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久别重逢,那么米哈伊尔自然跟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聊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几乎是任何值得一说的事情全都要拿出来讲一讲。
说一说家乡那片米哈伊尔和杜尼娅小时候经常去玩的樱桃园,讲了讲周遭邻居们生活的变化,再谈一谈那些略有苦涩但同样有所希冀的时光………
坦白说,在如今的俄国,其实很难听得到太多积极向上的消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纵然许多人的日子已经很艰苦了,但随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别的意外事件让日子更加难过。
而光是日子难过也就罢了,对于很多俄国人来说,他们不仅在受苦,而且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就是在受苦,换而言之,他们很少麻木地忍过去,而是真诚地面对苦难。
就像如今俄国广大的农奴们,即便他们的思想某种程度上确实狭隘、称得上愚昧,但他们并非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仅仅这几年,俄国每年农奴暴动的次数几乎是数以千计。
严苛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这个民族的性格,漫长的冬季和对苦难的认识也让斯拉夫人在心中挤压了火山一样的情绪。
反映到现实当中,东正教是基督教几个教派里最为冷酷的,社会上酗酒、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而无论男女,俄国人往往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情感激越,做起事情来不计后果。
而反映在文学当中,这种情绪就更是普遍,《静静的顿河》当中,里面的人似乎都无惧生死,无论是战争、疾病还是生老病死似乎都成了一件寻常的小事。
其它像《战争与和平》、《复活》、《童年》等等作品,里面似乎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各有各的痛苦和不幸,始终在一刻不停地反思着什么,但纵然历经千辛万苦,到头来得到的似乎依旧只有痛苦。
纵然是回归到了宗教救赎,他们的心真的就安定下来了吗?
又有谁能说老陀和老托笔下的那些人物,在大结局的时候真的得到了幸福?
所以真正让人苦涩和屈辱的是,这生活不是以所受苦难的奖赏结束,不是以歌剧那种壮观的尾声,而是以死亡结束。
这就是很多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命运。
总之,要是聊现实聊得太久,米哈伊尔跟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的心情不免就沉重了起来,因此等聊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及时中止住了话题。
毕竟久别重逢,还是让这样喜悦的心情再持久一些吧。
至于说让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这段时间先住在哪,米哈伊尔在心里快速算了笔账后,马上就找出了二十卢布递了过去。
老实说,写作至今,米哈伊尔挣得不算多,好在是足够的节俭,加上近来又找到了组织,省下了很多饭钱,跟别林斯基他们打牌也赢了不少。
于是乎,在把钱递过去的那一刻,米哈伊尔也是颇为淡定的笑了笑,开口道:
“妈妈,杜尼娅,这笔钱你们先拿着,我知道一家还不错的旅馆,你们就在那里先住上一段时间吧,期间还有什么花费就告诉我吧,我这里还有很多。”
嗯,除了继续写稿以外,我还有德米储备金,耐绿王帕纳耶夫储备金,屠格涅夫日期限定版储备金,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算了算了,都是穷哥们,他们两个算不上什么储备金。
米哈伊尔这么盘算的时候,他的妈妈表现得很是高兴,一下子就相信了米哈伊尔的说辞,倒是他的妹妹杜尼娅则是用略带怀疑的眼神看了米哈伊尔一眼道:
“哥哥,你真的有这么多钱吗?”
“当然,我富得很。”米哈伊尔的眼皮微微一跳:“再给我一段时间,我能买下半个圣彼得堡!”
“好吧好吧。”有些头疼地看了自己这个突然有些爱说大话的哥哥一眼,这位沉静的少女点了点头道:“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你能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不然或许你还是需要一个人来帮你打理一下。如果暂时没有的话,我愿意为之代劳。”
米哈伊尔:“………”
让你代劳那我的底裤岂不是都要露光了………
“知道了,再说吧再说吧。”打了个哈哈暂且将这件事蒙混过关,很快,这样一场时隔三年的重逢终于是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缓缓落下帷幕。
而米哈伊尔他们口中提到过几次的彼得·彼得罗维奇,此时此刻也是抱着一种难言的心情游荡在大街上。
更确切的说,他很怀疑自己前几天看到的和听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既然上次在米哈伊尔那里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又在给普莉赫里娅的信里面写上了那样的话,那么彼得彼得洛维奇就不可能不去关注《祖国纪事》这本文学杂志。
因此在这本杂志最新一期发行的当天,这位年纪不小的先生就赶忙到附近的书店里准备一探究竟。
本来他是想在杂志上看看到底有没有米哈伊尔的名字,但是因为书店的人实在是太多的缘故,他反倒是先从书店的其他人口中听到了那个讨人厌的名字:
“这一期有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的新作吗??”
“有的,我期待许久了!”
………
而在年轻人中间颇为气恼地听完那两篇小说后,尽管彼得·彼得罗维奇觉得糟糕的无以复加,但是看着身边那些年轻人热烈的反应,彼得彼得洛维奇的心还是沉入了谷底。
就算他觉得再怎么糟糕,但有了现在这些没有眼光的毛头小子的起哄,那么他在信上所说的那些话,一下子就全都不成立了。
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很快就要好转,他在信上的那些言辞因为如今的这番景象无疑会引起那一家人的巨大反感,再加上那位年轻的作家旗帜鲜明的反对.........
总之,彼得·彼得罗维奇觉得自己想找一个有教养并且对他崇拜的无以复加的年轻姑娘的愿望,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明明找的时机不错,那位姑娘也完全符合彼得·彼得罗维奇的要求,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呢?
果然就像有些报纸上骂的那样,这年头随便什么人都敢写作了!
尽管这两天一直在心里以及跟身边认识的人埋怨,并且确实心有不甘,但等到米哈伊尔一家开始跟他重新协商这件事的时候,面对突然强硬起来的普莉赫里娅以及米哈伊尔那双深邃的黑眼睛,彼得·彼得罗维奇还是软化了下来。
而等到米哈伊尔条理清晰地列举起他所做的事情以及其它一些理由的时候,即使彼得·彼得罗维奇对自己相当宽容,也很会为自己辩护,但最终也只能是哑口无言,颇为狼狈地解除了这桩只有口头上的一点约定的婚约。
再多的纠缠似乎已经无意义了,还是尽量维持住最后的一点体面吧.........
说一说家乡那片米哈伊尔和杜尼娅小时候经常去玩的樱桃园,讲了讲周遭邻居们生活的变化,再谈一谈那些略有苦涩但同样有所希冀的时光………
坦白说,在如今的俄国,其实很难听得到太多积极向上的消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纵然许多人的日子已经很艰苦了,但随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别的意外事件让日子更加难过。
而光是日子难过也就罢了,对于很多俄国人来说,他们不仅在受苦,而且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就是在受苦,换而言之,他们很少麻木地忍过去,而是真诚地面对苦难。
就像如今俄国广大的农奴们,即便他们的思想某种程度上确实狭隘、称得上愚昧,但他们并非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仅仅这几年,俄国每年农奴暴动的次数几乎是数以千计。
严苛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这个民族的性格,漫长的冬季和对苦难的认识也让斯拉夫人在心中挤压了火山一样的情绪。
反映到现实当中,东正教是基督教几个教派里最为冷酷的,社会上酗酒、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而无论男女,俄国人往往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情感激越,做起事情来不计后果。
而反映在文学当中,这种情绪就更是普遍,《静静的顿河》当中,里面的人似乎都无惧生死,无论是战争、疾病还是生老病死似乎都成了一件寻常的小事。
其它像《战争与和平》、《复活》、《童年》等等作品,里面似乎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各有各的痛苦和不幸,始终在一刻不停地反思着什么,但纵然历经千辛万苦,到头来得到的似乎依旧只有痛苦。
纵然是回归到了宗教救赎,他们的心真的就安定下来了吗?
又有谁能说老陀和老托笔下的那些人物,在大结局的时候真的得到了幸福?
所以真正让人苦涩和屈辱的是,这生活不是以所受苦难的奖赏结束,不是以歌剧那种壮观的尾声,而是以死亡结束。
这就是很多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命运。
总之,要是聊现实聊得太久,米哈伊尔跟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的心情不免就沉重了起来,因此等聊得差不多了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及时中止住了话题。
毕竟久别重逢,还是让这样喜悦的心情再持久一些吧。
至于说让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这段时间先住在哪,米哈伊尔在心里快速算了笔账后,马上就找出了二十卢布递了过去。
老实说,写作至今,米哈伊尔挣得不算多,好在是足够的节俭,加上近来又找到了组织,省下了很多饭钱,跟别林斯基他们打牌也赢了不少。
于是乎,在把钱递过去的那一刻,米哈伊尔也是颇为淡定的笑了笑,开口道:
“妈妈,杜尼娅,这笔钱你们先拿着,我知道一家还不错的旅馆,你们就在那里先住上一段时间吧,期间还有什么花费就告诉我吧,我这里还有很多。”
嗯,除了继续写稿以外,我还有德米储备金,耐绿王帕纳耶夫储备金,屠格涅夫日期限定版储备金,别林斯基和涅克拉索夫………算了算了,都是穷哥们,他们两个算不上什么储备金。
米哈伊尔这么盘算的时候,他的妈妈表现得很是高兴,一下子就相信了米哈伊尔的说辞,倒是他的妹妹杜尼娅则是用略带怀疑的眼神看了米哈伊尔一眼道:
“哥哥,你真的有这么多钱吗?”
“当然,我富得很。”米哈伊尔的眼皮微微一跳:“再给我一段时间,我能买下半个圣彼得堡!”
“好吧好吧。”有些头疼地看了自己这个突然有些爱说大话的哥哥一眼,这位沉静的少女点了点头道:“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你能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不然或许你还是需要一个人来帮你打理一下。如果暂时没有的话,我愿意为之代劳。”
米哈伊尔:“………”
让你代劳那我的底裤岂不是都要露光了………
“知道了,再说吧再说吧。”打了个哈哈暂且将这件事蒙混过关,很快,这样一场时隔三年的重逢终于是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缓缓落下帷幕。
而米哈伊尔他们口中提到过几次的彼得·彼得罗维奇,此时此刻也是抱着一种难言的心情游荡在大街上。
更确切的说,他很怀疑自己前几天看到的和听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既然上次在米哈伊尔那里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又在给普莉赫里娅的信里面写上了那样的话,那么彼得彼得洛维奇就不可能不去关注《祖国纪事》这本文学杂志。
因此在这本杂志最新一期发行的当天,这位年纪不小的先生就赶忙到附近的书店里准备一探究竟。
本来他是想在杂志上看看到底有没有米哈伊尔的名字,但是因为书店的人实在是太多的缘故,他反倒是先从书店的其他人口中听到了那个讨人厌的名字:
“这一期有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的新作吗??”
“有的,我期待许久了!”
………
而在年轻人中间颇为气恼地听完那两篇小说后,尽管彼得·彼得罗维奇觉得糟糕的无以复加,但是看着身边那些年轻人热烈的反应,彼得彼得洛维奇的心还是沉入了谷底。
就算他觉得再怎么糟糕,但有了现在这些没有眼光的毛头小子的起哄,那么他在信上所说的那些话,一下子就全都不成立了。
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很快就要好转,他在信上的那些言辞因为如今的这番景象无疑会引起那一家人的巨大反感,再加上那位年轻的作家旗帜鲜明的反对.........
总之,彼得·彼得罗维奇觉得自己想找一个有教养并且对他崇拜的无以复加的年轻姑娘的愿望,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明明找的时机不错,那位姑娘也完全符合彼得·彼得罗维奇的要求,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呢?
果然就像有些报纸上骂的那样,这年头随便什么人都敢写作了!
尽管这两天一直在心里以及跟身边认识的人埋怨,并且确实心有不甘,但等到米哈伊尔一家开始跟他重新协商这件事的时候,面对突然强硬起来的普莉赫里娅以及米哈伊尔那双深邃的黑眼睛,彼得·彼得罗维奇还是软化了下来。
而等到米哈伊尔条理清晰地列举起他所做的事情以及其它一些理由的时候,即使彼得·彼得罗维奇对自己相当宽容,也很会为自己辩护,但最终也只能是哑口无言,颇为狼狈地解除了这桩只有口头上的一点约定的婚约。
再多的纠缠似乎已经无意义了,还是尽量维持住最后的一点体面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俄国当文豪,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我在俄国当文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俄国当文豪,我在俄国当文豪最新章节,我在俄国当文豪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