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都骨反问道:“爵爷觉得这封信是假的?”
齐宁微一沉吟,摇头道:“朗察都鲁既然秘密收藏,应该不至于有假。”叹道:“只不过朗察都鲁如此轻易就能相信李弘信,还真是我没有想到。”
丹都骨肃然道:“李氏家族在西川坐镇多年,在这西川有一大批士绅官宦都是依靠着李氏家族的存在而享尽荣华富贵,李弘信归顺朝廷之后,朝廷虽然没有对这些官绅赶尽赶尽杀绝,但在楚国辖下的日子对他们来说远比不上当年李氏家族在位时快活。”端起酒碗,饮了一口,才继续道:“这些人一直都是在观望,朝廷多年来防备李弘信在西川东山再起,而这帮人心里也清楚,李弘信不可能就这般俯首认命,也许李弘信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意图卷土重来。”
齐宁冷笑道:“所以这些人都在等着和李弘信一起起兵谋反?”
“爵爷说错了。”丹都骨摇头道:“他们是在等着和李弘信一起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等着和李弘信一起谋反!”
齐宁微微一怔,但立刻就明白了丹都骨的意思,淡淡笑道:“大苗王的意思是说,如果李弘信即使谋反,这帮人也不会立刻跟随,观望风向,只等李弘信有成功的希望,这帮人才会跟随?”
“正是这个意思。”丹都骨道:“这些人不在少数,而且都会观望风向,可是一旦他们追随李弘信,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朝廷的威胁甚于当年。”
“甚于当年?”
“爵爷,当年大楚立国,李氏家族在西川独霸一方,自立为王。”丹都骨道:“大楚立国之时,李家几代人在西川已经统治了几十年,拥有着极为厚实的根基,锦衣老侯爷能够平定西川,固然是因为老侯爷统兵有方,楚军骁勇善战,但除此之外,还另有原因。”顿了一顿,才继续道:“爵爷应该知道,当年楚军平蜀之时,苗家七十二洞的黑岩洞为楚军出过力,但除此之外,其他各寨却都是按兵不动,既没有协助楚军,也没有帮助李弘信。”
齐宁微点头,这一点他自然是知道,当年楚军伐蜀,大苗王为了保护苗家七十二洞,下令苗人不得卷入那场战事,而黑岩洞因为协助楚军,受到苗家七十二洞的排斥。
“苗家人没有卷入那场战事,相信爵爷也能够体谅我们的苦衷。”丹都骨正色道:“当年那场战事,楚军和蜀军实力其实相当,在当时没有人能判断出到底谁最终能够取胜,如果苗人卷入其中,战后必将给苗家人带来无穷的灾难,所以老苗王当时的选择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换做是我,也会如此。”
齐宁颔首道:“我能够理解。”
“苗家人没有追随李弘信,除了是要保全自身,也是因为在李家统治西川之时,对苗家人薄情寡恩,极尽盘剥之能事。”大苗王神情冷峻:“其实如果当年李家对苗人有恩,危难时候,苗家人未必不会出手相助。”
齐宁知道大苗王这般说,已经是对自己十分坦诚,端起酒碗,向大苗王敬过去,两人都是一口饮尽,齐宁拿起竹筒,为大苗王和自己倒上了酒。
“当年不仅是苗家人没有相助李家,便是那些士绅世族,也没有全力支持李家。”大苗王道:“李家在西川为了稳固自己家的统治,所有重要的位置都是由自己的亲族担任,为提防世族对李家形成威胁,也曾打压过他们,所以楚军打到西川的时候,李氏亲族和那些受了李家恩惠的人会全力抵抗,大多数士绅其实已经生了异心,恕我直言,如果当初西川士绅全力支持李家,即使楚军最后依然能取胜,但那场战事至少还要推迟数年之久。”
齐宁皱眉道:“当年那群世族对李家已经三心二意,难道如今还会有支持李弘信之心?”
“西川成为大楚治下之后,朝廷一开始对西川的世族确实是多加安抚,收揽众心,那时候李弘信根本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希望。”大苗王道:“但是此后楚国与北汉连年厮杀,特别是秦淮大战,双方之耗费难以计算,那几年朝廷从西川征收的赋税极重,西川士绅怨声载道,对朝廷已经生出了不满之心,许都人都觉得,比及当年在李家的统治下,如今楚国征收赋税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汉之争,都是为了能够一统天下,双方倾尽全力想要吞并对方,期间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的消耗当然是天文数字。
齐宁心知西川富庶之地,楚国与汉军之争,打的就是钱粮,从西川征纳赋税当然是必不可少。
战事固然会给西川的百姓带来负担,但朝廷当然也不会让西川的士绅轻松。
大楚平定西川之后,对蜀王李弘信已经做了妥善的安置,至若那些士绅大族,朝廷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但这并不代表朝廷就此放任这些豪族,朝廷利用战事对西川豪族征收重赋,固然是为了支撑前线的战事,但却也是为了削弱西川豪族的实力,乃是一箭双雕之举。
西川豪族在重税之下,对朝廷心存不满,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齐宁明白过来,冷笑道:“他们觉得缴纳赋税太重,所以又生出让李家东山再起的心思,但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李弘信,可是一旦李弘信真的西川兴风作浪闹出势头来,他们便会追随李弘信,大力支持。”
大苗王颔首道:“正是如此,西川士绅多有豪富之辈,只要他们倾力支持李弘信,钱粮和兵马都不会缺,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气候。所以莫看现在李弘信似乎手无大权,但是只要抓准机会,他很容易就会形成势力,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威胁。”
齐宁若有所思,沉吟片刻,才道:“如此看来,最希望西川陷入动荡的便是李弘信,只要西川一乱,他便有了机会。”看着大苗王道:“他暗中勾连朗察都鲁,就是希望朗察都鲁率先挑起动乱,如此他就有机会趁机为乱。”
“朗察都鲁知道李弘信在西川的影响。”大苗王道:“朗察都鲁知道,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李弘信的支持,他将获得巨大的利益,李弘信承诺他为西川之王,他信以为真。”
齐宁冷笑道:“朗察都鲁也未免太小瞧了李弘信,李弘信处心积虑暗中谋划,即使事成,难道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将西川之王的位置交给朗察都鲁?”
“一旦野心太盛,就容易迷住眼睛。”大苗王叹道:“在朗察都鲁看来,他成为大苗王之后,便可控制苗家七十二洞,那是数十万之众,他觉得有这样的实力,未必不能成为西川之王。”指着那封信道:“其实朗察都鲁也不算太笨,这封信其实就是他与李弘信结盟的信物,如果手里没有拿住李弘信的把柄,朗察都鲁不会轻易相信李弘信。”
齐宁也释然:“李弘信亲手写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实际上是一种保证。李弘信现在手中没有太多实权,仅凭一张嘴无法说服朗察都鲁,朗察都鲁要求他亲笔写下这封信作为他日的证物,李弘信为了利用朗察都鲁,虽然明知道这封信在朗察都鲁手中会是把柄,但却也无奈,只能写下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
“朗察都鲁手里有这封信,才能信任李弘信,两人才能联手在一起。”大苗王道:“也许朗察都鲁心里还在想,如果他朝事成,李弘信违信背诺,他便可以拿这封信作为证物,让李弘信信守承诺。”冷冷一笑,道:“只是他不想想,如果真的等李弘信成了气候,又岂会在乎区区一封信,无非是一张废纸而已。”
齐宁想了一想,才道:“大苗王,这封信函你是什么时候找到?”
大苗王道:“那次事发过后,没过多久我便得到。”
“大苗王为何一直藏着这封信?”齐宁微皱眉:“李弘信密谋造反,你该早告诉我才是。”
大苗王神情肃然,摇头道:“如果不是发生今晚的事情,这封信爵爷只怕永远也瞧不见。”
“这.....?”齐宁一愣,但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大苗王叹道:“李弘信和朗察都鲁勾结,但计划失败,那么李弘信想要利用朗察都鲁控制苗家人的目的便会落空。我得到这封信,也想过是否禀报朝廷,但细细一想,还是将其隐瞒下来为好。老苗王不想让苗家人卷入是非之中,我同样是这个心思,但反对苗家七十二洞存有祸患之事,我都不会去做。”
“大巫可知道这封信的存在?”
“大巫确实知道,但大巫只让我自己来决断如何处理此事。”大苗王目光如炬:“爵爷不要怪我,你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事,我既然担负大苗王的职责,就只能为我苗家人的利益考虑。”脸色微冷:“我本以为不再追究下去,可是他们却不依不饶,今次竟然已经威胁到了大巫的安危,如此我也不能再装聋作哑,对此事视若罔闻了。”
齐宁微一沉吟,摇头道:“朗察都鲁既然秘密收藏,应该不至于有假。”叹道:“只不过朗察都鲁如此轻易就能相信李弘信,还真是我没有想到。”
丹都骨肃然道:“李氏家族在西川坐镇多年,在这西川有一大批士绅官宦都是依靠着李氏家族的存在而享尽荣华富贵,李弘信归顺朝廷之后,朝廷虽然没有对这些官绅赶尽赶尽杀绝,但在楚国辖下的日子对他们来说远比不上当年李氏家族在位时快活。”端起酒碗,饮了一口,才继续道:“这些人一直都是在观望,朝廷多年来防备李弘信在西川东山再起,而这帮人心里也清楚,李弘信不可能就这般俯首认命,也许李弘信一直都在等待时机意图卷土重来。”
齐宁冷笑道:“所以这些人都在等着和李弘信一起起兵谋反?”
“爵爷说错了。”丹都骨摇头道:“他们是在等着和李弘信一起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等着和李弘信一起谋反!”
齐宁微微一怔,但立刻就明白了丹都骨的意思,淡淡笑道:“大苗王的意思是说,如果李弘信即使谋反,这帮人也不会立刻跟随,观望风向,只等李弘信有成功的希望,这帮人才会跟随?”
“正是这个意思。”丹都骨道:“这些人不在少数,而且都会观望风向,可是一旦他们追随李弘信,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朝廷的威胁甚于当年。”
“甚于当年?”
“爵爷,当年大楚立国,李氏家族在西川独霸一方,自立为王。”丹都骨道:“大楚立国之时,李家几代人在西川已经统治了几十年,拥有着极为厚实的根基,锦衣老侯爷能够平定西川,固然是因为老侯爷统兵有方,楚军骁勇善战,但除此之外,还另有原因。”顿了一顿,才继续道:“爵爷应该知道,当年楚军平蜀之时,苗家七十二洞的黑岩洞为楚军出过力,但除此之外,其他各寨却都是按兵不动,既没有协助楚军,也没有帮助李弘信。”
齐宁微点头,这一点他自然是知道,当年楚军伐蜀,大苗王为了保护苗家七十二洞,下令苗人不得卷入那场战事,而黑岩洞因为协助楚军,受到苗家七十二洞的排斥。
“苗家人没有卷入那场战事,相信爵爷也能够体谅我们的苦衷。”丹都骨正色道:“当年那场战事,楚军和蜀军实力其实相当,在当时没有人能判断出到底谁最终能够取胜,如果苗人卷入其中,战后必将给苗家人带来无穷的灾难,所以老苗王当时的选择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换做是我,也会如此。”
齐宁颔首道:“我能够理解。”
“苗家人没有追随李弘信,除了是要保全自身,也是因为在李家统治西川之时,对苗家人薄情寡恩,极尽盘剥之能事。”大苗王神情冷峻:“其实如果当年李家对苗人有恩,危难时候,苗家人未必不会出手相助。”
齐宁知道大苗王这般说,已经是对自己十分坦诚,端起酒碗,向大苗王敬过去,两人都是一口饮尽,齐宁拿起竹筒,为大苗王和自己倒上了酒。
“当年不仅是苗家人没有相助李家,便是那些士绅世族,也没有全力支持李家。”大苗王道:“李家在西川为了稳固自己家的统治,所有重要的位置都是由自己的亲族担任,为提防世族对李家形成威胁,也曾打压过他们,所以楚军打到西川的时候,李氏亲族和那些受了李家恩惠的人会全力抵抗,大多数士绅其实已经生了异心,恕我直言,如果当初西川士绅全力支持李家,即使楚军最后依然能取胜,但那场战事至少还要推迟数年之久。”
齐宁皱眉道:“当年那群世族对李家已经三心二意,难道如今还会有支持李弘信之心?”
“西川成为大楚治下之后,朝廷一开始对西川的世族确实是多加安抚,收揽众心,那时候李弘信根本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希望。”大苗王道:“但是此后楚国与北汉连年厮杀,特别是秦淮大战,双方之耗费难以计算,那几年朝廷从西川征收的赋税极重,西川士绅怨声载道,对朝廷已经生出了不满之心,许都人都觉得,比及当年在李家的统治下,如今楚国征收赋税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汉之争,都是为了能够一统天下,双方倾尽全力想要吞并对方,期间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的消耗当然是天文数字。
齐宁心知西川富庶之地,楚国与汉军之争,打的就是钱粮,从西川征纳赋税当然是必不可少。
战事固然会给西川的百姓带来负担,但朝廷当然也不会让西川的士绅轻松。
大楚平定西川之后,对蜀王李弘信已经做了妥善的安置,至若那些士绅大族,朝廷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但这并不代表朝廷就此放任这些豪族,朝廷利用战事对西川豪族征收重赋,固然是为了支撑前线的战事,但却也是为了削弱西川豪族的实力,乃是一箭双雕之举。
西川豪族在重税之下,对朝廷心存不满,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齐宁明白过来,冷笑道:“他们觉得缴纳赋税太重,所以又生出让李家东山再起的心思,但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李弘信,可是一旦李弘信真的西川兴风作浪闹出势头来,他们便会追随李弘信,大力支持。”
大苗王颔首道:“正是如此,西川士绅多有豪富之辈,只要他们倾力支持李弘信,钱粮和兵马都不会缺,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气候。所以莫看现在李弘信似乎手无大权,但是只要抓准机会,他很容易就会形成势力,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威胁。”
齐宁若有所思,沉吟片刻,才道:“如此看来,最希望西川陷入动荡的便是李弘信,只要西川一乱,他便有了机会。”看着大苗王道:“他暗中勾连朗察都鲁,就是希望朗察都鲁率先挑起动乱,如此他就有机会趁机为乱。”
“朗察都鲁知道李弘信在西川的影响。”大苗王道:“朗察都鲁知道,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李弘信的支持,他将获得巨大的利益,李弘信承诺他为西川之王,他信以为真。”
齐宁冷笑道:“朗察都鲁也未免太小瞧了李弘信,李弘信处心积虑暗中谋划,即使事成,难道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将西川之王的位置交给朗察都鲁?”
“一旦野心太盛,就容易迷住眼睛。”大苗王叹道:“在朗察都鲁看来,他成为大苗王之后,便可控制苗家七十二洞,那是数十万之众,他觉得有这样的实力,未必不能成为西川之王。”指着那封信道:“其实朗察都鲁也不算太笨,这封信其实就是他与李弘信结盟的信物,如果手里没有拿住李弘信的把柄,朗察都鲁不会轻易相信李弘信。”
齐宁也释然:“李弘信亲手写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实际上是一种保证。李弘信现在手中没有太多实权,仅凭一张嘴无法说服朗察都鲁,朗察都鲁要求他亲笔写下这封信作为他日的证物,李弘信为了利用朗察都鲁,虽然明知道这封信在朗察都鲁手中会是把柄,但却也无奈,只能写下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
“朗察都鲁手里有这封信,才能信任李弘信,两人才能联手在一起。”大苗王道:“也许朗察都鲁心里还在想,如果他朝事成,李弘信违信背诺,他便可以拿这封信作为证物,让李弘信信守承诺。”冷冷一笑,道:“只是他不想想,如果真的等李弘信成了气候,又岂会在乎区区一封信,无非是一张废纸而已。”
齐宁想了一想,才道:“大苗王,这封信函你是什么时候找到?”
大苗王道:“那次事发过后,没过多久我便得到。”
“大苗王为何一直藏着这封信?”齐宁微皱眉:“李弘信密谋造反,你该早告诉我才是。”
大苗王神情肃然,摇头道:“如果不是发生今晚的事情,这封信爵爷只怕永远也瞧不见。”
“这.....?”齐宁一愣,但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大苗王叹道:“李弘信和朗察都鲁勾结,但计划失败,那么李弘信想要利用朗察都鲁控制苗家人的目的便会落空。我得到这封信,也想过是否禀报朝廷,但细细一想,还是将其隐瞒下来为好。老苗王不想让苗家人卷入是非之中,我同样是这个心思,但反对苗家七十二洞存有祸患之事,我都不会去做。”
“大巫可知道这封信的存在?”
“大巫确实知道,但大巫只让我自己来决断如何处理此事。”大苗王目光如炬:“爵爷不要怪我,你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事,我既然担负大苗王的职责,就只能为我苗家人的利益考虑。”脸色微冷:“我本以为不再追究下去,可是他们却不依不饶,今次竟然已经威胁到了大巫的安危,如此我也不能再装聋作哑,对此事视若罔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