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大唐不会重蹈覆辙
就在寻相与刘统率领背嵬军在嵩山山区收编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矿工的时候,陈应也在率领麾下部曲,对偃师城展开试探性进攻。
由于王世充麾下的赵季卿改良了投石机,将烧红的石头充当石弹发射,石弹的威力得到极致的发挥,偃师城墙三百步之内,成了不可跨越的生命禁区。陈应非常讨厌那种拿人命去消耗敌人武器装备的行为,所以唐军士兵只是在偃师城之外排开阵势。
然后,陈应将部队分成一旅为单位,对偃师城展开试探性进攻,于其说这是在进攻,不如说陈应在试验新式战法。与古代习惯性的密集阵相比,陈应更为习惯这种散兵突击队形,每一名士兵与士兵之间相距离十数步远,一百余人的旅,全部展开,几乎散布五六里地。
这样以来,守在偃师的郑军将领和王世恽在内都感觉无比蛋疼,因为唐军布置的太过分散了,而且不是采取直线进攻,而是采取蛇形走位,投石机根本就没有办法瞄准,至于床弩也同样没有办法瞄准。
王世恽看到这一幕,气得快吐血了:“陈应小儿太卑鄙无耻了,居然使用蛮夷的战术!”
王世恽的副将奇怪的问道:“这居然是蛮夷战术?”
“是的,肯定不会错!”王世恽点点头道:“当年我与陛下去过雁门关,与突厥人交过手,突厥人打仗就是这个样子,两军对垒,先利用轻骑兵,以队为单位,反复袭扰,消耗我们的箭矢和体力,待我军的箭矢与体力耗尽的时候,再用重兵突击,一举粉碎我军的前沿阵地,当初若非陛下用战车层层抵抗,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副将不可思议的道:“照这样的下去,这仗要打多久?”
“不知道,那就要看陈应小儿的心情了!”王世恽郁闷的道:“或许一个月,或许两个月,或许半年,天知道要多久!”
副将喃喃的道:“陛下要消灭李世民的残部,最多十天半个月,我们只要把陈应挡在偃师城外半个月,就足够陛下消灭李世民了!”
看着郑军既不发射床子弩,也不发射投石机,陈应看了看天色到,下令道:“快中午了,收兵吧!”
李秀宁奇怪的问道:“这就收兵?”
“我根本就没有打算强攻偃师城,这样伤亡太大了!”陈应道:“传令下去,众将士今天攻城辛苦,全军加餐!”
众唐军将士欢声如雷。唐军伙头军将用盐巴腌制的马肉干,切成薄片,直接下锅,然后将洗好的黍、稷、麦、菽一股脑的倒入锅中,烧开大火直接煮,为了给将士们加菜,唐军将士们也四下散开,在野外寻找野菜。
看着众将士喜气洋洋,李秀宁似懂非懂的问道:“陈郎,你这是打算攻城攻心吗?”
陈应笑了笑道:“这也算吧,王世充如今疯狂扩充军队,他的物资肯定匮乏,偃师守军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现在他们在城墙上看着咱们大唐将士,胡吃海喝,恐怕也牢骚满腹,到时候,哼哼,王世恽能不能把军心安抚好,都说不好了!”
唐军伙头军的效率非常高,仅仅小半个时辰就把饭做好了,当然,陈应不用跟大头兵一起用餐,李秀宁与陈应在帅帐里开小灶,特别是红烧羊肉炖萝卜,也有李秀宁最喜欢吃的叫花鸡,李秀宁望着略为丰盛的饭菜,感叹道:“如果能不打仗就好了,要是太平盛世……”
不等李秀宁说完,陈应打断李秀宁的话道:“太平盛世,很稀罕吗?”
李秀宁道:“怎么不稀罕?但凡是人,谁不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盛世?但凡一国君主,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开创一个盛世?”
“其实想要盛世,一点也不难!”陈应微微一笑道:“只要去打一场战争,把人杀得七七八八了,然后把田地分给幸存下来的人,再免几年税,用不了多久盛世就会到来了。”
李秀宁一怔,白了一眼陈应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每一个盛世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开创,放眼几千年历史,称得上盛世的时代屈指可数……”
“每一个朝代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盛世,这玩意儿根本就不稀罕!”陈应将叫花鸡扯开,转而望李秀宁的眼睛,认真的道:“每一个盛世都是在前朝崩溃后的累累丝骨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大乱就没有大治,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我知道,你肯定说,圣贤会告诉我们,某位君主雄才大略,泽披苍生,才开创了这个盛世,其实,这些都是骗人鬼话。”
李秀宁一边吃着叫花鸡,一边含糊不清的问道:“那你说说,这盛世是怎么来的?”
陈应摇摇头,呵呵的笑道:“三娘你也看过不少书,了解过往史料,那你说说,夏因何而亡,商因何而亡,周因何而亡?秦因何而亡?汉因何而亡?隋因何而亡?”
李秀宁道:“这还用说吗?自然是昏君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最后民怨沸腾……”
“夏商周三代,王分封诸侯,天下分为九服!”陈应道:“根据《周礼·夏官·职方氏》云: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夏、商、周三代,方千里曰王畿,事实上国王,可以管理的地方,都是王都周围一千里之地,我看了看历史,总结了一下原因,什么昏君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鬼话。比如说这个商纣王帝王,你也认为他是暴君吗?”
李秀宁道:“他怎么不是暴君呢?”
事实上帝辛是暴君吗?***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有很多,堪称暴君的也不少,事实上亡国之君,并全非暴君,也是缺乏客观公平的评判。帝辛是不是暴君,先要看看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基本上所有帝辛的暴虐,都是周朝书写的历史,其中可信度非常低。周朝史书上写道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发明的)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其实殷比干不是被杀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故历史可信度极低。)
其实商亡之因,什么吏治腐败,亲小人,远贤臣,这都都是屁话。商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从政治体制上来说,根本没有如今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管里,那个时候都是封国,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诸候都是自己管理地方,只需要向商王缴纳税赋可以了。如果商朝朝廷是政令不休,管辖不到下面的诸候国,那么就会出现唯一一种情况,诸候不听招呼,像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就是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陈应发现如果跟李秀宁争辩这个问题,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解释不清。
“历朝历代灭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民不聊生,对啊!”
李秀宁点点头。
陈应问道:“为什么会民不聊生呢?史家会无一例外把矛头指向天子,认为天子失德,所以才会弄得民不聊生,具体怎么个失德法,你刚刚也说了,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亲啊,重小人而远贤臣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李秀宁诧异的问:“难道不对吗?”
“别的不说,就说杨广,他有一后七嫔妃多吗?四子三女多吗?”陈应笑道:“《隋书》里我记得杨广大罪之一,就是荒淫,他如果这算荒、淫,那么皇帝有几个不荒、淫的?”
李秀宁一呆,她还真的没有办法说。别人不提,就是李渊当了皇帝以后,后宫临幸了一百多名女子,而且李渊的子女是杨广的十倍以上。
“你也发现问题了吧?”陈应嘿嘿一笑,说:“笔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说到这里,陈应不自觉的想起后世。某些公知大V大放厥词,什么中国房价是丈母娘提起来,什么中国二氧化炭排放是自行车多造成的。等等一类奇葩言论不一而就,事实上,无底线的原则和媒体太多了,为了给其主子张目,什么话他们都敢说,特别是那些为了钱专门写各类软文欺骗无知民众为生的人,简直连妓女都不如,太可耻了。
陈应看着李秀宁也没有吃饭的意思了,就继续解释道:“但有两条,他们没有写上去,那就是官府盘剥,土地兼并……对,每到王朝末年,吏治腐败,土地兼并,这才是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
李秀宁恍然大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她是亲身经历者。她知道的更多,杨广开凿运河,明文规定,采取五户抽一丁的办法,当时隋朝拥有八百九十万户,抽调一丁。五户抽一丁,这个比例高吗?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比例还真不高。
鲜卑族慕容俊为了统一天下,采取五丁抽三的方式,强征一百五十万军队,然而人家屁事没有。因为慕容俊不是亡国之君,因为慕容俊不是汉人。
然而史书里记载,为了修京杭大运河,一年死掉了二百五十万人。然而杨广根本就没有征调这么多人。
陈应道:“土地就是根本原因,土地是有限的,可是每个人都要繁育后代,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每人可以保持六十亩旱田,四十亩水田耕重,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百年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李秀宁在心中默默计算着,秦朝自商鞅变法,改革图强到秦始皇时期,正好百年。而刘邦开国,到刘彻时期也是百年。不过也有不同啊。李秀宁道:“可是晋时,司马炎已经是盛世了?”
“呸,别给我提司马炎!”陈应满脸不屑道:“司马氏除了一个司马懿,其他都是废物,包括司马炎在内,他是创造了盛世吗?他只不过窃取了曹魏三代人的成果而已。”
事实上,曹魏兴是屯田,亡也屯田。当初黄巾之乱,天下民不聊生,失去土地的农民,除了一条命,什么也没有。曹操创立了屯田制,朝廷出农具、种子和耕牛,按照收入之比四六开,然后,曹魏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在三国时代快速强盛起来。
然而,农民都是无知的,也是愚蠢的。过了二十余年以后,第一代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农民死去,第二代农民感觉曹魏太黑了,这样盘剥他们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充当了司马氏的帮助凶,结果他们弄死了曹魏,迎来神州陆沉,衣冠南迁。
陈应叹了口气道:“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在《三国演义》中,用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这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怪圈,从分裂、战乱走向统一,繁荣强大,然后再动乱,分裂,直到灭亡。
听到陈应的解释,李秀宁仿佛明白了。她的手紧张的出了汗,死死的抓住陈应的手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陈应点点头道。
李秀宁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接着,由于国泰民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那……大唐!”
陈应握住李秀宁的手道:“放心吧,有我呢,大唐不会重蹈原来的覆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om。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com
就在寻相与刘统率领背嵬军在嵩山山区收编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矿工的时候,陈应也在率领麾下部曲,对偃师城展开试探性进攻。
由于王世充麾下的赵季卿改良了投石机,将烧红的石头充当石弹发射,石弹的威力得到极致的发挥,偃师城墙三百步之内,成了不可跨越的生命禁区。陈应非常讨厌那种拿人命去消耗敌人武器装备的行为,所以唐军士兵只是在偃师城之外排开阵势。
然后,陈应将部队分成一旅为单位,对偃师城展开试探性进攻,于其说这是在进攻,不如说陈应在试验新式战法。与古代习惯性的密集阵相比,陈应更为习惯这种散兵突击队形,每一名士兵与士兵之间相距离十数步远,一百余人的旅,全部展开,几乎散布五六里地。
这样以来,守在偃师的郑军将领和王世恽在内都感觉无比蛋疼,因为唐军布置的太过分散了,而且不是采取直线进攻,而是采取蛇形走位,投石机根本就没有办法瞄准,至于床弩也同样没有办法瞄准。
王世恽看到这一幕,气得快吐血了:“陈应小儿太卑鄙无耻了,居然使用蛮夷的战术!”
王世恽的副将奇怪的问道:“这居然是蛮夷战术?”
“是的,肯定不会错!”王世恽点点头道:“当年我与陛下去过雁门关,与突厥人交过手,突厥人打仗就是这个样子,两军对垒,先利用轻骑兵,以队为单位,反复袭扰,消耗我们的箭矢和体力,待我军的箭矢与体力耗尽的时候,再用重兵突击,一举粉碎我军的前沿阵地,当初若非陛下用战车层层抵抗,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副将不可思议的道:“照这样的下去,这仗要打多久?”
“不知道,那就要看陈应小儿的心情了!”王世恽郁闷的道:“或许一个月,或许两个月,或许半年,天知道要多久!”
副将喃喃的道:“陛下要消灭李世民的残部,最多十天半个月,我们只要把陈应挡在偃师城外半个月,就足够陛下消灭李世民了!”
看着郑军既不发射床子弩,也不发射投石机,陈应看了看天色到,下令道:“快中午了,收兵吧!”
李秀宁奇怪的问道:“这就收兵?”
“我根本就没有打算强攻偃师城,这样伤亡太大了!”陈应道:“传令下去,众将士今天攻城辛苦,全军加餐!”
众唐军将士欢声如雷。唐军伙头军将用盐巴腌制的马肉干,切成薄片,直接下锅,然后将洗好的黍、稷、麦、菽一股脑的倒入锅中,烧开大火直接煮,为了给将士们加菜,唐军将士们也四下散开,在野外寻找野菜。
看着众将士喜气洋洋,李秀宁似懂非懂的问道:“陈郎,你这是打算攻城攻心吗?”
陈应笑了笑道:“这也算吧,王世充如今疯狂扩充军队,他的物资肯定匮乏,偃师守军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现在他们在城墙上看着咱们大唐将士,胡吃海喝,恐怕也牢骚满腹,到时候,哼哼,王世恽能不能把军心安抚好,都说不好了!”
唐军伙头军的效率非常高,仅仅小半个时辰就把饭做好了,当然,陈应不用跟大头兵一起用餐,李秀宁与陈应在帅帐里开小灶,特别是红烧羊肉炖萝卜,也有李秀宁最喜欢吃的叫花鸡,李秀宁望着略为丰盛的饭菜,感叹道:“如果能不打仗就好了,要是太平盛世……”
不等李秀宁说完,陈应打断李秀宁的话道:“太平盛世,很稀罕吗?”
李秀宁道:“怎么不稀罕?但凡是人,谁不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盛世?但凡一国君主,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开创一个盛世?”
“其实想要盛世,一点也不难!”陈应微微一笑道:“只要去打一场战争,把人杀得七七八八了,然后把田地分给幸存下来的人,再免几年税,用不了多久盛世就会到来了。”
李秀宁一怔,白了一眼陈应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每一个盛世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开创,放眼几千年历史,称得上盛世的时代屈指可数……”
“每一个朝代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盛世,这玩意儿根本就不稀罕!”陈应将叫花鸡扯开,转而望李秀宁的眼睛,认真的道:“每一个盛世都是在前朝崩溃后的累累丝骨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大乱就没有大治,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我知道,你肯定说,圣贤会告诉我们,某位君主雄才大略,泽披苍生,才开创了这个盛世,其实,这些都是骗人鬼话。”
李秀宁一边吃着叫花鸡,一边含糊不清的问道:“那你说说,这盛世是怎么来的?”
陈应摇摇头,呵呵的笑道:“三娘你也看过不少书,了解过往史料,那你说说,夏因何而亡,商因何而亡,周因何而亡?秦因何而亡?汉因何而亡?隋因何而亡?”
李秀宁道:“这还用说吗?自然是昏君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最后民怨沸腾……”
“夏商周三代,王分封诸侯,天下分为九服!”陈应道:“根据《周礼·夏官·职方氏》云: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为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夏、商、周三代,方千里曰王畿,事实上国王,可以管理的地方,都是王都周围一千里之地,我看了看历史,总结了一下原因,什么昏君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鬼话。比如说这个商纣王帝王,你也认为他是暴君吗?”
李秀宁道:“他怎么不是暴君呢?”
事实上帝辛是暴君吗?***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有很多,堪称暴君的也不少,事实上亡国之君,并全非暴君,也是缺乏客观公平的评判。帝辛是不是暴君,先要看看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基本上所有帝辛的暴虐,都是周朝书写的历史,其中可信度非常低。周朝史书上写道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炮烙是夏桀姒履癸发明的)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其实殷比干不是被杀而是老死的),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又需面对其因长年征战而日积月累有增无减的大批俘虏如何处理等问题而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故历史可信度极低。)
其实商亡之因,什么吏治腐败,亲小人,远贤臣,这都都是屁话。商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从政治体制上来说,根本没有如今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管里,那个时候都是封国,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诸候都是自己管理地方,只需要向商王缴纳税赋可以了。如果商朝朝廷是政令不休,管辖不到下面的诸候国,那么就会出现唯一一种情况,诸候不听招呼,像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就是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陈应发现如果跟李秀宁争辩这个问题,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解释不清。
“历朝历代灭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民不聊生,对啊!”
李秀宁点点头。
陈应问道:“为什么会民不聊生呢?史家会无一例外把矛头指向天子,认为天子失德,所以才会弄得民不聊生,具体怎么个失德法,你刚刚也说了,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亲啊,重小人而远贤臣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李秀宁诧异的问:“难道不对吗?”
“别的不说,就说杨广,他有一后七嫔妃多吗?四子三女多吗?”陈应笑道:“《隋书》里我记得杨广大罪之一,就是荒淫,他如果这算荒、淫,那么皇帝有几个不荒、淫的?”
李秀宁一呆,她还真的没有办法说。别人不提,就是李渊当了皇帝以后,后宫临幸了一百多名女子,而且李渊的子女是杨广的十倍以上。
“你也发现问题了吧?”陈应嘿嘿一笑,说:“笔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说到这里,陈应不自觉的想起后世。某些公知大V大放厥词,什么中国房价是丈母娘提起来,什么中国二氧化炭排放是自行车多造成的。等等一类奇葩言论不一而就,事实上,无底线的原则和媒体太多了,为了给其主子张目,什么话他们都敢说,特别是那些为了钱专门写各类软文欺骗无知民众为生的人,简直连妓女都不如,太可耻了。
陈应看着李秀宁也没有吃饭的意思了,就继续解释道:“但有两条,他们没有写上去,那就是官府盘剥,土地兼并……对,每到王朝末年,吏治腐败,土地兼并,这才是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
李秀宁恍然大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她是亲身经历者。她知道的更多,杨广开凿运河,明文规定,采取五户抽一丁的办法,当时隋朝拥有八百九十万户,抽调一丁。五户抽一丁,这个比例高吗?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比例还真不高。
鲜卑族慕容俊为了统一天下,采取五丁抽三的方式,强征一百五十万军队,然而人家屁事没有。因为慕容俊不是亡国之君,因为慕容俊不是汉人。
然而史书里记载,为了修京杭大运河,一年死掉了二百五十万人。然而杨广根本就没有征调这么多人。
陈应道:“土地就是根本原因,土地是有限的,可是每个人都要繁育后代,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每人可以保持六十亩旱田,四十亩水田耕重,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百年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李秀宁在心中默默计算着,秦朝自商鞅变法,改革图强到秦始皇时期,正好百年。而刘邦开国,到刘彻时期也是百年。不过也有不同啊。李秀宁道:“可是晋时,司马炎已经是盛世了?”
“呸,别给我提司马炎!”陈应满脸不屑道:“司马氏除了一个司马懿,其他都是废物,包括司马炎在内,他是创造了盛世吗?他只不过窃取了曹魏三代人的成果而已。”
事实上,曹魏兴是屯田,亡也屯田。当初黄巾之乱,天下民不聊生,失去土地的农民,除了一条命,什么也没有。曹操创立了屯田制,朝廷出农具、种子和耕牛,按照收入之比四六开,然后,曹魏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在三国时代快速强盛起来。
然而,农民都是无知的,也是愚蠢的。过了二十余年以后,第一代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农民死去,第二代农民感觉曹魏太黑了,这样盘剥他们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充当了司马氏的帮助凶,结果他们弄死了曹魏,迎来神州陆沉,衣冠南迁。
陈应叹了口气道:“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在《三国演义》中,用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这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怪圈,从分裂、战乱走向统一,繁荣强大,然后再动乱,分裂,直到灭亡。
听到陈应的解释,李秀宁仿佛明白了。她的手紧张的出了汗,死死的抓住陈应的手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陈应点点头道。
李秀宁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接着,由于国泰民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那……大唐!”
陈应握住李秀宁的手道:“放心吧,有我呢,大唐不会重蹈原来的覆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om。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