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石见战争爆发的时候。
对马海峡的海战也同时爆发。
倭国一面与出使长安,与大唐谈判,一面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倭国六万大军,乘船从下关出发,趁着夜幕向北进发。
战略意图是,重新攻占伽耶。
以此来获得重回大陆的跳板,和截断石见唐军的补给线。
换取与大唐谈判的主动权。
当然如果完胜,则继续北攻新罗,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
当天色蒙蒙亮起时,倭军已经过了对马岛。
再往西就是伽耶。
八百多艘大大小小的船铺满了整片海面。
而此时从伽耶出发的四百余条舰船,装载着二万唐军,迎面向倭军冲来。
双方由远至近,用弓弩向对方倾注着无穷无尽的箭矢。
在双方战斗正酣之时。
从对马岛东侧冲出另一支三百余艘船只的舰队——刘仁轨的所率三千神机卫和一万禁军。
东西夹击,腹背受敌,令倭国舰队方寸大乱。
显然倭军指挥官没有听说过赤壁之战。
倭军船只在混乱之时,选择的战术动作是渐渐地将船只集中起来。
这或许是陆战的习惯,背靠背,相互依仗吧。
而此时,刘仁轨的舰队所发射的箭矢已经不是普通的箭矢,而是火箭。
包扎着火油布条、熊熊燃烧的箭矢,向那些背靠背相互依仗的倭军船只射去。
瞬间引发起大火。
炽烈的火势被海风所鼓,引燃了周边更多的船只。
被烈火炽烤的倭军,顾及不上这是在海上,纷纷跳海。
战后倭国统计,因跳海而淹死、失踪的倭军士兵人数,在二万人以上。
反正此后五年之内,在对马海峡打渔的百姓年年丰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战的缘故。
海战只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在天色全亮时,战斗已经结束。
李靖部除了与倭军对攻时产生的二千多禁军的伤亡和三十多条船沉没,没有别的战损。
刘仁轨部有些夸张,一条船因操船不当,与己方另一条战船相撞,致使两船沉没,二百多人落水之后,被救起了大部分,但因为此时天色还暗,依然有二十余人失踪。
除此之外,再无战损。
对马海峡一战,大唐以三万三千人几乎以完胜,歼灭了倭国六万大军,其中俘获一万二千余人。余者皆死在海上,无一人返回倭国。
俘获大小船只三百余艘,余者皆被焚毁沉入海底。
此战意义重大,倭国因为战船损失,之后十年间,拼命地造船,都没有恢复元气。
基本丧失了派大军渡海的能力。
刘仁轨则一战成名,正式步入了大唐名将之列。
……。
将目光投向石见之战。
当一万倭军铺满了垛墙外整个地雷区域。
李沐下达了拉弦的命令。
这个命令数十年间一直被倭国人私下咒骂。
他们认为李沐是恶魔转生。
由此对李沐这个名字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当然这是后话。
数千地雷在一个区域同时被拉响的后果,是这片区域再无一个活人。
大部分人已经灰飞烟灭。
剩下的如果幸运,还能有个轮廓,但绝不会是整个的。
残肢断臂、断肉横飞,原本牟支城外,李沐以为自己已经经历过地狱了。
可真当看见这个血肉屠杀现场,李沐还是吐了,吐得撕心裂肺。
垛墙上的神机卫士兵几乎每个人都口鼻震出了血。
数里外的倭军都有不少被震倒在地。
五尺宽的垛墙有几处被震塌,数十名神机卫士兵死于塌陷。
这还是李沐再三关照,垛墙沿线一丈内,不得埋设地雷的情况下发生的。
一味地追求威力,强调容器密封性和装药量。
这个结果让李沐回到杭州后,直接下令减少地雷的装药量。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一万倭军的灰飞烟灭,没有动摇毛野形名的作战信心,反而令他更加疯狂。
心理极大的落差,让毛野形名甚至不再去考虑防守。
他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玉石俱焚。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看到垛墙塌陷,毛野形名的第一反应是唐军强弩之末,准备同归于尽。
垛墙塌陷更让毛野形名有了底气,因为他身后的骑兵能派上用场了。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亮起。
虽然倭军看到战场惨烈,已经士气大减。
可毛野形名还是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一万骑兵在前,三万步兵在后,五千弓手分成左右两部,掩护全军进攻。
毛野形名亲自率骑兵向唐军发起了总攻。
当如同蚁群的倭军骑兵进入三百步距离时,垛墙后的掷弹筒开始弹射。
每轮数百颗的炸弹,在倭国骑兵头上炸响,成千上万的铁蒺藜扫荡在战场的上空。
倭国骑兵如同被镰刀收割一般,齐刷刷地一波接着一波倒下。
神机卫士兵在堡垒、垛墙上的弓弩再次射击,收割着幸存者的性命。
可就算如此,还有成批的倭军骑兵冲过塌陷垛墙的缺口,冲入城墙内。
与早已严阵以待的神机卫将士发生了激战。
可因垛墙而失去速度的倭军骑兵,如何能抵抗神机卫士兵手中的天雷呢。
大部分的倭军在冲入垛墙的那一刻,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让后续前进的倭军步兵渐渐慢下了脚步。
看得越来越清晰的爆炸现场,一块块撕烂的血肉和一只只残缺的手脚。
当有个倭军士兵一脚踩到一团血糊的内脏,发出一声“哔叽”声时。
倭军士兵终于失控了。
他扔掉了手中的长枪,疯一样地奔逃。
恐惧是一种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倭军士兵加入了奔逃的队列。
以至于三万倭军最终止步于墙外一里,不敢踏入一步。
当最后一个冲入垛墙的骑兵,被砍下头颅时。
毛野形名横刀自杀了。
他至死也想不通,三万大军竟会在城墙前一哄而散,明明骑兵已经冲入城中,将胜利捏在手心的战局,怎么就迅速溃败了呢?
毛野形名永远无法明白,有些不对称的战斗,不是仅靠勇气和人数就能赢得胜利的。
对马海峡的海战也同时爆发。
倭国一面与出使长安,与大唐谈判,一面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倭国六万大军,乘船从下关出发,趁着夜幕向北进发。
战略意图是,重新攻占伽耶。
以此来获得重回大陆的跳板,和截断石见唐军的补给线。
换取与大唐谈判的主动权。
当然如果完胜,则继续北攻新罗,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
当天色蒙蒙亮起时,倭军已经过了对马岛。
再往西就是伽耶。
八百多艘大大小小的船铺满了整片海面。
而此时从伽耶出发的四百余条舰船,装载着二万唐军,迎面向倭军冲来。
双方由远至近,用弓弩向对方倾注着无穷无尽的箭矢。
在双方战斗正酣之时。
从对马岛东侧冲出另一支三百余艘船只的舰队——刘仁轨的所率三千神机卫和一万禁军。
东西夹击,腹背受敌,令倭国舰队方寸大乱。
显然倭军指挥官没有听说过赤壁之战。
倭军船只在混乱之时,选择的战术动作是渐渐地将船只集中起来。
这或许是陆战的习惯,背靠背,相互依仗吧。
而此时,刘仁轨的舰队所发射的箭矢已经不是普通的箭矢,而是火箭。
包扎着火油布条、熊熊燃烧的箭矢,向那些背靠背相互依仗的倭军船只射去。
瞬间引发起大火。
炽烈的火势被海风所鼓,引燃了周边更多的船只。
被烈火炽烤的倭军,顾及不上这是在海上,纷纷跳海。
战后倭国统计,因跳海而淹死、失踪的倭军士兵人数,在二万人以上。
反正此后五年之内,在对马海峡打渔的百姓年年丰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战的缘故。
海战只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在天色全亮时,战斗已经结束。
李靖部除了与倭军对攻时产生的二千多禁军的伤亡和三十多条船沉没,没有别的战损。
刘仁轨部有些夸张,一条船因操船不当,与己方另一条战船相撞,致使两船沉没,二百多人落水之后,被救起了大部分,但因为此时天色还暗,依然有二十余人失踪。
除此之外,再无战损。
对马海峡一战,大唐以三万三千人几乎以完胜,歼灭了倭国六万大军,其中俘获一万二千余人。余者皆死在海上,无一人返回倭国。
俘获大小船只三百余艘,余者皆被焚毁沉入海底。
此战意义重大,倭国因为战船损失,之后十年间,拼命地造船,都没有恢复元气。
基本丧失了派大军渡海的能力。
刘仁轨则一战成名,正式步入了大唐名将之列。
……。
将目光投向石见之战。
当一万倭军铺满了垛墙外整个地雷区域。
李沐下达了拉弦的命令。
这个命令数十年间一直被倭国人私下咒骂。
他们认为李沐是恶魔转生。
由此对李沐这个名字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当然这是后话。
数千地雷在一个区域同时被拉响的后果,是这片区域再无一个活人。
大部分人已经灰飞烟灭。
剩下的如果幸运,还能有个轮廓,但绝不会是整个的。
残肢断臂、断肉横飞,原本牟支城外,李沐以为自己已经经历过地狱了。
可真当看见这个血肉屠杀现场,李沐还是吐了,吐得撕心裂肺。
垛墙上的神机卫士兵几乎每个人都口鼻震出了血。
数里外的倭军都有不少被震倒在地。
五尺宽的垛墙有几处被震塌,数十名神机卫士兵死于塌陷。
这还是李沐再三关照,垛墙沿线一丈内,不得埋设地雷的情况下发生的。
一味地追求威力,强调容器密封性和装药量。
这个结果让李沐回到杭州后,直接下令减少地雷的装药量。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一万倭军的灰飞烟灭,没有动摇毛野形名的作战信心,反而令他更加疯狂。
心理极大的落差,让毛野形名甚至不再去考虑防守。
他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玉石俱焚。
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看到垛墙塌陷,毛野形名的第一反应是唐军强弩之末,准备同归于尽。
垛墙塌陷更让毛野形名有了底气,因为他身后的骑兵能派上用场了。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亮起。
虽然倭军看到战场惨烈,已经士气大减。
可毛野形名还是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一万骑兵在前,三万步兵在后,五千弓手分成左右两部,掩护全军进攻。
毛野形名亲自率骑兵向唐军发起了总攻。
当如同蚁群的倭军骑兵进入三百步距离时,垛墙后的掷弹筒开始弹射。
每轮数百颗的炸弹,在倭国骑兵头上炸响,成千上万的铁蒺藜扫荡在战场的上空。
倭国骑兵如同被镰刀收割一般,齐刷刷地一波接着一波倒下。
神机卫士兵在堡垒、垛墙上的弓弩再次射击,收割着幸存者的性命。
可就算如此,还有成批的倭军骑兵冲过塌陷垛墙的缺口,冲入城墙内。
与早已严阵以待的神机卫将士发生了激战。
可因垛墙而失去速度的倭军骑兵,如何能抵抗神机卫士兵手中的天雷呢。
大部分的倭军在冲入垛墙的那一刻,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让后续前进的倭军步兵渐渐慢下了脚步。
看得越来越清晰的爆炸现场,一块块撕烂的血肉和一只只残缺的手脚。
当有个倭军士兵一脚踩到一团血糊的内脏,发出一声“哔叽”声时。
倭军士兵终于失控了。
他扔掉了手中的长枪,疯一样地奔逃。
恐惧是一种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倭军士兵加入了奔逃的队列。
以至于三万倭军最终止步于墙外一里,不敢踏入一步。
当最后一个冲入垛墙的骑兵,被砍下头颅时。
毛野形名横刀自杀了。
他至死也想不通,三万大军竟会在城墙前一哄而散,明明骑兵已经冲入城中,将胜利捏在手心的战局,怎么就迅速溃败了呢?
毛野形名永远无法明白,有些不对称的战斗,不是仅靠勇气和人数就能赢得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