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韶华 121 第121章

小说:王女韶华 作者:溪畔茶 更新时间:2017-11-08 01:47:5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下午开始, 群臣继续争吵。

  不过这回吵的时间不长,国子监祭酒的缺出得比较突然, 有资角逐的不过那几个人,杨阁老又退出了, 再小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皇帝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想提拔的人选,所以才会放任群臣争执,见他们差不多争出了个结果,也就从善如流地应了。

  沈国舅站到这个时候,真是把两条腿都站成了木棍一般, 只是面上掩饰得好,见完了事,忙接了话进去, 表白了一下自己跟李司业只是普通交情, 与监生闹事不可能有丝毫干系。

  他这么说, 至少在明面上是站得住脚的,再者朝臣争了这么久也累了,一时便都只是听着。

  皇帝道:“既然与你无关, 你也不必惶恐。”

  沈国舅忙道:“是, 谢皇上。那李司业狼子野心,官迷心窍,竟敢做出这等事来, 臣鄙夷他还来不及, 怎会与他同流合污呢。”

  他说完了话头没有止住, 转而夸赞起朱谨深来,说他如何沉着不惧,见微知著,在此案中立下了如何如何的功劳。

  夸是当夸的,祭酒这缺不管争没争到手,都已经过去了,群臣空闲出来,也都跟着附和起来。

  朱谨深站在最前列,仍是那一副淡漠模样,于是夸他的词里少不得又多了一个宠辱不惊。

  皇帝这回心里知道是为着哪桩,往儿子面上一扫,就知道他还憋着气,怎么乐得起来。

  但他当然不会点破,朱谨深把写结案陈词的机会让给了丁御史,丁御史投桃报李,在奏章里也没少夸他,把去抓人时的情景写得那是一个生动。朱谨深当时的处置举动,堪称完全投对了文官的胃口,兼顾大局与彰显个人风度并举,刷声望还刷得没有一丝烟火气,办案子都能办成这样举重如轻是每个文官的梦想——只是可怜了华敏,不过这时候,再不长眼的也不会提起他来。

  自己技不如人做了对照组,那怪得谁来。

  一片赞誉声中,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沈国舅顺理成章地提出当予奖赏。

  这回朱谨深终于出了声:“不必,儿臣不过做了分内之事而已,岂敢就讨起赏来。”

  沈国舅笑道:“二殿下自然谦逊,不过臣有一个好主意,包管皇上和二殿下听了,都觉得妥当。”

  皇帝道:“哦?你说来听听。”

  “二殿下的母家,石家退居金陵多年,如今二殿下康健长成,又能为皇上分忧——”

  沈国舅徐徐说着,将为石家请封爵位的事情说了出来。

  群臣到了这个时辰,本已都十分疲惫了,结果一听沈国舅这话,顿时又都活了过来。

  大殿里眼神乱飞,有看皇帝的,有看朱谨深的,有看沈国舅的,还有一派的互相使着眼色的。

  群臣记性不差,都还记得两年多以前沈皇后深明大义,为前头的三位皇子请求举行冠礼的厚德之举,如今沈国舅又提出来为二皇子的母家请封爵位,沈皇后这位继后做的,真不愧为母仪天下四个字,十分的厚道慈爱。

  但能在这时站在大殿里参与廷议的,一大半是人精里的人尖,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就不好说了。

  沈首辅一时没有说话,倒是杨阁老站出来:“二殿下查案有功,惠及母家,也有此理。但国之爵位,不可轻付,还请皇上三思。”

  众人的目光便又到了杨阁老身上,有人心里嘀咕:二皇子才搅合了杨阁老提出的祭酒人选,这下好,转眼杨阁老就要搅和他母家的爵位了。

  陆续有人站出来应和。

  哪怕是个不世的爵位,那也是公侯伯之流了,石家没有寸功,不当随意封赐。

  沈国舅反驳道:“当年先皇后为产育二殿下,不幸逝世,连凤命都殇了,怎能说没有寸功?”

  杨阁老道:“先皇后固然不幸,然而当年已封了石家都督同知,并非毫无所赐,国舅之言,有失偏颇。”

  沈国舅道:“当年是当年事,如今是二殿下立功,阁老不可将两件事混为一谈。”他转向皇帝,拱手道,“臣以为,石家多年来谨言慎行,不曾听闻有一丝恶行,如今酬以爵位,臣以为是可以的。只是不便越过承恩公,定为侯或伯即是。”

  他看上去其意甚坚,连具体封什么都替石家考虑好了。

  但有意见的大有人在,倒不是跟朱谨深或石家有什么恩怨,只是一来外戚原就为群臣警惕,二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看不顺眼外戚没甚本事,只凭婚嫁就改换门庭的。

  臣子们站在这殿里可都是十年寒窗苦读而来,就这样,子孙若不争气,这福泽也绵延不下去,凭什么外戚就可以躺着享乐?

  当然,若叫他们做外戚,他们也不见得愿意,因为做了外戚,富贵虽不愁,权势是别想了。人生难得两全。

  一片喧扰声里,沈国舅坚持己见,舌战群儒,不知皇家内情的人看了,八成还以为他是朱谨深的亲舅舅。

  吵了好一阵,皇帝揉了揉眉心:“卿等各有各的道理,朕一时倒难以抉择。这样吧,今日时辰晚了,择日再议。”

  皇帝这话也是其来有自,这一日议的事着实不少,再添一桩,不知将吵到什么时辰去,横竖封爵与祭酒出缺不同,国子监里才生过乱相,此时人心未定,急需继任者去安抚,石家这爵位早一日晚一日就无所谓得多,耽误不到什么。

  当下便也无人坚持,群臣都应诺了,预备退下。

  皇帝又顺口外问了朱谨深一句:“二郎,你以为呢?”

  皇帝没有当场就着反对的臣子口声拒绝,其实就是有可活动之处,所以朱谨深最好的选择,是说一句一切以皇帝的意思为准,不用明确表态。

  但他道:“儿臣以为,杨阁老所言极是。”

  群臣侧目:这——谦逊得过了吧?

  当然作为当事人,他最好是不要出头给母家争爵位,但最多保持个沉默也就很够了,赞同反对派图什么?

  万一没把握好分寸,一个已经落在半空里的爵位可就又飞走了。

  但这还没完。

  朱谨深接着道:“祖制有云,非军功不得封爵,儿臣不敢违背。”

  ……

  祖制上确实有这一条。

  只是随着时日推转,祖制也不样样都管用了,不然元后家怎么封的承恩公。

  但再被后人含糊的祖制,也是祖制,一旦被抬出来,那就能压得人脊梁一弯。

  沈国舅就差点被压趴到了地上。

  他觉得朱谨深简直是疯了——抬祖制压他,怎么想的!

  就算看出来了他的真实心意,也不用这样两败俱伤罢!

  这一句说出来容易,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再想收回去就不可能了,而石家若封不成,他更别想了,石家没军功,他家难道有?

  石家封爵的可能被掐死了,他家也一样。

  沈国舅纳闷死了,他想过皇帝不同意,但没想到朱谨深能反对,石家再提不起来,热辣辣的一个爵位,也舍得往外推?

  朱谨深这个人本来就够独了,现在还这样六亲不靠,难道真想把自己整成孤家寡人不成。

  他现在很懂沈皇后的感觉了:朱瑾渊那真是不足为惧的,他想干什么,都写在脸上了,用不着跟他多费劲;可朱谨深想干什么,那真是一头雾水,凭怎么都看不出来。

  殿里群臣也是一怔。

  推辞有真心和假意,说不要的,不见得就是不要,可朱谨深这一句出来,那是不存在任何什么“受之有愧,却之不恭”的空间,他就是不要。

  怔愣过后,便是松了口气,户部尚书尤其高兴,封这些外戚,每年都要白贴一大笔钱出去,能少封一个是一个。都督同知的勋位也很好么。

  当下第一个站出来,夸赞朱谨深讲规矩知礼仪,是太/祖的好儿孙。

  沈国舅则是快憋得背过气去:他不争这一回,自家以后逢着对景说不定还有机会,这一争,直接彻底争没戏了。以后再想提,人人都能拿这句把他堵回来。

  除非去立个军功。

  军功又岂是好立的。

  现在四海都太平,只有北边的瓦剌还贼心不死,时不时犯边,草原蛮子身高两丈,眼如铜铃,还生吃人肉,那都跟恶鬼一般,沈国舅一个靠妹妹起家的普通人,怎么敢去招惹。

  现在在想什么都晚了,爵位就是没了。

  皇帝已然道:“二郎言之有理,既这样说,爵位一事,倒不必提了。”

  散朝。

  **

  朱谨深随着人流往外走。

  有几个臣子围拥在他左右,试探着跟他搭话,他的态度不冷淡也不热情,很平常地回应着。

  斜阳照下,一路出了午门,见到路边站着个人,抱着书,有点翘首以盼地往里望着。

  一时目光跟他对上,沐元瑜绽出笑容来,抬步就向他跑过去。

  朱谨深的脚步一顿,跟着也不由快了点,抛下了几个臣子,等碰到面前,就道:“不是叫你在家呆着?怎么又出来了。”

  “我在家休养好一阵了,没有事情做,实在呆不住,今天就又来上学了。”沐元瑜笑道,“赶巧听说殿下在宫里议事,还没有走,我就等了一会。”

  又道,“殿下放心,我不去别的地方,只在宫里与家来往,我路上又都带着护卫,不会有事的。”

  朱谨深道:“哦。”

  然后抬手,敲了一下她的脑袋,“走吧。”

  回头跟先那几个臣子点头示个意,就重新举步。

  沐元瑜挨了一下,倒是莫名,跟在他旁边追问道:“殿下打我做什么?”

  她正经还有点痛。

  朱谨深垂眼,瞥她一眼:“想知道?”

  沐元瑜忙点头。

  “不告诉你。”

  沐元瑜哭笑不得,打人还有理了他!

  道:“殿下,你不告诉我,我要还手的。”

  “你还。”

  “我真还啊——”

  “啰嗦。”

  先前跟他搭话的几个臣子离得近些,很是感叹:年轻人,感情真好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女韶华,王女韶华最新章节,王女韶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