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毕,明天恢复两更。感谢书友“亲叫我沉默”的慷慨打赏!)
正阳道长回到院落的时候,身上落满了雪。一名汉子开门接他进来,慌忙帮其脱掉披风和斗笠,弄掉上面的雪。
“宋刚,吩咐你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
汉子恭谨回答:“已妥当,都放在后院当中了。”
“办得不错。”
道士淡淡地赞了一句。
汉子心中大喜过望,他是元家麾下鹰羽营的一名眼线,被安排在京城做事久矣。在天子脚下做钉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稍不留神注意,就人头落地。他最为期盼的便是将正阳道长服侍好了,立下功劳后,能调回扬州去。
正阳道长穿过前厅,进入后院,将摆放在那里的一个大包袱提起,再拐入侧院。
这小院子中种着数丛竹子,摆着十多堆石头,看上去有些芜乱,实则里面布置成一个阵法,不懂门径的陷进去,转到死都转不出来。
正阳道长闲庭信步,七弯八拐,眼前豁然开朗,已来到一个亭子内。亭中摆放石案,铺着蒲团。
他站在石案前,将那大包袱打开,拿出一件件的事物。
这些事物零碎而古怪,有黑狗血、有黑糯米、有一个猪头、有一瓶泛黄色的液体,另外还有七八种难以叫得出名字的东西。
诸多东西摆上石案,显然遵循着某些次序,并非杂乱无章,随便安放的。
一一摆好,正阳道长往袖间一掏,掏出三枚长钉。每一枚,足有四寸余长,黑黝黝的,尖端处泛出寒芒;钉子之后,又拿出一个人形木偶,身上穿着特制的小衣衫,面目描绘得栩栩如生,正与陈三郎有八九分相似的模样。
最后,他从身上拿出的是一张符咒,以及一柄桃木剑。
符咒长达一尺,被画在一张皮革上,皮革泛黄,竟是人皮。
弄完这些,张口猛地一吹。
嗤!
原本石案上一口香炉内插着的三根檀香,无火自燃,发出淡淡的烟气,袅绕不散。
道士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嘴里喃喃说了些话,却含糊不清,无从分辨。
从今天起,他将不再离开,而是一直会坐在此处等待。
等待秘法施展的最佳日子!
那一天,不会等太久。
……
二月,北方的长安还有雪;而在南方泾县,春风吹拂大地,已吹绿了高山和河流。
开春季节,耕种的大好时光,野外一片忙碌。
河神庙一带的大片水田开始翻土灌水了,十多条健壮耕牛在人们的驭使之下,“哞哞”地叫着,拉着犁具干活。
这些耕牛是在周何之的主持之下,花费高价购买来的,母多公少。这样能通过交配,生下牛犊子来。
在农业社会里头,耕牛十分昂贵。某些时期,宰杀耕牛甚至属于犯罪的行为,会被抓捕坐牢。
为了买到这些牛,周何之可是费了不少力气。
现在,他站在坡地上,看着这一幅农忙景象,不由露出一抹笑容:各种事宜已渐渐上了正轨,蒸蒸向上,等陈三郎从京城归来,他老周也算不辱使命。
忽而将视线放到后面的山林处,见一座道观拔地而起,非常显眼。
“逍遥观!”
这是根据逍遥富道要求所建立起来的一座道观。
道士要求不少,指手画脚的,根据设计蓝图,周何之计算了下,发现造价不菲。当其时他心里暗暗叫苦,很是头疼。钱粮本就捉襟见肘,不甚够用,再用这一笔银子建造道观,那么其他几项事务都得停滞住,没钱搞了。
周何之小心翼翼地跟逍遥富道商议,问是否能缩减些道观规模。道士横他一眼,直接抛出一包金银来,非常有高人风范地道:“书生给地方本道建筑道观,我却不愿再花他的钱,欠下偌大人情,日后相见,抬不起头,不好说话。”
见着金银,老周眉开眼笑,一竖大拇指:“仙长高义。”
有钱好办事,请了十多工人,一个月时间就将道观建造起来了,又添置了各种家居摆设,供了神像,正式开张,接受百姓香火,居然还很是旺盛。
见状,河神庙那边的哼哈二将看着眼热,忍不住到敖卿眉那边诉苦。小龙女斥道:“公子安排,自有道理,轮不到尔等聒噪,安分守己即可。”
两妖将没法,悻悻然回到河底水潭下。
开耕播种,事关重大,陈王氏也带着小翠华叔过来察看,见到农人们井井有条,积极性高,心中便欢喜。陈三郎已经说了,等山麓下的庄子造好,全家都搬迁住进里面去。
黄昏时分,陈王氏带着小翠返回县城。
得得得!
忽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见着数骑人马赶至。骑士扬手亮出一枚令牌,守城门的兵丁看到,赶紧肃立,让他们骑马驰骋进去。
陈王氏和小翠让到一边,妇人嘴里说道:“这些是什么人,怎如此跋扈?”
小翠道:“夫人,可能是府城来的人吧。”
陈王氏“哦”了声,也就不理会。
却说那队人马径直来到衙门外,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外面,大踏步进入衙门。有官差要上来询问,当见到对方手中所持的令牌,立刻不再吭声。
很快,这队人便来到泾县县尊卢大人面前。
事先卢大人已得了音信,此刻衣冠端正地来迎接,态度恭谨。
队伍领首者是个粗壮汉子,左边脸颊一道刀疤,颇为狰狞,他略作寒暄,递过一封密信:“卢大人,这是公子的亲笔书信,你且看好了。”
卢大人接过,拆开,慢慢看起来,脸上浮现一抹古怪的神色:公子,果然要对陈三郎一家大小下手了……这封信,只是打招呼,并不用衙门的人出手,以免招摇,引起民议。动手的另有其人,却让衙门到时装聋扮哑……
看完信,他又将信还给粗壮刀疤汉子,拱手道:“公子的意思,下官明白,但请放心。”
刀疤汉子点一点头,忽而又问道:“还有一件事,是公子嘱咐下来的,颇为重要。泾县之中,可曾发现红鲤鱼?”
“红鲤鱼?”
卢大人一怔,不明所以,抬头见刀疤汉子目光炯炯,莫名心一慌,只得含糊回答道:“据下官所知,泾河水中,间或有些红鲤鱼出没……不知公子要找红鲤何用?”
刀疤汉子眼眸闪过失望之色:“不该问的,不要问,反正如果发现有古怪的红鲤鱼,一定要禀告给公子知晓。”
“明白。”
卢大人不敢多问,只是心里嘀咕:古怪的红鲤鱼,何谓古怪?完全没有个衡量判断的标准。
说罢,刀疤汉子带领手下离开。
卢大人原本还想问他们要去往何处,住在哪里,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该问的,不要问,祸出口出。
目送一干人走出衙门,卢大人叹息一声,突然问旁边的一个心腹手下:“阿九,今天是什么日子?”
那阿九回道:“大人,今天是二月十二。”
“二月十二?”
卢大人念叨着,低声道:“那么今天便是会试第二场开考的日子了。”
阿九心里纳闷,搞不懂大人为何突然间扯到会试那边去了。会试可是在京城长安举行,天南地北,完全不同地域,难不成大人想起他以前考会试时的遭遇了?据自己所知,这大人并非进士出身,而是一个举人,完全是走通元家的门路,才当上泾县县尊。
或者说,是元家需要这么一个县尊来泾县主持,所以才找得卢大人来。
不该问的,不要问。
阿九很好地执行着这个官场规则,默然侍立在边上,仿佛一尊木偶。(未完待续。)
正阳道长回到院落的时候,身上落满了雪。一名汉子开门接他进来,慌忙帮其脱掉披风和斗笠,弄掉上面的雪。
“宋刚,吩咐你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
汉子恭谨回答:“已妥当,都放在后院当中了。”
“办得不错。”
道士淡淡地赞了一句。
汉子心中大喜过望,他是元家麾下鹰羽营的一名眼线,被安排在京城做事久矣。在天子脚下做钉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稍不留神注意,就人头落地。他最为期盼的便是将正阳道长服侍好了,立下功劳后,能调回扬州去。
正阳道长穿过前厅,进入后院,将摆放在那里的一个大包袱提起,再拐入侧院。
这小院子中种着数丛竹子,摆着十多堆石头,看上去有些芜乱,实则里面布置成一个阵法,不懂门径的陷进去,转到死都转不出来。
正阳道长闲庭信步,七弯八拐,眼前豁然开朗,已来到一个亭子内。亭中摆放石案,铺着蒲团。
他站在石案前,将那大包袱打开,拿出一件件的事物。
这些事物零碎而古怪,有黑狗血、有黑糯米、有一个猪头、有一瓶泛黄色的液体,另外还有七八种难以叫得出名字的东西。
诸多东西摆上石案,显然遵循着某些次序,并非杂乱无章,随便安放的。
一一摆好,正阳道长往袖间一掏,掏出三枚长钉。每一枚,足有四寸余长,黑黝黝的,尖端处泛出寒芒;钉子之后,又拿出一个人形木偶,身上穿着特制的小衣衫,面目描绘得栩栩如生,正与陈三郎有八九分相似的模样。
最后,他从身上拿出的是一张符咒,以及一柄桃木剑。
符咒长达一尺,被画在一张皮革上,皮革泛黄,竟是人皮。
弄完这些,张口猛地一吹。
嗤!
原本石案上一口香炉内插着的三根檀香,无火自燃,发出淡淡的烟气,袅绕不散。
道士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嘴里喃喃说了些话,却含糊不清,无从分辨。
从今天起,他将不再离开,而是一直会坐在此处等待。
等待秘法施展的最佳日子!
那一天,不会等太久。
……
二月,北方的长安还有雪;而在南方泾县,春风吹拂大地,已吹绿了高山和河流。
开春季节,耕种的大好时光,野外一片忙碌。
河神庙一带的大片水田开始翻土灌水了,十多条健壮耕牛在人们的驭使之下,“哞哞”地叫着,拉着犁具干活。
这些耕牛是在周何之的主持之下,花费高价购买来的,母多公少。这样能通过交配,生下牛犊子来。
在农业社会里头,耕牛十分昂贵。某些时期,宰杀耕牛甚至属于犯罪的行为,会被抓捕坐牢。
为了买到这些牛,周何之可是费了不少力气。
现在,他站在坡地上,看着这一幅农忙景象,不由露出一抹笑容:各种事宜已渐渐上了正轨,蒸蒸向上,等陈三郎从京城归来,他老周也算不辱使命。
忽而将视线放到后面的山林处,见一座道观拔地而起,非常显眼。
“逍遥观!”
这是根据逍遥富道要求所建立起来的一座道观。
道士要求不少,指手画脚的,根据设计蓝图,周何之计算了下,发现造价不菲。当其时他心里暗暗叫苦,很是头疼。钱粮本就捉襟见肘,不甚够用,再用这一笔银子建造道观,那么其他几项事务都得停滞住,没钱搞了。
周何之小心翼翼地跟逍遥富道商议,问是否能缩减些道观规模。道士横他一眼,直接抛出一包金银来,非常有高人风范地道:“书生给地方本道建筑道观,我却不愿再花他的钱,欠下偌大人情,日后相见,抬不起头,不好说话。”
见着金银,老周眉开眼笑,一竖大拇指:“仙长高义。”
有钱好办事,请了十多工人,一个月时间就将道观建造起来了,又添置了各种家居摆设,供了神像,正式开张,接受百姓香火,居然还很是旺盛。
见状,河神庙那边的哼哈二将看着眼热,忍不住到敖卿眉那边诉苦。小龙女斥道:“公子安排,自有道理,轮不到尔等聒噪,安分守己即可。”
两妖将没法,悻悻然回到河底水潭下。
开耕播种,事关重大,陈王氏也带着小翠华叔过来察看,见到农人们井井有条,积极性高,心中便欢喜。陈三郎已经说了,等山麓下的庄子造好,全家都搬迁住进里面去。
黄昏时分,陈王氏带着小翠返回县城。
得得得!
忽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见着数骑人马赶至。骑士扬手亮出一枚令牌,守城门的兵丁看到,赶紧肃立,让他们骑马驰骋进去。
陈王氏和小翠让到一边,妇人嘴里说道:“这些是什么人,怎如此跋扈?”
小翠道:“夫人,可能是府城来的人吧。”
陈王氏“哦”了声,也就不理会。
却说那队人马径直来到衙门外,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外面,大踏步进入衙门。有官差要上来询问,当见到对方手中所持的令牌,立刻不再吭声。
很快,这队人便来到泾县县尊卢大人面前。
事先卢大人已得了音信,此刻衣冠端正地来迎接,态度恭谨。
队伍领首者是个粗壮汉子,左边脸颊一道刀疤,颇为狰狞,他略作寒暄,递过一封密信:“卢大人,这是公子的亲笔书信,你且看好了。”
卢大人接过,拆开,慢慢看起来,脸上浮现一抹古怪的神色:公子,果然要对陈三郎一家大小下手了……这封信,只是打招呼,并不用衙门的人出手,以免招摇,引起民议。动手的另有其人,却让衙门到时装聋扮哑……
看完信,他又将信还给粗壮刀疤汉子,拱手道:“公子的意思,下官明白,但请放心。”
刀疤汉子点一点头,忽而又问道:“还有一件事,是公子嘱咐下来的,颇为重要。泾县之中,可曾发现红鲤鱼?”
“红鲤鱼?”
卢大人一怔,不明所以,抬头见刀疤汉子目光炯炯,莫名心一慌,只得含糊回答道:“据下官所知,泾河水中,间或有些红鲤鱼出没……不知公子要找红鲤何用?”
刀疤汉子眼眸闪过失望之色:“不该问的,不要问,反正如果发现有古怪的红鲤鱼,一定要禀告给公子知晓。”
“明白。”
卢大人不敢多问,只是心里嘀咕:古怪的红鲤鱼,何谓古怪?完全没有个衡量判断的标准。
说罢,刀疤汉子带领手下离开。
卢大人原本还想问他们要去往何处,住在哪里,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该问的,不要问,祸出口出。
目送一干人走出衙门,卢大人叹息一声,突然问旁边的一个心腹手下:“阿九,今天是什么日子?”
那阿九回道:“大人,今天是二月十二。”
“二月十二?”
卢大人念叨着,低声道:“那么今天便是会试第二场开考的日子了。”
阿九心里纳闷,搞不懂大人为何突然间扯到会试那边去了。会试可是在京城长安举行,天南地北,完全不同地域,难不成大人想起他以前考会试时的遭遇了?据自己所知,这大人并非进士出身,而是一个举人,完全是走通元家的门路,才当上泾县县尊。
或者说,是元家需要这么一个县尊来泾县主持,所以才找得卢大人来。
不该问的,不要问。
阿九很好地执行着这个官场规则,默然侍立在边上,仿佛一尊木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