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双胞胎入学一年级,冬冬上初中。

  邱淑慎瞬间感觉闲下来了。

  她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孩子身上的,孩子一到城里边上学,每天在家的时间就少了,邱淑慎顿时有些空虚。

  她对安婳道:“我想回省城了。”

  安婳一愣,“怎么突然想回省城?”

  邱淑慎叹了口气,“我在云县住了这么多年,有些想家了。”

  虽然女儿女婿待她很好,这里也是她的第二个家,但在邱淑慎的心里,只有她和安伯槐在省城的房子,才是她自己的家。

  安婳沉吟一番,道:“要不你回去看看,住个几天又再回云县来?我是想着,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了你在,肯定会舍不得的。”

  其实邱淑慎也很舍不得冬冬和双胞胎。

  就在邱淑慎犹豫不决的时候,安伯槐过来了,手里抱着个什么东西,上面盖着一块布。

  到了家里,安伯槐才把东西放在桌上,掀开了布,激动地道:“婳婳你来看,你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安婳绕着桌子转了转,仔细打量着,应该是一个青铜器,一口锅的大小,圆形敞口,三足两耳。

  “爸爸,这是青铜簋?你从哪弄来的?”

  簋是商周时期用来装食物的器具,也是一种礼器。

  安伯槐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捋着胡须,模样颇为得意,“这可不是普通的青铜簋,它的腹内底部有58个铭文,据我推测,年代应该是西周中晚期。这是我从一个农户手里买来的,只花了六十斤粮票。”

  安婳再次看向毫不起眼的青铜器,怀疑道:“爸爸,真的是西周的?不是上周的?”

  安伯槐对女儿的质疑感到生气,“你可以怀疑我的胆量,但不能怀疑我的眼力!”

  运动开始的前两年,安伯槐是一直窝在县城的小院里的,把他憋得不行,这两年局势稳定了,他就开始四处转悠,云县大大小小的名胜古迹已经被他转了个遍。

  前几天,他心血来潮想去乡下看看,就看到一个农户的院子边上放着这个青铜簋,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正在往里面撒尿玩。

  他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不一般,马上停下来观察,然后向农户询问来历。

  农户六十多岁了,说这东西打他有记忆时就在家里,他爹还用这玩意装过银元。

  安伯槐立即提出想要购买。

  农户也是个精明的,见安伯槐想买他孙子的尿壶,就知道这尿壶怕是有来历。

  农户又想起他爷爷说过,这东西他爷爷小时候就有了,这么算起来,起码也是道光年的东西了,老物件啊!

  农户决定狮子大开口,跟安伯槐要了六十斤粮票。

  六十斤粮票等于城里人两个月的供应了,在农户眼里是不少的。再说了,农户觉得道光年离得也不远,东西值钱不到哪里去。

  谁料,安伯槐很痛快就答应了。

  农户觉得自己要少了,可话已经说出了口,一口唾沫一个钉,他也不好再坐地起价。

  就这么的,安伯槐花了六十斤粮票把这个簋买了过来。

  “......据我观察,它应该还有个盖子的,可那农户说从没看见过......真是可惜了,盖子上可能也有铭文呢。”

  安婳关心地问:“爸,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啊?”

  安伯槐:“俗气!它身上铭文的史料价值,是没办法用钱来衡量的!”

  安婳凑近,想看看腹内底部的铭文,谁料被一股尿骚味给熏到了。

  安伯槐连忙道:“那农户的孙子当这是尿壶在用,我洗过一次,可能没洗干净,你嫌脏就先别碰。”

  邱淑慎嫌弃道:“既然是尿壶,就别放饭桌子上呀!”

  安伯槐讪讪的,把簋抱起来,当宝贝似的,没有放到地上。

  他道:“我决定了,接下来要多去乡下转转,万一又碰到什么好东西呢!”

  邱淑慎道:“我还在想要不要回省城呢。”

  安伯槐摇头,“不回不回,再呆一段时间。你想回去了?”

  邱淑慎:“既然如此,就不回呗。”

  安伯槐笑着道:“夫人最好了。”

  邱淑慎嗔他一眼。

  安婳对搜罗古董很感兴趣,道:“爸,你去乡下转悠的时候带上我吧。”

  安伯槐欣然应允。

  自此后,安婳还真跟着安伯槐到处转了起来,除了去乡下,还去废品站这类的地方,虽然没有淘到太珍贵的东西,但父女俩还是有种挖宝藏的感觉,乐在其中。

  安婳没有把这段时间淘来的东西放空间,而是放在了后院的地窖里,只有那个青铜簋,被安伯槐天天抱着研究,都写出几篇论文了。

  肖政不理解她的行为,“那些四旧的东西有啥好的,不当吃不当喝。”

  安婳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等到了盛世,你就知道它们的价值了。”

  哪怕她和安伯槐淘的东西只是一般古董,由于成本极低,将来的价值也会翻很多倍。当然了,在乎金钱价值的是安婳,安伯槐纯粹是为了兴趣爱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书年代,炮灰原配携崽随军去啦,穿书年代,炮灰原配携崽随军去啦最新章节,穿书年代,炮灰原配携崽随军去啦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