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龄差距,三个皇子并不是在一个讲堂读书,只有短暂的课间才能见见面。
雍王抱着小侄女,先去看三皇子秦仁。
夏日炎热,讲堂关着门却开着窗,雍王轻步来到讲堂后侧的一扇窗边。他刚站定,庆阳便忍不住一手扶着王叔的肩膀一边好奇地朝窗内张望,就见三哥与张肃前后坐在两张桌案后,手里捧着书,背对着这边。
授课的先生倒是瞧见他们了,微微颔首,右手放在背后,左手继续一下一下地摸着他发白的胡子。
雍王低声对侄女道:“看着,先生该出题了。”
果然,庆阳再次把讲堂里面打量一圈后,先生开口了:“‘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三殿下,你来释义。”
庆阳:“……”
她茫然地看向王叔。
雍王:“……”
自家小时候穷苦,连私塾都读不起,皇兄年少时喜欢跑去私塾外面偷听,偷着偷着被先生拎进去分了张桌子,雍王对读书毫无兴趣,整天就知道玩,直到十三四岁的年纪被有了一点人脉的皇兄送去军营学武。
雍王自认武艺不俗,但这些经史子集他读过的可能还不如侄子们多,更遑论背诵、释义。
这时,秦仁站起来了,还算流畅地道:“此两句的意思是,身为诸侯,地位高于众人而不骄傲,那么他的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他的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先生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三皇子坐下。
雍王再对侄女夸道:“一看你三哥就好好做功课了,没偷懒。”
他是来看侄儿们的,对张肃的对答没有兴趣,直接抱着侄女前往下一间讲堂。
庆阳在想事情,也忘了张肃,在雍王走出几步后问:“王叔,为什么诸侯不骄傲,就不会从高处跌下来?”
雍王惊讶地停下脚步,低眸一瞧,对上了侄女黑白分明又装满疑惑的大眼睛。
显然,小侄女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
雍王只好思索片刻,按照自己的理解道:“骄傲的人都不讨人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多了,这些人就可能联手把他从高处打下去,所以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逊守礼。”
就像前朝的昏君王侯贪官,都是身处高位而不把普通百姓当人,才会被皇兄推翻。
庆阳:“那怎么样是骄傲?”
雍王顿时有些后悔抱小侄女进来了,小丫头可爱归可爱,问起问题来简直没完没了,他没那个好耐心。
“嘘,来崇文阁就不能一直说话,先生们听见会生气的。”三十多岁的王叔前后看看,警惕地道。
庆阳便不问了,透过窗户,看见二哥秦炳正朝他们这边张望,然后立即掉过脑袋坐得端端正正。
雍王哼了一声:“这是知道我来了,不然肯定又在趴着。”
先生让秦炳背诵一篇文章,秦炳背得结结巴巴搔头抓耳,而且越到后面越要先生提醒一二字才行。
秦炳暗暗恼恨先生故意让他在王叔面前出丑,先生默默等着雍王替他训斥这位屡教不改的二皇子。
雍王有个聪慧无比且自律懂事的儿子,从未操过这份心,所以他还有点高兴二侄子能让他过过当严父的瘾,于是毫不留情地痛批了秦炳一顿,最后道:“我说了你多少次了,你都当耳旁风,好了,再过几天皇上就回来了,有本事你在皇上面前也这么糊弄。”
秦炳小声还嘴:“又来装,父皇骂我的时候都说我怎么跟你一个德行。”
雍王挑眉:“你说什么?”
秦炳马上站直了,大声道:“我说我都记住了,肯定改!”
雍王不信,但也懒得管了,抱着小侄女走向最后一间讲堂。
大皇子秦弘与雍王世子秦梁年纪大一些,读得也比较深了,庆阳听不懂,雍王也很怕小侄女追着他问,便没有多听,快步抱着侄女离开了崇文阁。
雍王想把侄女交给乳母、解玉送回丽妃身边,根本没玩够的庆阳立即紧紧抱住王叔的脖子:“我不要回去,我想王叔陪我玩。”
雍王愁道:“王叔要去政事堂听两位丞相与尚书们议政,今天实在没空,下次再陪麟儿。”
庆阳:“我跟王叔一起去,我保证乖乖的。”
雍王脸色微沉:“不行,你来崇文阁可以,政事堂可不是小孩子能去的地方。”
庆阳嘟嘴:“为什么不能去?”
雍王耐心告罄,将侄女塞到乳母怀里,板着脸道:“我说不能就不能,去找你母妃吧,听话。”
说完,雍王大步走了。
解玉见小公主还在目不转睛地瞪着雍王的背影,小嘴儿噘得高高的,笑道:“演武堂就在旁边,那里有殿下们练武用的大刀大枪,公主还要去看吗?”
庆阳看他一眼,闷闷不乐地收回视线。
.
赶在日光变毒之前,解玉、乳母将小公主送回了咸福宫。
双脚一沾地,庆阳立即往母妃的寝殿跑,进来后见母妃还在床上躺着,庆阳趴在床边,有些害怕地问:“母妃很疼吗?”
丽妃柔柔一笑:“不疼啊,就是腰酸,躺着更舒服,明日就没事了。”
她侧个身,伸手摸了摸女儿冒出细汗的莹白额头:“麟儿去哪玩了?”
庆阳立即告了王叔一状:“他不带我去,还凶我。”
丽妃:“是吗,王叔怎么凶得你?”
庆阳便绷起脸颊,模仿王叔瞪她的样子。
丽妃憋着笑,告诉女儿政事堂是官员们处理国事的地方,非但小孩子不能去,连她与贵妃娘娘甚至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能去。
庆阳:“王叔怎么可以去?”
丽妃解释道:“因为父皇出征了,他下旨让王叔协同两位丞相代他理政,王叔在京城当好差事,父皇就不用担心有坏人来欺负咱们娘几个了。”
庆阳好像明白了:“母妃与贵妃娘娘要听父皇的,大姐姐、哥哥们要听父皇的,王叔也要听父皇的?”
丽妃点头。
庆阳对那位父皇更加期待了:“父皇真的很喜欢我?”
丽妃笑道:“是,你生病的时候,父皇亲自守了你一晚呢,你好了他才放了心,平时有空就来看你抱你。”
皇家五个孩子,前面四个都出生在兴武帝招兵买马、攻城掠地期间,兴武帝只有短暂休息的空隙能回后方看看,哪有多少精力分给还是幼龄的子女,最忙的时候兴武帝甚至一两年才能露个脸。等大局终于稳定了,兴武帝终于能陪伴四个孩子了,四个孩子却因为漫长的分别不敢多亲近陌生的父皇,尤其是较为年长的永康公主与大皇子。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小女儿出生了,懵懵懂懂地任由父皇抱父皇疼,朝夕相处地在兴武帝的眼皮底下长到快两岁才赶上兴武帝再次出征,兴武帝不稀罕才怪。
庆阳相信母妃不会骗她,心想等父皇回来了,她让父皇带她去她想去的那些地方,看谁还敢反对。
因为这个,小公主虽然忘了父皇的样子,却变得比母妃还盼着父皇回京了。
.
兴武帝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接连攻破南疆蜀、湘、越三国都城,灭其国收其民,彻底一统南北江山成就宏图霸业,如今帝师凯旋,后宫二妃、皇子皇女以及满朝文武自当全部出城相迎。
各种礼仪庆典都是大人在忙,才三岁的小公主由乳母与解玉陪着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心都不用操,就连六月初七的清晨该去城门外等候帝驾了,庆阳都是在睡梦里被母妃抱进了车驾,等她一觉睡醒,天早大亮了!
丽妃的车驾非常宽敞,有床有橱,车窗垂下三重纱帐,通风又能隔绝外面臣民的视线。
方便起见,丽妃今早吃喝都很少,她自己没有解手的需要,却在车里为女儿备好了恭桶以及换洗衣物。
小公主用的外带恭桶由金灿灿的黄铜打造,有靠背有脚踏还有扶手,周身镶嵌了各色宝石。
小公主在迷迷糊糊间解了手,宫女盖好恭桶移到一旁,由乳母服侍小公主洗脸、更衣,丽妃目光温柔地在旁边瞧着。
清水洗过脸,庆阳彻底精神了,瞅着车窗问:“父皇到了吗?”
丽妃:“再有半个时辰吧。”
庆阳吃好早饭漱了口,时间又过去了一刻钟左右。
精力充沛起来的庆阳坐不住了,想去外面找三哥,丽妃不许女儿下车,只好允许女儿挑开帘缝偷看。
二妃的车驾停在了官道一侧,免得等会儿挡了群臣拜见兴武帝的视线,而王公大臣们早就站好了,按照官职高低前后排得密密麻麻好一大片。
正对二妃车窗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雍王与三位皇子,明晃晃的阳光从东方洒射过来,叔侄四个的脸都泛着红。
庆阳小声问母妃:“他们站多久了?”
丽妃叹道:“快一个半时辰了。”
庆阳没体会过,想象不出其中的累,便没有太在意,指着哥哥们后一排的两个紫袍官员问:“他们是谁?”
丽妃也想找点事打发时间,索性凑在女儿耳边给她介绍起来:“个子高的是左相,他是贵妃娘娘的父亲,姓严,大家都称其为严相。右边矮一些胖一些的是右相,姓戴,大家便称他为戴相。”
庆阳:“丞相是很大的官吗?”
丽妃:“是啊,百官之首,所以他们站得最靠前。”
庆阳:“那他们俩一定都特别厉害。”
丽妃敬佩地点点头,刚要给女儿讲讲二相的事迹,小公主已经开始询问其他人了,然而丽妃也不是个个都认识。
找了一圈,庆阳疑惑问:“张肃在哪?”她都看见总是陪大哥读书的堂兄秦梁了。
丽妃:“今日能来接驾的都是文武大臣王公勋贵,肃哥儿虽是公侯子弟却无正经官职,跟他的两个哥哥排在后面呢,这里看不见的。”
庆阳:“他也有哥哥啊,我都没听他讲过。”
丽妃失笑,那孩子根本就没说过几句闲话,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怎么憋得住。
又过了两刻钟左右,有宫人走过来,请贵妃、丽妃带两位公主下车,这是兴武帝即将抵达的意思。
丽妃先下,再牵着女儿跟随贵妃、永康公主,最后停在皇子们一侧。
简单的交换位置后,五位皇子皇女按照长幼顺序排成一排,庆阳高兴地牵住了三哥的手。
秦仁瞧着妹妹无忧无虑的样子,默默地为自己一排“乙等”的大小考成绩犯着愁。
时间在越发炎热的日光照耀下慢慢地过去,就在庆阳想要动动脚的时候,前方突然滚起了一片黄烟。
庆阳抓紧了三哥的手。
秦仁安慰妹妹:“那是战马飞奔时溅起的尘土,一会儿就散了。”
随着秦仁的话音落下,数万骑兵保持距离停步了,只有一队亲兵护送帝王以及数位将领继续朝城门而来。
秦仁激动得全身发颤,一边松开妹妹的手一边快速道:“前面骑白马跑得最快的就是父皇!”
庆阳看到白马了,雪白飞扬的皮毛在日头底下闪闪发光,马背上坐着一个穿黄色织金缎面战甲的人。
没等庆阳看清男人的脸,头顶一侧传来王叔短促有力的声音:“跪下。”
秦仁当即拉着妹妹的手一起跪了下去,与身后的百官齐声喊出恭迎父皇的贺词。
马蹄声止,征战一年多的大齐朝开国皇帝兴武帝终于又来到他熟悉又没那么熟悉的都城城门下。
帝王的视线如浪潮先后掠过前面的二妃、中间的臣子以及后面巍峨的城墙城门,再退潮一般循序收回,多看了一会儿虽然跪着却好奇地仰头望他的小公主,对面所有人当中唯一敢抬头的小公主,兴武帝笑了,扬声道:“免礼!”
群臣哗啦啦地站了起来。
兴武帝跳下战马,大步走过去抱起小公主,眼里藏不住想念与疼爱,嘴上逗弄道:“麟儿还记得父皇吗?”
庆阳不记得了,但她发现父皇跟王叔有些像,却比王叔更高大健硕,也更好看更有气势!
原来这个人就是父皇,母妃口中天底下最厉害的父皇,皇宫内外所有人都要听他话的父皇。
小公主只管一个劲儿地瞅着父皇,话都忘了答,但她清澈水润的黑眼睛里没有见到陌生人的胆怯或害怕,反倒像发现什么奇珍异宝一样越看越亮,眼中的神采怎么看都是喜欢,浑似她是来相看爹爹的,而这个爹爹很让她满意!
兴武帝被女儿看得又笑又奇,点点女儿的脸颊问:“看什么呢,终于记起父皇了?”
庆阳从父皇的笑容与动作中感受到了父皇对她的喜欢,立即抱了过去,双手环着父皇的脖子,脸贴着父皇肩头的铠甲,继续拿眼睛打量父皇的侧脸、下巴。
兴武帝心软得一塌糊涂,碍于时机不对,他便只是抱着女儿,分别跟另外四个孩子说句话,再去与雍王、二相说话。
城外这边只是恭迎帝驾的仪仗,真正的接风是宫里的宫宴。
同臣子们交谈了两刻钟左右,兴武帝要进城了,他选择继续骑马,上马前便想把小公主交给丽妃。
庆阳巴巴地赖在父皇怀里:“我也要骑马。”
马车四面都挡着,坐在里面什么也瞧不见。
丽妃心里一紧,怕皇上怪罪她把女儿教成了小赖皮,一边哄一边就要把女儿接过来。
兴武帝却以为女儿太喜欢父皇舍不得跟他分开,朗笑着挡开丽妃的手:“算了,就让麟儿随朕骑马吧。”
丽妃急了,又开始怕兴武帝把女儿摔下马。
兴武帝递给丽妃一个警告的眼神。
他都素了一年多了,故意没多往她这里看,她还要靠近纠缠,嫌他的火不够旺是不是?
雍王抱着小侄女,先去看三皇子秦仁。
夏日炎热,讲堂关着门却开着窗,雍王轻步来到讲堂后侧的一扇窗边。他刚站定,庆阳便忍不住一手扶着王叔的肩膀一边好奇地朝窗内张望,就见三哥与张肃前后坐在两张桌案后,手里捧着书,背对着这边。
授课的先生倒是瞧见他们了,微微颔首,右手放在背后,左手继续一下一下地摸着他发白的胡子。
雍王低声对侄女道:“看着,先生该出题了。”
果然,庆阳再次把讲堂里面打量一圈后,先生开口了:“‘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三殿下,你来释义。”
庆阳:“……”
她茫然地看向王叔。
雍王:“……”
自家小时候穷苦,连私塾都读不起,皇兄年少时喜欢跑去私塾外面偷听,偷着偷着被先生拎进去分了张桌子,雍王对读书毫无兴趣,整天就知道玩,直到十三四岁的年纪被有了一点人脉的皇兄送去军营学武。
雍王自认武艺不俗,但这些经史子集他读过的可能还不如侄子们多,更遑论背诵、释义。
这时,秦仁站起来了,还算流畅地道:“此两句的意思是,身为诸侯,地位高于众人而不骄傲,那么他的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他的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先生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三皇子坐下。
雍王再对侄女夸道:“一看你三哥就好好做功课了,没偷懒。”
他是来看侄儿们的,对张肃的对答没有兴趣,直接抱着侄女前往下一间讲堂。
庆阳在想事情,也忘了张肃,在雍王走出几步后问:“王叔,为什么诸侯不骄傲,就不会从高处跌下来?”
雍王惊讶地停下脚步,低眸一瞧,对上了侄女黑白分明又装满疑惑的大眼睛。
显然,小侄女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
雍王只好思索片刻,按照自己的理解道:“骄傲的人都不讨人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多了,这些人就可能联手把他从高处打下去,所以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逊守礼。”
就像前朝的昏君王侯贪官,都是身处高位而不把普通百姓当人,才会被皇兄推翻。
庆阳:“那怎么样是骄傲?”
雍王顿时有些后悔抱小侄女进来了,小丫头可爱归可爱,问起问题来简直没完没了,他没那个好耐心。
“嘘,来崇文阁就不能一直说话,先生们听见会生气的。”三十多岁的王叔前后看看,警惕地道。
庆阳便不问了,透过窗户,看见二哥秦炳正朝他们这边张望,然后立即掉过脑袋坐得端端正正。
雍王哼了一声:“这是知道我来了,不然肯定又在趴着。”
先生让秦炳背诵一篇文章,秦炳背得结结巴巴搔头抓耳,而且越到后面越要先生提醒一二字才行。
秦炳暗暗恼恨先生故意让他在王叔面前出丑,先生默默等着雍王替他训斥这位屡教不改的二皇子。
雍王有个聪慧无比且自律懂事的儿子,从未操过这份心,所以他还有点高兴二侄子能让他过过当严父的瘾,于是毫不留情地痛批了秦炳一顿,最后道:“我说了你多少次了,你都当耳旁风,好了,再过几天皇上就回来了,有本事你在皇上面前也这么糊弄。”
秦炳小声还嘴:“又来装,父皇骂我的时候都说我怎么跟你一个德行。”
雍王挑眉:“你说什么?”
秦炳马上站直了,大声道:“我说我都记住了,肯定改!”
雍王不信,但也懒得管了,抱着小侄女走向最后一间讲堂。
大皇子秦弘与雍王世子秦梁年纪大一些,读得也比较深了,庆阳听不懂,雍王也很怕小侄女追着他问,便没有多听,快步抱着侄女离开了崇文阁。
雍王想把侄女交给乳母、解玉送回丽妃身边,根本没玩够的庆阳立即紧紧抱住王叔的脖子:“我不要回去,我想王叔陪我玩。”
雍王愁道:“王叔要去政事堂听两位丞相与尚书们议政,今天实在没空,下次再陪麟儿。”
庆阳:“我跟王叔一起去,我保证乖乖的。”
雍王脸色微沉:“不行,你来崇文阁可以,政事堂可不是小孩子能去的地方。”
庆阳嘟嘴:“为什么不能去?”
雍王耐心告罄,将侄女塞到乳母怀里,板着脸道:“我说不能就不能,去找你母妃吧,听话。”
说完,雍王大步走了。
解玉见小公主还在目不转睛地瞪着雍王的背影,小嘴儿噘得高高的,笑道:“演武堂就在旁边,那里有殿下们练武用的大刀大枪,公主还要去看吗?”
庆阳看他一眼,闷闷不乐地收回视线。
.
赶在日光变毒之前,解玉、乳母将小公主送回了咸福宫。
双脚一沾地,庆阳立即往母妃的寝殿跑,进来后见母妃还在床上躺着,庆阳趴在床边,有些害怕地问:“母妃很疼吗?”
丽妃柔柔一笑:“不疼啊,就是腰酸,躺着更舒服,明日就没事了。”
她侧个身,伸手摸了摸女儿冒出细汗的莹白额头:“麟儿去哪玩了?”
庆阳立即告了王叔一状:“他不带我去,还凶我。”
丽妃:“是吗,王叔怎么凶得你?”
庆阳便绷起脸颊,模仿王叔瞪她的样子。
丽妃憋着笑,告诉女儿政事堂是官员们处理国事的地方,非但小孩子不能去,连她与贵妃娘娘甚至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能去。
庆阳:“王叔怎么可以去?”
丽妃解释道:“因为父皇出征了,他下旨让王叔协同两位丞相代他理政,王叔在京城当好差事,父皇就不用担心有坏人来欺负咱们娘几个了。”
庆阳好像明白了:“母妃与贵妃娘娘要听父皇的,大姐姐、哥哥们要听父皇的,王叔也要听父皇的?”
丽妃点头。
庆阳对那位父皇更加期待了:“父皇真的很喜欢我?”
丽妃笑道:“是,你生病的时候,父皇亲自守了你一晚呢,你好了他才放了心,平时有空就来看你抱你。”
皇家五个孩子,前面四个都出生在兴武帝招兵买马、攻城掠地期间,兴武帝只有短暂休息的空隙能回后方看看,哪有多少精力分给还是幼龄的子女,最忙的时候兴武帝甚至一两年才能露个脸。等大局终于稳定了,兴武帝终于能陪伴四个孩子了,四个孩子却因为漫长的分别不敢多亲近陌生的父皇,尤其是较为年长的永康公主与大皇子。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小女儿出生了,懵懵懂懂地任由父皇抱父皇疼,朝夕相处地在兴武帝的眼皮底下长到快两岁才赶上兴武帝再次出征,兴武帝不稀罕才怪。
庆阳相信母妃不会骗她,心想等父皇回来了,她让父皇带她去她想去的那些地方,看谁还敢反对。
因为这个,小公主虽然忘了父皇的样子,却变得比母妃还盼着父皇回京了。
.
兴武帝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接连攻破南疆蜀、湘、越三国都城,灭其国收其民,彻底一统南北江山成就宏图霸业,如今帝师凯旋,后宫二妃、皇子皇女以及满朝文武自当全部出城相迎。
各种礼仪庆典都是大人在忙,才三岁的小公主由乳母与解玉陪着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心都不用操,就连六月初七的清晨该去城门外等候帝驾了,庆阳都是在睡梦里被母妃抱进了车驾,等她一觉睡醒,天早大亮了!
丽妃的车驾非常宽敞,有床有橱,车窗垂下三重纱帐,通风又能隔绝外面臣民的视线。
方便起见,丽妃今早吃喝都很少,她自己没有解手的需要,却在车里为女儿备好了恭桶以及换洗衣物。
小公主用的外带恭桶由金灿灿的黄铜打造,有靠背有脚踏还有扶手,周身镶嵌了各色宝石。
小公主在迷迷糊糊间解了手,宫女盖好恭桶移到一旁,由乳母服侍小公主洗脸、更衣,丽妃目光温柔地在旁边瞧着。
清水洗过脸,庆阳彻底精神了,瞅着车窗问:“父皇到了吗?”
丽妃:“再有半个时辰吧。”
庆阳吃好早饭漱了口,时间又过去了一刻钟左右。
精力充沛起来的庆阳坐不住了,想去外面找三哥,丽妃不许女儿下车,只好允许女儿挑开帘缝偷看。
二妃的车驾停在了官道一侧,免得等会儿挡了群臣拜见兴武帝的视线,而王公大臣们早就站好了,按照官职高低前后排得密密麻麻好一大片。
正对二妃车窗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雍王与三位皇子,明晃晃的阳光从东方洒射过来,叔侄四个的脸都泛着红。
庆阳小声问母妃:“他们站多久了?”
丽妃叹道:“快一个半时辰了。”
庆阳没体会过,想象不出其中的累,便没有太在意,指着哥哥们后一排的两个紫袍官员问:“他们是谁?”
丽妃也想找点事打发时间,索性凑在女儿耳边给她介绍起来:“个子高的是左相,他是贵妃娘娘的父亲,姓严,大家都称其为严相。右边矮一些胖一些的是右相,姓戴,大家便称他为戴相。”
庆阳:“丞相是很大的官吗?”
丽妃:“是啊,百官之首,所以他们站得最靠前。”
庆阳:“那他们俩一定都特别厉害。”
丽妃敬佩地点点头,刚要给女儿讲讲二相的事迹,小公主已经开始询问其他人了,然而丽妃也不是个个都认识。
找了一圈,庆阳疑惑问:“张肃在哪?”她都看见总是陪大哥读书的堂兄秦梁了。
丽妃:“今日能来接驾的都是文武大臣王公勋贵,肃哥儿虽是公侯子弟却无正经官职,跟他的两个哥哥排在后面呢,这里看不见的。”
庆阳:“他也有哥哥啊,我都没听他讲过。”
丽妃失笑,那孩子根本就没说过几句闲话,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怎么憋得住。
又过了两刻钟左右,有宫人走过来,请贵妃、丽妃带两位公主下车,这是兴武帝即将抵达的意思。
丽妃先下,再牵着女儿跟随贵妃、永康公主,最后停在皇子们一侧。
简单的交换位置后,五位皇子皇女按照长幼顺序排成一排,庆阳高兴地牵住了三哥的手。
秦仁瞧着妹妹无忧无虑的样子,默默地为自己一排“乙等”的大小考成绩犯着愁。
时间在越发炎热的日光照耀下慢慢地过去,就在庆阳想要动动脚的时候,前方突然滚起了一片黄烟。
庆阳抓紧了三哥的手。
秦仁安慰妹妹:“那是战马飞奔时溅起的尘土,一会儿就散了。”
随着秦仁的话音落下,数万骑兵保持距离停步了,只有一队亲兵护送帝王以及数位将领继续朝城门而来。
秦仁激动得全身发颤,一边松开妹妹的手一边快速道:“前面骑白马跑得最快的就是父皇!”
庆阳看到白马了,雪白飞扬的皮毛在日头底下闪闪发光,马背上坐着一个穿黄色织金缎面战甲的人。
没等庆阳看清男人的脸,头顶一侧传来王叔短促有力的声音:“跪下。”
秦仁当即拉着妹妹的手一起跪了下去,与身后的百官齐声喊出恭迎父皇的贺词。
马蹄声止,征战一年多的大齐朝开国皇帝兴武帝终于又来到他熟悉又没那么熟悉的都城城门下。
帝王的视线如浪潮先后掠过前面的二妃、中间的臣子以及后面巍峨的城墙城门,再退潮一般循序收回,多看了一会儿虽然跪着却好奇地仰头望他的小公主,对面所有人当中唯一敢抬头的小公主,兴武帝笑了,扬声道:“免礼!”
群臣哗啦啦地站了起来。
兴武帝跳下战马,大步走过去抱起小公主,眼里藏不住想念与疼爱,嘴上逗弄道:“麟儿还记得父皇吗?”
庆阳不记得了,但她发现父皇跟王叔有些像,却比王叔更高大健硕,也更好看更有气势!
原来这个人就是父皇,母妃口中天底下最厉害的父皇,皇宫内外所有人都要听他话的父皇。
小公主只管一个劲儿地瞅着父皇,话都忘了答,但她清澈水润的黑眼睛里没有见到陌生人的胆怯或害怕,反倒像发现什么奇珍异宝一样越看越亮,眼中的神采怎么看都是喜欢,浑似她是来相看爹爹的,而这个爹爹很让她满意!
兴武帝被女儿看得又笑又奇,点点女儿的脸颊问:“看什么呢,终于记起父皇了?”
庆阳从父皇的笑容与动作中感受到了父皇对她的喜欢,立即抱了过去,双手环着父皇的脖子,脸贴着父皇肩头的铠甲,继续拿眼睛打量父皇的侧脸、下巴。
兴武帝心软得一塌糊涂,碍于时机不对,他便只是抱着女儿,分别跟另外四个孩子说句话,再去与雍王、二相说话。
城外这边只是恭迎帝驾的仪仗,真正的接风是宫里的宫宴。
同臣子们交谈了两刻钟左右,兴武帝要进城了,他选择继续骑马,上马前便想把小公主交给丽妃。
庆阳巴巴地赖在父皇怀里:“我也要骑马。”
马车四面都挡着,坐在里面什么也瞧不见。
丽妃心里一紧,怕皇上怪罪她把女儿教成了小赖皮,一边哄一边就要把女儿接过来。
兴武帝却以为女儿太喜欢父皇舍不得跟他分开,朗笑着挡开丽妃的手:“算了,就让麟儿随朕骑马吧。”
丽妃急了,又开始怕兴武帝把女儿摔下马。
兴武帝递给丽妃一个警告的眼神。
他都素了一年多了,故意没多往她这里看,她还要靠近纠缠,嫌他的火不够旺是不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国皇帝的小公主,开国皇帝的小公主最新章节,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国皇帝的小公主,开国皇帝的小公主最新章节,开国皇帝的小公主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