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二百三十六章 房多钱多

小说:重返1977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19-04-10 11:52:5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既然对职工做出了许诺,那接下来的岗位考核和调整,就将会是个大动作了。

  这成了水清下一阶段要亲手来抓的主要任务。

  如果再考虑到天气转凉,音乐茶座很快就会结束营业的话。

  那么,到时候恐怕得把音乐茶座的人安置到餐厅去工作,才算是一举两得。

  所以洪衍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再招聘培训新的职工了。

  多弄几十号人来,实在是不划算的一件事。

  餐厅开业,其实没必要着急,不如往后推迟一下。

  至于明年,到时候再说呗。

  这样一来,洪衍武的脑子就又有了空闲。

  于是他的思路一下转移到“是不是该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古建队”上了。

  这事儿要说起来呢,其实他早就在琢磨了,并不是突然冒出这个想法的。

  因为自打修了老宅之后,他对单先生带领的这些能工巧匠的本事就彻底服气了。

  他是搞房地产的,不是没接触过古建行。

  实话实话,他上辈子,认识的那些真靠古建发家的那些人。

  几乎心思全放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上了,而真正的本事却没多少。

  跟这帮老匠人一比,不是差的一点半点,是云泥之别。

  这让他不能不产生一种隐忧。

  那就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

  等单先生老了,这帮老匠人们干不动了,他的祖宅还有人能照原样给修好吗?

  他可不是杞人忧天啊。

  别忘了,即便是有单先生在,有这些老工匠们在。

  洪家老宅里那个石头小洋楼,不也因为建材缺少和工艺难关没修成吗?

  后来呢,因为单先生要出书,这件事就更是遥遥无期的耽误下去了。

  当然,单先生也没撂挑子。

  老先生专门答应他,会让他那故宫建筑队上班的女儿单香筠继续负责这件事。

  但是呢,偏偏实际情况却又不允许。

  因为单香筠也得上班儿啊。

  故宫的事儿其实挺多的,这殿那殿的老得修,经常加班。

  这一遇着事儿忙起来,人家自然也就顾不上他这头儿了。

  而且洪家的老宅修完,并不是房子往那儿一摆就没事了。

  想想就知道,风吹日晒的,有所破损难免。

  因此像每年立夏之后,都要对房屋进行岁修。

  抹顶子,刷清灰水,铺砖补瓦,还要对墙缝补漏。

  而洪家的房又确实不一般,大宅门啊。

  不提那个“金丝楠”的楼阁,也都是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的样式。

  一般人实在弄不来,还必须得专业人士出马,这又给单香筠添了不少麻烦。

  这么算一算,她哪儿还会有什么工夫去忙和石头小楼的事儿啊。

  实际上,虽然她自己一直记挂在心里。

  可几年下来,也就规划好了七成的方案。

  真要到具体施工的时候,还不知得等多久呢。

  想想吧,这样的状况下,洪衍武的忧虑能不加重吗?

  所以说,其实很早之前,他就想过要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古建队了。

  因为这样,既能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还能外头去承揽工程。又有多么好呢?

  特别是这一行可是欣欣向荣啊。

  除了四合院方面的私房业务可以做,像公园扩建和文物保护等项目都可以接啊。

  发展前景大得很。

  只是当时要成立古建队的话,却又面临种种难题,有些不太现实。

  别忘了,改革开放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政策上就是一关,远没有到允许私人开办公司的程度。

  洪衍武曾经特意为此事问了宋国甫。

  但得到的答复是,“个体户就是个体户,不具备法人资格。”

  不能开公司,你还怎么雇人啊?

  没有一个法律承认的正式经营载体,你又怎么签订合同,承揽工程啊?

  而且洪衍武要碰这一行,他最终目的可不是搂钱。

  他真的需要,技术远胜于盈利。

  所以他就少不了像单先生,或是他女儿这样的真正行家帮忙掌舵才行。

  可这年头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啊?

  赚点外快就已经算是离经叛道,出圈儿的不得了。

  别说单先生父女了,就是老工匠们。

  真让人家扔了专职工作,去下海扑腾,也没几个人愿意迈出这一步的。

  最关键的是,人家单家又是什么样的家庭啊?

  重精神文明,远甚于物质财富。

  对于古建行,人家是有着崇高理想和事业追求的。

  那是为了全体的华夏子孙在保护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面对这样的人,洪衍武觉着自己俗气至极,颇有自惭形秽之感。

  他相信哪怕不惜重金相请,可人家也是绝不会为了私利而动心的。

  所以这事儿呢,左想右想的,他也没好意思张口,就一直耽搁下来了。

  他惦记的是,等几年,国家允许私人公司存在了。

  他跟单先生父女也近乎点了,再提这事,成功率可能还高点。

  可现在呢,偏偏情况又有所不同了,真有点逼得洪衍武不能不把这个念头提前实施了。

  敢情他手里的房子和钱,是越来越多了,简直都成了一种负担了。

  先说房子。

  别忘了,洪衍武当初通过政策弄回来的,可不光洪家老宅,还有他母亲娘家的宅邸呢。

  而完颜家的“半亩园”,那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知名院落啊。

  据王蕴琳所言,那是清初造园家李渔设计的精品杰作。

  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旷。

  结构曲折、陈设古雅,富丽而不失书卷气,雅致至极。

  而且完颜家好戏,又有钱。

  几代人下来,家里不惜花费重金,还修了个不亚于王府样式的戏台。

  那藻井、彩画更是堪称巧夺天工,漂亮极了。

  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不知多少梨园名角儿,都在上面唱过堂会。

  像这样的宅邸,那不用多说,必须得交由真正的行家里手来修整呀。

  否则别说重现昔日胜景了,恐怕就得糟践了。

  特别是近些年,自打部队三产工厂从“半亩园”一撤出,那里就再没住过人了。

  如今是野草丛生,蛇鼠横行,鸟雀架窝。

  有的房甚至已经开始漏雨了。

  要是不尽快翻修维护一下,恐怕就变成危房,成了聊斋一样的景致了。

  而除此之外呢,可还有洪衍武后来陆陆续续添置的房产呢。

  由于这小子从单先生那儿,大致懂得了宅邸样式等级的区别和特点。

  他购房又重地段,专好京城核心区位置的房产,以独门独院为最爱。

  所以他买房是一门儿灵。

  那眼睛贼得很,只是碰上有来历的院落就绝不会错过。

  不说别的,他“光明胡同”那个拿来办“人和车厂”的两进院子。

  就是因为他看中了“金柱门”,知道不是一般人住的,才肯花大价钱买下来的。

  后来他曾特意查证了一下。

  果不其然,那居然是荣禄叔父奎俊的一处别院,最终送与荣禄供其养外室用。

  而他在“金鱼胡同”又买下的一套小偏院儿呢。

  看着虽然不起眼,只是个三合院。

  可他的父亲却能很笃定做出判断,说过去整个金鱼胡同都是那桐的,这房毫无疑问是曾经属于“那家花园”的一部分。

  此外,他还买下了一套前海西街的院子。

  别看只是“如意门”,里面还住满了杂七杂八的人,成了大杂院。

  可单先生听说里面带花园子,不少地方还有石雕和字迹,曾特意去过一趟。

  看过了又回去查了资料,最后居然告诉他说,这里曾是乾隆十一子永,正福晋富察氏的陪嫁。

  而且后来易手,这里还曾住过未曾发迹的两江总督曾国荃。

  想想吧,与这些足够算得上“区级文保单位”房子相比,就连南锣鼓巷的门面房和什刹海“卿云楼”都不算什么了。

  绝对不能草率对待啊。对不对?

  可话又说回来了,所有这些房加在一起,要统统动工修葺,这工程量又有多大?

  没有自己的古建队,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愿望啊。

  说完了房,还得再说说钱。

  这东西好是好,可多了一样的让人为难。

  就因为受了“风暴”的影响。

  这一年来,洪衍武是谨小慎微。

  不但几乎把买房的事儿都放下了,古董古画也有意避讳着,唯恐招惹来麻烦。

  唯一还敢碰碰的,也就那点玉器厂、牙雕厂、料器厂的工艺品还有友谊商店卖的文玩玉石了。

  但是,买这些东西同样要低调点。

  他可不敢再像过去那么见着好东西就走不动道,成批成量的大买特买了。

  所以他为了把手里的钱尽可能的处理掉,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购买精品。

  一次弄个一两样,最多不超过三件,还就要最好的、最贵的。

  但这么买也赶不上进钱的速度。

  得,生生看着,钱就多得有点“淤”了。

  现在来说,大概他手里积存了得有一百六七十万现金。

  是既不敢存进银行,也不敢随处乱放,只能分散藏于老宅之中。

  这还得担心被耗子咬了呢,实在是让人头疼得很啊。

  当然,如今风头过了,还是可以大张旗鼓的买些东西的。

  只是经过他这些年来的大买特买的搜刮,再加上对外展销会的增加,和日本人、香港人、海外华侨,来京人数急速增加的原因。

  京城的好东西还真是迅速减少,甚至把价儿都带上来了。

  他要闭着眼扔钱吧,还真觉得亏得慌。

  所以说,这么一看,除了跑到外地去花钱买东西,也就办一个古建队把钱花在修房上才是办法了。

  至于综合起来说呢,他个人当然更倾向于古建队了。

  因为东西买回来还得有地方放啊,那不还得要房子嘛。

  而房子不修却是耽误不起的,会塌的。

  房只要一塌,地契也就废了。

  何况他今后还会继续买房。

  再拖下去,这哪儿是事儿啊!

  同时呢,买东西对资金量也没什么要求,但办古建队这个资金量需求就比较大。

  以他现在的条件正合适。

  要是他把这一百多万处理掉,那以后再办,兴许还没这么方便了呢。

  再说了,没有比趁着老匠人们还健在,还能干的动,给自己培养点古建人才更划算的了。

  真要能让老师傅们的手艺有了传承,带出了接班人,未来他也就不愁了。

  可要过了这村没这个店了,他后悔不后悔?

  总之,时不我待,越快越好。

  就这样,经过一番琢磨与权衡,洪衍武终于决定要办这事儿了。

  虽然政策的限制,目前还没什么变化。

  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活人总不至于让尿憋死。

  对于公司的执照,洪衍武就想了个暂时的办法。

  打算先借用允泰的名儿,挂靠在龙口村底下。

  这样怎么也算是有了正式的名分了。

  尽可以招揽人才,购买、囤积材料了。

  虽然村办企业差点意思,很难用这样的公司名义承揽工程。

  但好在他压根不在乎,实际目标已经降低到了满足自我需求就行,不再指望这个古建队能给他挣钱了。

  反正他注定了今后是要继续囤房的,这些房子他也要派上大用场。

  只要这些房子修得精美绝伦,那么这钱花了就等于是在赚,一点不冤枉。

  何况不挣钱也就免了纠纷,这样的亏本买卖永远不招人眼红。

  没人惦记你,也是好的一面。

  不过执照好办,人才难求啊。

  单家那边,就得纯粹靠碰运气了。

  洪衍武成功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打着不为牟利,保护古建传统工艺,培养接班人的名义,忽悠单家父女一把。

  说真的,即使这事人家答应。

  他也没指望单香筠真能辞了故宫的工作,一心一意的帮他撑起这摊儿来。

  最多的念想,也不过是单香筠愿意兼任这个差事,单先生再帮他当个顾问。

  随后父女俩帮他介绍几位愿意挣外快的老师傅。

  雇佣几个全职徒弟,顶上基本的修缮工作再说。

  反正能先干起来就行啊,有这么一个架子了,总比没有强,慢慢再图发展呗。

  可没想到嘿,跑这一趟真走了狗屎运了。

  他的收获远比一开始的预想的要多得多,居然真让他心想事成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返1977,重返1977最新章节,重返1977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