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9章 千年龙虎榜

小说:大宋文豪 作者:西湖遇雨 更新时间:2025-04-22 09:56: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听到同伴的问话,陆北顾却是不知如何作答。

  穿越的仓促,圆满应对了策论考试以后,此时骤然松弛下来,他反倒对未来有了些迷惘。

  不是不知道怎么走,而是能力太强,能走的路太多。

  文豪、宰执、儒圣,别人当得,我陆北顾当不得?

  其实他是想当一个大文豪的,不过这倒也不耽误他考科举入仕,毕竟现在大宋百姓间口耳相传的这些大文豪,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个不是文坛政坛两不误?

  自范仲淹开始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始,文豪以笔为刀,批判学风文风的古文运动,就在欧阳修的主导下已然渐成主流了。

  而古文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年那场科举史上著名的“千年龙虎榜”。

  看看这场考试的豪华名单吧,称一句“仙之人兮列如麻”真就不夸张。

  儒家大名鼎鼎的“北宋五子”来了仨,张载、程颢、程颐。

  文豪更是扎堆出没,“唐宋八大家”来了五个,考上的是曾巩、苏轼、苏辙,没考上的是苏洵,还有个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

  至于名臣宰执那就更多了,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吕惠卿,后来拜相的章惇,以及完成“河湟开边”的王韶等等。

  “要不要走科举这条路呢?或许还能赶得上明年的龙虎榜?”

  现在是嘉祐元年的春天,在最顺利的情况下,夏天进州学,秋天参加州试,明年就能进京参加礼部省试乃至殿试了。

  而科举这条路,对于陆北顾来讲,并不耽误他当文豪,反而是一条真正能够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道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靠自己能力考个稳定编制不香吗?

  毕竟大宋的科举制度可是相当公平的,自宋太祖立国至如今的嘉祐年间,纯底层牛马出身的宰执两个手都数不过来,普通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者,更是如过江之鲤数不胜数。

  这要是放到前唐,考科举?考个屁!

  李白都没资格参加考试,杜甫考了两次都没考上最后放弃了。

  跟才华都没关系,你有多大才华都没用,因为人家卷子压根不糊名!

  你不是五姓七望出身还想考科举中进士?做梦呢。

  所以,既然现在大宋有这个靠自己真本事鱼跃龙门的条件,还是好好珍惜吧。

  而且大宋不杀士大夫,以后进了庙堂,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不断被贬官......身体好当旅游了呗。

  整体而言,走科举这条路,利远于大于弊。

  至于在大宋这种低录取率的情况下,能不能考中进士,并不在陆北顾的思考范围之内。

  怎么?再难能难过在人口过亿的省份里高考拿省文科状元?咱又不是没拿过。

  摇了摇头,陆北顾把这件还算遥远的未来规划抛出脑海。

  对于他来说,短期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准备,寒食节过后去随李磐去见那位“很重要的人”。

  当然了,也有其他的事情,譬如提高自己除策论外其他考试内容的成绩,从而通过两个月后的县试。

  以及......解决家里的那些麻烦事。

  “陆兄若是明日闲来无事,倒是可以一起去参加书会。”这时候卢广宇说道。

  “书会?”

  “不错,这次书会乃是买扑①了安乐溪酿酒业的酒商周员外举办的。”

  “此人可是古蔺一等一的奢遮人物,前两年就在镇外新营造了一处别业②,其中建了一栋规制颇大的藏书楼,如今落成,又逢他回乡祭祖,所以便有了在藏书楼举办书会的事情。”

  陆北顾大约明白了过来,大宋重文,所以商人发达以后都想往“儒商”方面靠拢。

  而举办书会这种事情不仅花不了多少钱,还可以结交乡梓士人在家乡搏个好名声,也方便培养自家宗族后代子弟,可谓是好处多多。

  “咱们去的话一方面算是以书会友,能认识些风雅人物,还能读到不少经注古籍;另一方面书会之后定有酒宴,席间少不了珍馐美酒,若是吃不完也可以给家人带回去品尝。”

  面对卢广宇的邀请,陆北顾基于怕麻烦的心理,下意识地就想要拒绝。

  但他是个有恩必报的人。

  两位发现自己落水后大声呼救的同学,以及那名默默地把自己捞上来的老渔夫,都是他以后一定要报答的。

  所以面对恩人的邀请,陆北顾并不好拒绝,再加上家里条件也确实困难,这种有益无害的活动不妨参加一下。

  “在下不识路,烦请明日来家中寻,到时同去。”

  “一言为定。”卢广宇点了点头。

  小船溯安乐溪而上,两个船夫接力摇橹。

  到第二天黄昏的时候,终于即将抵达古蔺镇。

  这里已是安乐溪中游,溪水渐行渐窄,两岸山势愈见陡峭。

  贴的近了,岩壁上垂下的藤蔓甚至能拂过船篷,发出沙沙轻响,偶有山泉从岩缝中渗出,形成一道道银练般的瀑布,水珠溅在脸上清凉沁人。

  而转过一道弯后,眼前却豁然开朗,溪水在此处拐了个大弯,形成一片开阔的河湾,古蔺镇就位于此地。

  两人在此作别,卢广宇所住的二郎滩,还要继续溯游而上一段距离。

  船靠码头,陆北顾忍痛付了60文铜钱的船费。

  没办法,溯游的船就是这个价钱,而且船夫特意说了不收铁钱,必须要用铜钱来付。

  若是从古蔺镇顺流回合江县则只需要20文,时间也不过大半天。

  码头上人声鼎沸。

  挑夫们扛着大包往来穿梭,几个梳着椎髻的小姑娘背着竹篓,正在叫卖新摘的蕨菜和竹笋。

  “小娘子,你这一斤竹笋多少钱?”

  “20文,需得是铜钱,不要铁钱。”小姑娘怯怯地答道。

  陆北顾在心底大致计算了一下,宋斤如果按现代的“克”来换算,大概是640克,所以宋斤比现代的斤要重一些。

  而没记错的话,现代超市里230-250克的春笋,价格大概是15-18块左右。

  不过考虑到这些临街贩售的东西都是带着水分和不可食用部分的,肯定最后能吃的部分也就500克多点。

  所以如果单以春笋来算,宋代一文铜钱和现代一块钱的兑换比例大概是1:1.5。

  而用米价来算,这个结果似乎也差不多......

  所以,刚才坐船其实相当于花了90块钱,倒也很合理。

  摇了摇头,陆北顾向自家方向走去。

  终于,要见到这个时代的家人了。

  ——————

  ①买扑是流行于宋元时期的一种包税制度,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等行当,均可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来招商承包,招商时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

  ②别业是指本宅之外,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所建供游憩的园林建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文豪,大宋文豪最新章节,大宋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