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兴拿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是上次发给他的,杯子一-看落款,是个女生的名。
下课后,杯子硬着头皮找王老师坦白交代,把情况一说,老师立马就不高兴了,拉长了脸,说:“信都派完了,没派完的也都交给她别的课上的学生了,这会儿那边回信都该来了。”
杯子又是一大通赔笑脸解释,然后王老师才同意他找别人借一封信,两人同时给一个孩子辅导。
杯子又找到不高兴,他爽快地把那个女生的信给了杯子。
信不长,写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和杯子猜的一-样,也就是一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困惑?
杯子当天就回了封三千字的长信,学分总算是保住了。
隔周,杯子和不高兴都收到了小姑娘的回信,杯子看完自己的,又和不高兴交换。
看完之后,杯子有点洋洋得意,因为小姑娘明显和他更交心。在给他的回信中她说自己不喜欢班上的某某同学,觉得那人很讨厌,问杯子她自己该怎么办。
然而她给不高兴的信就客套得多,主要请教他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杯子这人不太谦虚,得意都写脸上,不高兴还真不高兴了,损了杯子几句,让他小心别“--树梨花压海棠”。
杯子回骂他:“老子没那个爱好,还就喜欢“备受摧残的容颜”。”
不高兴听出来他看过杜拉斯的《情人》,说他特喜欢那书,跟杯子就多聊了几句。
然后没头脑就“一脸不高兴”了,不高兴就不再跟杯子聊天,然后整节课都在尴尬的气氛中度过。
他们收到了小姑娘的第二次回信,始料未及,事情开始朝未知的方向发展。
给她的信里,杯子建议她不要给我们分别回信,只要合起来回一封就好,不要耽误太多学习时间。小姑娘在信中回答:“我没有写两封信啊,我一直在给你一个人写。”
杯子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赶紧找到不高兴,仔细对比了小姑娘的笔迹,确定是一个人没错,署名也是一个人。
但是杯子敏感地觉得这事有问题,于是找到王老师,把信给她看。
王老师看过后想了想,要他正常回信,并忽略这个问题,这次换不高兴询问她写两封信的事,看看有什么反应。
第三封信,小姑娘给不高兴的回信中依然否认了这件事。
王老师叫他们不要再回信了,说她准备去一趟那所中学,见见那个小姑娘。
老师认为,虽然不排除分裂型人格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不高,也许她只是一个爱幻想的小姑娘罢了, 30%的十岁以下儿童,都进行过”幻想伙伴”游戏,这种游戏在缺乏陪伴的家庭中更易发生。
如果幻想出来的角色是人,那”它”通常来自儿童不熟悉又觉得有魅力的不同文化环境,比如美国孩子可能会幻想出一个会功夫的中国孩子,如果幻想出来的角色是动物、动画片人物,那则是儿童另一种人格的化身。
因为幻想出来的角色无法与成人互动,所以有时候儿童会代替”幻想伙伴”做一-些事情。
有这样的案例:男孩子吃了很多果冻,还要继续吃鸡腿,被家长阻止时他争辩说,果冻是杰克要吃的,我还没吃呢!
王老师说她也没听说过“幻想伙伴”写信的情况,而且这种游戏在青春期之前就会逐渐消失,她也没听说过中学生的案例。
所以见到小姑娘之前什么也无法确定。
但是王老师忘了一-点,就算他们不给她写信,她也依然可以给他们写。
再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先把杯子和不高兴叫到一-旁,杯子被没头脑盯得后背直痒,杯子猜他在心里已经把他杀了上百遍了。
王老师一脸轻松地告诉他们,放心吧,小姑娘没事,找她谈了一-次,她承认分别给他们写信了。
因为别人都收到一封,她两封,所以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受重视。
但是由于性格内向,又不想太招摇,所以下意识地否认给两个“大哥哥”写信。
但是小姑娘有点过于内向了,对成长不利,还得慢慢引导。
既不是人格分裂,也不是爱幻想,这真是太好了。
在杯子刚以为事情已经结束的时候,又收到了小姑娘的来信,不高兴没收到。
信中她只字未提老师去学校找她的事,不知道是刻意回避还是在那之前写的。
她说,她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同学每天喷劣质香水,臭得要命,还把头发染成红色,怕老师看出来,又染了一层黑色。
这样在屋里看不出来,在阳光下能看出颜色。
她说她特别不喜欢这样“花枝招展”“金玉其外”的人,觉得特别“令人作呕”,因为排除了人格分裂的可能,回信依然是杯子的义务,杯子就字斟句酌地回了一封信。
大意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之类的屁话。然后还跟她探讨了--下”格调”的问题,顺便称赞她成语用得好。
从那以后,就只有杯子一个人收到小姑娘的来信了。
为此杯子还嘲笑不高兴缺乏魅力,他哼哼了两声,也不反驳。
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小姑娘认定杯子之后,信中所流露出来的阴暗面也越来越露骨,有时候让杯子开始无法招架。
她说她已经无法忍受那个女生了,她讨厌她每天炫耀,讨厌她每天在校服里面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一到课间就迫不及待地露出来。
她想把她的头发点一把火,让她变成秃子,看她还臭不臭美。
杯子赶紧向王老师求助。
老师让他找到不高兴,把小姑娘给他的信拿来,她要看。
等她把所有信件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之后王老师向他们摆摆手,说:“没事没事。”
杯子有些着急的说:“都这会儿了,这还叫没事呐?都快开篝火晚会啦!要不要跟那边学校联系一-下,先在操场把柴火垛架好。”
下课后,杯子硬着头皮找王老师坦白交代,把情况一说,老师立马就不高兴了,拉长了脸,说:“信都派完了,没派完的也都交给她别的课上的学生了,这会儿那边回信都该来了。”
杯子又是一大通赔笑脸解释,然后王老师才同意他找别人借一封信,两人同时给一个孩子辅导。
杯子又找到不高兴,他爽快地把那个女生的信给了杯子。
信不长,写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和杯子猜的一-样,也就是一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困惑?
杯子当天就回了封三千字的长信,学分总算是保住了。
隔周,杯子和不高兴都收到了小姑娘的回信,杯子看完自己的,又和不高兴交换。
看完之后,杯子有点洋洋得意,因为小姑娘明显和他更交心。在给他的回信中她说自己不喜欢班上的某某同学,觉得那人很讨厌,问杯子她自己该怎么办。
然而她给不高兴的信就客套得多,主要请教他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杯子这人不太谦虚,得意都写脸上,不高兴还真不高兴了,损了杯子几句,让他小心别“--树梨花压海棠”。
杯子回骂他:“老子没那个爱好,还就喜欢“备受摧残的容颜”。”
不高兴听出来他看过杜拉斯的《情人》,说他特喜欢那书,跟杯子就多聊了几句。
然后没头脑就“一脸不高兴”了,不高兴就不再跟杯子聊天,然后整节课都在尴尬的气氛中度过。
他们收到了小姑娘的第二次回信,始料未及,事情开始朝未知的方向发展。
给她的信里,杯子建议她不要给我们分别回信,只要合起来回一封就好,不要耽误太多学习时间。小姑娘在信中回答:“我没有写两封信啊,我一直在给你一个人写。”
杯子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赶紧找到不高兴,仔细对比了小姑娘的笔迹,确定是一个人没错,署名也是一个人。
但是杯子敏感地觉得这事有问题,于是找到王老师,把信给她看。
王老师看过后想了想,要他正常回信,并忽略这个问题,这次换不高兴询问她写两封信的事,看看有什么反应。
第三封信,小姑娘给不高兴的回信中依然否认了这件事。
王老师叫他们不要再回信了,说她准备去一趟那所中学,见见那个小姑娘。
老师认为,虽然不排除分裂型人格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不高,也许她只是一个爱幻想的小姑娘罢了, 30%的十岁以下儿童,都进行过”幻想伙伴”游戏,这种游戏在缺乏陪伴的家庭中更易发生。
如果幻想出来的角色是人,那”它”通常来自儿童不熟悉又觉得有魅力的不同文化环境,比如美国孩子可能会幻想出一个会功夫的中国孩子,如果幻想出来的角色是动物、动画片人物,那则是儿童另一种人格的化身。
因为幻想出来的角色无法与成人互动,所以有时候儿童会代替”幻想伙伴”做一-些事情。
有这样的案例:男孩子吃了很多果冻,还要继续吃鸡腿,被家长阻止时他争辩说,果冻是杰克要吃的,我还没吃呢!
王老师说她也没听说过“幻想伙伴”写信的情况,而且这种游戏在青春期之前就会逐渐消失,她也没听说过中学生的案例。
所以见到小姑娘之前什么也无法确定。
但是王老师忘了一-点,就算他们不给她写信,她也依然可以给他们写。
再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先把杯子和不高兴叫到一-旁,杯子被没头脑盯得后背直痒,杯子猜他在心里已经把他杀了上百遍了。
王老师一脸轻松地告诉他们,放心吧,小姑娘没事,找她谈了一-次,她承认分别给他们写信了。
因为别人都收到一封,她两封,所以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受重视。
但是由于性格内向,又不想太招摇,所以下意识地否认给两个“大哥哥”写信。
但是小姑娘有点过于内向了,对成长不利,还得慢慢引导。
既不是人格分裂,也不是爱幻想,这真是太好了。
在杯子刚以为事情已经结束的时候,又收到了小姑娘的来信,不高兴没收到。
信中她只字未提老师去学校找她的事,不知道是刻意回避还是在那之前写的。
她说,她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同学每天喷劣质香水,臭得要命,还把头发染成红色,怕老师看出来,又染了一层黑色。
这样在屋里看不出来,在阳光下能看出颜色。
她说她特别不喜欢这样“花枝招展”“金玉其外”的人,觉得特别“令人作呕”,因为排除了人格分裂的可能,回信依然是杯子的义务,杯子就字斟句酌地回了一封信。
大意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之类的屁话。然后还跟她探讨了--下”格调”的问题,顺便称赞她成语用得好。
从那以后,就只有杯子一个人收到小姑娘的来信了。
为此杯子还嘲笑不高兴缺乏魅力,他哼哼了两声,也不反驳。
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小姑娘认定杯子之后,信中所流露出来的阴暗面也越来越露骨,有时候让杯子开始无法招架。
她说她已经无法忍受那个女生了,她讨厌她每天炫耀,讨厌她每天在校服里面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一到课间就迫不及待地露出来。
她想把她的头发点一把火,让她变成秃子,看她还臭不臭美。
杯子赶紧向王老师求助。
老师让他找到不高兴,把小姑娘给他的信拿来,她要看。
等她把所有信件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之后王老师向他们摆摆手,说:“没事没事。”
杯子有些着急的说:“都这会儿了,这还叫没事呐?都快开篝火晚会啦!要不要跟那边学校联系一-下,先在操场把柴火垛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