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在首映周末创造了历史性的票房奇迹之后,讨论浪潮就在社交网络平台之上浩浩荡荡地铺陈开来,热火朝天、铺天盖地的景象着实让人错愕不已,秋季档的冷静和肃穆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假期档还没有开始,观众的热情就早早地被调动了起来。
不仅仅是普通观众们,就连专业媒体也不甘落后地加入其中。
关于电影的结尾和主题,“好莱坞报道者”撰写了一篇专题展开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不是分析电影的出色和伟大,而是分析电影画面的构图与深意,还有两位演员对话内容细节的涵义与延伸,最终引导向电影的强大内核,进而证明这部作品的经典与独特!
包裹在一个看似简单看似薄弱的故事外壳之下,却是一个恢弘而深刻的哲学反思主题,并且在无声无息之中把所有的信息与思考全部都融入镜头和表演之中,不动声色地将观众摆放在导演所期待的位置上,“阿方索-卡隆初步显露出了大师风采!”
“好莱坞报道者”不是唯一一家凑热闹的新闻媒体,事实上,“纽约客”、“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以及“芝加哥论坛报”等等都纷纷发布了相关影评,以更加专业也更加深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地心引力”这部作品能够引发专业影评人的集体高/潮?还有,为什么各大媒体都将这部作品称为“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平衡”?
从资深影迷到普通观众,从专业媒体到社交网络自媒体,所有的所有都正在积极主动地讨论着“地心引力”这部作品。
现在,秋季档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因为同期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距离现在最近的“雷神2”也还要三周才上映,这也使得整个市场都变成了“地心引力”的一家独大!根本没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能够形成对抗。
但这还不是全部,讨论狂潮的内容还在更进一步地延续下去——
电影情节到底有哪些漏洞?不符合物理规律的?又或者说不符合现实定理的?超出现实和常识范围的戏剧夸张手法到底有多少?
联盟号、天宫一号、神舟号等等空间站都是符合现实设定的吗?瑞恩-斯通所遇到的那些困难麻烦都是真的的吗?
电影里出现的中文以及俄文是否尊重现实?瑞恩-斯通与地面电台连线的时候,那些中文台词并没有翻译,是否具有深意?
瑞恩与艾利克斯两个人之间的背景故事介绍,在之后推出蓝光碟的时候是否会给予进一步的介绍?蓝礼和鲁妮又是如何完成表现的?
等等等等。
正是因为“地心引力”所带来的真实感着实太过震撼,以至于讨论声和议论声就根本停不下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最最重要的是,这些讨论和议论都不是关于剧情的难解程度和烧脑程度,而是详细逼真的观影效果之后所带来的后遗症。
这对于广大普通观众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从首映式之前到首映周末之后,关于“地心引力”和“阿凡达”之间的讨论就始终没有平静过,许多影评人也都认为“地心引力”所带来的观影感受是超过“阿凡达”的,“这是一部属于电影院的作品”,这句话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角落看到,现在普通观众们终于能够隐隐理解其中的含义了,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切身体验,走进电影院显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票房了。
站在此时此刻,重新回顾2009年年末“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方方面面都让人回想起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
两部作品在上映之前都不被看好,两部作品都被认为是亏本买卖,前后两次主流专业媒体都认为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玩火,超高额的投资、屡次耽误的制作周期、难以理解的题材选择、超出时代范畴的技术运用……所有的所有都在预示着,狂妄自大的詹姆斯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阿凡达”的首映周末票房确实不尽如人意,仅仅只有七千七百万美元而已。
要知道,仅仅四周之前首映的“暮光之城:新月”,首映周末就横扫了一亿四千万的票房数据,几乎是“阿凡达”的两倍,如此天差地别的比较,着实太过残酷;更致命的是,“新月”的制作成本只有五千万,而“阿凡达”则是两亿五千万。
如此数据,就连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已经凉了一半,更不要说各大新闻媒体了,所有人都认为詹姆斯这一次真正地踢到铁板了,很有可能即将遭遇历史上最残酷也最糟糕的一次滑铁卢,不少媒体记者都显得有些幸灾乐祸。
但谁能够想到,首映周末结束之后,来自观众的赞誉之声却开始沸沸扬扬地弥漫开来,并且越演越烈,根本不需要等到第二周的周五,周一到周四的四天时间里,“阿凡达”的观影狂潮就创造了当年圣诞节的疯狂景象,四天时间里席卷了将近七千万,惊艳得让所有媒体都跌碎了下巴。
随后的第二个周末又再次更进一步,“阿凡达”以百分之一点八的逆天跌幅,创造了自“泰坦尼克号”以来首映场馆在三千间以上作品的最低跌幅,再次豪取七千五百的周末票房,上映两周的累积票房就轻松突破了两亿门槛。
后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阿凡达”成为了影史第一部北美票房破七亿的作品。
“阿凡达”的票房曲线和“泰坦尼克号”几乎保持了一致,从最开始不被看好到最后创造历史记录完成逆袭,至此,詹姆斯正式确立了自己北美票房之王的地位,当他宣布自己即将开始筹备“阿凡达”续集的时候,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资金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现在,“地心引力”的强大声势确确实实地让人们想起了2009年的“阿凡达”,无处不在的讨论热潮让人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已经陷入疯狂的错觉。即使不是,也已经相距不远了。
紧接着十月第二周,万众瞩目的时刻终于来了:刚刚创造了北美秋季档影史首映票房记录的“地心引力”到底能够取得多少次周跌幅呢?
这才是决定电影最终票房极限高度的关键因素。首周大爆特爆、次周票房雪崩的作品,在电影历史长河之中绝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首映周末的表现越是黑马,次周跌幅的数据就越是危险,充满了无数可能。
但这一次,意外却来了。又或者说,熟悉的景象又来了——“阿凡达”当初创造的奇迹景象。
十月七日的周一开始,观影狂潮就已经侵袭而至了,即使现在还是工作日,却依旧无法阻挡人们涌进电影院的热情,并且还在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一点一点地走高,热浪的上升曲线根本就停不下来。
华纳兄弟内部终于按耐不住了,不同派系的董事会成员们第一次出现了微词。
当初“阿凡达”选择了圣诞档期上映,首映日期选择了十二月十八日,虽然依旧是工作日,距离圣诞节还有一周,但学生们却已经放假了,而且,紧随而至的圣诞节和新年假期也连了起来,这一切都为电影的票房奇迹奠定了基础——即使是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日,因为是假期的关系,这也都成为了票房增长空间。
但“地心引力”却没有如此便利。
十月份就是正常的工作日,没有法定假期也没有特别节日,工作日就是工作日,只能硬抗着工作日的阻碍,赢得票房上涨的良机,所有工作职员们就只能拥挤在夜场观影,观众无法分流,晚间场次又不够,更糟糕的是,他们只有三千五百间放映院线——不够!不够!完全不够!
顺带一提,“阿凡达”的上映院线也只有三千五百间,但他们拥有假日优势,客流量完全可以分摊开来。
缺少了如此便利的“地心引力”只能选择加馆——临时加馆就意味着增加宣传成本,意料之外的成本叠加。
华纳兄弟的董事会高层表达了强烈不满:“这部作品本来有希望冲击北美六亿乃至七亿票房水准的,但现在却可能五亿都已经危险了。生意不是这样做的,投资和回报的比例完全不对!这到底是谁的决策失误?谁的判断失误?”
抱怨归抱怨,现在却已经太迟了,木已成舟,他们只能看看亡羊补牢是否还来得及了。
周一到周四,“地心引力”收入六千万票房,在进入次周周末之前,累积票房就已经轻松地突破了两亿门槛,这一切就已经预示了电影次周跌幅绝对不会太糟糕——提前剧透;华纳兄弟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三千五百间院线扩展到了三千八百间,希望能够尽快地缓解次周的观影热潮压力。
对于首映票房过亿的作品来说,次周跌幅只要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下就能够算是胜利,这已经是行业内部的普遍认知,但最终,“地心引力”却在上映第二周交出了百分之三十二的票房跌幅,复制了“怪物史瑞克2”在2004年创造的奇迹,延续了自己的神奇表现!
不仅仅是普通观众们,就连专业媒体也不甘落后地加入其中。
关于电影的结尾和主题,“好莱坞报道者”撰写了一篇专题展开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不是分析电影的出色和伟大,而是分析电影画面的构图与深意,还有两位演员对话内容细节的涵义与延伸,最终引导向电影的强大内核,进而证明这部作品的经典与独特!
包裹在一个看似简单看似薄弱的故事外壳之下,却是一个恢弘而深刻的哲学反思主题,并且在无声无息之中把所有的信息与思考全部都融入镜头和表演之中,不动声色地将观众摆放在导演所期待的位置上,“阿方索-卡隆初步显露出了大师风采!”
“好莱坞报道者”不是唯一一家凑热闹的新闻媒体,事实上,“纽约客”、“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以及“芝加哥论坛报”等等都纷纷发布了相关影评,以更加专业也更加深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地心引力”这部作品能够引发专业影评人的集体高/潮?还有,为什么各大媒体都将这部作品称为“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平衡”?
从资深影迷到普通观众,从专业媒体到社交网络自媒体,所有的所有都正在积极主动地讨论着“地心引力”这部作品。
现在,秋季档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因为同期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距离现在最近的“雷神2”也还要三周才上映,这也使得整个市场都变成了“地心引力”的一家独大!根本没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能够形成对抗。
但这还不是全部,讨论狂潮的内容还在更进一步地延续下去——
电影情节到底有哪些漏洞?不符合物理规律的?又或者说不符合现实定理的?超出现实和常识范围的戏剧夸张手法到底有多少?
联盟号、天宫一号、神舟号等等空间站都是符合现实设定的吗?瑞恩-斯通所遇到的那些困难麻烦都是真的的吗?
电影里出现的中文以及俄文是否尊重现实?瑞恩-斯通与地面电台连线的时候,那些中文台词并没有翻译,是否具有深意?
瑞恩与艾利克斯两个人之间的背景故事介绍,在之后推出蓝光碟的时候是否会给予进一步的介绍?蓝礼和鲁妮又是如何完成表现的?
等等等等。
正是因为“地心引力”所带来的真实感着实太过震撼,以至于讨论声和议论声就根本停不下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最最重要的是,这些讨论和议论都不是关于剧情的难解程度和烧脑程度,而是详细逼真的观影效果之后所带来的后遗症。
这对于广大普通观众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从首映式之前到首映周末之后,关于“地心引力”和“阿凡达”之间的讨论就始终没有平静过,许多影评人也都认为“地心引力”所带来的观影感受是超过“阿凡达”的,“这是一部属于电影院的作品”,这句话几乎可以在每一个角落看到,现在普通观众们终于能够隐隐理解其中的含义了,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切身体验,走进电影院显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票房了。
站在此时此刻,重新回顾2009年年末“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方方面面都让人回想起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
两部作品在上映之前都不被看好,两部作品都被认为是亏本买卖,前后两次主流专业媒体都认为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玩火,超高额的投资、屡次耽误的制作周期、难以理解的题材选择、超出时代范畴的技术运用……所有的所有都在预示着,狂妄自大的詹姆斯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阿凡达”的首映周末票房确实不尽如人意,仅仅只有七千七百万美元而已。
要知道,仅仅四周之前首映的“暮光之城:新月”,首映周末就横扫了一亿四千万的票房数据,几乎是“阿凡达”的两倍,如此天差地别的比较,着实太过残酷;更致命的是,“新月”的制作成本只有五千万,而“阿凡达”则是两亿五千万。
如此数据,就连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已经凉了一半,更不要说各大新闻媒体了,所有人都认为詹姆斯这一次真正地踢到铁板了,很有可能即将遭遇历史上最残酷也最糟糕的一次滑铁卢,不少媒体记者都显得有些幸灾乐祸。
但谁能够想到,首映周末结束之后,来自观众的赞誉之声却开始沸沸扬扬地弥漫开来,并且越演越烈,根本不需要等到第二周的周五,周一到周四的四天时间里,“阿凡达”的观影狂潮就创造了当年圣诞节的疯狂景象,四天时间里席卷了将近七千万,惊艳得让所有媒体都跌碎了下巴。
随后的第二个周末又再次更进一步,“阿凡达”以百分之一点八的逆天跌幅,创造了自“泰坦尼克号”以来首映场馆在三千间以上作品的最低跌幅,再次豪取七千五百的周末票房,上映两周的累积票房就轻松突破了两亿门槛。
后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阿凡达”成为了影史第一部北美票房破七亿的作品。
“阿凡达”的票房曲线和“泰坦尼克号”几乎保持了一致,从最开始不被看好到最后创造历史记录完成逆袭,至此,詹姆斯正式确立了自己北美票房之王的地位,当他宣布自己即将开始筹备“阿凡达”续集的时候,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资金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现在,“地心引力”的强大声势确确实实地让人们想起了2009年的“阿凡达”,无处不在的讨论热潮让人产生一种全世界都已经陷入疯狂的错觉。即使不是,也已经相距不远了。
紧接着十月第二周,万众瞩目的时刻终于来了:刚刚创造了北美秋季档影史首映票房记录的“地心引力”到底能够取得多少次周跌幅呢?
这才是决定电影最终票房极限高度的关键因素。首周大爆特爆、次周票房雪崩的作品,在电影历史长河之中绝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首映周末的表现越是黑马,次周跌幅的数据就越是危险,充满了无数可能。
但这一次,意外却来了。又或者说,熟悉的景象又来了——“阿凡达”当初创造的奇迹景象。
十月七日的周一开始,观影狂潮就已经侵袭而至了,即使现在还是工作日,却依旧无法阻挡人们涌进电影院的热情,并且还在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一点一点地走高,热浪的上升曲线根本就停不下来。
华纳兄弟内部终于按耐不住了,不同派系的董事会成员们第一次出现了微词。
当初“阿凡达”选择了圣诞档期上映,首映日期选择了十二月十八日,虽然依旧是工作日,距离圣诞节还有一周,但学生们却已经放假了,而且,紧随而至的圣诞节和新年假期也连了起来,这一切都为电影的票房奇迹奠定了基础——即使是周一到周四的工作日,因为是假期的关系,这也都成为了票房增长空间。
但“地心引力”却没有如此便利。
十月份就是正常的工作日,没有法定假期也没有特别节日,工作日就是工作日,只能硬抗着工作日的阻碍,赢得票房上涨的良机,所有工作职员们就只能拥挤在夜场观影,观众无法分流,晚间场次又不够,更糟糕的是,他们只有三千五百间放映院线——不够!不够!完全不够!
顺带一提,“阿凡达”的上映院线也只有三千五百间,但他们拥有假日优势,客流量完全可以分摊开来。
缺少了如此便利的“地心引力”只能选择加馆——临时加馆就意味着增加宣传成本,意料之外的成本叠加。
华纳兄弟的董事会高层表达了强烈不满:“这部作品本来有希望冲击北美六亿乃至七亿票房水准的,但现在却可能五亿都已经危险了。生意不是这样做的,投资和回报的比例完全不对!这到底是谁的决策失误?谁的判断失误?”
抱怨归抱怨,现在却已经太迟了,木已成舟,他们只能看看亡羊补牢是否还来得及了。
周一到周四,“地心引力”收入六千万票房,在进入次周周末之前,累积票房就已经轻松地突破了两亿门槛,这一切就已经预示了电影次周跌幅绝对不会太糟糕——提前剧透;华纳兄弟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三千五百间院线扩展到了三千八百间,希望能够尽快地缓解次周的观影热潮压力。
对于首映票房过亿的作品来说,次周跌幅只要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下就能够算是胜利,这已经是行业内部的普遍认知,但最终,“地心引力”却在上映第二周交出了百分之三十二的票房跌幅,复制了“怪物史瑞克2”在2004年创造的奇迹,延续了自己的神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