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
二十多天前,当大周和女真兵马呈南北夹击之势挺进南京道和中京道时,辽国朝廷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宰相韩延寿向耶律宗元献策,他要去大辽所属各大部落进行游说,说服他们出动部族兵马为朝廷作战,因为朝廷已经到了危难之际。
事实上,大辽朝廷内部很多人对此是很怀疑的,他们认为,在这种时候,那些部族首领一旦知道情形已然恶化至此,不但不会出动人手助力,反而会趁机作乱落井下石,将局面搞得更加的不可收拾。
但是韩延寿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这种时候,各大部落首领不会这么做。因为大辽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一旦大辽倾覆,女真和大周瓜分大辽江山,各部落也将无立足之地。以韩延寿多年来对大辽这些北方所属部族的了解,他知道,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也只有灭国的危机才能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团结一致了。
耶律宗元支持了韩延寿的观点,他赞成韩延寿去试一试,他相信韩延寿的判断。因为若论大辽群臣之中有谁最了解这些部落首领们的心态,有谁最有声望能劝得他们回头的话,除了韩延寿再无可能是别人。
韩延寿临危受命,踏上了前往上京道整合大小部族的意见,说服他们组成联军为朝廷作战的旅程。韩延寿已然年过七十了,但他不顾自己身子的老迈,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赶到了上京临潢府。在路途上他便派出飞羽信使,召集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茶扎刺部等大大小小的北方数十部落的首领赶来临潢府聚集。若是耶律宗元发出这样的召唤,这些部落首领怕是一个也不会来。但是,倘若是韩延寿,这些人却是另一只心境。韩延寿是大辽国中德高望重之人,当初耶律宗元篡位登基,国内部族贵胄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蜂起之时,正是韩延寿从中斡旋,才让一场大辽内乱消弭于无形。由此可见韩延寿在大辽国内的声望。
可以说,若无韩延寿出任大辽宰相,以耶律宗元的威望,是不足以稳定住大辽国内的势力的,辽国国内也势必要经历一场战乱。
韩延寿抵达临潢府三日之后,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等大小部落的首领也陆续到达。当然也有不给面子和赶不到的,毕竟大辽疆域广阔,西部荒漠戈壁远在天边,不可能短时间赶到。但对于韩延寿而言,实力较强的部落来了十之七八,这已经足够了。
韩延寿没有隐瞒,他将女真人已然挺进中京道逼近大定府,大周三十万大军已然夺取涿州强渡桑干河抵近析津府的情形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众首领。韩延寿告诉他们,这一次大辽真的有灭国之危了。大周和女真联手,对大辽发动的是灭国之战,而非是简单的攻袭,大辽已然危在旦夕,急需援军支持。
众部落首领其实早已听到了些消息,但他们没想到情形已经变得如此糟糕。本来还有不少部落首领私下里已经缔结了同盟,这次来临潢府是想借韩延寿之口向耶律宗元提出一些条件,否则便要起兵反他的,可没想到居然听到了如此让人震惊的消息。众首领惊愕不已,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说自己实力微薄,部族兵马又非正规兵马,人数少,装备差,恐难有作为云云。有的则直接了当的说,他们没有起兵反耶律宗元便已经很给面子了,居然要帮耶律宗元,这绝无可能。
韩延寿并不生气,他告诉众人,他此行并非强迫众人出兵,众人不愿出力他也不会怪他们。但覆巢之下绝无完卵的道理他要跟众首领说个清楚。局面他要跟众首领讲清楚。即便众人不愿出兵,也要做好和大周以及女真兵马作战的准备,因为一旦朝廷兵马不敌,大周和女真大军便会攻占两京,直扑上京。各部落便要考虑是投降还是作战的问题了。是趁此时朝廷大军尚有七八十万,尚有一战之力的时候雪中送炭,还是之后独自应付大周和女真的联军,那是必须要众部落首领考虑的问题。
部落首领们也不是傻瓜,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答案很明显。等着朝廷倒下,女真大军和大周兵马打到他们的地盘上,那是极不明智的作法。辽人从未将女真和大周人放在眼里,更遑论要沦为他们的阶下之囚,仰其鼻息过日子。那女真首领完颜阿古大可不是一个和善的人,他们是野蛮人,臣服于他,那还不如臣服于耶律宗元呢。耶律宗元虽然不得人心,但他毕竟是大辽皇族,他夺取皇位的手段虽然令人不齿,但他本人还是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他当皇帝不是没有资格,而是手段卑鄙罢了。
韩延寿及时的抛出了两个诱人的条件,条件之一便是代表耶律宗元许诺,只要部落出兵相助,今后向朝廷强迫征缴的马匹人力物资都将大幅度削减。第二便是在权力上给予各部落更大的自专之权。以前为了削弱部族势力,朝廷指派官员进驻部落所辖之地,并派兵马在此驻扎监督,很多事若无朝廷允许,各部落是无法自专的。但现在韩延寿给予的承诺是,部落首领将会得到朝廷的授命成为当地拥有行政军师管辖权的节度使,朝廷不再驻军,而允许部落组建地方兵马,朝廷还将给予粮饷的供应。
这两个条件简直诱人之极,这其实便是给予了各大部落自治之权,基本上便是国中之国的概念。在他们各自的部落所辖范围之内,他们便如君主一般的存在,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条件倘若还有人不明白其价值,那除非是没有脑子了。
来之前,韩延寿私下里请求耶律宗元允许他以这样的条件说服各部落。耶律宗元当时便差点翻脸。这是严重削弱他的皇帝集权的举动,这些部落成了国中之国,权力将极大,朝廷还要允许他们公然养兵,甚至给他们钱粮当冤大头,这简直不可思议。耶律宗元差点便要骂韩延寿是老糊涂了。但韩延寿只一句话便让耶律宗元的怒火熄灭。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权力是皇上给的,皇上也可以拿回来的。”
韩延寿这淡淡的一句便让耶律宗元平静了下来。是啊,这时候若不给他们喂快大肥肉,怎么能让他们出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大道理固然要说,但光有大道理恐怕也显得空洞,一旦加上丰厚的条件,还怕他们不出兵。待局势平息之后,要整治他们还不是自己一道圣旨的事么?只要女真和大周被自己打败,自己难道还在乎那几十个大小部落么?何必在此刻斤斤计较。
如此条件之下,众部落首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要和大辽共存亡。于是乎,在短短五天之内,一只由地方部落私兵和临时征召的青壮牧民组成的部落联军便在临潢府集结完成。虽然这只兵马的装备是极为简陋的,但这些以游牧之民组成的兵马却是一只全骑兵兵马,且他们不像大辽其他地方的百姓,在历经百年时间的被大周同化的过程中丧失了他们善于骑射的传统,这些部落骑兵善骑射彪悍勇猛的特点并未有太多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才是辽国骑兵该有的原貌。
韩延寿率领这只人数高达十五万之多,由二十七个部落所组建的骑兵联军连夜出发,直奔中京大定府。因为按照之前的商议,这只兵马要投入中京道的战场之上,配合耶律宗元手中的优势兵力同女真人作战。至于析津府战场,只能让韩德遂暂时硬撑住。女真人才是心腹之患,必须先解决了女真人,回头孱弱的大周兵马便不足为虑了。而且南枢密院枢密使韩德遂应该有能力守住析津府,拖住大周兵马。
然而,韩延寿率军刚刚抵达饶州,便接到了来自耶律宗元的急旨。韩延寿也得知了耶律宗元掘坝阻挡女真大军的事实,更知道了女真大军毫发未损的逃出了洪水范围的消息。韩延寿差点气的吐血,耶律宗元太蠢了,也太恐惧女真了。兴中府丢了又如何?只要能收缩于大定府一带,己方的兵力大大多于女真人。再加上自己率领这十五万联军抵达,马步兵总数最少是女真人的三倍,当可寻求决战,将女真人一举歼灭余大定府城下。可他偏偏要下旨守住兴中府,导致了耶律材所率的十余万骑兵的覆灭。以至于逼迫他自己下达了掘坝泄洪的命令。此举必将给他本已经不好的声誉再添上黑色的一笔。让人心寒。他这么做必会让他自己更加的众叛亲离,这件事的后果不久后必然呈现。
不过虽然气愤之极,但眼下却不是生气的时候。耶律宗元在急旨上倒是下达了一个清醒的命令,他要韩延寿率领联军增援韩德遂的析津府,因为洪水虽然没有歼灭女真大军,但女真大军显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东进了。他们的补给路线被洪水断了,他们携带的干粮也应该告罄了。失去了兴中府作为依托的补给点,他们此刻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西进大定府。耶律宗元要韩延寿即刻领军增援析津府,那里大战将起,耶律宗元要求他和韩德遂能以优势兵力解决大周攻城兵马,挽救眼前危局。
耶律宗元的这道旨意是如此的及时,或者说冥冥中似乎他的气数未尽之故,部落联军抵达析津府时,析津府正面临破城之危,他们赶到的时间正及时。联军骑兵迂回城东西两侧,超了大周兵马的后路,扭转了已然必败之局。
而这一战的取胜,也让辽国在灭顶之灾之中起死回生。
……
林觉等人在十几日后回到了大周境内。在经过涿州境内的时候,林觉等人发现,涿州城已经重新为辽人攻克。或者说是大周的兵马主动放弃了涿州,因为在经历了大败之后,占据涿州已经毫无意义。涿州突入辽国境内,坚守此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想要继续组织大军重新进行一次向北的征伐,那便必须占据桑干河渡口,则涿州有守城的必要。而此刻,组织另一次的北伐显然是不可能了。
林觉的心情是沉重的,他知道眼下的局面意味着什么。大周兵败带来的后果并不难预料。女真大军独木难支,完颜阿古大想要灭辽的野心怕是要破灭了。以女真人那十几万兵力是根本无法单独灭了辽国的。析津府战事终了,辽人会调集大军去往中京道增援,完颜阿古大倘若不是疯子的话,当会立刻撤兵。
接下来,便是报复的时刻。辽人要先报复女真人还是大周,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以耶律宗元的脾性,他怎肯善罢甘休。无论是女真还是大周,恐怕都难以承受耶律宗元的怒火。大周看起来依旧兵马众多而且数量庞大,但在三十万精兵大败之后,他们战斗力也暴露无遗。精锐尚且如此,那些边镇挑剩下来的厢兵怕也只是一个个纸糊的摆设了。倘若指望他们和辽人开战是不现实的。
留在此处已经意义不大,林觉决定带着众人回伏牛山。如今局面大乱,自己必须要回山和郭昆等人商议,落雁军要做好准备。
正如林觉所预料的那般,在得知析津府之战大周兵马战败的消息之后,完颜阿古大选择了即刻撤回东京道。在放走林觉的当天上午,女真大军报复性的横扫了安德州,屠杀了数千辽国军民之后并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往西推进,而是调转马头撤往辽阳方向。完颜阿古大心中是极度不甘的,但无奈,他摊上了一个无能的盟友。三十万大军只攻到析津府城下便大败而归。大周的兵马如此无能,是完颜阿古大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心中愤怒不已,但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而且接下来他要面临的问题极为严峻。辽人如果集中兵力来攻击自己,自己怕是要被打回原形,又要回到长白山里去当野人。所以,早一日回撤,早一日布置防御之事,巩固占据的东京道的大片地盘才是自己该做的。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
七月流火,大周京城汴梁城的夏天是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怀的,那种炎热非言语所能形容。只是巳时时分,城中街道上的百姓便已经热的张口喘气,汗珠子不断的往下滚。不断的咒骂着这鬼天气。
豪门富户之家的夫人小姐们躲在花园凉亭的阴凉里,一边喝着冰镇的汤水,一边娇滴滴的抱怨着今年天气格外的炎热。却无视她们身旁打扇的婢女们却早已汗透衣衫。
早朝刚刚散去,大周文武官员们正从大殿门口的台阶上涌出。往常,数百人的大朝会散朝的时候,官员们都像是一群水鸭子一般的呜哩哇啦的说笑议论,哪怕是闲话也要扯几句玩笑。下朝时是最轻松的时刻。然而自从杨俊率领的三十万北征军兵败之后,无论是上朝还是下朝,文武百官们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今日,散朝的官员们不但个个沉默不语,而且一个个脸上还带着一种悲愤和羞愧的神情。他们佝偻着身子,匆匆而行,仿佛无法正视他人,逃也似的的一个个飞快的离开身后的那座大殿。
就在刚才,大周朝廷上下廷议决断了一件事情,便是同意了重新和辽人谈和的条件。而那条件是屈辱的,是在场每个人都难以接受,但却最终不得不接受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羞辱难安,才会逃也似的离开大殿。潜意识里似乎觉得离开这大殿越快,自己便能摆脱和这羞辱的和谈条款之间的关系。便不会成为大周的罪人一般。
杨俊兵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郭旭震惊之余都要吓得尿裤子了。他对这样的结果丝毫没有准备。大军兵临析津府的时候,郭旭一度认为辽国已然大势已去,他甚至准备拟旨让杨俊在攻下析津府之后东进攻击中京道,抢在女真人之前拿下大定府。占了便是自己的,免得到时候跟女真人扯皮分地盘。大周就要析津府大同府和大定府这三京之地了,这正是辽国地盘中的精华所在。这三京之地囊括了辽国最为富庶的地域和近一半的人口,剩下的那些贫瘠荒原沙漠便给女真人就是了。
美梦还没醒来,现实却如冰冷的风暴袭来。瓜分辽国的美梦变成了辽人要反击的噩梦。郭旭整个人都傻了。
接下来的消息接憧而至,没有任何悬念,辽人开始了他们的报复。辽国南枢密院枢密使,已经被封为南院大王的韩德遂集结了十五万兵马陈兵边境。据细作探报,大批辽军兵马正从中京道向着大周东北边界集结。毫无疑问,辽人要展开他们的报复行动,对大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大周如今字面上的兵力还有百余万,东北方向还有厢兵四十万,西北西夏境内还有西北厢军二十五万。京城还有禁军二十余万。看起来似乎有一战之力。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禁军是不能动的,他们要守卫京城。西北军守卫西夏,远水难解近渴,那也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指望的便是边境的四十万边军。听起来这四十万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其实郭旭和朝廷核心官员们都知道,这四十万兵马都是不堪一用的歪瓜裂枣。都是被杨俊挑剩下来的兵马,战斗力极其有限。
更恶心的是,为了支持杨俊的这三十万大军的北征,朝廷动用了几乎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钱粮、器械、车马、工匠,物资等等等等,所有的宝都压在了杨俊的北征大军身上。但这一切打了水漂之后,拿什么来抵抗辽人的报复?靠着这四十万没什么战斗力也没有作战物资的兵马?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郭旭已经冒了一次险。那已经耗尽了他的全部胆识。这一次,他不肯这么做了。加之宰相吕中天也认为不能在和辽人打了,这么打下去大周有亡国之虞。于是,郭旭终于决定,派出使者前往辽国求见耶律宗元,跟他们谈和。
二十多天前,当大周和女真兵马呈南北夹击之势挺进南京道和中京道时,辽国朝廷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宰相韩延寿向耶律宗元献策,他要去大辽所属各大部落进行游说,说服他们出动部族兵马为朝廷作战,因为朝廷已经到了危难之际。
事实上,大辽朝廷内部很多人对此是很怀疑的,他们认为,在这种时候,那些部族首领一旦知道情形已然恶化至此,不但不会出动人手助力,反而会趁机作乱落井下石,将局面搞得更加的不可收拾。
但是韩延寿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这种时候,各大部落首领不会这么做。因为大辽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一旦大辽倾覆,女真和大周瓜分大辽江山,各部落也将无立足之地。以韩延寿多年来对大辽这些北方所属部族的了解,他知道,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也只有灭国的危机才能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团结一致了。
耶律宗元支持了韩延寿的观点,他赞成韩延寿去试一试,他相信韩延寿的判断。因为若论大辽群臣之中有谁最了解这些部落首领们的心态,有谁最有声望能劝得他们回头的话,除了韩延寿再无可能是别人。
韩延寿临危受命,踏上了前往上京道整合大小部族的意见,说服他们组成联军为朝廷作战的旅程。韩延寿已然年过七十了,但他不顾自己身子的老迈,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赶到了上京临潢府。在路途上他便派出飞羽信使,召集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茶扎刺部等大大小小的北方数十部落的首领赶来临潢府聚集。若是耶律宗元发出这样的召唤,这些部落首领怕是一个也不会来。但是,倘若是韩延寿,这些人却是另一只心境。韩延寿是大辽国中德高望重之人,当初耶律宗元篡位登基,国内部族贵胄一片喊打喊杀之声蜂起之时,正是韩延寿从中斡旋,才让一场大辽内乱消弭于无形。由此可见韩延寿在大辽国内的声望。
可以说,若无韩延寿出任大辽宰相,以耶律宗元的威望,是不足以稳定住大辽国内的势力的,辽国国内也势必要经历一场战乱。
韩延寿抵达临潢府三日之后,达旦九部、达迷里部、梅里急部等大小部落的首领也陆续到达。当然也有不给面子和赶不到的,毕竟大辽疆域广阔,西部荒漠戈壁远在天边,不可能短时间赶到。但对于韩延寿而言,实力较强的部落来了十之七八,这已经足够了。
韩延寿没有隐瞒,他将女真人已然挺进中京道逼近大定府,大周三十万大军已然夺取涿州强渡桑干河抵近析津府的情形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众首领。韩延寿告诉他们,这一次大辽真的有灭国之危了。大周和女真联手,对大辽发动的是灭国之战,而非是简单的攻袭,大辽已然危在旦夕,急需援军支持。
众部落首领其实早已听到了些消息,但他们没想到情形已经变得如此糟糕。本来还有不少部落首领私下里已经缔结了同盟,这次来临潢府是想借韩延寿之口向耶律宗元提出一些条件,否则便要起兵反他的,可没想到居然听到了如此让人震惊的消息。众首领惊愕不已,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说自己实力微薄,部族兵马又非正规兵马,人数少,装备差,恐难有作为云云。有的则直接了当的说,他们没有起兵反耶律宗元便已经很给面子了,居然要帮耶律宗元,这绝无可能。
韩延寿并不生气,他告诉众人,他此行并非强迫众人出兵,众人不愿出力他也不会怪他们。但覆巢之下绝无完卵的道理他要跟众首领说个清楚。局面他要跟众首领讲清楚。即便众人不愿出兵,也要做好和大周以及女真兵马作战的准备,因为一旦朝廷兵马不敌,大周和女真大军便会攻占两京,直扑上京。各部落便要考虑是投降还是作战的问题了。是趁此时朝廷大军尚有七八十万,尚有一战之力的时候雪中送炭,还是之后独自应付大周和女真的联军,那是必须要众部落首领考虑的问题。
部落首领们也不是傻瓜,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答案很明显。等着朝廷倒下,女真大军和大周兵马打到他们的地盘上,那是极不明智的作法。辽人从未将女真和大周人放在眼里,更遑论要沦为他们的阶下之囚,仰其鼻息过日子。那女真首领完颜阿古大可不是一个和善的人,他们是野蛮人,臣服于他,那还不如臣服于耶律宗元呢。耶律宗元虽然不得人心,但他毕竟是大辽皇族,他夺取皇位的手段虽然令人不齿,但他本人还是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他当皇帝不是没有资格,而是手段卑鄙罢了。
韩延寿及时的抛出了两个诱人的条件,条件之一便是代表耶律宗元许诺,只要部落出兵相助,今后向朝廷强迫征缴的马匹人力物资都将大幅度削减。第二便是在权力上给予各部落更大的自专之权。以前为了削弱部族势力,朝廷指派官员进驻部落所辖之地,并派兵马在此驻扎监督,很多事若无朝廷允许,各部落是无法自专的。但现在韩延寿给予的承诺是,部落首领将会得到朝廷的授命成为当地拥有行政军师管辖权的节度使,朝廷不再驻军,而允许部落组建地方兵马,朝廷还将给予粮饷的供应。
这两个条件简直诱人之极,这其实便是给予了各大部落自治之权,基本上便是国中之国的概念。在他们各自的部落所辖范围之内,他们便如君主一般的存在,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条件倘若还有人不明白其价值,那除非是没有脑子了。
来之前,韩延寿私下里请求耶律宗元允许他以这样的条件说服各部落。耶律宗元当时便差点翻脸。这是严重削弱他的皇帝集权的举动,这些部落成了国中之国,权力将极大,朝廷还要允许他们公然养兵,甚至给他们钱粮当冤大头,这简直不可思议。耶律宗元差点便要骂韩延寿是老糊涂了。但韩延寿只一句话便让耶律宗元的怒火熄灭。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权力是皇上给的,皇上也可以拿回来的。”
韩延寿这淡淡的一句便让耶律宗元平静了下来。是啊,这时候若不给他们喂快大肥肉,怎么能让他们出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大道理固然要说,但光有大道理恐怕也显得空洞,一旦加上丰厚的条件,还怕他们不出兵。待局势平息之后,要整治他们还不是自己一道圣旨的事么?只要女真和大周被自己打败,自己难道还在乎那几十个大小部落么?何必在此刻斤斤计较。
如此条件之下,众部落首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要和大辽共存亡。于是乎,在短短五天之内,一只由地方部落私兵和临时征召的青壮牧民组成的部落联军便在临潢府集结完成。虽然这只兵马的装备是极为简陋的,但这些以游牧之民组成的兵马却是一只全骑兵兵马,且他们不像大辽其他地方的百姓,在历经百年时间的被大周同化的过程中丧失了他们善于骑射的传统,这些部落骑兵善骑射彪悍勇猛的特点并未有太多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才是辽国骑兵该有的原貌。
韩延寿率领这只人数高达十五万之多,由二十七个部落所组建的骑兵联军连夜出发,直奔中京大定府。因为按照之前的商议,这只兵马要投入中京道的战场之上,配合耶律宗元手中的优势兵力同女真人作战。至于析津府战场,只能让韩德遂暂时硬撑住。女真人才是心腹之患,必须先解决了女真人,回头孱弱的大周兵马便不足为虑了。而且南枢密院枢密使韩德遂应该有能力守住析津府,拖住大周兵马。
然而,韩延寿率军刚刚抵达饶州,便接到了来自耶律宗元的急旨。韩延寿也得知了耶律宗元掘坝阻挡女真大军的事实,更知道了女真大军毫发未损的逃出了洪水范围的消息。韩延寿差点气的吐血,耶律宗元太蠢了,也太恐惧女真了。兴中府丢了又如何?只要能收缩于大定府一带,己方的兵力大大多于女真人。再加上自己率领这十五万联军抵达,马步兵总数最少是女真人的三倍,当可寻求决战,将女真人一举歼灭余大定府城下。可他偏偏要下旨守住兴中府,导致了耶律材所率的十余万骑兵的覆灭。以至于逼迫他自己下达了掘坝泄洪的命令。此举必将给他本已经不好的声誉再添上黑色的一笔。让人心寒。他这么做必会让他自己更加的众叛亲离,这件事的后果不久后必然呈现。
不过虽然气愤之极,但眼下却不是生气的时候。耶律宗元在急旨上倒是下达了一个清醒的命令,他要韩延寿率领联军增援韩德遂的析津府,因为洪水虽然没有歼灭女真大军,但女真大军显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东进了。他们的补给路线被洪水断了,他们携带的干粮也应该告罄了。失去了兴中府作为依托的补给点,他们此刻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西进大定府。耶律宗元要韩延寿即刻领军增援析津府,那里大战将起,耶律宗元要求他和韩德遂能以优势兵力解决大周攻城兵马,挽救眼前危局。
耶律宗元的这道旨意是如此的及时,或者说冥冥中似乎他的气数未尽之故,部落联军抵达析津府时,析津府正面临破城之危,他们赶到的时间正及时。联军骑兵迂回城东西两侧,超了大周兵马的后路,扭转了已然必败之局。
而这一战的取胜,也让辽国在灭顶之灾之中起死回生。
……
林觉等人在十几日后回到了大周境内。在经过涿州境内的时候,林觉等人发现,涿州城已经重新为辽人攻克。或者说是大周的兵马主动放弃了涿州,因为在经历了大败之后,占据涿州已经毫无意义。涿州突入辽国境内,坚守此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想要继续组织大军重新进行一次向北的征伐,那便必须占据桑干河渡口,则涿州有守城的必要。而此刻,组织另一次的北伐显然是不可能了。
林觉的心情是沉重的,他知道眼下的局面意味着什么。大周兵败带来的后果并不难预料。女真大军独木难支,完颜阿古大想要灭辽的野心怕是要破灭了。以女真人那十几万兵力是根本无法单独灭了辽国的。析津府战事终了,辽人会调集大军去往中京道增援,完颜阿古大倘若不是疯子的话,当会立刻撤兵。
接下来,便是报复的时刻。辽人要先报复女真人还是大周,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以耶律宗元的脾性,他怎肯善罢甘休。无论是女真还是大周,恐怕都难以承受耶律宗元的怒火。大周看起来依旧兵马众多而且数量庞大,但在三十万精兵大败之后,他们战斗力也暴露无遗。精锐尚且如此,那些边镇挑剩下来的厢兵怕也只是一个个纸糊的摆设了。倘若指望他们和辽人开战是不现实的。
留在此处已经意义不大,林觉决定带着众人回伏牛山。如今局面大乱,自己必须要回山和郭昆等人商议,落雁军要做好准备。
正如林觉所预料的那般,在得知析津府之战大周兵马战败的消息之后,完颜阿古大选择了即刻撤回东京道。在放走林觉的当天上午,女真大军报复性的横扫了安德州,屠杀了数千辽国军民之后并没有按照之前的计划往西推进,而是调转马头撤往辽阳方向。完颜阿古大心中是极度不甘的,但无奈,他摊上了一个无能的盟友。三十万大军只攻到析津府城下便大败而归。大周的兵马如此无能,是完颜阿古大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心中愤怒不已,但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而且接下来他要面临的问题极为严峻。辽人如果集中兵力来攻击自己,自己怕是要被打回原形,又要回到长白山里去当野人。所以,早一日回撤,早一日布置防御之事,巩固占据的东京道的大片地盘才是自己该做的。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
七月流火,大周京城汴梁城的夏天是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忘怀的,那种炎热非言语所能形容。只是巳时时分,城中街道上的百姓便已经热的张口喘气,汗珠子不断的往下滚。不断的咒骂着这鬼天气。
豪门富户之家的夫人小姐们躲在花园凉亭的阴凉里,一边喝着冰镇的汤水,一边娇滴滴的抱怨着今年天气格外的炎热。却无视她们身旁打扇的婢女们却早已汗透衣衫。
早朝刚刚散去,大周文武官员们正从大殿门口的台阶上涌出。往常,数百人的大朝会散朝的时候,官员们都像是一群水鸭子一般的呜哩哇啦的说笑议论,哪怕是闲话也要扯几句玩笑。下朝时是最轻松的时刻。然而自从杨俊率领的三十万北征军兵败之后,无论是上朝还是下朝,文武百官们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今日,散朝的官员们不但个个沉默不语,而且一个个脸上还带着一种悲愤和羞愧的神情。他们佝偻着身子,匆匆而行,仿佛无法正视他人,逃也似的的一个个飞快的离开身后的那座大殿。
就在刚才,大周朝廷上下廷议决断了一件事情,便是同意了重新和辽人谈和的条件。而那条件是屈辱的,是在场每个人都难以接受,但却最终不得不接受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觉得羞辱难安,才会逃也似的离开大殿。潜意识里似乎觉得离开这大殿越快,自己便能摆脱和这羞辱的和谈条款之间的关系。便不会成为大周的罪人一般。
杨俊兵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郭旭震惊之余都要吓得尿裤子了。他对这样的结果丝毫没有准备。大军兵临析津府的时候,郭旭一度认为辽国已然大势已去,他甚至准备拟旨让杨俊在攻下析津府之后东进攻击中京道,抢在女真人之前拿下大定府。占了便是自己的,免得到时候跟女真人扯皮分地盘。大周就要析津府大同府和大定府这三京之地了,这正是辽国地盘中的精华所在。这三京之地囊括了辽国最为富庶的地域和近一半的人口,剩下的那些贫瘠荒原沙漠便给女真人就是了。
美梦还没醒来,现实却如冰冷的风暴袭来。瓜分辽国的美梦变成了辽人要反击的噩梦。郭旭整个人都傻了。
接下来的消息接憧而至,没有任何悬念,辽人开始了他们的报复。辽国南枢密院枢密使,已经被封为南院大王的韩德遂集结了十五万兵马陈兵边境。据细作探报,大批辽军兵马正从中京道向着大周东北边界集结。毫无疑问,辽人要展开他们的报复行动,对大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大周如今字面上的兵力还有百余万,东北方向还有厢兵四十万,西北西夏境内还有西北厢军二十五万。京城还有禁军二十余万。看起来似乎有一战之力。然而,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禁军是不能动的,他们要守卫京城。西北军守卫西夏,远水难解近渴,那也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指望的便是边境的四十万边军。听起来这四十万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其实郭旭和朝廷核心官员们都知道,这四十万兵马都是不堪一用的歪瓜裂枣。都是被杨俊挑剩下来的兵马,战斗力极其有限。
更恶心的是,为了支持杨俊的这三十万大军的北征,朝廷动用了几乎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钱粮、器械、车马、工匠,物资等等等等,所有的宝都压在了杨俊的北征大军身上。但这一切打了水漂之后,拿什么来抵抗辽人的报复?靠着这四十万没什么战斗力也没有作战物资的兵马?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郭旭已经冒了一次险。那已经耗尽了他的全部胆识。这一次,他不肯这么做了。加之宰相吕中天也认为不能在和辽人打了,这么打下去大周有亡国之虞。于是,郭旭终于决定,派出使者前往辽国求见耶律宗元,跟他们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