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浩然在黑暗中奔行。炼气士对外界特有的敏锐感知,使他小心规避着来自脚下的各种障碍,奔跑速度却丝毫未减。
一里地不算远,很快就看到了老妇人所说的那个水塘。面积不大,也就两亩地左右,在黑夜里显得平静。
一间外表破旧的屋子矗立在水塘边上。很小,大约五、六十平米的样子。前后都围着篱笆。贯穿螺屿村的水泥路面出村以后就换成了土路,一直延伸到了这里,分出一条支线,与这间屋子连接起来。
房门关着,门缝里透出微弱的光线,里面有人。
谢浩然推了推环绕在屋子外面的篱笆围栏入口,发现是松动的,没有扣紧。他下意识的伸手将其推开,走了进去。快要走到屋门前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就在院子内侧靠墙的角落,隐隐约约趴着一只石龟。
在很多古代建筑里,都能看到类似的东西。外形与背负着石碑的龙子神兽差不多,只是后背上缺少了那块碑,体型也较小,长度在半米左右。
这只石龟面朝着房屋,背对着篱笆。
谢浩然忽然想到了自己在《珍渺集》里看到过一段关于房屋风水的记载。他连忙从原路退了出去,重新走回到那条与屋子连接的土路支线上,凭借自己敏锐的视觉能力,屏息凝神仔细观察了近五分钟,然后绕到与土路支线背对着的旧屋后面,站在篱笆墙外,找了一块干净的硬地,朝着屋子弯腰行了一礼,然后曲起手指,在篱笆墙上用力连敲了三下,朗声道:“后进之辈谢浩然求见道友。”
门开了。
没有想象中道骨仙风之人的倨傲与冷漠,只有一个身材佝偻,满面激动的老人。他开门的动作很大,非常用力。就在谢浩然刚说完“道友”两个字的瞬间,沉重的门板就从里面被拉开,带着很大的惯性,“哐”的一声重重砸在了旁边的墙壁上。
“请进!快……快请进!”
老人显得很急切,嘴里忙不迭地喊叫着,三步并作两步就跨过了院子,一把拉开篱笆门,冲着谢浩然抱起双拳行礼。他的动作幅度很大,看得出来是在努力控制着情绪。只是显然没有料到自称“道友”的谢浩然居然如此年轻,甚至根本就是一个少年,不由得愣住了,抱拳的双手斜撑在空中,半天也没有落下。
太过于年轻,的确会让人产生怀疑啊!
谢浩然暗自苦笑着摇摇头,再次朝着老者行了一礼,认真地说:“对不起,刚才走错了,没发现那里是后门。”
话一出口,老者心中的那点怀疑,顿时被打消得干干净净。
“果然是同道中人!你果然是修道者啊!”
声音很苍老,有种几近于狂热的激动。老者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情绪逐渐变得平缓。他侧过身子让开,做了一个“请”的姿势:“道友请到里面谈。”
房间很小,中间有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通红的炭块。周围的家具很简单,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就只有几个矮脚凳。手工很粗糙,凳面上捆着碎布与干草制成的软垫。
在灯光与火光的映照下,谢浩然看到了老人雪白稀疏的头发。他是如此的老迈,以至于难以辨别真实年龄。瘦长的面颊两边布满了皱纹,仿佛干枯的老树皮。头发和胡须上沾着少许烟灰,每次说话都会被皮肤牵扯着来回晃动。
谢浩然从旁边拿过一个矮脚凳坐下,试探着问:“道友可是姓李?”
老人兴致很高,他从屋角抱来了一大捧土豆,把这些灰不溜秋的东西一个个塞进火塘旁边的柴灰。用火钳拨拉着炭块的时候,他很是感慨地点点头:“这都多少年了,自从上一位道友离开,你还是第二个有资格被我邀请进来的修道者。”
谢浩然疑惑地注视着他,耐心等待着老者的解释。
“这房子是我爷爷造的。”
老者把最后一颗土豆埋进火灰,直起腰,用枯瘦苍老的手指了指对面墙壁:“房子有前、后两道门。我爷爷故意把后门开口与外面的大路连接,对道术没有研究或者不知根底的人,就只会从后门进来。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告诉我,真正的修道之人一眼就能看穿这间屋子的风水局。哪怕是再高明的风水先生,最多只是知道房子的正反走向,却不会明白这屋子的真正作用。更不会像你刚才那样,站在篱笆外面,让我把你带进来。”
谢浩然微笑着轻轻点头,心里却在暗道“惭愧”。他其实根本不懂风水,对于道术也只是刚刚入门。如果不是曾经在《珍渺集》上看到过类似的建筑布局,他恐怕只会顺理成章认为与土路连接的这扇门就是正门,然后走进篱笆上前敲门。
这是一间“镇守之宅”。房屋外表虽然破旧,实际上却很牢固。此类建筑很多,也很常见。比如传说中用来镇压某种凶兽,或者恶灵的寺院、宝塔、高楼,其实都属于“镇守之宅”。风水局千变万化,“镇守之宅”也可以按照具体功能细分为千百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
“镇守之宅”一般不能乱闯。这类建筑通常都有着深刻且隐秘的某种目的。修道者就算不懂风水,仍然可以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察觉到“镇守之宅”内部的灵能波动。谢浩然虽然对风水和道术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很聪明,看到了摆放在院子内侧的那只石龟,也选择了正确的应对之法。
“能找到这里,想必你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啊!”
老者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道友刚才问我可是姓李?不错,老夫姓李,单名一个“由”字。”
他的目光变得非常锐利,谢浩然却在这种带有强烈质询意味的注视下神情自若,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依然微笑着问:“您好像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
老者握住火钳的右手颤抖了一下。他沉默了几秒钟,自嘲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而且还能惦记着我的人就那么几个。你跟我非亲非故,又是修道者,那么你来这儿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湖眼。”
谢浩然没有直接承认,反问道:“怎么,在我之前,还有其他人来求取过湖眼吗?”
老人笑了,额头上层层叠叠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年轻人,你知道湖眼是什么吗?”
对于这个问题,《珍渺集》上早有解释。谢浩然不愿意在老人面前显摆,他很谦逊地摇摇头,微笑道:“愿闻其详。”
李由看出了谢浩然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善意。他笑道:“既然如此,那我考考你,知道昭明城外滇池的传说吗?”
谢浩然当然知道。
传说很早以前,昭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所有人都是靠天吃饭。不知道从什么何时起,干旱降临了,这里再没有落过一滴雨水,田野变得干裂荒芜。
有一个年轻强壮的猎人站了出来,为了给昭明寻找水源,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走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来到了东海。猎人在海边看到一只凶恶老鹰叼着一条小红鱼,他一箭射下老鹰,救了那条鱼。没想到这条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所化。龙王看年轻猎人英武善良,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猎人记挂着家中的妻子,执意不肯。龙王一怒之下,就把猎人变成了一条小黄龙,想要用这种方法将他永远留在东海。
小黄龙忘不了家乡和妻子。一天,他趁着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了东海水,一路飞回了昭明。然而家中妻子已经思念他过度死去,化作了山脉。小黄龙悲痛欲绝,吐完了腹中的海水,当场撞山殉情而死。那些被他吐出的海水,就化作了滇池。
老人听得频频点头:“我还以为你会说睡美人山的那个故事。毕竟你太年轻了,久远的传说不知道也很正常。”
谢浩然再次笑了起来。
那是关于西山与滇池的另外一种传说:站在昭明东南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仰卧在滇池岸边。她的头、胸、腹、腿部轮廓清晰,整个滇池就是她的长发。据说是古时候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跑出王宫,与一位民间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对姻缘,用毒计将小伙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就化作了滇池,她自己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哼!什么见鬼的睡美人山,全都是后人胡编乱造。”老者对此不屑一顾。
谢浩然对此表示赞同。其实后一种传说源自郭沫若当年游昭明的一句玩笑话,结果被随行人员牵强附会变成了所谓“古老传说”。
聊到开心处,老少两人一起开怀大笑。等到笑声渐渐止住,老者也恢复了严肃认真的神情。
“湖眼,其实就是滇池水的源泉。”
一里地不算远,很快就看到了老妇人所说的那个水塘。面积不大,也就两亩地左右,在黑夜里显得平静。
一间外表破旧的屋子矗立在水塘边上。很小,大约五、六十平米的样子。前后都围着篱笆。贯穿螺屿村的水泥路面出村以后就换成了土路,一直延伸到了这里,分出一条支线,与这间屋子连接起来。
房门关着,门缝里透出微弱的光线,里面有人。
谢浩然推了推环绕在屋子外面的篱笆围栏入口,发现是松动的,没有扣紧。他下意识的伸手将其推开,走了进去。快要走到屋门前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就在院子内侧靠墙的角落,隐隐约约趴着一只石龟。
在很多古代建筑里,都能看到类似的东西。外形与背负着石碑的龙子神兽差不多,只是后背上缺少了那块碑,体型也较小,长度在半米左右。
这只石龟面朝着房屋,背对着篱笆。
谢浩然忽然想到了自己在《珍渺集》里看到过一段关于房屋风水的记载。他连忙从原路退了出去,重新走回到那条与屋子连接的土路支线上,凭借自己敏锐的视觉能力,屏息凝神仔细观察了近五分钟,然后绕到与土路支线背对着的旧屋后面,站在篱笆墙外,找了一块干净的硬地,朝着屋子弯腰行了一礼,然后曲起手指,在篱笆墙上用力连敲了三下,朗声道:“后进之辈谢浩然求见道友。”
门开了。
没有想象中道骨仙风之人的倨傲与冷漠,只有一个身材佝偻,满面激动的老人。他开门的动作很大,非常用力。就在谢浩然刚说完“道友”两个字的瞬间,沉重的门板就从里面被拉开,带着很大的惯性,“哐”的一声重重砸在了旁边的墙壁上。
“请进!快……快请进!”
老人显得很急切,嘴里忙不迭地喊叫着,三步并作两步就跨过了院子,一把拉开篱笆门,冲着谢浩然抱起双拳行礼。他的动作幅度很大,看得出来是在努力控制着情绪。只是显然没有料到自称“道友”的谢浩然居然如此年轻,甚至根本就是一个少年,不由得愣住了,抱拳的双手斜撑在空中,半天也没有落下。
太过于年轻,的确会让人产生怀疑啊!
谢浩然暗自苦笑着摇摇头,再次朝着老者行了一礼,认真地说:“对不起,刚才走错了,没发现那里是后门。”
话一出口,老者心中的那点怀疑,顿时被打消得干干净净。
“果然是同道中人!你果然是修道者啊!”
声音很苍老,有种几近于狂热的激动。老者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情绪逐渐变得平缓。他侧过身子让开,做了一个“请”的姿势:“道友请到里面谈。”
房间很小,中间有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通红的炭块。周围的家具很简单,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就只有几个矮脚凳。手工很粗糙,凳面上捆着碎布与干草制成的软垫。
在灯光与火光的映照下,谢浩然看到了老人雪白稀疏的头发。他是如此的老迈,以至于难以辨别真实年龄。瘦长的面颊两边布满了皱纹,仿佛干枯的老树皮。头发和胡须上沾着少许烟灰,每次说话都会被皮肤牵扯着来回晃动。
谢浩然从旁边拿过一个矮脚凳坐下,试探着问:“道友可是姓李?”
老人兴致很高,他从屋角抱来了一大捧土豆,把这些灰不溜秋的东西一个个塞进火塘旁边的柴灰。用火钳拨拉着炭块的时候,他很是感慨地点点头:“这都多少年了,自从上一位道友离开,你还是第二个有资格被我邀请进来的修道者。”
谢浩然疑惑地注视着他,耐心等待着老者的解释。
“这房子是我爷爷造的。”
老者把最后一颗土豆埋进火灰,直起腰,用枯瘦苍老的手指了指对面墙壁:“房子有前、后两道门。我爷爷故意把后门开口与外面的大路连接,对道术没有研究或者不知根底的人,就只会从后门进来。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告诉我,真正的修道之人一眼就能看穿这间屋子的风水局。哪怕是再高明的风水先生,最多只是知道房子的正反走向,却不会明白这屋子的真正作用。更不会像你刚才那样,站在篱笆外面,让我把你带进来。”
谢浩然微笑着轻轻点头,心里却在暗道“惭愧”。他其实根本不懂风水,对于道术也只是刚刚入门。如果不是曾经在《珍渺集》上看到过类似的建筑布局,他恐怕只会顺理成章认为与土路连接的这扇门就是正门,然后走进篱笆上前敲门。
这是一间“镇守之宅”。房屋外表虽然破旧,实际上却很牢固。此类建筑很多,也很常见。比如传说中用来镇压某种凶兽,或者恶灵的寺院、宝塔、高楼,其实都属于“镇守之宅”。风水局千变万化,“镇守之宅”也可以按照具体功能细分为千百种类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
“镇守之宅”一般不能乱闯。这类建筑通常都有着深刻且隐秘的某种目的。修道者就算不懂风水,仍然可以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察觉到“镇守之宅”内部的灵能波动。谢浩然虽然对风水和道术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很聪明,看到了摆放在院子内侧的那只石龟,也选择了正确的应对之法。
“能找到这里,想必你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啊!”
老者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意,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道友刚才问我可是姓李?不错,老夫姓李,单名一个“由”字。”
他的目光变得非常锐利,谢浩然却在这种带有强烈质询意味的注视下神情自若,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依然微笑着问:“您好像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
老者握住火钳的右手颤抖了一下。他沉默了几秒钟,自嘲地说:“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我,而且还能惦记着我的人就那么几个。你跟我非亲非故,又是修道者,那么你来这儿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为了湖眼。”
谢浩然没有直接承认,反问道:“怎么,在我之前,还有其他人来求取过湖眼吗?”
老人笑了,额头上层层叠叠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年轻人,你知道湖眼是什么吗?”
对于这个问题,《珍渺集》上早有解释。谢浩然不愿意在老人面前显摆,他很谦逊地摇摇头,微笑道:“愿闻其详。”
李由看出了谢浩然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善意。他笑道:“既然如此,那我考考你,知道昭明城外滇池的传说吗?”
谢浩然当然知道。
传说很早以前,昭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所有人都是靠天吃饭。不知道从什么何时起,干旱降临了,这里再没有落过一滴雨水,田野变得干裂荒芜。
有一个年轻强壮的猎人站了出来,为了给昭明寻找水源,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走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来到了东海。猎人在海边看到一只凶恶老鹰叼着一条小红鱼,他一箭射下老鹰,救了那条鱼。没想到这条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所化。龙王看年轻猎人英武善良,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猎人记挂着家中的妻子,执意不肯。龙王一怒之下,就把猎人变成了一条小黄龙,想要用这种方法将他永远留在东海。
小黄龙忘不了家乡和妻子。一天,他趁着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了东海水,一路飞回了昭明。然而家中妻子已经思念他过度死去,化作了山脉。小黄龙悲痛欲绝,吐完了腹中的海水,当场撞山殉情而死。那些被他吐出的海水,就化作了滇池。
老人听得频频点头:“我还以为你会说睡美人山的那个故事。毕竟你太年轻了,久远的传说不知道也很正常。”
谢浩然再次笑了起来。
那是关于西山与滇池的另外一种传说:站在昭明东南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仰卧在滇池岸边。她的头、胸、腹、腿部轮廓清晰,整个滇池就是她的长发。据说是古时候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跑出王宫,与一位民间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对姻缘,用毒计将小伙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就化作了滇池,她自己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哼!什么见鬼的睡美人山,全都是后人胡编乱造。”老者对此不屑一顾。
谢浩然对此表示赞同。其实后一种传说源自郭沫若当年游昭明的一句玩笑话,结果被随行人员牵强附会变成了所谓“古老传说”。
聊到开心处,老少两人一起开怀大笑。等到笑声渐渐止住,老者也恢复了严肃认真的神情。
“湖眼,其实就是滇池水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