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在交割太原上的变卦就俨如一盆冷水,将赵桓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巨大的失望终于使赵桓从极度迷信和谈中冷静下来,他终于有点意识到了和谈也并不太靠谱。
“朕都是听信你们的话才把银子拿给金人,现在三百万两白银没有了,太原却回不来,这个责任你们谁来承担?”
御书房内回荡着赵桓的怒吼声,五名相国都低着头不吭声,赵桓越说越气,狠狠将御案上一叠求援信扔在他们面前,“熙河路那边的军队在和西夏激战,已经两个月没有钱发军俸了,秦凤路那边也是一样,没有钱打造新兵器,形势岌岌可危,可你们却把三百万两银子扔到水里去,还口口声声说金人会讲信用,女真人什么时候讲过信用?”
众相国都默然无语,事实上,推行和谈最积极之人就是赵桓本人,催促着把银子送去大名府的也是他,现在金国变卦,不肯把太原城交出来,他便急了,把责任都推给了知政堂,让众人的脸色都十分难看,可谁敢说是你自己下旨交银。
赵桓气得头昏眼花,一下子坐在龙椅上,拍着桌子怒喝道:“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这时,枢密使孙傅战战兢兢建议道:“左藏库还有八十万两存银,要不先解五十万两去熙和、秦凤两路充作军费,解决那边的燃眉之需。”
左藏库的六百万两白银是发行会子的本钱,由于战乱缘故,会子暂停发行,这六百万两银子便挪作他用了,赎太原用去三百万两,招募新兵耗费了两百万两,还有二十万两支付了大臣的俸禄,现在左藏库中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事实上,赵桓只是推卸责任才拿边军说事,真的要他掏钱给边军支付军费,他又舍不得了,这八十万两他准备五月份祭天和祭祀宗庙时用的,他登基将近半年了,一直还没有祭祀过宗庙和天地,不利于他巩固皇权。
白时中的建议,赵桓一时沉默不语,吴敏和白时中交换一个眼色,白时中上前道:“南方的白银一时还送不过来,朝廷急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八十万两银子还是留着急用比较好,边军的军费可以让他们就地解决,微臣建议封种师道、刘韐和范致虚三人同时兼任转运使,用当地税粮来补充军费。”
旁边何栗摇摇头道:“三路军队支撑了大半年,用的就是本路的税赋钱粮,现在贸易断绝,商业凋零,加上本身人口稀少,所征税赋有限,现在的危机就是因为税赋不够用才出现了巨大军费缺口,白相公说用税赋解决,其实没有半点意义。”
这时,吴敏提议道:“要不然就将巴蜀的库银解去关中,或许能解决三路西军的军费不足问题。”
成都府官库中还有一百五十万两库银,也是准备用来发行会子的本钱,但现在形势危急,已经顾不上发行会子了,这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
赵桓看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有赞同之意,赵桓便当机立断道:“那就先解五十万两北上,解决西军军费的燃眉之急。”
解决这个难题,赵桓的怒火稍退,便挥挥手让众人退下。
从御书房出来,所有人都长长松一口气,走下台阶,何栗见左右无人,便对孙傅道:“这次教训深刻啊!我们什么都由着官家的性子来,最后出了事,官家却一板子打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有苦难言。”
孙傅点点头,“我们确实有责任,我们及时劝阻官家头脑发热,就是我们失职,李延庆辞职时就曾经给我说过,金人会玩各种花招,绝不会把太原城交给我们,现在果然被他言中了,我现在担心的是他第二个预言。”
“什么预言?”
孙傅一字一句道:“金兵撕毁协议,重新开始大举进攻东京。”
何栗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道:“会这样吗?”
“如果完颜斜也不是太愚蠢的话,就一定会这样做。”
孙傅叹了口气,“做了防御使,我才知道当家不易,我们战备都丢得差不多了,一旦金兵大举攻来,我们拿什么来抵挡?”
何栗有点急了,连忙道:“如果是这样,我们要立刻劝谏官家,从各地调兵支援京城。”
“官家已经有点意识到不妙,他昨天紧急召见李延庆,估计就是为了这件事。”
“但我并没有看见李延庆进宫?”
“听说他去黄河南岸了,估计晚一点能赶回来。”
这时,一名宦官从背后追上来,远远对两人喊道:“请两位相公留步!”
孙傅和何栗停住脚步,宦官跑上前行一礼道:“李少保已经返回京城,官家请两位相公一起商议军国政务。”
.........
赵桓终于有点醒悟了,他第一次把妥协派从军国议事中排除,当然,这还谈不上什么军国议事,只能算一次极小范围内的探讨,赵桓心里清楚,他若想要李延庆说点有用的话,就不能让白时中、吴敏、以及李邦彦这三名李延庆的对头露面。
“金兵是不是要重新进攻京城,微臣只有一点猜测,但没有证据,直觉告诉微臣,现在就是攻打京城的最好机会,完颜斜也会不会抓住这次机会,微臣不知道。”御书房内,李延庆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桓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就算李爱卿的假设是真的,那朕该怎么应对?”
李延庆看了一眼孙傅,孙傅现在是东京防御使,这个问题应该他来回答才对,自己倒不能越俎代庖了。
赵桓见李延庆目视孙傅,他心中微微一怔,这才想起孙傅的身份,便点点头,“孙相公先说,不足的部分请李少保再补充。”
孙傅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呈给赵桓,“这是微臣写的一份报告,还没有正式抄誉,不过已经写完,陛下可以先看一看。”
赵桓接过折子放到桌上,“孙相公还是先简单说一说吧!让李少保和何相公也一起听听。”
“那微臣就简单说两句。”
孙傅稍微整理一下思路,不急不缓道:“微臣建议有两点,一是对内,包括重新部署防御武器上城,在城内大量招募民团,目前城内只有两万军队,至少要将守城军队增加到十万左右,京城才能安全.......”
旁边何栗忍不住打断孙傅的话,“可现在就算招募了八万民团,靠他们守城,恐怕不现实!”
“何相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民团是额外的,和十万守军无关,我说的第二点就是对外,必须要立刻召回董将军和姚将军的军队,这就是六万人,然后再把驻守洛阳的三万京兆军召回来,他们是抗金主力。”
孙傅说到三万京兆军时,赵桓忍不住迅速瞥了一眼李延庆,只见李延庆脸色平静,似乎丝毫和他没有关系。
孙傅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他的思路,目光又转向了李延庆。
“李少保补充一下吧!”
李延庆笑了笑道:“孙相公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只是略略补充两条,一个钱粮准备,我不知道现在太仓还有多少粮食,左藏库还有多少银钱,但我知道,上一次金兵围城就准备长期作战,只是被王贵将军烧毁了黎阳仓,马料断绝,他们才被迫撤军,这一次应该也是一样,京城内至少要准备一年的粮食。”
孙傅心里有点紧张,连忙问道:“一年的粮食大概是多少?”
“可以简单算了一算,十万军队一个月耗粮五万石,一年就是六百万石,加上民夫和百姓,一年的存粮应该在一千万石左右,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存银也应该在两百万两以上。”
孙傅的脸色刷地变白了,赵桓心揪了一下,急问道:“孙相公,现在太仓存粮还有多少?”
“大概.....三百五十万石左右。”
李延庆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两个月前他守城时还有一千万石粮食,怎么一下子少了这么多?
孙傅半晌才吞吞吐吐道:“主要是招募新兵用了两百万石粮食,还有淮北和徐州一带大旱,也用了百万石,另外为了筹钱,敞开粮食供应,被民众买走了两百万石,还有平时消耗,所以存粮锐减得厉害。
赵桓却没有吭声,这些粮食支出是白时中和李邦彦的建议,存粮太多容易霉烂,不如及时处理掉,减少霉烂损失,他也赞成了这个削粮方案,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到金兵还会第二次攻打京城。
李延庆铁青着脸道:“我再说第二个补充,要让金兵感受到大宋抗金的意志,请陛下下旨,诏令天下各州厢军火速进京勤王!”
“朕都是听信你们的话才把银子拿给金人,现在三百万两白银没有了,太原却回不来,这个责任你们谁来承担?”
御书房内回荡着赵桓的怒吼声,五名相国都低着头不吭声,赵桓越说越气,狠狠将御案上一叠求援信扔在他们面前,“熙河路那边的军队在和西夏激战,已经两个月没有钱发军俸了,秦凤路那边也是一样,没有钱打造新兵器,形势岌岌可危,可你们却把三百万两银子扔到水里去,还口口声声说金人会讲信用,女真人什么时候讲过信用?”
众相国都默然无语,事实上,推行和谈最积极之人就是赵桓本人,催促着把银子送去大名府的也是他,现在金国变卦,不肯把太原城交出来,他便急了,把责任都推给了知政堂,让众人的脸色都十分难看,可谁敢说是你自己下旨交银。
赵桓气得头昏眼花,一下子坐在龙椅上,拍着桌子怒喝道:“你们说现在怎么办?”
这时,枢密使孙傅战战兢兢建议道:“左藏库还有八十万两存银,要不先解五十万两去熙和、秦凤两路充作军费,解决那边的燃眉之需。”
左藏库的六百万两白银是发行会子的本钱,由于战乱缘故,会子暂停发行,这六百万两银子便挪作他用了,赎太原用去三百万两,招募新兵耗费了两百万两,还有二十万两支付了大臣的俸禄,现在左藏库中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事实上,赵桓只是推卸责任才拿边军说事,真的要他掏钱给边军支付军费,他又舍不得了,这八十万两他准备五月份祭天和祭祀宗庙时用的,他登基将近半年了,一直还没有祭祀过宗庙和天地,不利于他巩固皇权。
白时中的建议,赵桓一时沉默不语,吴敏和白时中交换一个眼色,白时中上前道:“南方的白银一时还送不过来,朝廷急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八十万两银子还是留着急用比较好,边军的军费可以让他们就地解决,微臣建议封种师道、刘韐和范致虚三人同时兼任转运使,用当地税粮来补充军费。”
旁边何栗摇摇头道:“三路军队支撑了大半年,用的就是本路的税赋钱粮,现在贸易断绝,商业凋零,加上本身人口稀少,所征税赋有限,现在的危机就是因为税赋不够用才出现了巨大军费缺口,白相公说用税赋解决,其实没有半点意义。”
这时,吴敏提议道:“要不然就将巴蜀的库银解去关中,或许能解决三路西军的军费不足问题。”
成都府官库中还有一百五十万两库银,也是准备用来发行会子的本钱,但现在形势危急,已经顾不上发行会子了,这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
赵桓看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有赞同之意,赵桓便当机立断道:“那就先解五十万两北上,解决西军军费的燃眉之急。”
解决这个难题,赵桓的怒火稍退,便挥挥手让众人退下。
从御书房出来,所有人都长长松一口气,走下台阶,何栗见左右无人,便对孙傅道:“这次教训深刻啊!我们什么都由着官家的性子来,最后出了事,官家却一板子打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有苦难言。”
孙傅点点头,“我们确实有责任,我们及时劝阻官家头脑发热,就是我们失职,李延庆辞职时就曾经给我说过,金人会玩各种花招,绝不会把太原城交给我们,现在果然被他言中了,我现在担心的是他第二个预言。”
“什么预言?”
孙傅一字一句道:“金兵撕毁协议,重新开始大举进攻东京。”
何栗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半晌道:“会这样吗?”
“如果完颜斜也不是太愚蠢的话,就一定会这样做。”
孙傅叹了口气,“做了防御使,我才知道当家不易,我们战备都丢得差不多了,一旦金兵大举攻来,我们拿什么来抵挡?”
何栗有点急了,连忙道:“如果是这样,我们要立刻劝谏官家,从各地调兵支援京城。”
“官家已经有点意识到不妙,他昨天紧急召见李延庆,估计就是为了这件事。”
“但我并没有看见李延庆进宫?”
“听说他去黄河南岸了,估计晚一点能赶回来。”
这时,一名宦官从背后追上来,远远对两人喊道:“请两位相公留步!”
孙傅和何栗停住脚步,宦官跑上前行一礼道:“李少保已经返回京城,官家请两位相公一起商议军国政务。”
.........
赵桓终于有点醒悟了,他第一次把妥协派从军国议事中排除,当然,这还谈不上什么军国议事,只能算一次极小范围内的探讨,赵桓心里清楚,他若想要李延庆说点有用的话,就不能让白时中、吴敏、以及李邦彦这三名李延庆的对头露面。
“金兵是不是要重新进攻京城,微臣只有一点猜测,但没有证据,直觉告诉微臣,现在就是攻打京城的最好机会,完颜斜也会不会抓住这次机会,微臣不知道。”御书房内,李延庆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桓负手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就算李爱卿的假设是真的,那朕该怎么应对?”
李延庆看了一眼孙傅,孙傅现在是东京防御使,这个问题应该他来回答才对,自己倒不能越俎代庖了。
赵桓见李延庆目视孙傅,他心中微微一怔,这才想起孙傅的身份,便点点头,“孙相公先说,不足的部分请李少保再补充。”
孙傅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呈给赵桓,“这是微臣写的一份报告,还没有正式抄誉,不过已经写完,陛下可以先看一看。”
赵桓接过折子放到桌上,“孙相公还是先简单说一说吧!让李少保和何相公也一起听听。”
“那微臣就简单说两句。”
孙傅稍微整理一下思路,不急不缓道:“微臣建议有两点,一是对内,包括重新部署防御武器上城,在城内大量招募民团,目前城内只有两万军队,至少要将守城军队增加到十万左右,京城才能安全.......”
旁边何栗忍不住打断孙傅的话,“可现在就算招募了八万民团,靠他们守城,恐怕不现实!”
“何相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民团是额外的,和十万守军无关,我说的第二点就是对外,必须要立刻召回董将军和姚将军的军队,这就是六万人,然后再把驻守洛阳的三万京兆军召回来,他们是抗金主力。”
孙傅说到三万京兆军时,赵桓忍不住迅速瞥了一眼李延庆,只见李延庆脸色平静,似乎丝毫和他没有关系。
孙傅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他的思路,目光又转向了李延庆。
“李少保补充一下吧!”
李延庆笑了笑道:“孙相公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只是略略补充两条,一个钱粮准备,我不知道现在太仓还有多少粮食,左藏库还有多少银钱,但我知道,上一次金兵围城就准备长期作战,只是被王贵将军烧毁了黎阳仓,马料断绝,他们才被迫撤军,这一次应该也是一样,京城内至少要准备一年的粮食。”
孙傅心里有点紧张,连忙问道:“一年的粮食大概是多少?”
“可以简单算了一算,十万军队一个月耗粮五万石,一年就是六百万石,加上民夫和百姓,一年的存粮应该在一千万石左右,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存银也应该在两百万两以上。”
孙傅的脸色刷地变白了,赵桓心揪了一下,急问道:“孙相公,现在太仓存粮还有多少?”
“大概.....三百五十万石左右。”
李延庆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两个月前他守城时还有一千万石粮食,怎么一下子少了这么多?
孙傅半晌才吞吞吐吐道:“主要是招募新兵用了两百万石粮食,还有淮北和徐州一带大旱,也用了百万石,另外为了筹钱,敞开粮食供应,被民众买走了两百万石,还有平时消耗,所以存粮锐减得厉害。
赵桓却没有吭声,这些粮食支出是白时中和李邦彦的建议,存粮太多容易霉烂,不如及时处理掉,减少霉烂损失,他也赞成了这个削粮方案,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到金兵还会第二次攻打京城。
李延庆铁青着脸道:“我再说第二个补充,要让金兵感受到大宋抗金的意志,请陛下下旨,诏令天下各州厢军火速进京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