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秦始皇身边任内宫的首领,也可以成为内相,李斯自然是倡议焚书的丞相,也历来被视为儒家的叛徒,但可悲之处在于悖论成为了现实。李斯乃儒家巨匠荀子的高徒,也是儒家当时成就最高的宗师人物,正是这位儒家大宗师,居然倡议焚尽天下诸子百家的书典,只留法律、农业这些工具书籍。

  只留工具不留思想,李斯实在是太过实用主义了。

  李斯和赵高这两人的人品似乎不用再讨论了,可是这两人的才气却是无人能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并实施书同文车同轨,这一功绩远胜于修长城、疆域一统,始皇帝因此在历史上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

  历史是最公正的检验者,正因为书同文,中华民族才有了强大不朽的内聚力,才得以把古文明延续到后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硕果仅存。

  西方文明称霸后世,也跟大英帝国的全球建立殖民地有关系,如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这些殖民地后来虽然**,用的还是英文,正是因为英语,这些国家都成为英语民族,自然也有强大的内聚力,自然形成一个强大的同盟,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能看出来,两次打败德国的都是英语民族国家的联盟。

  书同文,是心同往的重要支撑,起码也是重要手段。

  其后美国称霸全球,无人能与之抗衡,原因也是这个,一个国家再强大,也无法跟遍布全球的英语民族国家相抗衡,无论人力物力科技发展都是没法匹敌。美国只是个领头羊,身后站着的是整个英语民族国家同盟。

  在先秦时代,最重要的是种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跟种族具有相等的内聚力,只要使用同一文字,基本就可以视为同一民族、同一战壕。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同样也是淘汰了无数种族、融合了无数种族,最后形成的新种族。但是,奇迹发生了,有遗传学家从汉人的dna中检测到,汉人的dna还是最纯粹的,基本没有外来者的影子,现代汉人跟商周时期古代汉人的dna基本一样!也就是说,汉族虽然融合了很多民族,仍然保留着纯粹的种族特性。

  如果非要做出结论的话,只能说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了,把异族的dna全部同化掉了。

  解释一下,所谓先秦时期,指的是东周以后,秦一统六国之前这段历史时期,大抵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就是现在回首望去,依然代表着中华民族思想史、哲学史的最高峰,后人只能高山仰止、匍匐膜拜。

  那一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能让一个民族的能量空前爆发出来,这还真是个谜,甚至让人疑惑外星文明是否在那个时期造访过中原大地。

  回头还是说书法。李斯、赵高当时为了书同文可谓胼手抵足,两人整日忙忙乎乎,分别写了许多碑文,竖在全国各地。这些碑文实际就是大秦帝国文字书写的教科书,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书写方法,摒弃了六国时期各个国家各自使用的金文等等。

  这两人只是按照标准写,心里根本没有书法这个概念,却无意中达到了篆字的最高境界,后世无人可比。

  两汉时期篆书依然是通用文字,也是官方文字,只是吏员们因公务缘故,求快写出了一种新的书法,就是隶书,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这是吏员写公文专用文字,跟篆书相比,相当于简化了。

  汉隶书法作品后世流传不少碑文,但都没有撰写者的名字,那时候的人古朴,根本没有留名后世的想法,这些汉隶也都跟秦篆一样,达到了最高水准,后人怎样临摹,也只能是照猫画虎,能得其形就很了不起了,想得其精髓难于登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的气韵直接反映在各时期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中,秦篆汉隶正是秦汉时期风气的缩影。

  秦篆霸气,有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秦始皇在历史上被尊称为祖龙,秦篆就是祖龙气势的生动体现。

  何谓祖龙,就是龙这种生物的第一头,由天地而化生,其后的龙都是他的子孙。若有人问一条龙怎么能生育子孙,还是请教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吧,没法解释。

  若是从帝制体系来说,秦始皇的祖龙称号倒是名副其实,他是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创建者,后世的两汉、隋唐宋明清这些大一统帝国的制度,都是大秦帝制的子孙,是大秦文脉的传承者。

  汉隶古朴纯粹,不过也不乏飞扬临天下的大气,至于其艺术内涵,无法用言语文字能够形容。若是用文字能描述得一清二楚,也就不是艺术品了,艺术品的最高境界近乎天道,与佛道两家的道异曲同工,若是佛家的境界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没有皇皇巨著《大藏经》了。

  况且所说的欧褚颜柳,就是书法史上唐朝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他们树立起了楷书的规矩法则,所说唐人尚法就是这个意思。

  欧褚颜柳自然也是书法最高境界之一,代表的是楷书,况且说拿苏轼和司马迁相比,就像拿唐楷跟汉隶相比,这两者都代表各自时代的风气,无法两相比较,更不能评判其高下。

  陈慕沙想了一会儿,认为况且的话在理,他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复古派的人都是这样,两汉以下的文章,他们既不看,也不屑于看。这先入之见一旦形成,几乎牢不可破。

  另外还有一点,东坡是理学家的死敌,东坡生前就跟理学创始人程颐兄弟有过节,他就是看不惯理学家那副代表人类道义最高点的嘴脸,有机会就嘲讽谩骂理学家,一点不留余地,所以理学家都恨死苏东坡了。

  明代排斥苏东坡不仅仅在于理学的盛行,还在于八股当道,学八股的人最忌讳苏文,因为苏文才气横溢,往往溢出规矩法则之外,若是学的不到家,的确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所以在科场中,那些宗师宿儒都再三告诫弟子学生们,文章中千万不要有苏文的气息,否则等着落第吧。

  长久以来,文林中就形成了规矩,东坡不可学,最后就是东坡的文章不能看。

  陈慕沙以前从不读东坡文章,由于况且不遗余力一而再再而三再揄扬东坡,他也就心生好奇,后来况且失踪,他想念弟子,没事时翻看《苏轼全集》,似乎想从中看到况且的身影。

  陈慕沙手头正好有一部《苏轼全集》,还是绝版宋版书,乃是陈家的传家宝,这一部书即便在明朝也是无价之宝,拿什么金银珠宝都不会交换,况且得了那么多珠宝,就是和盘托出,也没人愿意换给他如此完好无缺的宋版《苏轼文集》。

  况且自然认得出来,这可是宋版书啊,煞是眼馋,不过这是老师的传家宝,他当然也就是开开眼界,不会有别的想法。只是看到老师居然因为他读东坡文章,心里还是很感动。

  “嗯,你这说法很有道理,我以前没仔细想过,也没听人说过。我听说你让你师兄给南监送去一封信,想要在南监振兴苏学,我原来没在意,认为这是绝无可能的事,现在听你这一说,倒是很有道理,就看你以后能不能说服南监那些老顽固了。”陈慕沙笑道。

  “弟子尽力而已,达到什么效果并不重要。”况且说道。

  “正是,尽人力、听天命。人力有时而穷,天命无穷无尽。我看过年后,你去南监读书吧,我跟你师兄都是这个想法。你在南京,你师兄能随时照顾你,不会有人欺负你。”陈慕沙道。

  “去南监?人家会收我吗?我的科举功名太低了吧。”

  其实况且倒不担心这个问题,南监就是南京的国子监的简称,两京国子监实际是贵族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子弟,每年各省也有些进入国子监的名额,少得可怜,比后世考哈佛还困难,就别提北大清华了。

  明朝时的国子监绝对是全球最高学府和创意文化中心,那时候欧洲文明还在发展时期,跟明帝国没法比。

  况且有个最大倚仗,就是武城侯府二老爷的身份,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即便没有爵位也不影响其身份,用这个身份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但他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这身份,所以也没想过去南监。

  “有你师兄保荐,你进南监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么,魏国公也出面跟南监祭酒说了,你随时可以去南监读书。”

  “魏国公都发话了?”况且真没想到魏国公会为自己出面。

  “是我跟他提议的,他表示赞同。”陈慕沙笑道。

  况且心中一股暖流涌过,陈慕沙不仅是恩师,更像是父亲,甚至比父亲对他照顾的还好。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才子风云录,大明才子风云录最新章节,大明才子风云录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