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柔风想到了霍江。
一直以来,她对霍江此人很是好奇。
霍江与她的父亲霍沛然,一北一南,一个是名动一时的状元,一个是有江南活财神之称的富商。
虽然两人都姓霍,但是前者是陇西霍家,始于前朝的书香门第;后者是杭州霍家,从小商贩做到大商贾,直到前几年,子弟当中才有人考中秀才。
这两个人就像是平行的两条线,各有各自的方向,各有各自的人生,南北殊途,永远不会交集。
然后就在十多年前的洛阳城里,杭州来的富商霍沛然抱回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便是霍江的女儿。
霍沛然花费了十几万两银子,托了无锡万华寺将霍江的女儿养大成人,后来这个女孩认祖归宗,外面却都在说是霍江把女儿养在万华寺里。
想到这里,霍柔风皱皱鼻子。
霍九爷可能不知道十几两银子能买些什么,但是后面加个万,她却是知晓的,十几万两银子,相当于又被朝廷盘剥了一次。
这些银子,足够五万大军吃用一个月,这一个月,或许就能收复一座城池。
也就是说,霍老爷用一座城池的银子给霍江养大了女儿,非但没有人感谢她,反而无人提及。
霍九爷考虑事情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她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便把这件事和江山社稷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便是,很生气!
于是霍柔风虽然从未见过霍江,但是对这位才高八斗的前任阁老没有好感。
霍江身材颀长,眉目清秀,眉宇间有浓浓的书卷气,若不是他神情太过木然,倒有几分遗世独立的气质。
霍柔风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她不由在想,霍江在大叔里面算是好看的,他的一双儿女长得也好看,可是却都不像他。
霍轻舟一双桃花眼,笑起来有卧蚕,虽然没有展怀的眸子明朗通透,但是眼波氤氲,若是他不打扮得闷骚样子,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霍思谨是下巴尖尖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配上削尖细腰的身材,如弱柳拂风,我见犹怜。
只是他们兄妹都没有遗传霍江的容貌,不过父子三人都很好看。
霍九爷生平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好看,另一个词就是漂亮,总之,不好看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霍九爷是不看的,免得辣眼睛。
霍柔风给方丈大师见了礼,便恭恭敬敬说明了来意,她想请住在后山的那位老禅师给她开光。
方丈大师微笑,和言悦色地问道:“霍施主,师叔祖他老人家早已不问俗事,再说,老衲自幼进寺,几十年来,也只见过师叔祖五次而已,至今距上次得见师叔祖,已有十五载矣。若是霍施主不急,可将要开光的物件留在寺中,待到下次老衲得见师叔祖时,请他老人家为霍施主开光,霍施主,你看可好?”
霍柔风歪着脑袋,嘴巴张得能塞进一只鸡蛋。
我的天呐,上次方丈大师见到那位师叔祖,是十五年前,霍柔风掐指一算,九爷今年芳龄十二不到,还在十一岁上,也就是说,那时九爷还没有出生,展怀才刚刚出生。
按这位方丈大师的说法,如果要请师叔祖开光,遥遥无期。
霍九爷就像泄气的皮鞠,没了精神。
不过霍九爷早有准备,她的手刚刚颓然地落下时,便立刻又扬起来,摸摸怀里揣的银票,对方丈大师道:“大师,您看我如果给大雄宝殿的佛菩萨重塑金身,您的师叔祖,他老人家会不会出来看看热闹呢?”
霍九爷是不会直接了当拿出银子的,万一方丈大师收了银子,却再说方才搪塞的借口说一遍,那这些银子岂非是打了水飘?
霍九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方丈大师脸上还是那副含蓄恬淡的神情,他道:“霍施主过虑了,师叔祖早已不再过问红尘之事,即使霍施主为小寺重塑金身,他老人家恐怕也不会一看的。”
霍九爷拍拍心口,好在没把银子拿出来,否则这个时候她是收起来呢,还是不收呢。
霍柔风知道方丈大师恐怕是真的不能帮忙,出家人不打诳语,他既然说已有十五年没有见过师叔祖,十有八、九是真的。
霍柔风叹了口气,对方丈大师道:“既然如此,那么方丈大师您给我开光吧,行吗?”
上午的阳光中,白白胖胖的小孩忽闪着大眼睛,可怜巴巴地恳求“行吗?”
坐在一旁,一直未语的霍江,忽然开口道:“十五年前,我有缘曾见过圆通大师一面,圆通大师是世外高人,非有缘不可得见,可是若不试试,怎知是否有缘呢,我正有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想请圆通大师指点迷津,方丈大师,您看由我带同这位小公子到后山求缘可好?”
霍柔风一怔,霍江要带她去后山?
她虽不知道十五年前霍江是怎样见到圆通大师的,但是霍江既然这样说了,想来他在方丈面前是有几分面子的。
可是他为什么愿意带她一起去后山?
霍柔风的脑子里转出七八个念头,不过她很快便得出结论,一定是霍思谨有关系。
想到这里,她便坦然了。
霍江欠着霍老爷一个人情,十几万两银子的大人情。
没等方丈大师答应,霍柔风便长揖到地:“既是如此,那霍九就先行谢过霍先生了。”
她说的是霍先生,而不是霍大人或霍大老爷。
这里是方外之地,她称呼霍先生,反而更加贴切。
霍江微愕:“小公子知道我姓霍?”
霍柔风进来的时候,方丈大师并没有为两人引见,她是在外面时向知客僧打听,才知道霍江在里面的。
她面不改色地说道:“霍先生是昔年的状元,文名满京华,霍九不才,早就想一领霍先生风采了。”
霍江显然没有想到,霍九不但一眼就认出他来,更没有想到霍才对他仰慕已久,传闻霍九不学无术,连书院也没有进过,整日跟同一群商户子弟四处闲逛。
一直以来,她对霍江此人很是好奇。
霍江与她的父亲霍沛然,一北一南,一个是名动一时的状元,一个是有江南活财神之称的富商。
虽然两人都姓霍,但是前者是陇西霍家,始于前朝的书香门第;后者是杭州霍家,从小商贩做到大商贾,直到前几年,子弟当中才有人考中秀才。
这两个人就像是平行的两条线,各有各自的方向,各有各自的人生,南北殊途,永远不会交集。
然后就在十多年前的洛阳城里,杭州来的富商霍沛然抱回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便是霍江的女儿。
霍沛然花费了十几万两银子,托了无锡万华寺将霍江的女儿养大成人,后来这个女孩认祖归宗,外面却都在说是霍江把女儿养在万华寺里。
想到这里,霍柔风皱皱鼻子。
霍九爷可能不知道十几两银子能买些什么,但是后面加个万,她却是知晓的,十几万两银子,相当于又被朝廷盘剥了一次。
这些银子,足够五万大军吃用一个月,这一个月,或许就能收复一座城池。
也就是说,霍老爷用一座城池的银子给霍江养大了女儿,非但没有人感谢她,反而无人提及。
霍九爷考虑事情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她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便把这件事和江山社稷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便是,很生气!
于是霍柔风虽然从未见过霍江,但是对这位才高八斗的前任阁老没有好感。
霍江身材颀长,眉目清秀,眉宇间有浓浓的书卷气,若不是他神情太过木然,倒有几分遗世独立的气质。
霍柔风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她不由在想,霍江在大叔里面算是好看的,他的一双儿女长得也好看,可是却都不像他。
霍轻舟一双桃花眼,笑起来有卧蚕,虽然没有展怀的眸子明朗通透,但是眼波氤氲,若是他不打扮得闷骚样子,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霍思谨是下巴尖尖的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配上削尖细腰的身材,如弱柳拂风,我见犹怜。
只是他们兄妹都没有遗传霍江的容貌,不过父子三人都很好看。
霍九爷生平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好看,另一个词就是漂亮,总之,不好看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霍九爷是不看的,免得辣眼睛。
霍柔风给方丈大师见了礼,便恭恭敬敬说明了来意,她想请住在后山的那位老禅师给她开光。
方丈大师微笑,和言悦色地问道:“霍施主,师叔祖他老人家早已不问俗事,再说,老衲自幼进寺,几十年来,也只见过师叔祖五次而已,至今距上次得见师叔祖,已有十五载矣。若是霍施主不急,可将要开光的物件留在寺中,待到下次老衲得见师叔祖时,请他老人家为霍施主开光,霍施主,你看可好?”
霍柔风歪着脑袋,嘴巴张得能塞进一只鸡蛋。
我的天呐,上次方丈大师见到那位师叔祖,是十五年前,霍柔风掐指一算,九爷今年芳龄十二不到,还在十一岁上,也就是说,那时九爷还没有出生,展怀才刚刚出生。
按这位方丈大师的说法,如果要请师叔祖开光,遥遥无期。
霍九爷就像泄气的皮鞠,没了精神。
不过霍九爷早有准备,她的手刚刚颓然地落下时,便立刻又扬起来,摸摸怀里揣的银票,对方丈大师道:“大师,您看我如果给大雄宝殿的佛菩萨重塑金身,您的师叔祖,他老人家会不会出来看看热闹呢?”
霍九爷是不会直接了当拿出银子的,万一方丈大师收了银子,却再说方才搪塞的借口说一遍,那这些银子岂非是打了水飘?
霍九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方丈大师脸上还是那副含蓄恬淡的神情,他道:“霍施主过虑了,师叔祖早已不再过问红尘之事,即使霍施主为小寺重塑金身,他老人家恐怕也不会一看的。”
霍九爷拍拍心口,好在没把银子拿出来,否则这个时候她是收起来呢,还是不收呢。
霍柔风知道方丈大师恐怕是真的不能帮忙,出家人不打诳语,他既然说已有十五年没有见过师叔祖,十有八、九是真的。
霍柔风叹了口气,对方丈大师道:“既然如此,那么方丈大师您给我开光吧,行吗?”
上午的阳光中,白白胖胖的小孩忽闪着大眼睛,可怜巴巴地恳求“行吗?”
坐在一旁,一直未语的霍江,忽然开口道:“十五年前,我有缘曾见过圆通大师一面,圆通大师是世外高人,非有缘不可得见,可是若不试试,怎知是否有缘呢,我正有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想请圆通大师指点迷津,方丈大师,您看由我带同这位小公子到后山求缘可好?”
霍柔风一怔,霍江要带她去后山?
她虽不知道十五年前霍江是怎样见到圆通大师的,但是霍江既然这样说了,想来他在方丈面前是有几分面子的。
可是他为什么愿意带她一起去后山?
霍柔风的脑子里转出七八个念头,不过她很快便得出结论,一定是霍思谨有关系。
想到这里,她便坦然了。
霍江欠着霍老爷一个人情,十几万两银子的大人情。
没等方丈大师答应,霍柔风便长揖到地:“既是如此,那霍九就先行谢过霍先生了。”
她说的是霍先生,而不是霍大人或霍大老爷。
这里是方外之地,她称呼霍先生,反而更加贴切。
霍江微愕:“小公子知道我姓霍?”
霍柔风进来的时候,方丈大师并没有为两人引见,她是在外面时向知客僧打听,才知道霍江在里面的。
她面不改色地说道:“霍先生是昔年的状元,文名满京华,霍九不才,早就想一领霍先生风采了。”
霍江显然没有想到,霍九不但一眼就认出他来,更没有想到霍才对他仰慕已久,传闻霍九不学无术,连书院也没有进过,整日跟同一群商户子弟四处闲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