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存在皆合理,所以,李沐不生气。
李沐平静地问道:“刘卿家既然能说出个子丑寅,那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不妨也一并说了吧。”
“臣遵旨。”刘弘基慢慢地不紧张了,他发现李沐还是讲理的,只要皇帝肯讲理,那么理就一定在自己这一方。
因为讲理的皇帝永远讲不过文臣,文臣嘛,就是靠讲理起家的,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
所以,文臣不怕皇帝讲理,他们最怕的是皇帝不讲理。讲拳头。
“臣认同陛下推行科举改革和文字简化,这是造福后代之盛事。只是臣以为,应当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先行在京城设立一学院,招收一、二百人,推行简化字。等五年之后,这些生员学成之后,再推行至大唐各州。再之后,推行至各县,最后普及天下。如此,既推行了新政,又不会对天下造成冲击,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李沐还真被刘弘基说动心了。
如刘弘基所说,只要花上十五、二十年,简化字就能轻松推行、普及。
还不伤己,不伤人,皆大欢喜。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刘弘基之言,很符合这个逻辑。
可问题是,李沐急,心急,也性急。
“刘卿家所言有理,可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
李沐开始不讲理了,几乎所有的官员心中都在嘀咕,看,看吧,又开始不讲理了吧?就知道他不是个讲理的人。不信看着,马上就伸拳头出来比划了。
刘弘基也被李沐的话弄了个措手不及,刚刚不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不讲理了呢?
“陛下,臣所言,皆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啊。望陛下三思。”
李沐笑了,真笑了,“刘卿家以为,这江山是何人之江山?”
“呃……自然是陛下之江山。”
“既然是朕的江山,自然该朕做主。朕爱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话自然是有理的,我的江山我做主,关卿屁事?
李沐还是讲道理的嘛。
可显然刘弘基不同意,“陛下容禀,这江山是陛下之江山,但天下一样是唐人之天下。”
李沐生气了。
这太不讲道理了嘛。
刚说这江山是朕的,马上就反悔,变成了唐人的江山了,这天下唐人多了,难道让朕一个个去征询意见不成?
刘弘基这话如果放在平常时说,说不定李沐真会龙颜大悦,颁他个杰出先进思想奖章。
问题是,说的时间不对。
很多事,哪怕再正确,放在错误的时间,那就是错误的。
而李沐这人一向认为,对付讲理之人,就应该讲理。
对付不讲理或者只讲自己道理的人,那就应该更不讲理,或者也讲自己的道理,更大的道理。
“刘弘基,就算是唐人之江山,但你还代表不了三千万大唐子民。”说到此,李沐还特地征询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首辅以为,朕这话可对否?”
“陛下所言极是。”
李沐双手一拍,再一摊,道:“看嘛,朕还是讲道理的。那现在朕再说一句,朕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首辅以为对否?诸公以为对否?”
“呃……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
“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一众官员揖首应答。
“对嘛。朕是个讲理之人,这是朕的江山,朕又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朕说推行就须推行,朕想怎样,那就得怎样。刘弘基,你可明白?”
刘弘基目瞪口呆,随即立马醒悟,回头看了一眼刘德威,厉声道:“刘尚书,都这个时候了,你总得说句话啊。”
内阁大臣、刑部尚书刘德威也是站立者之一。
不过刘德威没有象刘弘基那般与李沐讲道理。
他比较稳重,在刘弘基指名道姓地招呼下,出列道:“陛下容禀,臣以为刘尚书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请陛下采纳。”
“朕若不采纳,又当如何?”
是啊,皇帝就不讲道理了,你待如何?
“呃……陛下若要执意而为,臣……臣自然也是……拥护的。”刘德威的退缩引来不小的嘘声。
其中也有跪着的官员发出的。
这倒不是因为政见,而是不齿刘德威的为人。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谏臣、诤臣,上殿劝谏时,也不是真想去找死。
说到底,也都是话赶话的缘故。
所谓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嘛。
原本都以为刘德威的退缩,今日朝堂之争也就告个断落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德威之后,刘弘基一推刘德威,将原本站在他面前的刘德威推了个趔趄。
刘弘基上前道:“若陛下执意即刻向天下推行简化字,臣愿死谏。”
这话一出,满殿一片寂静。
房玄龄反应最快,忙上前制止刘弘基道:“刘相,你疯了吗?这是在逼陛下。”
或许李沐继续沉默,刘弘基也房玄龄的劝说下,这事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就在这时,李沐开口了。
李沐是真怒了,之前只是生气,现在是真怒了。
简化字,不管触动了谁的利益,但终归是造福天下的好事。
如果刘弘基愿意心平气和地与李沐商议,或许李沐还真会从别的方面去补偿他。
正治嘛,说到底是各方利益的妥协。
李世民已经死了,李沐也没有向旧臣挥屠刀的想法。
寻找一个可以妥协的方式,将对立降到最低,李沐还是愿意的。
但刘弘基选错了方向,李沐不受逼迫,连李世民的逼迫都不受,何况区区刘弘基?
“既是死谏,那你就去死吧。”
去死吧。这话如果是从走卒贩夫口中说出,也就是句口头禅罢了。
就算是象房玄龄这般首辅说出,也可当作没听见。
可这话从李沐的口中说出,那便是圣旨。
天子之口,言出法随。
到了这个份上,刘弘基不管是为了颜面,还是为了抗不抗旨,那都得死上一回了。
他一把推开房玄龄,随即一头撞向殿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李沐平静地问道:“刘卿家既然能说出个子丑寅,那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不妨也一并说了吧。”
“臣遵旨。”刘弘基慢慢地不紧张了,他发现李沐还是讲理的,只要皇帝肯讲理,那么理就一定在自己这一方。
因为讲理的皇帝永远讲不过文臣,文臣嘛,就是靠讲理起家的,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
所以,文臣不怕皇帝讲理,他们最怕的是皇帝不讲理。讲拳头。
“臣认同陛下推行科举改革和文字简化,这是造福后代之盛事。只是臣以为,应当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先行在京城设立一学院,招收一、二百人,推行简化字。等五年之后,这些生员学成之后,再推行至大唐各州。再之后,推行至各县,最后普及天下。如此,既推行了新政,又不会对天下造成冲击,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李沐还真被刘弘基说动心了。
如刘弘基所说,只要花上十五、二十年,简化字就能轻松推行、普及。
还不伤己,不伤人,皆大欢喜。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刘弘基之言,很符合这个逻辑。
可问题是,李沐急,心急,也性急。
“刘卿家所言有理,可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
李沐开始不讲理了,几乎所有的官员心中都在嘀咕,看,看吧,又开始不讲理了吧?就知道他不是个讲理的人。不信看着,马上就伸拳头出来比划了。
刘弘基也被李沐的话弄了个措手不及,刚刚不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不讲理了呢?
“陛下,臣所言,皆是为了陛下、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啊。望陛下三思。”
李沐笑了,真笑了,“刘卿家以为,这江山是何人之江山?”
“呃……自然是陛下之江山。”
“既然是朕的江山,自然该朕做主。朕爱怎么来,就怎么来。”
这话自然是有理的,我的江山我做主,关卿屁事?
李沐还是讲道理的嘛。
可显然刘弘基不同意,“陛下容禀,这江山是陛下之江山,但天下一样是唐人之天下。”
李沐生气了。
这太不讲道理了嘛。
刚说这江山是朕的,马上就反悔,变成了唐人的江山了,这天下唐人多了,难道让朕一个个去征询意见不成?
刘弘基这话如果放在平常时说,说不定李沐真会龙颜大悦,颁他个杰出先进思想奖章。
问题是,说的时间不对。
很多事,哪怕再正确,放在错误的时间,那就是错误的。
而李沐这人一向认为,对付讲理之人,就应该讲理。
对付不讲理或者只讲自己道理的人,那就应该更不讲理,或者也讲自己的道理,更大的道理。
“刘弘基,就算是唐人之江山,但你还代表不了三千万大唐子民。”说到此,李沐还特地征询了一下房玄龄的意思,“首辅以为,朕这话可对否?”
“陛下所言极是。”
李沐双手一拍,再一摊,道:“看嘛,朕还是讲道理的。那现在朕再说一句,朕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首辅以为对否?诸公以为对否?”
“呃……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
“陛下自然可代表大唐所有子民。”一众官员揖首应答。
“对嘛。朕是个讲理之人,这是朕的江山,朕又能代表大唐三千万子民,朕说推行就须推行,朕想怎样,那就得怎样。刘弘基,你可明白?”
刘弘基目瞪口呆,随即立马醒悟,回头看了一眼刘德威,厉声道:“刘尚书,都这个时候了,你总得说句话啊。”
内阁大臣、刑部尚书刘德威也是站立者之一。
不过刘德威没有象刘弘基那般与李沐讲道理。
他比较稳重,在刘弘基指名道姓地招呼下,出列道:“陛下容禀,臣以为刘尚书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请陛下采纳。”
“朕若不采纳,又当如何?”
是啊,皇帝就不讲道理了,你待如何?
“呃……陛下若要执意而为,臣……臣自然也是……拥护的。”刘德威的退缩引来不小的嘘声。
其中也有跪着的官员发出的。
这倒不是因为政见,而是不齿刘德威的为人。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谏臣、诤臣,上殿劝谏时,也不是真想去找死。
说到底,也都是话赶话的缘故。
所谓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嘛。
原本都以为刘德威的退缩,今日朝堂之争也就告个断落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德威之后,刘弘基一推刘德威,将原本站在他面前的刘德威推了个趔趄。
刘弘基上前道:“若陛下执意即刻向天下推行简化字,臣愿死谏。”
这话一出,满殿一片寂静。
房玄龄反应最快,忙上前制止刘弘基道:“刘相,你疯了吗?这是在逼陛下。”
或许李沐继续沉默,刘弘基也房玄龄的劝说下,这事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就在这时,李沐开口了。
李沐是真怒了,之前只是生气,现在是真怒了。
简化字,不管触动了谁的利益,但终归是造福天下的好事。
如果刘弘基愿意心平气和地与李沐商议,或许李沐还真会从别的方面去补偿他。
正治嘛,说到底是各方利益的妥协。
李世民已经死了,李沐也没有向旧臣挥屠刀的想法。
寻找一个可以妥协的方式,将对立降到最低,李沐还是愿意的。
但刘弘基选错了方向,李沐不受逼迫,连李世民的逼迫都不受,何况区区刘弘基?
“既是死谏,那你就去死吧。”
去死吧。这话如果是从走卒贩夫口中说出,也就是句口头禅罢了。
就算是象房玄龄这般首辅说出,也可当作没听见。
可这话从李沐的口中说出,那便是圣旨。
天子之口,言出法随。
到了这个份上,刘弘基不管是为了颜面,还是为了抗不抗旨,那都得死上一回了。
他一把推开房玄龄,随即一头撞向殿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