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九十一章 兆庆

小说:重返1977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17-07-31 11:54:0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赵庆的身上有表,那是父亲给他的。可他很少用来看时间。

  这一因为农村人向来是看天儿过日子的,不大有精确时间的概念。二是他那表掏出来也不太“方便”。

  确实的说,是块老旧怀表不说,外观也过于惊世骇俗。

  金质表壳布满了机刻雕花,正中间还镶嵌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表壳里面是铜胎珐琅表盘和金质指针。还别说打开看了,真要拿出来一亮,在这日头底下能晃了人眼。

  像他这样补丁套补丁的人,又怎能不惹人怀疑?多半会招惹来没必要的麻烦。

  因此赵庆出了观音院西院,还是习惯性地凭天光估量时间。

  而望著前方观音院的过街楼,他心里更不由欣喜地盘算着,今儿既然多挣了好几块钱,不如给家里买些东西带回去。

  说真的,收鸡蛋确实是个好营生。

  村里的鸡蛋价钱贱,供销社收购价才五分钱。而他按七分钱一个的价钱收,村里人既不用出门,又多了收入,家家儿的鸡蛋都乐意卖给他。

  反过来城里人吃不着,这些新鲜的鸡蛋弄到京城就能卖一毛二一个。每次带上四百个鸡蛋,跑一次,就能挣二十。

  这对于苦哈哈干上一年,靠工分才能挣七十块钱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陡然而富。

  他跑了这多半年,不但把家里的债都还清了,还让父母的生活提高了一大截。现在就是大队书记家,恐怕也没他家吃用的好。

  当然,并不是没有村儿里人想着效仿他,自己弄鸡蛋出村儿去卖,想多挣几个钱的。

  可山路崎岖颠簸又遥远,这些人,都无一例外地吃够了鸡蛋破损的苦头。

  他们都没有他的这份口才和这份头脑,懂得用山货和鲜菜疏通水泥厂的司机,借助公家的汽车来运送鸡蛋做买卖。

  再说他们也舍不得下本儿投入,更不敢独身来京城。即使卖,也去只会去县城里卖自家积攒的几个鸡蛋。价钱上不去不说,跑一趟也不划算。

  人和人,有时候就差这么一线。

  夏日午后的阳光是最热的,把赵庆的脸晒得汗津津、红喷喷的。不堪炎热的他,很快作出了决定,不去西单,不去王府井,而是就近直奔前门大栅栏。

  他背着已经空了的大藤筐,轻车熟路地出了胡同口,自去自新路的副食店对面的站牌下等候公共汽车。

  那里的“5路”一趟车直达,票价七分钱。等坐到了前门站,下车就是廊坊头条的路口。

  赵庆如今可对京城算是熟悉极了。自打他从年底开始收村里的鸡蛋进城卖。很快,他就几乎把整个京城都转悠遍了。

  这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尤其是对他这样的一个农民。

  其实龙口村里的本地人,像他这么大的小伙子,还没进过房山县城的有很多呢。少一部分人算有见识的,也只是去过良乡和长阳。

  他可算是除了知青以外,龙口村里年轻人中唯一的一个京城通。

  而他之所以这么与众不同,敢独身闯京城,这就得感谢他的父亲了。

  他的父亲不但教给了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为他在语言交流上扫清了方言的障碍。而且更是打小就给他讲述京城的地理和风貌。

  像什么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前门楼子大栅栏,北新桥儿的大海眼……

  对他来说,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

  还有什么“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和“吃面吃面不就蒜,不如来碗饭。吃面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一类描述生活和礼仪方面的京城民谣。

  听得多了,他更是如数家珍。

  甚至他的父亲在家里还经常这样地开口说话。

  “这事要是到了京城呀……”

  “这东西要搁到京城去呀……”

  “这个理儿要拿到京城去论呀……”

  这便使得赵庆在潜意识里不仅觉得京城的人和物非同一般,似乎就是道理也另有一个,显得更神圣,更伟大。自然而然地就对京城萌生了许多向往。

  当然了,京城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本该就是这样的。那些京城来的知青一提到京城,不就把鼻子仰得老高吗?

  可后来等到他彻底长大成人的时候才知道,他对京城的好感,原来并不完全如他人那样,只是对天安门、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人民大会堂产生的敬仰。

  因为他还从父亲嘴里逐渐知道了家族延绵千年历史,知道祖祖辈辈出过无数的帝王将相。知道了家族的没落衰败江山更迭,知道了京城亮果厂“半亩园”的老宅。知道了九龙山上那十八座荒草横生的皇陵里躺着他的祖先们。知道了龙口村的安、孟、宫三姓本是依附他的家族仰仗旗地庄园生活的坟户包衣。还知道了一直把持着村首之位的安姓大族,居然是原来清室皇帝指派的护卫章京后裔。(章京是满语音译,武官职位,意为将军)

  他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最早定都京城的皇族血脉。而他的整个家族,数十代人,一直就与数十里外的那座城市密不可分、割舍不断。

  一度来了,又一度走了,一度走了,又一度来了……八百年来始终与京城纠葛、牵绊在一起。

  这也就难免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哪怕如今自己身在这个小山村,也仍与京城,存在着一种血脉相连的奇妙缘分了。

  是的,他并非姓赵,而是姓完颜。他的名字发音倒没有错,但还要加上两个字的姓氏才得以完全。他叫完颜兆庆。

  没错,他的父亲才是个最地道的老京城人。但也是被时代大潮彻底淹没的封建皇族后裔,是前清的旗族贵胄。

  也正因了这个身份,从民国到解放,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他的父亲始终难以获得信任。空有一身的本领和报效国家之心,却难以找到正确的精忠报国之途径,无论从政从军,皆郁郁不得志。

  日本人来了之后,他的父亲在外逃反整整八年。等到光复之后,再归京城之时,已经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所以最终才会来到了龙口村,心灰意冷地落户于此看守祖坟。

  也幸而当时龙口村的村首是个极念情分的人,感念完颜家族一向厚待坟户,从未从龙口村手中拿过出息不说,反倒经常予以三家人钱粮赏赐。

  所以村首不但对他父亲的生活多加援手和照应,最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父亲。

  这才有了他,有了这个从小到大,为他遮风挡雨的温暖小家。

  如今他长大了,懂事了,越来越感激他的外公,感到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

  尽管他家在龙口村算是半个外人,也是唯一的封建地主。可幸好这个村里全都是过去的旗丁,又有安氏大族的护佑,他们一家人才能得以在“运动”中安然保全。

  他也没有像那些混居在汉族村落的旗族后裔那样,打小就要听到“别人骑驴骑马,你偏骑人”之类的讥讽嘲弄……

  想到这里,已经站在公共汽车上的兆庆不由叹了口气。

  人生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父亲有句话还真没说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大多数时候,一件事永远存在着正反两面性。

  所以人得意时既不要张扬,落魄时也不要丧失希望……

  可就在他心生感触的时候,身后猛然间有人推了他一把,一个男的大声喝着,“说你哪,多少遍了,装听不见,快把你这破筐挪开!别人都过不去了!”

  有个女的也搭茬说,“就是,我们怎么下车啊?什么素质?”

  兆庆扭头一看,才发现身边站着个工人和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大概都是想从他身边经过,挤到车门去。

  他惶恐不安地赶紧挪开身体和东西,连连解释说自己疏忽了,没注意,对不起。

  可男的依旧不依不饶说,“疏忽了,理由还挺充足。村儿里来的是吧?告诉你,来京城得懂规矩,这不是你们乡下的高粱地,得有眼力见儿,知道么?”

  那女的也一样刻薄。“切,一个种地的,进城都看傻了。你再跟说他也没用,不懂就是不懂,永远长不了记性。”

  谁想这话还一下激起了售票员的共鸣。

  那娘们儿不但也对兆庆加以鄙夷的眼神,还附和着那女人的话继续说,“可不是。他们农村人就是这样。没把脑袋伸车窗外头去就不错了。我告诉你们说,还就这趟车农村人多,都是去看天安门的……”

  放屁!这话可绝对是污蔑。兆庆坚决不能认可。

  因为农村实在太穷了。农民即使进城,到那儿去也都是走着去,没几个人舍得花钱坐公共汽车的。这售票员说的,只可能是回来探亲的知青。

  可听他们的话分明已经结成某种同盟了,兆庆却又不得不强自咽下这口气。

  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通了。这样贫气的京城人还少么?他要是置气那早就气死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返1977,重返1977最新章节,重返1977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