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锐利地注视李延庆,“同知认为女真人会入侵大宋吗?”
李延庆点点头,“一定会!”
“为什么这么肯定?”
“殿下还记得范党案吗?范致虚给官家的奏折中就写得很清楚,宋辽夏是经过百年战争才逐渐形成的三国稳定局面,一旦金取代辽,那么稳定局面就被打破,必然又会重新寻找平衡,这就意味着以后数十年的战争,大宋伐辽是自毁屏障,这就是范党案的根源,我为范党一员,依旧坚持这个理念。”
赵构默默点头,“你说得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了,其实父皇也有点后悔了,我能感觉到西夏投降金国对他的打击很大,否则父皇也不会同意京兆府扩军,另外,我刚刚得到消息,河北又重新部署了十万厢军,由皇兄郓王统一指挥。”
“一旦金国南下,必然是两路进攻,一路从云州南下太原,一路攻打燕山府,我之前写信给姚平仲,建议他加强太原城防御,他没有任何回应,我又写信给郭药师,希望他先下手为强,夺取平州和居庸关,郭药师倒是很客气回信,让我建议朝廷,他无权做主,所以我才上书朝廷,建议朝廷在东线发动攻势,缓解西夏的压力,但被朝廷严厉驳回,现在西夏已经投降,如果我没有料错,金国已经开始在进行攻宋准备了,最迟到明年,金国就将大举攻宋。”
“那现在还有什么办法?”赵构不安地问道。
“现在朝廷应该积极进行战备了。”
赵构沉吟片刻道:“现在京城中有一种声音,建议朝廷迁都,同知怎么看?”
李延庆淡淡笑道:“一旦金兵占领了燕山府,从河北到中原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根本就无险可守,金兵铁骑一旦南下,汴京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迁都是有必要的,据我所知,京城房价暴跌,接手者寥寥,这就是先知先觉者在南撤了,虽然我不赞成现在就迁都,但我认为应该未雨绸缪,至少应提前把部分财富和民众向南转移了。”
“如果真的迁都,同知觉得哪里更适合定都?”
李延庆笑着反问道:“殿下觉得呢?”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个人更倾向于江南,苏州或者杭州。”
说到这,赵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朝廷怎么应对我不管,但京兆府一定要积极进行备战,过两天我再去一趟太原,要求太原也必须加强防御!”
........
次日一早,李延庆一行来到了银矿山,矿监姓王,年约四十岁,是一名八品小官,他带领几名从事负责泾川银矿的开采,另外还有百名厢军驻扎在矿山上。
“殿下,李同知,那就是目前在开采的矿坑!”
王矿监指着半山腰上一座巨大山洞道:“那座矿坑已经开采了三年,只剩下一点尾矿,快要结束了,准备重新再开一座矿坑。”
李延庆见山洞内拉出一辆装满矿石的驴车,又问道:“冶炼场在哪里?”
“在那里,那几座木屋就是!”
王矿监指着山脚下的十几座木房子道:“驴车把银矿石运到矿场,进行简单的破碎筛选后,进行放入炉中加热熔解萃取,然后得到粗银,再运到京兆府进行精炼,最后将银锭送往京城,每个月能产三万两白银。”
“那有没有办法将产量加倍?”
“当然可以,但要进行必要的投入,增加矿工、冶炼工匠、冶炼炉以及驴车,大概需要投入一万贯钱左右,前几年就有这个打算,后来就不了了之。”
赵构点点头,对李延庆道:“我也觉得应该增加产量,必要的先期投入还是有必要的。”
“我知道了,回头我让莫参军筹划此事,尽快增产投入。”
这时,王矿监又小心翼翼问道:“卑职也得到枢密院指令,银矿划给京兆军了,是要把银矿移交给京兆军,还由卑职继续负责生产?”
李延庆对他道:“还是由你负责生产冶炼,不过京兆军要在银矿进驻一名军官,驻军也要改为京兆军,别的基本上不变。”
“小人明白了,只是最后的精炼银归京兆军,其他不变。”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你说得一点没错,就只是这个变化。”
........
随着二十万张羊皮交割、西夏宝妍斋收入划归李延庆以及银矿的落袋为安,京兆军财力大增,李延庆开始着手整顿乡兵,之前他已将京兆府和坊州、鄜州的五千乡兵转为长训。
接下来再增加一万五千乡兵,即使把华州、商州、耀州、同州等周边州县的乡兵悉数征拨也不够,好在李延庆还兼任陕西路弓箭提举,也就是陕西路的乡兵都由他负责,李延庆利用这个职权,将延安府、绥州、保州、庆州等地的乡兵悉数征拨,这才凑足了一万五千乡兵,在京兆府西大营进行集训。
在京兆府任职一个月后,赵构向父皇递交了第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陕西路的现状,并在报告的最后,隐晦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父亲做好最坏的打算,适当考虑一下迁都的方案。
迁都是动摇国本的大事,李延庆是绝对不敢提出这种想法,他只能借康王之口提出来,但迁都并非他的本意,只是他想试探一下上位者的心态,如果赵佶真有认错的想法,那么他应该就会默许康王的这个提议,至少不会反对,但如果这个提议引发赵佶的强烈反弹,那么历史还是不会改变,一旦金兵大举南下,赵佶将不得不为他之前联金灭辽的错误国策承担全部责任。
但历史并没有转弯,康王的报告令赵佶勃然大怒,他立刻下旨将康王召入京城,将赵构狠狠痛斥一番,并严厉警告他,他胆敢再出妄语,必将取消他的开府,将他永固禁中。
从京城回来,赵构就像变了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府中,几天也一步不出。
这天上午,李延庆从延安府巡视回来,得到消息后,便立刻上门来拜访康王。
“殿下,李同知到来!”一名手下在门口禀报。
赵构负手站在窗前,听到禀报,他点点头,“请他进来!”
李延庆走进房间,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便笑道:“我知道殿下为何不肯出门了,这里凉快啊!”
赵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意,“没想到京兆的夏天比京城还热,走在街头我还真受不了,请坐吧!”
赵构请李延庆坐下,见李延庆晒得皮肤黝黑,便问道:“边境的情况如何?”
李延庆知道赵构其实是在问西夏的情况,他点点头,“边境还算稳定,西夏和金国的大战损失超过八万人,损失惨重,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会很老实。”
“那女真人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完颜宗望现在在云州屯兵五万,正不断招募漠北骑兵加入金兵,估计到年底会超过十万人。”
“那今年应该不会有战事?”
李延庆点了点头,“今年应该不会,金国还需要再准备,但明年就难说了。”
赵构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父皇坚决不肯相信金国会攻宋,我进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疾风暴雨。”
“所以殿下就意志消沉?”
赵构摇摇头,“我不是因为自己挨骂而心烦,而是因为父皇执迷不悟。”
“或许天子心里明白,只是碍于颜面不肯承认?”
“我觉得不是,父皇久居深宫,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而王黼、蔡京之流又天天鼓吹天下承平,又吹捧父皇的文攻武略,一个燕山大捷被他们翻来覆去炒作,我感觉父皇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从府中出来,李延庆独自在大街上缓缓而行,他心中同样有些困惑,从历史时间来算,应该后年金国正式攻宋,但因为完颜阿骨打在燕山府阵亡,而且比历史上的驾崩提前了一年,这会不会导致金国的攻宋时间点发生变化,李延庆没有把握。
但从常理判断,金国在逼降西夏后,就开始准备攻打宋朝了,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不至于要等两年之久,历史上是因为刚刚即位的完颜晟帝位不稳,所以才一再推迟攻宋,但现在完颜晟的地位已经确立,金国就没有必要再拖下去了。
一种强烈预感告诉李延庆,明年天下将发生大变。
.........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李延庆点点头,“一定会!”
“为什么这么肯定?”
“殿下还记得范党案吗?范致虚给官家的奏折中就写得很清楚,宋辽夏是经过百年战争才逐渐形成的三国稳定局面,一旦金取代辽,那么稳定局面就被打破,必然又会重新寻找平衡,这就意味着以后数十年的战争,大宋伐辽是自毁屏障,这就是范党案的根源,我为范党一员,依旧坚持这个理念。”
赵构默默点头,“你说得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了,其实父皇也有点后悔了,我能感觉到西夏投降金国对他的打击很大,否则父皇也不会同意京兆府扩军,另外,我刚刚得到消息,河北又重新部署了十万厢军,由皇兄郓王统一指挥。”
“一旦金国南下,必然是两路进攻,一路从云州南下太原,一路攻打燕山府,我之前写信给姚平仲,建议他加强太原城防御,他没有任何回应,我又写信给郭药师,希望他先下手为强,夺取平州和居庸关,郭药师倒是很客气回信,让我建议朝廷,他无权做主,所以我才上书朝廷,建议朝廷在东线发动攻势,缓解西夏的压力,但被朝廷严厉驳回,现在西夏已经投降,如果我没有料错,金国已经开始在进行攻宋准备了,最迟到明年,金国就将大举攻宋。”
“那现在还有什么办法?”赵构不安地问道。
“现在朝廷应该积极进行战备了。”
赵构沉吟片刻道:“现在京城中有一种声音,建议朝廷迁都,同知怎么看?”
李延庆淡淡笑道:“一旦金兵占领了燕山府,从河北到中原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根本就无险可守,金兵铁骑一旦南下,汴京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迁都是有必要的,据我所知,京城房价暴跌,接手者寥寥,这就是先知先觉者在南撤了,虽然我不赞成现在就迁都,但我认为应该未雨绸缪,至少应提前把部分财富和民众向南转移了。”
“如果真的迁都,同知觉得哪里更适合定都?”
李延庆笑着反问道:“殿下觉得呢?”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个人更倾向于江南,苏州或者杭州。”
说到这,赵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朝廷怎么应对我不管,但京兆府一定要积极进行备战,过两天我再去一趟太原,要求太原也必须加强防御!”
........
次日一早,李延庆一行来到了银矿山,矿监姓王,年约四十岁,是一名八品小官,他带领几名从事负责泾川银矿的开采,另外还有百名厢军驻扎在矿山上。
“殿下,李同知,那就是目前在开采的矿坑!”
王矿监指着半山腰上一座巨大山洞道:“那座矿坑已经开采了三年,只剩下一点尾矿,快要结束了,准备重新再开一座矿坑。”
李延庆见山洞内拉出一辆装满矿石的驴车,又问道:“冶炼场在哪里?”
“在那里,那几座木屋就是!”
王矿监指着山脚下的十几座木房子道:“驴车把银矿石运到矿场,进行简单的破碎筛选后,进行放入炉中加热熔解萃取,然后得到粗银,再运到京兆府进行精炼,最后将银锭送往京城,每个月能产三万两白银。”
“那有没有办法将产量加倍?”
“当然可以,但要进行必要的投入,增加矿工、冶炼工匠、冶炼炉以及驴车,大概需要投入一万贯钱左右,前几年就有这个打算,后来就不了了之。”
赵构点点头,对李延庆道:“我也觉得应该增加产量,必要的先期投入还是有必要的。”
“我知道了,回头我让莫参军筹划此事,尽快增产投入。”
这时,王矿监又小心翼翼问道:“卑职也得到枢密院指令,银矿划给京兆军了,是要把银矿移交给京兆军,还由卑职继续负责生产?”
李延庆对他道:“还是由你负责生产冶炼,不过京兆军要在银矿进驻一名军官,驻军也要改为京兆军,别的基本上不变。”
“小人明白了,只是最后的精炼银归京兆军,其他不变。”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你说得一点没错,就只是这个变化。”
........
随着二十万张羊皮交割、西夏宝妍斋收入划归李延庆以及银矿的落袋为安,京兆军财力大增,李延庆开始着手整顿乡兵,之前他已将京兆府和坊州、鄜州的五千乡兵转为长训。
接下来再增加一万五千乡兵,即使把华州、商州、耀州、同州等周边州县的乡兵悉数征拨也不够,好在李延庆还兼任陕西路弓箭提举,也就是陕西路的乡兵都由他负责,李延庆利用这个职权,将延安府、绥州、保州、庆州等地的乡兵悉数征拨,这才凑足了一万五千乡兵,在京兆府西大营进行集训。
在京兆府任职一个月后,赵构向父皇递交了第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陕西路的现状,并在报告的最后,隐晦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父亲做好最坏的打算,适当考虑一下迁都的方案。
迁都是动摇国本的大事,李延庆是绝对不敢提出这种想法,他只能借康王之口提出来,但迁都并非他的本意,只是他想试探一下上位者的心态,如果赵佶真有认错的想法,那么他应该就会默许康王的这个提议,至少不会反对,但如果这个提议引发赵佶的强烈反弹,那么历史还是不会改变,一旦金兵大举南下,赵佶将不得不为他之前联金灭辽的错误国策承担全部责任。
但历史并没有转弯,康王的报告令赵佶勃然大怒,他立刻下旨将康王召入京城,将赵构狠狠痛斥一番,并严厉警告他,他胆敢再出妄语,必将取消他的开府,将他永固禁中。
从京城回来,赵构就像变了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府中,几天也一步不出。
这天上午,李延庆从延安府巡视回来,得到消息后,便立刻上门来拜访康王。
“殿下,李同知到来!”一名手下在门口禀报。
赵构负手站在窗前,听到禀报,他点点头,“请他进来!”
李延庆走进房间,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便笑道:“我知道殿下为何不肯出门了,这里凉快啊!”
赵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意,“没想到京兆的夏天比京城还热,走在街头我还真受不了,请坐吧!”
赵构请李延庆坐下,见李延庆晒得皮肤黝黑,便问道:“边境的情况如何?”
李延庆知道赵构其实是在问西夏的情况,他点点头,“边境还算稳定,西夏和金国的大战损失超过八万人,损失惨重,短时间内他们应该会很老实。”
“那女真人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完颜宗望现在在云州屯兵五万,正不断招募漠北骑兵加入金兵,估计到年底会超过十万人。”
“那今年应该不会有战事?”
李延庆点了点头,“今年应该不会,金国还需要再准备,但明年就难说了。”
赵构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父皇坚决不肯相信金国会攻宋,我进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疾风暴雨。”
“所以殿下就意志消沉?”
赵构摇摇头,“我不是因为自己挨骂而心烦,而是因为父皇执迷不悟。”
“或许天子心里明白,只是碍于颜面不肯承认?”
“我觉得不是,父皇久居深宫,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而王黼、蔡京之流又天天鼓吹天下承平,又吹捧父皇的文攻武略,一个燕山大捷被他们翻来覆去炒作,我感觉父皇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从府中出来,李延庆独自在大街上缓缓而行,他心中同样有些困惑,从历史时间来算,应该后年金国正式攻宋,但因为完颜阿骨打在燕山府阵亡,而且比历史上的驾崩提前了一年,这会不会导致金国的攻宋时间点发生变化,李延庆没有把握。
但从常理判断,金国在逼降西夏后,就开始准备攻打宋朝了,时间应该不会太久,不至于要等两年之久,历史上是因为刚刚即位的完颜晟帝位不稳,所以才一再推迟攻宋,但现在完颜晟的地位已经确立,金国就没有必要再拖下去了。
一种强烈预感告诉李延庆,明年天下将发生大变。
.........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