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心中急切地渴望李世民点头。
他知道,李世民不得不点头,因为李世民怕了,他怕李沐造反。
李沐身负杀父之仇,岂会没有反意?
这就是李世民现在深埋在心中的恐惧。
李世民终于点头了,“如果辅机能说服李沂答应婚事,朕便为其赐婚,到时就按辅机之计,扣留李沐待在长安。”
“谢陛下隆恩。”
如今长孙无忌与李沂的关系虽然称不上蜜月期,但说是召之即来,一点也不夸张。
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的举荐,李沂不可能掌握到如此大的权力。
四万神策卫啊,卫戍皇城,这是何等荣耀。
神机卫大将军,三品实职,要知道大唐从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避讳,实职最高的就是三品。
也就是说各部尚书令的品阶皆为三品。
所谓挑桃报李,李沂自然对长孙无忌是感恩的。
这天薄暮降临时,李沂在司徒府与长孙无忌父子饮酒高乐之后。
被长孙无忌引进了书房。
“大将军请。”
“司徒先请。”
落座之后,长孙无忌笑道:“大将军如今权势滔天,炽手可热,说起来大唐建国之来,除皇室之外,再无人可与大将军相提并论了。”
“全仗司徒举荐,末将铭记于心。”
“老夫想问问将军,对日后可有打算?”
“这……末将没有想过。”
“难道就没有想过有一天封国公、拜相屹立于朝堂之上?”
“末将没有如此野心。”
“不,不。年轻人还是得有些野心的。”长孙无忌微笑道,“如今就有个好机会。”
“哦?不知道司徒所说的好机会是什么?”
长孙无忌紧盯着李沂的脸,缓缓说道:“老夫看中将军日后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有意将小女许配于将军,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李沐一听,额头的冷汗“涮”地就下来了。
长孙无忌只有一女,名长孙明月。
而长孙明月与李沐之间的情感纠葛李沂是十分清楚的。
李沂为难地说道:“这……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
“明月姐姐当初与家兄……,恐怕家兄还向陛下请求过赐婚。”
长孙无忌断然阻止李沂继续说下去,“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况且陛下从未答应过赐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沐没有占其中一样,明月与他无一丝关系。”
“可……。”
长孙无忌抬手示意道:“将军是嫌弃小女了?”
“不,不。末将并无此意。”
“与你明说吧,这是陛下的意思,如果将军愿意,陛下明日便会下旨赐婚。当然,你如果不愿意,老夫也不会强迫于你。不过,后果嘛……你也应该清楚。”
长孙无忌冷冷地说道。
李沂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犹豫和忧郁显而易见。
其实长孙无忌到此时并未真正信任李沂,莫非李沂能答应婚事。
李沂思忖了好长时间,“请司徒宽容我几天时间,让我仔细考虑考虑。”
“不!”长孙无忌立马回绝道,“老夫已经说过,此事是陛下的意思,不能拖,前程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长孙无忌绝不会给李沂时间考虑,因为他要提防李沂向杭州传信。
如果被李沐事先知道此事,那很有可能,李沐会与李沂串连,使得此计失败。
只有将生米煮成熟饭,李沂就算现在还忠于李沐,那成婚之后,也就无法与李沐共处了。
这相当于是李沂的投名状。
看着李沂为难的神情,长孙无忌反而安心。
如果李沂一口答应,那长孙无忌反而会起疑心。
长孙无忌突然开口劝说道:“李沂啊,你如果娶了明月,那长孙氏就会成为你的依靠,对于你的前程有莫大的益处啊。况且,能得到陛下垂青,那封公拜相就在眼前。这可是许多人想要都得不到的机会啊。”
李沂有些动容。
“就算你与李沐兄弟情深,可陛下和老夫并无让你做对李沐不利之事。况且,你一直生活在李沐的阴影之下,世人只知李沐而不知有李沂,这让人情何以堪啊?男儿手中不可一日无权,如果你驳了陛下的心意,后果不用老父说,你也该明白。”
长孙无忌连劝带吓,让李沂的神色有了松动。
李沂突然一咬牙,应道:“我听司徒的。”
“好!”长孙无忌大喜,只要李沂同意婚事,就等于在与李沐之间划出了一道鸿沟。
如此,掌控住李沂便不是难事,而掌控李沂就等于掌控了四万神策卫。
长孙无忌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浪来。
……。
次日,李世民下旨,为李沂与长孙明月赐婚。
李世民破例册封长孙明月为会宁县主。
要知道,按唐律,亲王之女才可封为县主。
同时,李世民令宗正寺负责婚事纳采、问名、纳吉等诸事操办。
准备时间虽然仓促,不过按此时的习俗,家中女子一旦到了十四、五岁,父母都会准备好女儿的嫁妆,何况是象长孙氏这样的豪门世家。
凭着长孙氏的实力和宗正寺的帮忙,诸事的筹备迅速而有序地进行着。
可做为准新郎的李沂,此时正跪在杨氏面前。
“你说你,什么女子不好娶,非要娶长孙家的女人?”杨氏喋喋不休地已经教训了李沂很久了。
李沂默不作声地一直跪听着。
“沐儿与长孙无忌有深仇大恨,难道你不知道?你可想过,娶了长孙家的女人,如何面对你兄长?娘可是听说,沐儿与那个叫明月的有些瓜葛。”
李沂道:“娘,孩儿也是没有办法,这是陛下的旨意,孩儿要是违背,恐怕京城就待不下去了。”
“待不下去就不待了,回凉州去,再不行,南下杭州找你兄长去。”杨氏厉声喝道。
“得罪了皇帝,凉州是回不去了,而去杭州投奔大哥,孩儿不愿意一辈子在大哥的翼护下生活。况且,父亲的死还有这么多疑点……。”
杨氏惊问道:“你父亲的死有何疑点?”
李沂将李英节背后中箭的情形对杨氏说了一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他知道,李世民不得不点头,因为李世民怕了,他怕李沐造反。
李沐身负杀父之仇,岂会没有反意?
这就是李世民现在深埋在心中的恐惧。
李世民终于点头了,“如果辅机能说服李沂答应婚事,朕便为其赐婚,到时就按辅机之计,扣留李沐待在长安。”
“谢陛下隆恩。”
如今长孙无忌与李沂的关系虽然称不上蜜月期,但说是召之即来,一点也不夸张。
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的举荐,李沂不可能掌握到如此大的权力。
四万神策卫啊,卫戍皇城,这是何等荣耀。
神机卫大将军,三品实职,要知道大唐从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避讳,实职最高的就是三品。
也就是说各部尚书令的品阶皆为三品。
所谓挑桃报李,李沂自然对长孙无忌是感恩的。
这天薄暮降临时,李沂在司徒府与长孙无忌父子饮酒高乐之后。
被长孙无忌引进了书房。
“大将军请。”
“司徒先请。”
落座之后,长孙无忌笑道:“大将军如今权势滔天,炽手可热,说起来大唐建国之来,除皇室之外,再无人可与大将军相提并论了。”
“全仗司徒举荐,末将铭记于心。”
“老夫想问问将军,对日后可有打算?”
“这……末将没有想过。”
“难道就没有想过有一天封国公、拜相屹立于朝堂之上?”
“末将没有如此野心。”
“不,不。年轻人还是得有些野心的。”长孙无忌微笑道,“如今就有个好机会。”
“哦?不知道司徒所说的好机会是什么?”
长孙无忌紧盯着李沂的脸,缓缓说道:“老夫看中将军日后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有意将小女许配于将军,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李沐一听,额头的冷汗“涮”地就下来了。
长孙无忌只有一女,名长孙明月。
而长孙明月与李沐之间的情感纠葛李沂是十分清楚的。
李沂为难地说道:“这……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
“明月姐姐当初与家兄……,恐怕家兄还向陛下请求过赐婚。”
长孙无忌断然阻止李沂继续说下去,“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况且陛下从未答应过赐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沐没有占其中一样,明月与他无一丝关系。”
“可……。”
长孙无忌抬手示意道:“将军是嫌弃小女了?”
“不,不。末将并无此意。”
“与你明说吧,这是陛下的意思,如果将军愿意,陛下明日便会下旨赐婚。当然,你如果不愿意,老夫也不会强迫于你。不过,后果嘛……你也应该清楚。”
长孙无忌冷冷地说道。
李沂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犹豫和忧郁显而易见。
其实长孙无忌到此时并未真正信任李沂,莫非李沂能答应婚事。
李沂思忖了好长时间,“请司徒宽容我几天时间,让我仔细考虑考虑。”
“不!”长孙无忌立马回绝道,“老夫已经说过,此事是陛下的意思,不能拖,前程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长孙无忌绝不会给李沂时间考虑,因为他要提防李沂向杭州传信。
如果被李沐事先知道此事,那很有可能,李沐会与李沂串连,使得此计失败。
只有将生米煮成熟饭,李沂就算现在还忠于李沐,那成婚之后,也就无法与李沐共处了。
这相当于是李沂的投名状。
看着李沂为难的神情,长孙无忌反而安心。
如果李沂一口答应,那长孙无忌反而会起疑心。
长孙无忌突然开口劝说道:“李沂啊,你如果娶了明月,那长孙氏就会成为你的依靠,对于你的前程有莫大的益处啊。况且,能得到陛下垂青,那封公拜相就在眼前。这可是许多人想要都得不到的机会啊。”
李沂有些动容。
“就算你与李沐兄弟情深,可陛下和老夫并无让你做对李沐不利之事。况且,你一直生活在李沐的阴影之下,世人只知李沐而不知有李沂,这让人情何以堪啊?男儿手中不可一日无权,如果你驳了陛下的心意,后果不用老父说,你也该明白。”
长孙无忌连劝带吓,让李沂的神色有了松动。
李沂突然一咬牙,应道:“我听司徒的。”
“好!”长孙无忌大喜,只要李沂同意婚事,就等于在与李沐之间划出了一道鸿沟。
如此,掌控住李沂便不是难事,而掌控李沂就等于掌控了四万神策卫。
长孙无忌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浪来。
……。
次日,李世民下旨,为李沂与长孙明月赐婚。
李世民破例册封长孙明月为会宁县主。
要知道,按唐律,亲王之女才可封为县主。
同时,李世民令宗正寺负责婚事纳采、问名、纳吉等诸事操办。
准备时间虽然仓促,不过按此时的习俗,家中女子一旦到了十四、五岁,父母都会准备好女儿的嫁妆,何况是象长孙氏这样的豪门世家。
凭着长孙氏的实力和宗正寺的帮忙,诸事的筹备迅速而有序地进行着。
可做为准新郎的李沂,此时正跪在杨氏面前。
“你说你,什么女子不好娶,非要娶长孙家的女人?”杨氏喋喋不休地已经教训了李沂很久了。
李沂默不作声地一直跪听着。
“沐儿与长孙无忌有深仇大恨,难道你不知道?你可想过,娶了长孙家的女人,如何面对你兄长?娘可是听说,沐儿与那个叫明月的有些瓜葛。”
李沂道:“娘,孩儿也是没有办法,这是陛下的旨意,孩儿要是违背,恐怕京城就待不下去了。”
“待不下去就不待了,回凉州去,再不行,南下杭州找你兄长去。”杨氏厉声喝道。
“得罪了皇帝,凉州是回不去了,而去杭州投奔大哥,孩儿不愿意一辈子在大哥的翼护下生活。况且,父亲的死还有这么多疑点……。”
杨氏惊问道:“你父亲的死有何疑点?”
李沂将李英节背后中箭的情形对杨氏说了一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