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消耗30点威望值,确保《平戎疏》一定被执行?】
只要30点吗?
也对,内阁都赞同自己,皇帝只是在言官反对下驳回上疏的,那只需要少量威望值就能强制执行了。
“执行。”
【威望值已扣除,当前威望值80点】
苏泽坐在椅子上,他并不是好战分子,而是有些问题总是要解决。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隆庆朝的两大功绩,就是俺答封贡和开放海禁,基本上大部分史料都是点到而止,将俺答封贡带来了北方边境长时期的和平,节省了大明军费。
可实际上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实际上,俺答封贡后,西北贡市依然是开开关关,俺答部也经常南下掠夺。
宣大安宁下来,是在万历年间,郑洛主持宣大的时候,运用灵活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平衡了草原上的势力,期间也发生过好几次反复。
再往后,等到乌思藏的藏地佛教入蒙,西北才逐渐安定下来。
在苏泽看来,现在是解决北方草原问题的好时机。
有些事情总是要解决的,趁着现在国家军费宽裕,四方没有战事的时候解决,总比战事四起,军费紧张的时候再解决好吧?
而且如今内阁中的辅臣,李春芳低调但是有怀柔手段,高拱张居正有能力,赵贞吉也是久经官场的沉稳官僚,可以说是大明的黄金内阁。
刚刚结束了抗倭战争,文有谭纶,武有俞大猷戚继光,这也算是黄金组合。
这时候恰恰就是解决北方问题的最好时机。
难道要等到万历三大征的时候再解决?
还是等到李自成起兵的时候再解决?
以战促和,打小仗求和平,这就是苏泽《平戎策》中最精髓的地方。
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的了。
-----------------
司礼监的太监们,对于这份三位辅臣都票拟赞同的奏疏不敢怠慢,这一次司礼监全体出动,由李芳亲自带着苏泽的奏疏,来到了御书房中。
隆庆皇帝看完了奏疏,他揉着眼睛问道:
“诸位大监怎么看?”
李芳沉默,这时候秉笔太监陈洪看了看,迈出半步脚准备发言。
可这时候,司礼监二把手冯保躬身说道:
“此乃国策,请陛下垂询宰辅。”
隆庆皇帝点点头,陈洪连忙将脚收了回去。
不过这一切,都被老狐狸李芳和冯保看在了眼里。
特别是冯保,平日里陈洪都装着不争,这下子露出马脚了吧?
冯保暗暗警惕,将陈洪放入到自己打压的名单中。
对于李芳来说,他则准备拉拢陈洪,在司礼监中压制冯保。
转瞬之间,司礼监的局势就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很快,太监来到内阁,皇帝召见内阁大臣问对。
这一次问对,一直持续到了傍晚,高拱张居正将口水都说干了。
高拱首先向皇帝解释了苏泽奏疏中的典故,又旗帜鲜明的支持苏泽的方略,认为这是“一策安北”的上策。
而张居正则从可行性上出发,详述了太仓库存银和边境的战力,甚至对调动军队北上的花费都做好了估算,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请陛下放心,户部掏得出打仗的银子!”
赵贞吉则是将宣大的军情说了一遍,也赞同苏泽对边疆局势的分析,俺答部确实和苏泽奏疏所言,其实统治能力十分的松散,对麾下部族的控制力很弱。
如果调遣南兵北上,还真的能打出一定的战果,稳固边疆的局势。
可无论三位辅臣如何再说,隆庆皇帝还是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决定发往大小九卿衙门公议。
返回内阁的路上,张居正有些低落。
他对着同样低落的高拱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发往朝堂公议,怕是外朝汹汹,陛下又要打退堂鼓了。”
高拱也深知皇帝的性格,他点头说道:
“苏子霖还是太急了,若是边关无事进献此策,再由我等缓缓劝说,怕是也能说服陛下。”
张居正叹息道:
“他应该是被言官逼迫急了,这帮言官小臣,大事无用也就罢了,还屡次掀起物议败坏国政!”
高拱的手插在袖子里,眼睛里闪过精光道:
“科道是应该好好清理一下了。”
-----------------
和内阁商议了一天,隆庆皇帝晚上还是选择了摆驾翊坤宫。
李贵妃带着儿子出来迎接,看到六岁的胖大儿,隆庆脸上露出笑容。
李贵妃看到皇帝心情有些不好,立刻说起了解忧的家常:
“陛下,您看钧儿是不是知礼多了?这开了经筵就是不一样,有那么多大师傅教,钧儿学的可快了!”
每一个父母都是期待子孙成材的,听到李贵妃这么说,隆庆皇帝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他又将朱翊钧喊来,简单问了一些开蒙的问题。
朱翊钧对答如流,这让隆庆皇帝心情更好了,他对着陪在朱翊钧身边的太监张宏说道:
“传谕詹事府,给皇太子讲学的师傅,赐银二十两。”
朱翊钧见到父皇开心,也挺直了胸膛,又听说父皇给自己老师赏银,心情更是高兴。
他开口问道:
“父皇,苏师傅也有吗?他没给儿臣讲过学也有吗?”
隆庆皇帝这才想起来,自己给苏泽加了东宫的经筵官。
可苏泽至今没给皇太子讲学?
隆庆皇帝看向张宏,这个伶俐的太监立刻说道:
“陛下,东宫讲学自有制度,需要詹事府两位大人审阅才行。”
隆庆皇帝又好奇的说道:
“你怎么知道苏师傅的?”
朱翊钧立刻说道:
“儿臣读过苏师傅办的《乐府新报》!”
说完这些,朱翊钧又给隆庆皇帝讲了一个《乐府新报》上的笑话,将隆庆皇帝和李贵妃都逗得笑了起来。
朱翊钧虽然才六岁,但是也懂得察言观色,他听张宏讲过报纸上的笑话,就断定苏泽是个有趣的人,所以一直期盼着让苏泽来讲学。
今日有了机会,他拉着隆庆皇帝说道:
“父皇,明日您就下旨,让苏师傅来给儿臣讲学吧。”
隆庆皇帝一口应了下来。
享受完了天伦之乐,隆庆皇帝只觉得全身都舒坦了不少。
朱翊钧还年幼,很快就睡下,隆庆皇帝灵机一动,对着李妃说道:
“爱妃,朕明日要不要也去听一听苏子霖给钧儿讲学?”
只要30点吗?
也对,内阁都赞同自己,皇帝只是在言官反对下驳回上疏的,那只需要少量威望值就能强制执行了。
“执行。”
【威望值已扣除,当前威望值80点】
苏泽坐在椅子上,他并不是好战分子,而是有些问题总是要解决。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隆庆朝的两大功绩,就是俺答封贡和开放海禁,基本上大部分史料都是点到而止,将俺答封贡带来了北方边境长时期的和平,节省了大明军费。
可实际上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实际上,俺答封贡后,西北贡市依然是开开关关,俺答部也经常南下掠夺。
宣大安宁下来,是在万历年间,郑洛主持宣大的时候,运用灵活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平衡了草原上的势力,期间也发生过好几次反复。
再往后,等到乌思藏的藏地佛教入蒙,西北才逐渐安定下来。
在苏泽看来,现在是解决北方草原问题的好时机。
有些事情总是要解决的,趁着现在国家军费宽裕,四方没有战事的时候解决,总比战事四起,军费紧张的时候再解决好吧?
而且如今内阁中的辅臣,李春芳低调但是有怀柔手段,高拱张居正有能力,赵贞吉也是久经官场的沉稳官僚,可以说是大明的黄金内阁。
刚刚结束了抗倭战争,文有谭纶,武有俞大猷戚继光,这也算是黄金组合。
这时候恰恰就是解决北方问题的最好时机。
难道要等到万历三大征的时候再解决?
还是等到李自成起兵的时候再解决?
以战促和,打小仗求和平,这就是苏泽《平戎策》中最精髓的地方。
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的了。
-----------------
司礼监的太监们,对于这份三位辅臣都票拟赞同的奏疏不敢怠慢,这一次司礼监全体出动,由李芳亲自带着苏泽的奏疏,来到了御书房中。
隆庆皇帝看完了奏疏,他揉着眼睛问道:
“诸位大监怎么看?”
李芳沉默,这时候秉笔太监陈洪看了看,迈出半步脚准备发言。
可这时候,司礼监二把手冯保躬身说道:
“此乃国策,请陛下垂询宰辅。”
隆庆皇帝点点头,陈洪连忙将脚收了回去。
不过这一切,都被老狐狸李芳和冯保看在了眼里。
特别是冯保,平日里陈洪都装着不争,这下子露出马脚了吧?
冯保暗暗警惕,将陈洪放入到自己打压的名单中。
对于李芳来说,他则准备拉拢陈洪,在司礼监中压制冯保。
转瞬之间,司礼监的局势就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很快,太监来到内阁,皇帝召见内阁大臣问对。
这一次问对,一直持续到了傍晚,高拱张居正将口水都说干了。
高拱首先向皇帝解释了苏泽奏疏中的典故,又旗帜鲜明的支持苏泽的方略,认为这是“一策安北”的上策。
而张居正则从可行性上出发,详述了太仓库存银和边境的战力,甚至对调动军队北上的花费都做好了估算,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请陛下放心,户部掏得出打仗的银子!”
赵贞吉则是将宣大的军情说了一遍,也赞同苏泽对边疆局势的分析,俺答部确实和苏泽奏疏所言,其实统治能力十分的松散,对麾下部族的控制力很弱。
如果调遣南兵北上,还真的能打出一定的战果,稳固边疆的局势。
可无论三位辅臣如何再说,隆庆皇帝还是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决定发往大小九卿衙门公议。
返回内阁的路上,张居正有些低落。
他对着同样低落的高拱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发往朝堂公议,怕是外朝汹汹,陛下又要打退堂鼓了。”
高拱也深知皇帝的性格,他点头说道:
“苏子霖还是太急了,若是边关无事进献此策,再由我等缓缓劝说,怕是也能说服陛下。”
张居正叹息道:
“他应该是被言官逼迫急了,这帮言官小臣,大事无用也就罢了,还屡次掀起物议败坏国政!”
高拱的手插在袖子里,眼睛里闪过精光道:
“科道是应该好好清理一下了。”
-----------------
和内阁商议了一天,隆庆皇帝晚上还是选择了摆驾翊坤宫。
李贵妃带着儿子出来迎接,看到六岁的胖大儿,隆庆脸上露出笑容。
李贵妃看到皇帝心情有些不好,立刻说起了解忧的家常:
“陛下,您看钧儿是不是知礼多了?这开了经筵就是不一样,有那么多大师傅教,钧儿学的可快了!”
每一个父母都是期待子孙成材的,听到李贵妃这么说,隆庆皇帝的心情好上了不少。
他又将朱翊钧喊来,简单问了一些开蒙的问题。
朱翊钧对答如流,这让隆庆皇帝心情更好了,他对着陪在朱翊钧身边的太监张宏说道:
“传谕詹事府,给皇太子讲学的师傅,赐银二十两。”
朱翊钧见到父皇开心,也挺直了胸膛,又听说父皇给自己老师赏银,心情更是高兴。
他开口问道:
“父皇,苏师傅也有吗?他没给儿臣讲过学也有吗?”
隆庆皇帝这才想起来,自己给苏泽加了东宫的经筵官。
可苏泽至今没给皇太子讲学?
隆庆皇帝看向张宏,这个伶俐的太监立刻说道:
“陛下,东宫讲学自有制度,需要詹事府两位大人审阅才行。”
隆庆皇帝又好奇的说道:
“你怎么知道苏师傅的?”
朱翊钧立刻说道:
“儿臣读过苏师傅办的《乐府新报》!”
说完这些,朱翊钧又给隆庆皇帝讲了一个《乐府新报》上的笑话,将隆庆皇帝和李贵妃都逗得笑了起来。
朱翊钧虽然才六岁,但是也懂得察言观色,他听张宏讲过报纸上的笑话,就断定苏泽是个有趣的人,所以一直期盼着让苏泽来讲学。
今日有了机会,他拉着隆庆皇帝说道:
“父皇,明日您就下旨,让苏师傅来给儿臣讲学吧。”
隆庆皇帝一口应了下来。
享受完了天伦之乐,隆庆皇帝只觉得全身都舒坦了不少。
朱翊钧还年幼,很快就睡下,隆庆皇帝灵机一动,对着李妃说道:
“爱妃,朕明日要不要也去听一听苏子霖给钧儿讲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