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洛阳已经是暮秋时节。岁月斑驳的城墙上,霜白的痕迹预示着冬日的临近,城墙下的护城河水面上泛起了一层薄薄的寒气,偶尔可见几片落叶随波漂荡。城门洞开,进进出出的行人络绎不绝,他们的衣袍在秋风中轻轻摆动,有的裹紧了身上的锦袍,有的戴上了厚实的皮帽,以抵御逐渐侵袭的寒意。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市井喧嚣。小贩们叫卖着应季的果实和热腾腾的食物,蒸腾的热气在冷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酒肆门前,悬挂着红色的酒旗,随风飘扬,吸引着来往的行人进去寻一杯暖酒驱寒。铜铺、铁匠铺、丝绸店,各色店铺门前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
洛阳城的居民,或穿梭于繁华的市集,或忙碌于自家的田地,或在私塾中吟诵诗书,或在茶馆中闲谈国事。他们的生活虽在秋日的寒意中有所改变,但这座城市的脉搏却始终跳动着,不曾停歇。
离新年不到一月,宫城之内虽不如市井热闹,却有着另一番庄重与威严。宫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金黄的茅草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前些日子的朱震之死并没有在朝堂上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当然是曹节刻意封锁消息所致。尽管曹节对朱瑀没有查出陈逸的下落就将朱震刑逼致死的行为大发雷霆,但朱瑀毕竟算他的手下,曹节想办法遮掩不在话下。
朝堂之上的变化亦如季节冷暖更替。十一能清晰地感受到朱瑀的失宠与自己的受重用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他心知肚明,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权力斗争中的一次微妙平衡。十一更加谨慎行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言都深思熟虑。他的举止更加低调,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成为他人攻讦的把柄。他明白,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翻覆命运的起点。
但朱震之死的消息依然在某些地方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譬如张奂的家里。
“弃官以收骸骨,舍身以救孤幼,得友若此,陈太傅于九泉之下,亦当含笑而瞑目矣。”张奂望着天边南飞的雁阵,叹息道。
一旁的张猛却道:“可我听人说,朱震的父母妻儿也被宦官逼死了,他自己也就罢了,连累父母妻儿,怎么也说不过去。”
张奂皱眉道:“叔威,你怎可与那班市井俗人一般见识。我等士人,读书只为明理,为躬行‘忠义气节’四字。朱震家人为宦官所害,非朱震之错,将来也必有昭雪之日,可若是你贬低他的牺牲,那就是对我们士人信念的极大误解。朱震的选择,是出于对忠义的坚守,对气节的维护。我们不能因为恐惧牺牲,就忘记了读书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要知道,有些时候,为了更高的信念,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那父亲打算何时放那一大一小离开?”张猛目光看向胡腾所住的厢房。
“这——还需从长计议。”张奂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尴尬,他的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为难,“眼下冬节将至,天寒地冻,霜重路滑,他们此时走了,若是途中遇到不测,我们岂不是反而害了他们?而且,那曹节等人仍在追查窦武的余党,风声正紧,任何与窦武有瓜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张奂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担忧之情:“胡腾虽与我们并无深交,但他的身份特殊,若是此时让他离开,一旦被曹节的人发现,不仅他会陷入危险,连我们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张猛直视着张奂道:“父亲若是怕了,那我送他们走。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庇护下担惊受怕还遭受危险。”
“胡闹!”张奂厉声道,“你是什么身份,若你被曹节的人发现与窦武余党有联系,整个张家都会受到牵连!还有胡腾和张敞的家人。你可曾想过这一切的后果?”
张猛的语气中充满了焦急和不甘:“那怎么办?一直让胡腾不见天日,等到窦辅长大成人也不告诉他真相?非要把曹节这些阉人熬到死才算完?”
张奂深深地看了张猛一眼:“我知道你的担忧,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张奂一语未完,便看到胡腾背后背着窦辅的襁褓大步走来,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复杂。
“胡腾,你这是何意?”张奂急忙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
“张将军,张公子,多日叨扰,实在抱歉,今日就此别过,来日若还有机会,必登门道谢。”胡腾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张猛上前一步,想要说些什么,但张奂举手阻止了他,对胡腾说道:“胡腾,你这样离开,实在是太危险了。曹节的人还在四处搜捕,你孤身一人,又带着孩子,如何能够逃脱他们的追捕?”
胡腾坚定地回应:“张将军,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我不想再因为我的存在而给你们带来麻烦。我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不仅为了我自己,更为了窦辅的未来。我不能让他从小就生活在阴影和恐惧之中。我会小心行事,尽量避免引人注意。”
张奂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道:“既然你已决定,那我便不再强留。但请记住,无论何时,若你需要帮助,张府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愿你和窦辅平安无事,早日脱离困境。”
“你要带着那孩子去哪?”张猛忍不住问道。
“我老家是桂阳郡,我想先回到那里。”胡腾回答道,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桂阳郡地处偏远,相对安全,我在那里还有一些旧友和亲族,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庇护。而且,我也想让孩子远离这是非之地,好好长大。”
张猛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桂阳郡?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路途遥远,你一个人带着孩子,路上诸多不便。不如我们安排一些人手护送你们,这样我也放心些。”
张奂点了点头:“叔威说得不错,我们不能让你孤身一人冒险。我会挑选几个信得过的家将,暗中护送你们到桂阳郡。只是你们到了那里之后,务必隐姓埋名,切不可轻易暴露身份。”
胡腾感激地看着张奂和张猛,他知道这样的帮助意味着张府也将承担一定的风险,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张将军,张公子,你们的恩情,胡腾没齿难忘。若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张奂摆了摆手:“都是为了忠义二字,不必挂在心上。只愿你们能够平安,他日若有缘,自会再相见。”
入夜,胡腾带着张奂赠予的盘缠衣物,与几名张奂指派的亲信悄悄离开永和里,来到了张敞的家里。
张敞对胡腾的决定也感到意外,劝胡腾等到来年开春再动身,胡腾却道:“张大人,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时间不等人,我担心拖得越久,事态的发展就越难以预料。我必须尽快行动,以免错失良机。”
张敞见胡腾如此坚决,知道再劝也无用,叹了口气道:“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便不再多劝。但无论如何,请务必小心行事。你前往桂阳郡,路途千里之遥,第一站要路过的就是南阳郡,那里是我家乡,你可先至南阳郡休整。我兄长张温现任太尉,我也会修书一封,让他知晓你的情况,并请他在沿途安排可靠之人,以便在你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胡腾对张敞无比感激,这一夜,也是他从窦武府中逃出后睡得最安稳的一夜。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市井喧嚣。小贩们叫卖着应季的果实和热腾腾的食物,蒸腾的热气在冷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酒肆门前,悬挂着红色的酒旗,随风飘扬,吸引着来往的行人进去寻一杯暖酒驱寒。铜铺、铁匠铺、丝绸店,各色店铺门前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
洛阳城的居民,或穿梭于繁华的市集,或忙碌于自家的田地,或在私塾中吟诵诗书,或在茶馆中闲谈国事。他们的生活虽在秋日的寒意中有所改变,但这座城市的脉搏却始终跳动着,不曾停歇。
离新年不到一月,宫城之内虽不如市井热闹,却有着另一番庄重与威严。宫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金黄的茅草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前些日子的朱震之死并没有在朝堂上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当然是曹节刻意封锁消息所致。尽管曹节对朱瑀没有查出陈逸的下落就将朱震刑逼致死的行为大发雷霆,但朱瑀毕竟算他的手下,曹节想办法遮掩不在话下。
朝堂之上的变化亦如季节冷暖更替。十一能清晰地感受到朱瑀的失宠与自己的受重用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他心知肚明,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权力斗争中的一次微妙平衡。十一更加谨慎行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言都深思熟虑。他的举止更加低调,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成为他人攻讦的把柄。他明白,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翻覆命运的起点。
但朱震之死的消息依然在某些地方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譬如张奂的家里。
“弃官以收骸骨,舍身以救孤幼,得友若此,陈太傅于九泉之下,亦当含笑而瞑目矣。”张奂望着天边南飞的雁阵,叹息道。
一旁的张猛却道:“可我听人说,朱震的父母妻儿也被宦官逼死了,他自己也就罢了,连累父母妻儿,怎么也说不过去。”
张奂皱眉道:“叔威,你怎可与那班市井俗人一般见识。我等士人,读书只为明理,为躬行‘忠义气节’四字。朱震家人为宦官所害,非朱震之错,将来也必有昭雪之日,可若是你贬低他的牺牲,那就是对我们士人信念的极大误解。朱震的选择,是出于对忠义的坚守,对气节的维护。我们不能因为恐惧牺牲,就忘记了读书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要知道,有些时候,为了更高的信念,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那父亲打算何时放那一大一小离开?”张猛目光看向胡腾所住的厢房。
“这——还需从长计议。”张奂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尴尬,他的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为难,“眼下冬节将至,天寒地冻,霜重路滑,他们此时走了,若是途中遇到不测,我们岂不是反而害了他们?而且,那曹节等人仍在追查窦武的余党,风声正紧,任何与窦武有瓜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张奂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担忧之情:“胡腾虽与我们并无深交,但他的身份特殊,若是此时让他离开,一旦被曹节的人发现,不仅他会陷入危险,连我们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张猛直视着张奂道:“父亲若是怕了,那我送他们走。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庇护下担惊受怕还遭受危险。”
“胡闹!”张奂厉声道,“你是什么身份,若你被曹节的人发现与窦武余党有联系,整个张家都会受到牵连!还有胡腾和张敞的家人。你可曾想过这一切的后果?”
张猛的语气中充满了焦急和不甘:“那怎么办?一直让胡腾不见天日,等到窦辅长大成人也不告诉他真相?非要把曹节这些阉人熬到死才算完?”
张奂深深地看了张猛一眼:“我知道你的担忧,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张奂一语未完,便看到胡腾背后背着窦辅的襁褓大步走来,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复杂。
“胡腾,你这是何意?”张奂急忙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
“张将军,张公子,多日叨扰,实在抱歉,今日就此别过,来日若还有机会,必登门道谢。”胡腾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张猛上前一步,想要说些什么,但张奂举手阻止了他,对胡腾说道:“胡腾,你这样离开,实在是太危险了。曹节的人还在四处搜捕,你孤身一人,又带着孩子,如何能够逃脱他们的追捕?”
胡腾坚定地回应:“张将军,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我不想再因为我的存在而给你们带来麻烦。我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不仅为了我自己,更为了窦辅的未来。我不能让他从小就生活在阴影和恐惧之中。我会小心行事,尽量避免引人注意。”
张奂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道:“既然你已决定,那我便不再强留。但请记住,无论何时,若你需要帮助,张府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愿你和窦辅平安无事,早日脱离困境。”
“你要带着那孩子去哪?”张猛忍不住问道。
“我老家是桂阳郡,我想先回到那里。”胡腾回答道,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桂阳郡地处偏远,相对安全,我在那里还有一些旧友和亲族,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庇护。而且,我也想让孩子远离这是非之地,好好长大。”
张猛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桂阳郡?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但路途遥远,你一个人带着孩子,路上诸多不便。不如我们安排一些人手护送你们,这样我也放心些。”
张奂点了点头:“叔威说得不错,我们不能让你孤身一人冒险。我会挑选几个信得过的家将,暗中护送你们到桂阳郡。只是你们到了那里之后,务必隐姓埋名,切不可轻易暴露身份。”
胡腾感激地看着张奂和张猛,他知道这样的帮助意味着张府也将承担一定的风险,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张将军,张公子,你们的恩情,胡腾没齿难忘。若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张奂摆了摆手:“都是为了忠义二字,不必挂在心上。只愿你们能够平安,他日若有缘,自会再相见。”
入夜,胡腾带着张奂赠予的盘缠衣物,与几名张奂指派的亲信悄悄离开永和里,来到了张敞的家里。
张敞对胡腾的决定也感到意外,劝胡腾等到来年开春再动身,胡腾却道:“张大人,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时间不等人,我担心拖得越久,事态的发展就越难以预料。我必须尽快行动,以免错失良机。”
张敞见胡腾如此坚决,知道再劝也无用,叹了口气道:“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便不再多劝。但无论如何,请务必小心行事。你前往桂阳郡,路途千里之遥,第一站要路过的就是南阳郡,那里是我家乡,你可先至南阳郡休整。我兄长张温现任太尉,我也会修书一封,让他知晓你的情况,并请他在沿途安排可靠之人,以便在你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胡腾对张敞无比感激,这一夜,也是他从窦武府中逃出后睡得最安稳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