雪。

  扶苏多看一眼,原本就昏昏欲睡地内侍忙去打扫干净。

  田安端着一碗羊肉热汤而来,道:“蒙恬将军到北方了,匈奴人向蒙恬将军进献了五万头羊,羊群都送到咸阳城了。”

  “哪个匈奴部落送的?”

  “是一个匈奴人部族送的,老奴也不知是谁,军中有军报该有记录的。”

  扶苏喝下一口羊汤,感受着热乎的汤水流过自己的肠胃,在风雪中回来时所带来的寒意也不在了。

  田安道:“老奴让人去过问了,商山附近各县的县令都不会过问开垦的田地。”

  “我奴役家仆开垦田地,而肥己。”扶苏叹息一声,道:“恐怕又有人说我,暴秦之公子,名副其实。”

  田安道:“那些议论公子的人,都该杀了。”

  扶苏笑着将一碗羊肉汤喝完,嘴里还嚼着一些羊肉。

  羊是蒙恬让人从酷寒的北方送来的,扶苏写了一封书信,让蒙恬去打听打听如今的草原局势,再问问是不是有一个叫冒顿的匈奴人。

  写完书信,盖上封蜡,扶苏吩咐道:“明天,让人送去给蒙恬。”

  田安颔首。

  一直到了深夜,扶苏还在看着法家典籍,一阵冷风吹来让烛台的烛火有些晃动。

  翌日的早晨,咸阳还在下着大雪,伏生老先生还没将书卷送还。

  扶苏早早睡醒之后,一边吃着早上的饭食,一边看着书,这卷书所记录的都是工匠相关的知识,尤其是造桥方面。

  近来公子越来越喜看书了,有时几乎一整天手不释卷。

  田安道:“公子若想学造桥,不如看看这卷。”

  扶苏接过田安递来的竹简,秦国曾有过两位水利方面的专家,一位是建设郑国渠的郑国,另一位便是在蜀郡建设都江堰的郡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人的悠闲生活,秦人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秦人的悠闲生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