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尔街的股票经纪商们来说,使用各种手段操纵市场进行投机,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来应该有自身规律,但如果按照经济规律去判断股票行情,却是最大的错误。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出发前提,每个人都是有理性且自私的。由此可以推导,一个理性的人,能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一个自私的人,会把规律当作工具,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就是制造自由市场的神话,拒绝国家监管,让市场自发完成一切经济活动。于是,一群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谋利益的人们,又处在排斥外部监督的环境下,任何所谓在金融市场上的成功投资,几乎都是操纵市场的投机案例。
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没有被相信是一门科学,而事实上,这的确也是永远的赌局。
当经纪商们发现有一支股票想要进入市场,居然还是横贯北美铁路的主题概念,不禁都笑了。
虽然铁路股票很热门,可是对于一条跨洲铁路,需要的资金量太庞大了,足以让市场对铁路的前景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这家运营公司事先居然没有联系我们合作谋划,这支股票还怎么向公众推销?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理会它。
所谓不理会的意思,就是不接盘,不谈论,让这支股票根本没有造势成为明星的机会。
可是市场的传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被控制的,尤其是这里还是一个所谓的“自由市场”。
有传言说,英国人对这条铁路很感兴趣,巴林银行已经决定为该铁路公司在欧洲承销一半债券。传统的银行界更喜欢收益稳定的债券,而不太情愿在股票市场上做过山车。
又有传言说,这家跨洲铁路公司已经接触了五大湖地区的多条已运营铁路的公司,和他们商谈东部铁路的接口问题。这些公司的现有铁路一旦接入跨洲铁路。无疑将使自己的原有资产平步青云,因此各铁路公司的股东们都在争相购买跨洲铁路的股票,试图在铁路的对接选择上增加影响力。
还有传言说,跨洲铁路公司已经和大型钢铁厂签订了购货协议。助长了最近钢铁股的涨势,于是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开始青睐了这支股票。
最后,虽然场内的经纪商们没有去承销这支股票,但是在场外,随时可以从路边经纪商的手中买到。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域一样。纽约交易所的股票经纪人也是分等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划为“场内的”和“路边的”两个等级。
自从《梧桐树协议》签订以后,最成功的一批经纪人在一个聚会场所进行股票交易,这个聚会场所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能够加入进来的就是“场内的”经纪人,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收取佣金的价格同盟。而在场外的自然就是“路边的”经纪人,他们被纽约最有钱的经纪人排斥在外,但是在承销股票,散布信息方面。却依然发挥着相当有效的作用。
每一个“场内的”大经纪商,都必然主导和影响着一群“路边”经纪人,成为一个作战团队。这个团队的功能不仅仅是帮客户买卖股票,更重要的是进行散布信息,买空卖空的各种金融战斗。
如果有公司想在纽约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一位“场内的”先生合作,是一条最省事的路子。反之,如果“场内的”先生们都不理睬一支股票,那么这支股票基本就会沦为弃儿。
当然,进入“场内”的条件也很简单。只要缴纳五千美元的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这笔钱相当于中产阶级五年的收入。某一位“路边的”经纪人将业务做得很成功后,组织起了团队,拥有足够资本。自然就会买个席位,来到“场内”。
场内的经纪商们非常纳闷,为什么跨洲铁路公司宁可找那些路边的散户经纪人,也不和他们这些有着强大推销能力的巨头合作。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这一天,纽约交易所的“场内”来了一位刚刚交了年费的新人会员,还是一位女经纪人。她的名字叫做迪夏,就是靠着在“路边”组织起来许多零散的小经纪人,大量推销了跨洲铁路的股票。
有人咕哝起来,“迪夏在华尔街混了有不少年了吧,以前没看出她这么能干啊,这次居然能把一只大盘股票炒得这么成功。”
更多的会员对于这个以前在场外的小经纪人,脑海里连一点印象都没有,只能感慨,“总有人会碰到好运气,碰到一个好题材就能上位。”
还有人不屑一顾,“场内和场外完全是两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有人淘汰出局。买了席位进来的新人,能在这里坚持三个月不被淘汰,才算是进来过一回。”
“说的是啊,我们身在这个年代真是非常不幸,有一位利特尔先生,还有一位德鲁先生,都是华尔街的神话人物,随时能将任何老练的经纪人打得一文不名。”
“更别说这次的新人是一个女人,我觉得她实在不应该进场,在路边一直做下去,至少可以混得滋润一点。”
……
此时此刻,真正的迪夏,正在跨洲铁路公司的经理办公室内,忙碌地做着文书记录工作。
她是一个双亲身故,独自来到纽约赚生活钱的外地人。纽约的人口在短短数十年里超越了费城,成为了北美最大城市,绝大多数市民都是和她一样的外来者。
纽约的股票经纪人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职业,如果想往上攀爬,你必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演技,因为你所要欺骗的对象,是整个美国乃至世界。
很不幸的,迪夏又是从上次一八三七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入行,这七八年时间里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片惨淡,她也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路边经纪人。
至于她为什么做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她长得非常难看。
因为难看,所以她无法从事女仆一类的服务性工作,更不可能找到一个愿意娶她的人去当家庭主妇。
但是她记忆力很好,跑路的速度又非常快,能第一时间把场内的交易信息通知给自己的客户,所以她能一直从事经纪人的工作。那个年代,忙碌传递股票价格信息的小经纪人,就是被形象地称为“跑腿者”。
不过七八年跑下来,迪夏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渐渐地也就开始有了跑不动的感觉。她悲哀地想,再过几年,自己就要连目前谋生的工作也做下去了,而且完全不知道能向什么职业转行。
然后,就在半个月前,她遇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孩,美到迪夏觉得如果用倍数来形容自己和她的差距,至少也该是millions的数量级。
让她大吃一惊的是,这个女孩找到她,居然是要顶替她的经纪人工作。在对方一双漆黑得能让自己沉睡的深邃眼神中,迪夏不知不觉就把自己这些年从事股票经纪的所有方面,都事无巨细地说了出来。
更让她吃惊的是,等她意识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眼前那个美得不像话的女孩,居然变得和自己一模一样,让她忍不住发出了尖叫。
接下来就是最让她吃惊的事情,这个女孩在她的脸上也动了一番手脚,然后迪夏在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面目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不顺眼的感觉,好像是从负数一下子成为了零。
“只要学会打扮,任何人都有美丽的一面。”
迪夏就稀里糊涂地拿了一大笔钱,换了一个叫做莎拉的名字,以一个新的城市移民身份,被介绍到跨洲铁路公司来当一名秘书。(未完待续。)
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来应该有自身规律,但如果按照经济规律去判断股票行情,却是最大的错误。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出发前提,每个人都是有理性且自私的。由此可以推导,一个理性的人,能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一个自私的人,会把规律当作工具,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原则,就是制造自由市场的神话,拒绝国家监管,让市场自发完成一切经济活动。于是,一群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谋利益的人们,又处在排斥外部监督的环境下,任何所谓在金融市场上的成功投资,几乎都是操纵市场的投机案例。
所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没有被相信是一门科学,而事实上,这的确也是永远的赌局。
当经纪商们发现有一支股票想要进入市场,居然还是横贯北美铁路的主题概念,不禁都笑了。
虽然铁路股票很热门,可是对于一条跨洲铁路,需要的资金量太庞大了,足以让市场对铁路的前景望而生畏。更重要的是,这家运营公司事先居然没有联系我们合作谋划,这支股票还怎么向公众推销?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理会它。
所谓不理会的意思,就是不接盘,不谈论,让这支股票根本没有造势成为明星的机会。
可是市场的传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被控制的,尤其是这里还是一个所谓的“自由市场”。
有传言说,英国人对这条铁路很感兴趣,巴林银行已经决定为该铁路公司在欧洲承销一半债券。传统的银行界更喜欢收益稳定的债券,而不太情愿在股票市场上做过山车。
又有传言说,这家跨洲铁路公司已经接触了五大湖地区的多条已运营铁路的公司,和他们商谈东部铁路的接口问题。这些公司的现有铁路一旦接入跨洲铁路。无疑将使自己的原有资产平步青云,因此各铁路公司的股东们都在争相购买跨洲铁路的股票,试图在铁路的对接选择上增加影响力。
还有传言说,跨洲铁路公司已经和大型钢铁厂签订了购货协议。助长了最近钢铁股的涨势,于是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也开始青睐了这支股票。
最后,虽然场内的经纪商们没有去承销这支股票,但是在场外,随时可以从路边经纪商的手中买到。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域一样。纽约交易所的股票经纪人也是分等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划为“场内的”和“路边的”两个等级。
自从《梧桐树协议》签订以后,最成功的一批经纪人在一个聚会场所进行股票交易,这个聚会场所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能够加入进来的就是“场内的”经纪人,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收取佣金的价格同盟。而在场外的自然就是“路边的”经纪人,他们被纽约最有钱的经纪人排斥在外,但是在承销股票,散布信息方面。却依然发挥着相当有效的作用。
每一个“场内的”大经纪商,都必然主导和影响着一群“路边”经纪人,成为一个作战团队。这个团队的功能不仅仅是帮客户买卖股票,更重要的是进行散布信息,买空卖空的各种金融战斗。
如果有公司想在纽约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一位“场内的”先生合作,是一条最省事的路子。反之,如果“场内的”先生们都不理睬一支股票,那么这支股票基本就会沦为弃儿。
当然,进入“场内”的条件也很简单。只要缴纳五千美元的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这笔钱相当于中产阶级五年的收入。某一位“路边的”经纪人将业务做得很成功后,组织起了团队,拥有足够资本。自然就会买个席位,来到“场内”。
场内的经纪商们非常纳闷,为什么跨洲铁路公司宁可找那些路边的散户经纪人,也不和他们这些有着强大推销能力的巨头合作。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答案了。
这一天,纽约交易所的“场内”来了一位刚刚交了年费的新人会员,还是一位女经纪人。她的名字叫做迪夏,就是靠着在“路边”组织起来许多零散的小经纪人,大量推销了跨洲铁路的股票。
有人咕哝起来,“迪夏在华尔街混了有不少年了吧,以前没看出她这么能干啊,这次居然能把一只大盘股票炒得这么成功。”
更多的会员对于这个以前在场外的小经纪人,脑海里连一点印象都没有,只能感慨,“总有人会碰到好运气,碰到一个好题材就能上位。”
还有人不屑一顾,“场内和场外完全是两个世界,时时刻刻都有人淘汰出局。买了席位进来的新人,能在这里坚持三个月不被淘汰,才算是进来过一回。”
“说的是啊,我们身在这个年代真是非常不幸,有一位利特尔先生,还有一位德鲁先生,都是华尔街的神话人物,随时能将任何老练的经纪人打得一文不名。”
“更别说这次的新人是一个女人,我觉得她实在不应该进场,在路边一直做下去,至少可以混得滋润一点。”
……
此时此刻,真正的迪夏,正在跨洲铁路公司的经理办公室内,忙碌地做着文书记录工作。
她是一个双亲身故,独自来到纽约赚生活钱的外地人。纽约的人口在短短数十年里超越了费城,成为了北美最大城市,绝大多数市民都是和她一样的外来者。
纽约的股票经纪人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职业,如果想往上攀爬,你必须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演技,因为你所要欺骗的对象,是整个美国乃至世界。
很不幸的,迪夏又是从上次一八三七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入行,这七八年时间里美国的金融市场一片惨淡,她也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路边经纪人。
至于她为什么做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她长得非常难看。
因为难看,所以她无法从事女仆一类的服务性工作,更不可能找到一个愿意娶她的人去当家庭主妇。
但是她记忆力很好,跑路的速度又非常快,能第一时间把场内的交易信息通知给自己的客户,所以她能一直从事经纪人的工作。那个年代,忙碌传递股票价格信息的小经纪人,就是被形象地称为“跑腿者”。
不过七八年跑下来,迪夏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渐渐地也就开始有了跑不动的感觉。她悲哀地想,再过几年,自己就要连目前谋生的工作也做下去了,而且完全不知道能向什么职业转行。
然后,就在半个月前,她遇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孩,美到迪夏觉得如果用倍数来形容自己和她的差距,至少也该是millions的数量级。
让她大吃一惊的是,这个女孩找到她,居然是要顶替她的经纪人工作。在对方一双漆黑得能让自己沉睡的深邃眼神中,迪夏不知不觉就把自己这些年从事股票经纪的所有方面,都事无巨细地说了出来。
更让她吃惊的是,等她意识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眼前那个美得不像话的女孩,居然变得和自己一模一样,让她忍不住发出了尖叫。
接下来就是最让她吃惊的事情,这个女孩在她的脸上也动了一番手脚,然后迪夏在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面目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不顺眼的感觉,好像是从负数一下子成为了零。
“只要学会打扮,任何人都有美丽的一面。”
迪夏就稀里糊涂地拿了一大笔钱,换了一个叫做莎拉的名字,以一个新的城市移民身份,被介绍到跨洲铁路公司来当一名秘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