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都城汴梁城,秋意渐浓之时,风景变得极美。汴梁的秋天景色本就是比春夏两季的景色还要美的。地处大周北方,四季分明,汴梁城的秋天就是秋天的样子,天空肃穆,城池恢宏寥廓,在灰黑的高大殿宇和房舍之间,点缀红如烈火树冠。这一切都让汴梁的秋天如一副气势磅礴的壮丽画图一般。
今年,汴梁城的秋天依旧恢宏而壮丽。只不过,在这壮丽的秋景之中,似乎多了几分肃杀冷清颓废之气。这种肃杀之气不是来自于风景本身,而在于城中居住的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和感觉。
曾几何时,繁华富庶的中原上国大周,乃天下第一强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冠绝当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与之比肩。大周之繁盛是全方面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繁华鼎盛,更是精神文化科技上的全面碾压。那时候,大周人的精神面貌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满怀自豪和骄傲的。特别是作为大周京城汴梁的百姓,作为天子脚下的城市的居民,更是多了一番倨傲,多了一番对其他人的心理上的优越感。同为大周臣民,汴梁城的百姓永远对京城以外的人都多了一分高高在上的自我良好的感觉。这种精神气质也让汴梁这座城市在繁华之中,多了几分高不可攀,多了几分冷傲和势利以及向往。作为大周的都城,它的气质正是来自于居住在其中的百姓的气质的映射。
然而,近十余年来,大周的国力每况愈下,很明显呈现衰败之势。特别是最近这两年多的时间,大周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故,朝廷更迭,政策的改变,内忧外患的爆发,让整个大周遭受重大冲击。京城首当其冲,遭受的冲击最大。曾经的骄傲的心气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已经全无,一旦自信和自傲被踩碎之后,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极为卑微。原本高昂的头颅也变成了弯下的脊梁。并且随着整个经济民生的恶化,朝廷的高压控制言论的行为,汴梁城的百姓们已经很少如以前那般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高谈阔论,大声说笑了。如今的他们,走在街头行色匆匆,眉宇之间带着小心翼翼,行为举止猥琐而小心。早已经丧失了以前作为上国天子脚下的百姓的骄傲和优越感。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因为他们对整个大周朝廷的命运已经失去了信心。
大内皇宫中,后宫延福宫一角靠近西北湖畔的永安阁的院子里,大周皇帝郭旭正坐在秋天的阳光下眯着眼打盹。周围菊花开的灿烂,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浓郁馥香的气息,秋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这让郭旭睡的很是香甜,歪斜耷拉的嘴角甚至流下口水来。
郭旭之所以睡的这么香甜,倒不完全是因为这里安静祥和的氛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昨夜狂欢太久,到凌晨才歇息。睡
不到两个时辰又要起来上朝,迷迷糊糊昏头昏脑半天,直到晌午时分才安静下来,所以来到这里补个觉。
虽然他还年轻,还只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但这般夜夜笙歌的折腾,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但郭旭已经不在乎这些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沉溺在酒色之中的他已经不能自拔了。
要说郭旭原本便是如此颓废荒唐的人,那是不公平的。曾经的郭旭也是一个满怀踌躇之志,想要做一番大事的人。没当皇帝之前,他也是自律自爱之人。然而当他得到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才明白,原来治理大周这个大国不像他想的那么轻松愉悦。很快他便悲哀的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无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能力驾驭大周这艘大船。
之前郭旭对于先皇和父皇他们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嗤之以鼻,认为他们都是无能的,明明有更好的办法为何不用,偏偏要用那些不好的办法。譬如和辽国之间的燕云之盟,便是郭旭私下里常常义愤填膺的不满之一。那是可耻的羞辱的条款,辽人算什么东西,堂堂大周上国居然要看辽人的脸色,这简直是耻辱。
于是上任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真人人订立海上之盟,之后开始对辽人进行北征。然而他万万也没想到的是,结果居然是一败涂地一塌糊涂。他不得不为了保住皇位而杀了杨俊,并且和辽人签订了更为屈辱的和议条约。光是这件事,便让郭旭心里像是吞了苍蝇一般的恶心难受。他才终于明白,原来燕云之盟是如此公平的一个和议,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百年的和平,先皇的忍让换来了百年盛世,这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而自己所做的,已经毁了这一切的根基,最后不得不以千百倍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卑微无耻的摇尾乞怜的方式才订立了和议,勉强稳定住了局面。但大周所受的伤害已经大到无法接受了。
还有便是关于之前的变法之事,郭旭以前认为,父皇支持严正肃方敦孺进行变法的行为完全是多此一举,是败招。这造成了大周朝廷的分裂,也导致天下百姓的不满,是一次失败的施政决策。但当他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当他的帝国国库空空,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时候。当军队的军饷粮食都成了问题,很多事都因为没有银子而搁置的时候,郭旭才明白了为何父皇曾经那么坚决的支持变法。在变法推行的那一两年时间里,朝廷的财税收入翻了一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危机。民间虽然有不满的声音,但是更多的却是赞同的声音。因为百姓们有了土地耕种,起码有了饭吃。实际上莫看舆论沸沸,但其实总体是在便好。
而现在,变法派死的死杀的杀,新法废除之后的影响在
他登基之初还没有太显现出来,但很快财政的捉襟见肘,便让郭旭意识到新法原来是如此的重要。可惜朝廷无法回头了,最终他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通过找理由查抄豪富之家的财产充公,通过巧立名目的税负,强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让朝廷保持运转。但郭旭心里当然明白,这一切对大周的伤害有多么大。他也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原来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的料,根本就不具备一个能创造大周复兴盛世的明君。人有时候最可怕的时候便是看清了自己的真面目,那会让人心理上备受打击,自信全无。
登基之后的郭旭,其实便是一个认清楚自己,对自己从自负自傲到自卑自怜自我放弃的过程。当局面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难以收拾的时候,郭旭没有回天之法,他便只能沉溺于女人的身体上,沉溺于美酒歌舞之中去麻痹自己了。
而造成郭旭如此自我放弃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吕中天父子。如今的大周朝廷之中,吕中天父子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朝廷的官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几乎换了个遍,所有重要的官职都被新人所替代。当初吕中天的说法是,朝廷必须要大换血,换一批能干的官员上来,换掉那些陈腐冥顽的官员,才能有新的气象,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郭旭觉得他说的对,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臣子很多都是前朝之臣,这些人心里一定都在拿自己跟先皇作对比。他们也肯定在想自己夺位的事情。这些人心里对自己肯定是有看法的。既然如此,不如换掉他们,换上的人对自己必是感恩戴德的,这也是稳定地位的一种手段。但当郭旭发现,当自己每提出一件事情时,一旦吕中天反对,则朝中文武全部反对;一旦吕中天支持,朝中文武全部支持的时候,郭旭突然明白了,这些人都是吕中天的人。当他明白了这一点后,才惊愕的发现,原来整个朝廷其实已经是自己的外祖父说了算了。他的话已经不如吕中天的话管用了。
郭旭心里自然是愤怒的,但他没有胆量说出来,更没有胆量去做些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是怎样的人,他既然做了这一切,便说明他早有了准备。自己身边的殿前司侍卫是他的人,禁军的很多将领是他的人,在杨俊死后,以兵败之罪斩杀了大批的杨俊的党羽之后,整个大周军队已经在外祖父控制之中了。这种时候,自己若是想再来一次铲除行动,怕是死的是自己。
郭旭宁愿相信外祖父虽然专权,但他不会对自己不利。只要自己还是皇帝,他要权力便给就是。自己不跟他争抢,自己也抢不过。反正现在局势如此,索性将这个烂摊子丢给他去处置便是。自己不想,也没有能力去收拾。还不如万事不管,行乐装傻便是。
今年,汴梁城的秋天依旧恢宏而壮丽。只不过,在这壮丽的秋景之中,似乎多了几分肃杀冷清颓废之气。这种肃杀之气不是来自于风景本身,而在于城中居住的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和感觉。
曾几何时,繁华富庶的中原上国大周,乃天下第一强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冠绝当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与之比肩。大周之繁盛是全方面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繁华鼎盛,更是精神文化科技上的全面碾压。那时候,大周人的精神面貌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满怀自豪和骄傲的。特别是作为大周京城汴梁的百姓,作为天子脚下的城市的居民,更是多了一番倨傲,多了一番对其他人的心理上的优越感。同为大周臣民,汴梁城的百姓永远对京城以外的人都多了一分高高在上的自我良好的感觉。这种精神气质也让汴梁这座城市在繁华之中,多了几分高不可攀,多了几分冷傲和势利以及向往。作为大周的都城,它的气质正是来自于居住在其中的百姓的气质的映射。
然而,近十余年来,大周的国力每况愈下,很明显呈现衰败之势。特别是最近这两年多的时间,大周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故,朝廷更迭,政策的改变,内忧外患的爆发,让整个大周遭受重大冲击。京城首当其冲,遭受的冲击最大。曾经的骄傲的心气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已经全无,一旦自信和自傲被踩碎之后,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极为卑微。原本高昂的头颅也变成了弯下的脊梁。并且随着整个经济民生的恶化,朝廷的高压控制言论的行为,汴梁城的百姓们已经很少如以前那般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高谈阔论,大声说笑了。如今的他们,走在街头行色匆匆,眉宇之间带着小心翼翼,行为举止猥琐而小心。早已经丧失了以前作为上国天子脚下的百姓的骄傲和优越感。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因为他们对整个大周朝廷的命运已经失去了信心。
大内皇宫中,后宫延福宫一角靠近西北湖畔的永安阁的院子里,大周皇帝郭旭正坐在秋天的阳光下眯着眼打盹。周围菊花开的灿烂,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浓郁馥香的气息,秋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这让郭旭睡的很是香甜,歪斜耷拉的嘴角甚至流下口水来。
郭旭之所以睡的这么香甜,倒不完全是因为这里安静祥和的氛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昨夜狂欢太久,到凌晨才歇息。睡
不到两个时辰又要起来上朝,迷迷糊糊昏头昏脑半天,直到晌午时分才安静下来,所以来到这里补个觉。
虽然他还年轻,还只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但这般夜夜笙歌的折腾,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但郭旭已经不在乎这些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沉溺在酒色之中的他已经不能自拔了。
要说郭旭原本便是如此颓废荒唐的人,那是不公平的。曾经的郭旭也是一个满怀踌躇之志,想要做一番大事的人。没当皇帝之前,他也是自律自爱之人。然而当他得到了皇帝的宝座之后,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才明白,原来治理大周这个大国不像他想的那么轻松愉悦。很快他便悲哀的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无能,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能力驾驭大周这艘大船。
之前郭旭对于先皇和父皇他们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嗤之以鼻,认为他们都是无能的,明明有更好的办法为何不用,偏偏要用那些不好的办法。譬如和辽国之间的燕云之盟,便是郭旭私下里常常义愤填膺的不满之一。那是可耻的羞辱的条款,辽人算什么东西,堂堂大周上国居然要看辽人的脸色,这简直是耻辱。
于是上任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真人人订立海上之盟,之后开始对辽人进行北征。然而他万万也没想到的是,结果居然是一败涂地一塌糊涂。他不得不为了保住皇位而杀了杨俊,并且和辽人签订了更为屈辱的和议条约。光是这件事,便让郭旭心里像是吞了苍蝇一般的恶心难受。他才终于明白,原来燕云之盟是如此公平的一个和议,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百年的和平,先皇的忍让换来了百年盛世,这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而自己所做的,已经毁了这一切的根基,最后不得不以千百倍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卑微无耻的摇尾乞怜的方式才订立了和议,勉强稳定住了局面。但大周所受的伤害已经大到无法接受了。
还有便是关于之前的变法之事,郭旭以前认为,父皇支持严正肃方敦孺进行变法的行为完全是多此一举,是败招。这造成了大周朝廷的分裂,也导致天下百姓的不满,是一次失败的施政决策。但当他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当他的帝国国库空空,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时候。当军队的军饷粮食都成了问题,很多事都因为没有银子而搁置的时候,郭旭才明白了为何父皇曾经那么坚决的支持变法。在变法推行的那一两年时间里,朝廷的财税收入翻了一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危机。民间虽然有不满的声音,但是更多的却是赞同的声音。因为百姓们有了土地耕种,起码有了饭吃。实际上莫看舆论沸沸,但其实总体是在便好。
而现在,变法派死的死杀的杀,新法废除之后的影响在
他登基之初还没有太显现出来,但很快财政的捉襟见肘,便让郭旭意识到新法原来是如此的重要。可惜朝廷无法回头了,最终他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通过找理由查抄豪富之家的财产充公,通过巧立名目的税负,强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让朝廷保持运转。但郭旭心里当然明白,这一切对大周的伤害有多么大。他也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原来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的料,根本就不具备一个能创造大周复兴盛世的明君。人有时候最可怕的时候便是看清了自己的真面目,那会让人心理上备受打击,自信全无。
登基之后的郭旭,其实便是一个认清楚自己,对自己从自负自傲到自卑自怜自我放弃的过程。当局面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难以收拾的时候,郭旭没有回天之法,他便只能沉溺于女人的身体上,沉溺于美酒歌舞之中去麻痹自己了。
而造成郭旭如此自我放弃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吕中天父子。如今的大周朝廷之中,吕中天父子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朝廷的官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几乎换了个遍,所有重要的官职都被新人所替代。当初吕中天的说法是,朝廷必须要大换血,换一批能干的官员上来,换掉那些陈腐冥顽的官员,才能有新的气象,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郭旭觉得他说的对,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臣子很多都是前朝之臣,这些人心里一定都在拿自己跟先皇作对比。他们也肯定在想自己夺位的事情。这些人心里对自己肯定是有看法的。既然如此,不如换掉他们,换上的人对自己必是感恩戴德的,这也是稳定地位的一种手段。但当郭旭发现,当自己每提出一件事情时,一旦吕中天反对,则朝中文武全部反对;一旦吕中天支持,朝中文武全部支持的时候,郭旭突然明白了,这些人都是吕中天的人。当他明白了这一点后,才惊愕的发现,原来整个朝廷其实已经是自己的外祖父说了算了。他的话已经不如吕中天的话管用了。
郭旭心里自然是愤怒的,但他没有胆量说出来,更没有胆量去做些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是怎样的人,他既然做了这一切,便说明他早有了准备。自己身边的殿前司侍卫是他的人,禁军的很多将领是他的人,在杨俊死后,以兵败之罪斩杀了大批的杨俊的党羽之后,整个大周军队已经在外祖父控制之中了。这种时候,自己若是想再来一次铲除行动,怕是死的是自己。
郭旭宁愿相信外祖父虽然专权,但他不会对自己不利。只要自己还是皇帝,他要权力便给就是。自己不跟他争抢,自己也抢不过。反正现在局势如此,索性将这个烂摊子丢给他去处置便是。自己不想,也没有能力去收拾。还不如万事不管,行乐装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