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突然笑了,“朕不是吓大的。二十万大军就算四十万大军又如何朕当年与李世民对抗时,他所掌控的军队何止二十万、四十万朕当时的军队无非是神机卫七八万人。结果怎样何况朕现在手中掌控举国之力,剿灭这些乱臣贼子,何足道哉”
崔尚的脸色骤变,他从李沐的口气中听出了决绝。
如果说崔尚还有忌惮之事,就是怕李沐破罐子破摔。
崔尚阴恻恻地问道:“那陛下就不想想后果”
“什么后果把天下打烂了,朕重新再建一个。哦,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说,朕现在也在你的控制之中放心,朕来前已经立下遗诏,交于太后保管。朕在宫中还有两个皇子,二位恐怕要失望了。但朕可能保证,只要你们敢加害于朕,三日,最多三日,博陵、清河将从这世上消失,财团所有世家一应人等,皆会从这世上消失。”
崔尚流汗了,冷汗。他发现李沐远比他想象得更……不讲道理。
其实崔尚并不认为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对,或者有什么狮子大开口之处。
大唐财团就这么发展了十年,与朝廷与李沐一直相安无事,甚至对李沐的任何要求,都全力支持。
这场不必要的纷争,完全是李沐单方面造成的。
要求回复原状,这要求,高吗
可皇帝不讲道理,还不是普通的不讲道理,这让崔尚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崔尚沉声道:“陛下放心,臣等不敢加害陛下。只是陛下也知道,皇妃、皇子、皇女还在臣等手里。”
原本崔尚是想阐述道理,说明他手中还有筹码。
不想李沐闻听勃然大怒,骂道:“你们两个老不死的,都道虎毒不食子,你们的品性想来连畜牧都不如。”
崔尚、崔杼被骂愣了,这咋说翻脸就翻脸呢
李沐骂完,“霍”地起身,甩手径直朝外走去。
崔尚急了,大喝道:“陛下留步,陛下留步!……来人,留住陛下。”
崔尚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李沐敢只身来,定有所峙。
一个皇帝,能只身犯险,这本身就不正常。
可崔尚太自信了,他认为手中有了皇妃、皇子、帝女为筹码,皇帝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李沐只身进入三千人的包围之中,这更让崔尚心中笃定。
还有崔尚本意,确实不想加害弑杀李沐,他知道财团的生存空间在于太平盛世。
如果真杀了李沐,那么一切都不存在了。
正象李沐说的,他死了,最多三日,血流成河。
崔尚、崔杼老了,人老了,要求自然会降低,或许财团换几个年轻点的领头人,就会血气一涌,大喊一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杀了李沐,反了就是。
但崔尚二人不敢。
可李沐敢!
从一个凉州小子到如今君临天下,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李沐都在赌。
而且一直在赢。
连李世民都被耗死了,何况二崔
以犹豫对决绝,单凭这点,二崔就输了。
其二,崔尚情急之下喊出了“来人,留住陛下。”
这话没有什么毛病,在李沐面前习惯了,习惯成了自然。
但在这个时候,崔尚应该喊“来人,拿下李沐”,或者更直接“来人,杀了他”。
士兵是奉令行事。
听到崔尚喊“来人,留住陛下”,那么只会阻挡,而不敢去武力阻止。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李沐在强闯,他一下子撞开了来阻拦的两个士兵。
李沐冲到了门口,门口也有两名士兵迎面阻挡李沐,前后四人,抽刀准备用强时。
只听“啪”“啪”“啪”“啪”四声脆响,四个士兵应声而倒。
四年了,这就是李家庄四年的成果。
技术和材质所限,无法批量生产。
可李沐不缺构思,大唐不缺能工巧匠,加上巨大的财力支撑。
四年,总共才造出了十只长管、后装预制子弹式步枪。
大口径步枪。
枪管的膛线是手工刻的,单打磨就花了几个月。
饶是如此,最后的试验依旧报废了六杆。
枪声很大,外面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混乱成一团。
屋内的崔尚、崔杼在看见四个士兵倒下时,就醒悟到李沐留有后手。
崔尚急喊道:“来人,拿下李沐。”
可这时已经迟了,李沐在身边士兵倒下时,便捡起一柄横刀,反身冲入屋内。
一脚踹翻了崔杼,将手中横刀架在了崔尚脖子上。
崔尚、崔杼是真老了,老到连应变都来不及作出,就成了李沐的俘虏。
之后冲进来的叛军士兵,怔怔地看着这一幕。
崔尚还在作垂死挣扎,大喊着,“别管我们,拿下他!”
到了这个时候,崔尚终究还是不敢喊出,杀了他三个字。
可家主在人之手,谁敢真得冲上来
外面喊杀声响起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
神机、神策二卫以数倍的兵力,瞬间击穿了叛军的包围圈。
这一日,金陵城外血流成河。
……。
金陵城缇骑四出。
囤于洛阳的大唐中央军团大军随即出动。
向四周投射军队,以雷霆之势,端掉了财团联席会议中,另外十个议员家族的武装。
其中也包括谢家。
财团虽然实力强大,但它的反应慢。
这是因为它的决策层是联席会议,需要十二人形成的共同决议。
世家根深蒂固,但它一样有弱点,同样是根太深。
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数天之内,大唐财团就如同一只没有了头的怪兽,轰然倒下,僵硬了。
李沐随即下旨,定性博陵、清河崔家为叛逆。
三代之内,一应人等皆送往京城,羁押入狱待罪。
按如今朝廷的惯例,这些人将在定罪之后,送往美洲。
含象殿,一后三妃跪在李沐面前。
她们为崔秀、崔颖求情。
博陵、清河崔家已成叛逆,三代之内,都得治罪。
崔秀、崔颖出身崔氏,是嫡系,自然是三代之内。
“陛下,淑妃、贤妃两位妹妹毕竟为陛下诞下子女,若治罪,恐怕对皇子不利。请陛下三思。”韩琼恳求道。
崔尚的脸色骤变,他从李沐的口气中听出了决绝。
如果说崔尚还有忌惮之事,就是怕李沐破罐子破摔。
崔尚阴恻恻地问道:“那陛下就不想想后果”
“什么后果把天下打烂了,朕重新再建一个。哦,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说,朕现在也在你的控制之中放心,朕来前已经立下遗诏,交于太后保管。朕在宫中还有两个皇子,二位恐怕要失望了。但朕可能保证,只要你们敢加害于朕,三日,最多三日,博陵、清河将从这世上消失,财团所有世家一应人等,皆会从这世上消失。”
崔尚流汗了,冷汗。他发现李沐远比他想象得更……不讲道理。
其实崔尚并不认为自己的要求有什么不对,或者有什么狮子大开口之处。
大唐财团就这么发展了十年,与朝廷与李沐一直相安无事,甚至对李沐的任何要求,都全力支持。
这场不必要的纷争,完全是李沐单方面造成的。
要求回复原状,这要求,高吗
可皇帝不讲道理,还不是普通的不讲道理,这让崔尚有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崔尚沉声道:“陛下放心,臣等不敢加害陛下。只是陛下也知道,皇妃、皇子、皇女还在臣等手里。”
原本崔尚是想阐述道理,说明他手中还有筹码。
不想李沐闻听勃然大怒,骂道:“你们两个老不死的,都道虎毒不食子,你们的品性想来连畜牧都不如。”
崔尚、崔杼被骂愣了,这咋说翻脸就翻脸呢
李沐骂完,“霍”地起身,甩手径直朝外走去。
崔尚急了,大喝道:“陛下留步,陛下留步!……来人,留住陛下。”
崔尚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李沐敢只身来,定有所峙。
一个皇帝,能只身犯险,这本身就不正常。
可崔尚太自信了,他认为手中有了皇妃、皇子、帝女为筹码,皇帝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李沐只身进入三千人的包围之中,这更让崔尚心中笃定。
还有崔尚本意,确实不想加害弑杀李沐,他知道财团的生存空间在于太平盛世。
如果真杀了李沐,那么一切都不存在了。
正象李沐说的,他死了,最多三日,血流成河。
崔尚、崔杼老了,人老了,要求自然会降低,或许财团换几个年轻点的领头人,就会血气一涌,大喊一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杀了李沐,反了就是。
但崔尚二人不敢。
可李沐敢!
从一个凉州小子到如今君临天下,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李沐都在赌。
而且一直在赢。
连李世民都被耗死了,何况二崔
以犹豫对决绝,单凭这点,二崔就输了。
其二,崔尚情急之下喊出了“来人,留住陛下。”
这话没有什么毛病,在李沐面前习惯了,习惯成了自然。
但在这个时候,崔尚应该喊“来人,拿下李沐”,或者更直接“来人,杀了他”。
士兵是奉令行事。
听到崔尚喊“来人,留住陛下”,那么只会阻挡,而不敢去武力阻止。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李沐在强闯,他一下子撞开了来阻拦的两个士兵。
李沐冲到了门口,门口也有两名士兵迎面阻挡李沐,前后四人,抽刀准备用强时。
只听“啪”“啪”“啪”“啪”四声脆响,四个士兵应声而倒。
四年了,这就是李家庄四年的成果。
技术和材质所限,无法批量生产。
可李沐不缺构思,大唐不缺能工巧匠,加上巨大的财力支撑。
四年,总共才造出了十只长管、后装预制子弹式步枪。
大口径步枪。
枪管的膛线是手工刻的,单打磨就花了几个月。
饶是如此,最后的试验依旧报废了六杆。
枪声很大,外面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混乱成一团。
屋内的崔尚、崔杼在看见四个士兵倒下时,就醒悟到李沐留有后手。
崔尚急喊道:“来人,拿下李沐。”
可这时已经迟了,李沐在身边士兵倒下时,便捡起一柄横刀,反身冲入屋内。
一脚踹翻了崔杼,将手中横刀架在了崔尚脖子上。
崔尚、崔杼是真老了,老到连应变都来不及作出,就成了李沐的俘虏。
之后冲进来的叛军士兵,怔怔地看着这一幕。
崔尚还在作垂死挣扎,大喊着,“别管我们,拿下他!”
到了这个时候,崔尚终究还是不敢喊出,杀了他三个字。
可家主在人之手,谁敢真得冲上来
外面喊杀声响起的时候,就注定了结局。
神机、神策二卫以数倍的兵力,瞬间击穿了叛军的包围圈。
这一日,金陵城外血流成河。
……。
金陵城缇骑四出。
囤于洛阳的大唐中央军团大军随即出动。
向四周投射军队,以雷霆之势,端掉了财团联席会议中,另外十个议员家族的武装。
其中也包括谢家。
财团虽然实力强大,但它的反应慢。
这是因为它的决策层是联席会议,需要十二人形成的共同决议。
世家根深蒂固,但它一样有弱点,同样是根太深。
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数天之内,大唐财团就如同一只没有了头的怪兽,轰然倒下,僵硬了。
李沐随即下旨,定性博陵、清河崔家为叛逆。
三代之内,一应人等皆送往京城,羁押入狱待罪。
按如今朝廷的惯例,这些人将在定罪之后,送往美洲。
含象殿,一后三妃跪在李沐面前。
她们为崔秀、崔颖求情。
博陵、清河崔家已成叛逆,三代之内,都得治罪。
崔秀、崔颖出身崔氏,是嫡系,自然是三代之内。
“陛下,淑妃、贤妃两位妹妹毕竟为陛下诞下子女,若治罪,恐怕对皇子不利。请陛下三思。”韩琼恳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