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百姓们真的挺麻木无知的。他们根本没有发觉到,京城饭馆的菜肴价格早就跟着副食提价水涨船高,悄无声息翻上好几倍了。
过去仅几毛钱的“木樨肉”、“回锅肉”,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钱、一块二。过去定价才一块钱的烧鸡,变成了三、四块。
这才不过多半年啊,就这么高的涨价幅度。如果不是因为去饭馆吃饭和百姓生活距离太远,恐怕早惹得民怨四起了。
反过来说,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涨价也一直普遍存在着,只是做的更隐秘。
比如说,当年的菜价是分等的,什么等卖什么价钱。这样就经常出现问题,商店常常自己提等提价,把本来是三等应该卖七分钱一斤的蔬菜提高到一等,每斤卖上一毛钱。
虽然当年报纸都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有人买菜时会特意带着报纸去买,就为了看看商店是不是涨价了。可即使这些人发现问题,也束手无策。
副食店应付起来就一句话。“同志啊,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这报纸上的价格是死的,可实际上价格随时都在变化,这又涨了,我们也没办法。难道你为了自己的几分钱实惠,要让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这反倒显得挑剔的人小气,无理取闹了。
这就是社会当下的普遍生态。不经意间,“为人民服务”开始向“为钱服务”转变了。
就连洪衍武上班的“天兴居”,最近也把炒肝的价格每碗调高了四分钱呢。因为若不如此,上涨的成本怎么办?何况利润少了,沙经理也没依据给大家发奖金啊?那就只好让顾客吃点儿亏了。
但即使如此,这些也只是表面化的毛毛雨,如果人们换位思考,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完全让人难以接受的,却是由价格活跃进一步引发的,商业系统**加速和黑幕交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啤酒搭凉菜此举,在百姓心中,大概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搭售”行为。其实这错到家了。大批量的搭售行为早已活跃在商业系统内部循环之中了。
比如拿香烟来说,“牡丹”、“友谊”、“礼花”这类甲级烟正常渠道根本见不着。“大前门”、“凤凰”、“大重九”、“京城”、“香山”这些乙级烟也不好买。可“北海”以下的丙级、丁级香烟就有点滞销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草公司往下配烟,自然要“搭售”,好烟和坏烟一起批发。你想要好的就不能不要坏的,谁都明白这个不算明文规定的“规矩”。
而商店拿到这些烟呢,好烟自然就变成了“内部福利”,坏烟就无所谓了,能卖就卖,卖不出就砸手里,任其变成真正的“坏烟”,反正损失不是自家,没人心疼。
另外,除了真正的、实在的“搭售”。还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和名义上的“搭售”呢,那就更过分了。
比如说洪衍武卖给山东人的那些皮鞋。这些被加过价的高价鞋山东人是怎么消化的呢?
山东人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为了销出去,跟别的单位签虚假合同。
他们把从洪衍武手里买来的三十多元一双皮鞋,在合同中只标价二十元,同时“搭售”一批只在纸面上存在的“货物”,借此获利。而另一家单位最后或以报损处理,或者再把从来不存在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去。
第二种是山东人自己的单位留下这批鞋内部分配,那么就要在进货环节进行处理。他们只需把这批鞋作为进货时的“搭售”商品记账,便可以通过账目的审查。
当然了,这些“戏法”在商品价格越来越松动的形势下,必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法和形式来。
而且由于背后蕴含的利益变得更多了,就像被打了一针催化剂一样,或是“芝麻开门”的神奇咒语一样,让一扇扇原本半遮半掩的方便之门都为之迅速洞开了。这种趋势根本无人能阻止,也无法阻止。
洪衍武作为身在其中的人,又是每天琢磨这些事儿的人,恐怕是最早搞清这里面的奥秘的人了。而一旦他融会贯通了,也就更敢开牙了。
他现在觉得最好做的生意其实不是电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烟酒。道理也很简单,在公款消费占主导地位的年代,这些才是主要需求。
像六月份第一笔生意,他就走了两箱中华香烟。
外汇券买入价是五块一条,可他知道这东西的稀缺性,乍着胆子给人家报了二十块一条。没想到两千块顺利到手。居然实现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了。
第二笔生意又是六箱茅台。酒当然是越陈越好,他就没动自己的存货,而是用六块六外汇券一瓶的价钱从商店现买。后来以三十块一瓶倒给了对家。利润同样三倍以上。
还别看这两笔买卖甜吧,可很快洪衍武又被真正的行情吓了一跳。
因为且不说他随后得知,买“中华”的人就地倒手,以三十元一条的价格,原地就把两箱烟倒给了别人。正在四处找他想再买烟呢。
那促成茅台生意的手下也来找他通风报信,说那买茅台的人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喝多了漏了底儿。敢情在他们老家,茅台都七八十块呢。
这还不算。事实也证明,京城脑子活泛的人并不止他洪衍武一个。很快他就发现有人从特殊渠道弄来的茅台,拿到大街上对外兜售,报价高达四五十元,居然一样有人肯买。
这种种情况让他真正明白了价格体系松动意味着什么。这是各显神通,层层扒皮啊,价儿就是这么炒起来的。东西真到老百姓手里,能便宜得了才怪呢!
是的,这对洪衍武是好事,他发了。
五月份,他因为把头半月的钱和精力都耗在收印石字画上了,当月赚得虽不少,账面财富却不显增长。
一个月下来,他手里现金仅有二万外汇券和十万人民币,库存电器也几乎耗尽了。显得倒像是赔了六七万似的。
但六月份里,他的现金就骤然膨胀起来。
因为更敢于要价了,比上个月干得要轻松得多,却挣了十一万。到月底为止,他手里已经控制了整整十万的外汇券和十三万人民币了。
而既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当然就可以领红包了。于是在洪衍武给滨城的“大将”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在他把一些手下动员起来后,京城、廊坊、津门、石家庄、滨城五个城市里,统一的行动开始了。
目标,是把所有在邮局里能买到的整版猴票一网打尽!
同样的,也是从这时开始,社会变乱了。有一个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词,那就是“价格”。
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在各种调查中,价格的关注度,几乎总是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而且经常与**问题不相上下。
之后的物价大检查也经常进行,物价局很快就变成了非常出名的局,各地的物价检查所、监督站,也是很厉害的。
在今天回想起来,这个历史阶段,既是整个社会都在闯价格关的开始,也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惊险跳跃开始,目的当然是最终让价格成为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但也不能不承认,我们曾经花那么大力量消灭市场、消灭价格确实是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现如今再恢复市场、承认价格,要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是相当沉重的。
过去仅几毛钱的“木樨肉”、“回锅肉”,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钱、一块二。过去定价才一块钱的烧鸡,变成了三、四块。
这才不过多半年啊,就这么高的涨价幅度。如果不是因为去饭馆吃饭和百姓生活距离太远,恐怕早惹得民怨四起了。
反过来说,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涨价也一直普遍存在着,只是做的更隐秘。
比如说,当年的菜价是分等的,什么等卖什么价钱。这样就经常出现问题,商店常常自己提等提价,把本来是三等应该卖七分钱一斤的蔬菜提高到一等,每斤卖上一毛钱。
虽然当年报纸都公布政府颁发的调整价格通知,有人买菜时会特意带着报纸去买,就为了看看商店是不是涨价了。可即使这些人发现问题,也束手无策。
副食店应付起来就一句话。“同志啊,快马赶不上青菜行啊,这报纸上的价格是死的,可实际上价格随时都在变化,这又涨了,我们也没办法。难道你为了自己的几分钱实惠,要让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这反倒显得挑剔的人小气,无理取闹了。
这就是社会当下的普遍生态。不经意间,“为人民服务”开始向“为钱服务”转变了。
就连洪衍武上班的“天兴居”,最近也把炒肝的价格每碗调高了四分钱呢。因为若不如此,上涨的成本怎么办?何况利润少了,沙经理也没依据给大家发奖金啊?那就只好让顾客吃点儿亏了。
但即使如此,这些也只是表面化的毛毛雨,如果人们换位思考,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可完全让人难以接受的,却是由价格活跃进一步引发的,商业系统**加速和黑幕交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啤酒搭凉菜此举,在百姓心中,大概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搭售”行为。其实这错到家了。大批量的搭售行为早已活跃在商业系统内部循环之中了。
比如拿香烟来说,“牡丹”、“友谊”、“礼花”这类甲级烟正常渠道根本见不着。“大前门”、“凤凰”、“大重九”、“京城”、“香山”这些乙级烟也不好买。可“北海”以下的丙级、丁级香烟就有点滞销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草公司往下配烟,自然要“搭售”,好烟和坏烟一起批发。你想要好的就不能不要坏的,谁都明白这个不算明文规定的“规矩”。
而商店拿到这些烟呢,好烟自然就变成了“内部福利”,坏烟就无所谓了,能卖就卖,卖不出就砸手里,任其变成真正的“坏烟”,反正损失不是自家,没人心疼。
另外,除了真正的、实在的“搭售”。还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和名义上的“搭售”呢,那就更过分了。
比如说洪衍武卖给山东人的那些皮鞋。这些被加过价的高价鞋山东人是怎么消化的呢?
山东人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为了销出去,跟别的单位签虚假合同。
他们把从洪衍武手里买来的三十多元一双皮鞋,在合同中只标价二十元,同时“搭售”一批只在纸面上存在的“货物”,借此获利。而另一家单位最后或以报损处理,或者再把从来不存在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去。
第二种是山东人自己的单位留下这批鞋内部分配,那么就要在进货环节进行处理。他们只需把这批鞋作为进货时的“搭售”商品记账,便可以通过账目的审查。
当然了,这些“戏法”在商品价格越来越松动的形势下,必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手法和形式来。
而且由于背后蕴含的利益变得更多了,就像被打了一针催化剂一样,或是“芝麻开门”的神奇咒语一样,让一扇扇原本半遮半掩的方便之门都为之迅速洞开了。这种趋势根本无人能阻止,也无法阻止。
洪衍武作为身在其中的人,又是每天琢磨这些事儿的人,恐怕是最早搞清这里面的奥秘的人了。而一旦他融会贯通了,也就更敢开牙了。
他现在觉得最好做的生意其实不是电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烟酒。道理也很简单,在公款消费占主导地位的年代,这些才是主要需求。
像六月份第一笔生意,他就走了两箱中华香烟。
外汇券买入价是五块一条,可他知道这东西的稀缺性,乍着胆子给人家报了二十块一条。没想到两千块顺利到手。居然实现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了。
第二笔生意又是六箱茅台。酒当然是越陈越好,他就没动自己的存货,而是用六块六外汇券一瓶的价钱从商店现买。后来以三十块一瓶倒给了对家。利润同样三倍以上。
还别看这两笔买卖甜吧,可很快洪衍武又被真正的行情吓了一跳。
因为且不说他随后得知,买“中华”的人就地倒手,以三十元一条的价格,原地就把两箱烟倒给了别人。正在四处找他想再买烟呢。
那促成茅台生意的手下也来找他通风报信,说那买茅台的人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喝多了漏了底儿。敢情在他们老家,茅台都七八十块呢。
这还不算。事实也证明,京城脑子活泛的人并不止他洪衍武一个。很快他就发现有人从特殊渠道弄来的茅台,拿到大街上对外兜售,报价高达四五十元,居然一样有人肯买。
这种种情况让他真正明白了价格体系松动意味着什么。这是各显神通,层层扒皮啊,价儿就是这么炒起来的。东西真到老百姓手里,能便宜得了才怪呢!
是的,这对洪衍武是好事,他发了。
五月份,他因为把头半月的钱和精力都耗在收印石字画上了,当月赚得虽不少,账面财富却不显增长。
一个月下来,他手里现金仅有二万外汇券和十万人民币,库存电器也几乎耗尽了。显得倒像是赔了六七万似的。
但六月份里,他的现金就骤然膨胀起来。
因为更敢于要价了,比上个月干得要轻松得多,却挣了十一万。到月底为止,他手里已经控制了整整十万的外汇券和十三万人民币了。
而既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当然就可以领红包了。于是在洪衍武给滨城的“大将”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在他把一些手下动员起来后,京城、廊坊、津门、石家庄、滨城五个城市里,统一的行动开始了。
目标,是把所有在邮局里能买到的整版猴票一网打尽!
同样的,也是从这时开始,社会变乱了。有一个词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词,那就是“价格”。
在以后相当长时间里,在各种调查中,价格的关注度,几乎总是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而且经常与**问题不相上下。
之后的物价大检查也经常进行,物价局很快就变成了非常出名的局,各地的物价检查所、监督站,也是很厉害的。
在今天回想起来,这个历史阶段,既是整个社会都在闯价格关的开始,也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惊险跳跃开始,目的当然是最终让价格成为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但也不能不承认,我们曾经花那么大力量消灭市场、消灭价格确实是走了一个大大的弯路。现如今再恢复市场、承认价格,要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是相当沉重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返1977,重返1977最新章节,重返1977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返1977,重返1977最新章节,重返1977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