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世民后知后觉,倒也不是他消息闭塞。

  而是因为造纸虽也算重大国策,但他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关心卖一文钱还是两文钱。

  不然大唐这么大,他天天什么事都管,不出一个月就得累死。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李世民并未发怒,而是面色如常。

  这是因为他最近给自己“洗脑”了

  李承乾能这么快拉拢出一支兵马,弄得朝廷焦头烂额,还发明出增加战马作战距离的东西,这肯定是遗传了他的优良基因。

  没办法,当爹的优秀,当儿子的也很难不优秀。

  以前之所以那般荒唐,也都是因为自己这个当爹的太耀眼了而已。

  这般洗脑,让他心中还产生点的沾沾自喜的情绪。

  不过,造纸这种事,他可是一窍不通,因此他觉得李承乾也不可能会。

  这唐俭大概被世家大族借李承乾造反,放出的烟雾弹所迷惑。

  李承乾要是知道他这些想法,肯定大喊:“快给这哥们上电疗,晚了可就不赶趟了!”

  李世民看向刚上任的京兆尹秦琼。

  “翼国公,你负责长安城治安,肯定对城中发生的事了如指掌。你说说看,这些纸都是从哪儿运过来的?”

  秦琼自然知道这事,而且李承乾的诗他都看了《破阵子》那句“梦回吹角连营”更让他十分喜欢。

  想他年轻时横刀立马,纵横沙场,无数次在万军丛中斩上将首级,耀于万众之前。

  但近十几年,因为身体不好,无法再征战沙场,心中失落感可想而知。

  此时,他嘴里正在嘟囔着:“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

  “啊?陛下叫臣何事?”秦琼太过投入,根本没听见李世民说什么。

  见他上朝走神,李世民自然十分不悦,没好气道:“问你纸都是从哪儿来的。”

  “哦,哦。”知道什么事后,秦琼正色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这些纸张都是从西域道来的。臣也派人问过一些商人,他们都说是从太子李承乾那儿拿的货。”

  见事实和自己心中幻想完全不一样,李世民不由有些不高兴。

  “翼国公,这消息确定属实吗?可经得起详查否?”

  秦琼说话办事自然牢靠,当下肯定道:“陛下放心,臣这话绝对属实,也经得起详查。”

  见他如此笃定,李世民也只能信了。

  但他又开始想不明白了,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造纸就是需要那么多钱,那李承乾怎么可能有财力亏得起?

  “唐尚书,你说说看,为何李承乾的纸要比朝廷的便宜那么多?”

  唐俭最近一直就在忙活这事,自然是门清:“回陛下,据臣近日来的研究,太子殿下的纸质地上比咱们的差一些,不过依然能用来书写。想来是所用材料和工艺与造纸办的不同。”

  这话中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就是人家的工艺比朝廷先进呗。

  李世民自然明白,心中不由有些激动。

  这工艺他想要,真的太想要了。

  因为如果朝廷掌握这门工艺,那贴补在造纸办的钱就可以腾出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可以做太多事了。

  不过,李承乾明显是不可能给他的。

  但转念一想,等李靖到了云中,必会将李承乾缉拿回来。

  造纸工艺和增加战马作战距离的秘密早晚不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想到此处,他不由心情大好,想着自己倒没白养李承乾这个逆子。

  到时他把这两样东西老实交给朝廷,那之前在朝堂大逆不道和率兵造反的事,自己倒可以轻点追究。

  “哦?是这样,呵呵,没想到朕这个逆子还有些小聪明。”

  “对了,不是还有两首诗吗?呈上来给朕看看。不过他那文采朕是知道的,想来也做不出什么好诗,肯定是不如朕当年赠与萧瑀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俭并没有提前准备那两首诗,正想着要不要口述之时,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站了出来。

  这人主修集儒家经典的大成之作《五经正义》,是当今天下最具影响力的大儒。

  其身形修长,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一股凝厚的书卷气。

  身上官服虽然因为浆洗太久有些发白,不过却十分干净。

  “启禀陛下,臣这有太子殿下的两首诗词,恕臣直言,太子殿下的诗可不是陛下您能比的。”

  这话顿时给李世民弄了个大黑脸,心中大骂:这个臭老儒跟那个魏征一样,说话真是讨厌。

  还不是朕能比的?李承乾那个逆子什么德行,自己这个当父皇的还能不知道?

  诗词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朕看完,就咬死说他写的不好,治这老儒一个犯上的罪,让他在家闭门三个月,少来烦自己。

  从太监手中接过写着诗词的纸张后,李世民一脸不屑地看了起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前两句就直接引发了李世民的强烈共鸣。

  毕竟他这辈子最快意的日子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心思一下就被诗词拉回那个激荡、峥嵘的岁月。

  全诗读完后,整个人激动得脸都有点微红:“好……好一个‘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尉迟敬德,可否记得当时虎牢关一战,你持槊,朕持弓。”

  尉迟敬德也被诗词的豪气所感,大笑道:“末将自然记得!而且陛下当年说过,尉迟敬德持槊,陛下持弓,天下有谁能敌。”

  “哈哈,没错!朕是这么说的,若非如此,朕何以能如诗中所说,‘了却君王天下事’?”

  其实也无怪李世民如此激动,因为李承乾选择这首诗是经过一番思量的。

  这首诗在辛弃疾所处的羸弱宋朝,或许难以引起太多共鸣。

  但如今大唐对边关几乎是战无不胜,这种强大的国力和军威,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豪迈之气,因此肯定会引发强烈共鸣。

  孔颖达可不管你激动不激动,直接继续道:“陛下,这诗是不是比您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写得好?”

  被当众打脸,李世民气得直哼哼,不过也没说什么。

  “陛下,兵者乃国之重器。古语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兵。’若想国家长治久安,除了武力之外,更需一种精神支撑。请您再品鉴下一首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最新章节,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