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刘巴。”袁绍答曰。
“此何人也?”合肥侯竟不识。
袁绍窥芴上蝇头小楷,娓娓道来:“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年十八,为郡吏。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恐为表所恨,遂远适交阯,更姓为张。因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注①)’去,为刘繇座上宾。巴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祖为苍梧太守。父为江夏太守。”合肥侯这便了然。此二处,皆是东吴心腹要害之地。
“正是。”袁绍答曰。
“可是宗室。”合肥侯又问。
“未曾闻也。”袁绍如实作答。
“此人何在。”不是宗室亦无妨。
“正在城中。”袁绍奏曰。
“速,请来一见。”兹事体大,合肥侯需验明正身。
“喏。”
稍后,便有儒服高士,入殿觐见。
“庶民刘巴,叩见陛下。”名士自风流。
合肥侯见之甚喜:“免礼,赐座。”
“谢陛下。”
“出汉室乎?”合肥侯先问。
“乃烝阳单家。”刘巴速答。
“闻,与士燮计议不合,可有其事乎?”合肥侯再问。
“确有此事。”刘巴再答。
“愿闻其详。”合肥侯必有此问。若果与士燮交恶,焉能再为使。
原来,有建宁豪帅雍闿,前汉什邡侯雍齿之后,常通商往来,为士燮座上宾。慕名来访,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雍齿因忿恚。翌日自去,于士燮当面,言及此事。
士燮遂谓巴曰:“雍闿恩信著于南土,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稍微礼贤下士)。”
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所谓“计议不合”,原来如此。
合肥侯笑道:“士燮必有笼络南中大姓之心。”
“陛下明见。然‘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南中大姓,聚众障道,不服王法。幸有蓟王,安定岭南,凿穿内外水路。又使治粟、水衡二尉,巡游枝津水路。一众宵小,不敢恣意。然若结好州郡长吏,暗通关津守将,久必成害。”刘巴果有远见:“故不与其相交。”
“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合肥侯遂以心腹事相托:“朕欲以燮绥南土,督七郡。可为使乎?”
“南土无忧矣。”刘巴肃容下拜:“敢不从命。”
合肥侯大喜,遂封刘巴为尚书。持节,出使交州。
自曲阿乘舟南下。数日已达龙编。
驰入太守府,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吴巨,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
宣毕,士燮并未领命。
待屏退左右,刘巴耳语相问:“名府,何不领命?”
士燮答曰:“今天下三分,叔侄各立。燮素愚钝,未识正朔也。”言下之意,叔侄三人,各立为帝。究竟奉主何人,事关身家性命,不可不慎重。
士燮所虑,自不出刘巴所料。这便暗授机宜:“何不轻舟北上,求问贵人?”
“嘶……”刘巴如此露骨,反令士燮生疑:“子初,何出此言?”
刘巴一笑高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莽非刘而王,天下共击之。自黄巾乱后,朝政日非。交州远距中原,相隔万里。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便有如窦融保全河西之功劳,又怎能与您想比呢)?
且府君,身本名儒,兄弟四人,拥兵据郡,岭海归心。中原丧乱,刘焉、刘表皆窥南土,若于此时,以甲兵之力,循赵佗之迹,连横东吴,庶几比美桓文哉(可比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晋文公吗)?”
“好一个‘以甲兵之力,循赵佗之迹’。”士燮反驳:“若为赵佗,大祸至也。”若如赵佗,自立为王,蓟王必传檄天下。亲提百万大军,渡海来攻。大祸临头,死期不远。
“明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刘巴谆谆善诱:“岂不闻王子师,狐虎之威乎?”
“原来如此。”士燮这便醒悟。乃是假合肥侯之威,行拥兵自重之举。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既如此,问计吾妹,又是何故?”
“窃以为,蓟王亦乐见事成。”刘巴语出惊人。
“蓟王欲天下大乱乎?”士燮焉能不惊问。
“非也。”刘巴答曰:“猛虎群狼,四海英雄也。”
士燮似有所悟:“可比客卿孙破虏乎?”
刘巴慨叹:“《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便如今之时局也。”
“果然‘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士燮终是醒悟。
事不宜迟,这便遣使北上。问计士贵人。
蓟王宫,北宫瑞麟阁。
收长兄手书,士贵人心领神会。这便转呈夫君当面。
刘备观后笑问:“元舅,何有此见?”表情颇多意外。
士异答曰:“闻,乃名士刘巴,暗授机宜。”
刘备慨叹:“刘巴,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难独任也。”正如贾诩、李儒,等众谋主。普天之下,唯我蓟王,知人善任,广阔胸襟。否则必为庸主所忌,难得善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宿命使然。
“夫君明见。”士贵人眸中情深似海。
“回书元舅:可行。”
“喏。”
得蓟王首肯。士燮遂择吉日,沐浴焚香,于大庭广众之下,领吏民奉诏。拜绥南中郎将,领交趾太守,董督七郡。
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南京。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合肥侯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至此,江东四郡,并南州四郡,皆奉合肥侯为主。
时局趋于明朗。
“此何人也?”合肥侯竟不识。
袁绍窥芴上蝇头小楷,娓娓道来:“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年十八,为郡吏。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恐为表所恨,遂远适交阯,更姓为张。因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注①)’去,为刘繇座上宾。巴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祖为苍梧太守。父为江夏太守。”合肥侯这便了然。此二处,皆是东吴心腹要害之地。
“正是。”袁绍答曰。
“可是宗室。”合肥侯又问。
“未曾闻也。”袁绍如实作答。
“此人何在。”不是宗室亦无妨。
“正在城中。”袁绍奏曰。
“速,请来一见。”兹事体大,合肥侯需验明正身。
“喏。”
稍后,便有儒服高士,入殿觐见。
“庶民刘巴,叩见陛下。”名士自风流。
合肥侯见之甚喜:“免礼,赐座。”
“谢陛下。”
“出汉室乎?”合肥侯先问。
“乃烝阳单家。”刘巴速答。
“闻,与士燮计议不合,可有其事乎?”合肥侯再问。
“确有此事。”刘巴再答。
“愿闻其详。”合肥侯必有此问。若果与士燮交恶,焉能再为使。
原来,有建宁豪帅雍闿,前汉什邡侯雍齿之后,常通商往来,为士燮座上宾。慕名来访,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雍齿因忿恚。翌日自去,于士燮当面,言及此事。
士燮遂谓巴曰:“雍闿恩信著于南土,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稍微礼贤下士)。”
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所谓“计议不合”,原来如此。
合肥侯笑道:“士燮必有笼络南中大姓之心。”
“陛下明见。然‘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南中大姓,聚众障道,不服王法。幸有蓟王,安定岭南,凿穿内外水路。又使治粟、水衡二尉,巡游枝津水路。一众宵小,不敢恣意。然若结好州郡长吏,暗通关津守将,久必成害。”刘巴果有远见:“故不与其相交。”
“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合肥侯遂以心腹事相托:“朕欲以燮绥南土,督七郡。可为使乎?”
“南土无忧矣。”刘巴肃容下拜:“敢不从命。”
合肥侯大喜,遂封刘巴为尚书。持节,出使交州。
自曲阿乘舟南下。数日已达龙编。
驰入太守府,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吴巨,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
宣毕,士燮并未领命。
待屏退左右,刘巴耳语相问:“名府,何不领命?”
士燮答曰:“今天下三分,叔侄各立。燮素愚钝,未识正朔也。”言下之意,叔侄三人,各立为帝。究竟奉主何人,事关身家性命,不可不慎重。
士燮所虑,自不出刘巴所料。这便暗授机宜:“何不轻舟北上,求问贵人?”
“嘶……”刘巴如此露骨,反令士燮生疑:“子初,何出此言?”
刘巴一笑高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莽非刘而王,天下共击之。自黄巾乱后,朝政日非。交州远距中原,相隔万里。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便有如窦融保全河西之功劳,又怎能与您想比呢)?
且府君,身本名儒,兄弟四人,拥兵据郡,岭海归心。中原丧乱,刘焉、刘表皆窥南土,若于此时,以甲兵之力,循赵佗之迹,连横东吴,庶几比美桓文哉(可比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晋文公吗)?”
“好一个‘以甲兵之力,循赵佗之迹’。”士燮反驳:“若为赵佗,大祸至也。”若如赵佗,自立为王,蓟王必传檄天下。亲提百万大军,渡海来攻。大祸临头,死期不远。
“明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刘巴谆谆善诱:“岂不闻王子师,狐虎之威乎?”
“原来如此。”士燮这便醒悟。乃是假合肥侯之威,行拥兵自重之举。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既如此,问计吾妹,又是何故?”
“窃以为,蓟王亦乐见事成。”刘巴语出惊人。
“蓟王欲天下大乱乎?”士燮焉能不惊问。
“非也。”刘巴答曰:“猛虎群狼,四海英雄也。”
士燮似有所悟:“可比客卿孙破虏乎?”
刘巴慨叹:“《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便如今之时局也。”
“果然‘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士燮终是醒悟。
事不宜迟,这便遣使北上。问计士贵人。
蓟王宫,北宫瑞麟阁。
收长兄手书,士贵人心领神会。这便转呈夫君当面。
刘备观后笑问:“元舅,何有此见?”表情颇多意外。
士异答曰:“闻,乃名士刘巴,暗授机宜。”
刘备慨叹:“刘巴,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难独任也。”正如贾诩、李儒,等众谋主。普天之下,唯我蓟王,知人善任,广阔胸襟。否则必为庸主所忌,难得善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宿命使然。
“夫君明见。”士贵人眸中情深似海。
“回书元舅:可行。”
“喏。”
得蓟王首肯。士燮遂择吉日,沐浴焚香,于大庭广众之下,领吏民奉诏。拜绥南中郎将,领交趾太守,董督七郡。
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南京。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合肥侯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至此,江东四郡,并南州四郡,皆奉合肥侯为主。
时局趋于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