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光绪17年,初春,春雨绵绵。
运货的马车离开机器局专线后,缓缓走过厂地间泥水洼,拖着沉重的生铁、钢材以及木料往料仓走去,现在的汉城机器局,几经扩建之后,已经变成一座占地四千余亩大厂,规模堪称远东第一的铸币厂亦位于其中,每日运货马车不断往返于仓库与专线车站,将原料运进或将产品运出,终日不歇。
机器局西则一排连绵的厂房便是去年新建的机器工厂,其规模相比过去扩充十数倍,机器达四百余台,非但机器齐备诸如蒸汽锤、炼钢炉、化铁炉更是一应俱全,甚至工厂内还建成炼铁车间,添置了一台二手的25.55立方炼铁高炉,以炼铁供工厂使用,当然这座高不过11.4米的炼铁高炉最重要的用途还是作技术验证,供统监大人于此研究新型炼铁工艺。
自这座小炼铁高炉月前投入使用后,几经改造后,其日产量一跃达到50余吨,高炉利用系数更达到惊人的2.1/m3,甚至因原料不足而陷入停产,不过随着仁汉铁路筑成,仁川的焦炭以及从北部铁矿运来的矿石经铁路运至机器局,从而满足其生产需求,机器局则利同时引进了一台1吨碱性炼钢转炉以及两套轧钢设备,生产出铁路轻轨和建筑用钢材。
或许正得益于钢铁分厂对原料以及产品运输的需求,才使得其拥有厂区内目前仅有的厂内铁路,而在通往铁厂的铁路边,有一座半露天的工棚,这座工棚过去是用于生产铁路棚车,只是一座临时组装车间,在铁路棚车定单完成后,工棚便闲了下来,而现在这里却又忙活了起来。
在过去的十几天间,十几名机器局的工人、技师在唐浩然的带领下,于工棚内的轨道上,利用机器局生产的车轮、木板等零件,组装起了第一辆电车。
这辆有轨电车直接借用了铁路棚车的车盘,只是进行了适当的减重,蓝色的木制车厢带着金门的门边、窗边,虽谈不上富丽堂皇,可却也显得极为华丽,车厢内的木板涂着一层淡淡的清漆,露出了漂亮的木统,车厢两边的座椅也很是简单,有点像是公园中的木条椅,这瞧着似乎与机器局先前制造的客车厢区别不大,只是窗口上装上了玻璃。
而与火车车厢不同的是,在其车首部正面多出了三面玻璃窗,此时在这个怪模怪样的车厢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车,甚至就连车底下,亦有两名工人凭着灯检视着。
“把这两根电线,对,就是这两根连接好,还有……”
在车厢中,唐浩然不时的指导着工人接好车厢内的电路,这辆电车于机器局中的标号为“东亚100型”,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其将是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
在过去的十三天间,唐浩然一心扑到了“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的设计上,上午处理完府中的公务后,便会立即来到工厂向工人和技师解释着图纸,另一方面还要挤出时间,设计的电车交通的电力系统,也就是电车上拖着的那条“辫子”以及城市中的架空触线,相比于电车,供电系统尤其是架空线网无疑是最为复杂的。
有如“蜘蛛网”般密布的架空线网在设计时碰到了太多的问题,幸好这些问题现在都已一一加以解决,并且与厂区中布设了一条试验网,而解决架空线网问题的正是郑廷襄,作为机械工程师的他,在电车的研制过程中给了唐浩然太多的帮助。
“大人,你就这有轨电车,真的能卖到海外吗?”
尽管意识到有轨电车于城市推广对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但郑廷襄却总会想起白种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他们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由黄种人发明的新生事物?尽管它确实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听罢,唐浩然笑着说道:
“想不到你会这么没有自信,先不说外国人买不买,现在咱们已经开始沿着特区的几条主干道铺设路轨,这有轨电车除去这一辆客车型之外,接下来咱们造的就是货车型,一辆电车长7.3米,黄2.2米,我估计去掉车厢后,货车型的载重应在10吨左右,如此一来,我们即可利用电车将建筑物资和工人运到特区的各个角落……”
就目前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养马的费用实在太过惊人,为了保障物资运输公司于仁川养了2700多匹马,每日开支多达三千元,这马果然是“贵族”的玩意,若是再加上购马的二十余万元巨款,足够于城内铺设几十公里电车轨道了,而且电车的运力亦远超过马车。
“租界里的那些外国人的眼睛又不是看不到,等到他们看到了电车的便利,到时候,自然会同咱们谈判引进技术,到时候,咱们再狠狠的敲他们一笔!就像他们卖给咱们火车的时候一样!非得出这口恶气不可!”
唐浩然口中的恶心指的自然是购买机车时的高价,尤其是后期维护保养的高价,被人宰了那么几刀的经历,唐浩然又岂能忘记,若非如此,又岂会令机器局研究机车。
大人这般一说,郑廷襄连忙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大人,若非您的这个发明,恐怕这口恶气,咱们可还真出不了。”
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剽窃别人的发明罢了!
每一次有所新“发明”后,面对属下的称赞时唐浩然虽说已经习惯,可脸皮依然还没有那么厚,尽管他在内心不断的对自己反复说着“发明别人的东西,让别人无物可以发明”,可谦虚总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矣,这话有拍马屁的之嫌了,这个电力,便是我不发明,我想你也不会放过电动机不是?”
笑看着郑廷襄,唐浩然却摇头说道:
“你不是已经开始在机器局试验用电机带动机器了嘛?你早晚会想到把它用在车上!”
电动机无疑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尽管这个时代其它国家的电动机尚不成熟,但最终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正是电动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各国工业的格局。而最让唐浩然惊奇的恐怕还是他将电动机用于车间进行动力试验,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复了他对中国技术人员的认知——他们的创新意识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大人,相比蒸汽机,电动机不但有着使用便利的优点,且更安全、动力亦更强,将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其高转速再配合大人发明的高速钢刀具,机器局的生产效率提高又岂止一倍,不过这试验并不怎么成功。”
高速钢,对于机器而言,这是机器局的第一个“王牌产品”,正是得益高速钢的应用,机器的产能方才得到很快的提高,而“发明”高速钢的正是唐浩然。
在高速钢“发明”之前,这个时代最好的刀具用钢是1865年,英国的罗伯特•墨希特发明了合金工具钢,一般能承受350℃的切削温度,加工一般钢材时切削速度可提高到10-12m/min。而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唐浩然对工业产能的需要。
有鉴于此,唐浩然自然想起了另一种“原始”的工具钢——高速钢,在历史上其原本应该是泰勒和怀特一同发明,现在泰勒到了仁川,“发明高速钢”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高速钢的技术并不复杂,相比于之前的合金工具钢,它能够承受550-600℃的切削温度,切削一般钢材可采用25-30m/min的切削速度、从而使其加工效率比碳素工具钢洽金工具钢分别提高了4倍和2.5倍以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曾使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切削水平出现了一个飞跃,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工业也赖以迅速发展。
不过尽管高速钢的冶炼并不复杂,但热处理工艺却较为复杂,必须经过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淬火时由于它的导热性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先在800~850℃预热,以避免引起大的热应力,然后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1190~1290℃,这是根据不同牌号实际使用时温度有区别,然后油冷或空冷或充气体冷却。过去一般工厂均采用盐炉加热,后来真空炉的使用也相当广泛。而在淬火后因内部组织还保留一部分残余奥氏体没有转变成马氏体,影响了高速钢的性能。为使残余奥氏体转变,进一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一般要进行2~3次回火,回火温度560℃,每次保温1小时。
以至于唐浩然足足在机器局用于炼制合金钢的坩埚车间中呆了近一个月,方才确定了十二个型号的高速钢,不过辛苦是值得的——高速的推广使得机器局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产能提高了近一倍。
现在郑廷襄之所以会提及此事,正是因为高速钢的成功,便得他相信,电机的使用亦能够提高工厂的生产速度。
“此话怎讲?”
唐浩然反倒有些好奇了,电机应用于机床不成功?这怎么可能?若是不成功又岂会有后世的机床。
“大人,您设计的电动机,不过只有78马力,其功率全不够动车间天轴,如想改用电力,非得设计大型电机不可,可大电机,因为一些技术硬件上的问题,一时却还造不出来。”
“大的造不成,那为什么不能先造小的呢?”
唐浩然笑着反问一声,原来就因为这个,解决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造成不大的,难不成就不能去造小的吗?
“既然它不能带动几十台机器,那是因为动力不能与蒸汽机相比,可为什么非要死守着天轴或者地轴,过去之所以用天轴或者地轴传动,是因为蒸汽机的功率大,且造价昂贵,使用不便,所以需要用一台蒸汽机作为一个车间的动力,可相比于蒸汽机,电动机无疑非常廉价,如果进一步缩小功率的话,比如其功率正好适用于一台机床,其成本自然也就更低了,这样不也就解决问题了嘛。”
“大人,您的意思是给每一台机床都加装电动机?”
点点头,想到后世那些拥有独立电机的机床,唐浩然便接说道:
“没错,就是给每一台机床都加装电动机。”
有时候记忆力太好,也是一个问题,过去几十年看过的书,读过的文章散落在脑海的深处,只有经过适当的“提醒”才能回想起来,正因如此,唐浩然一直尝试着试图将自己记忆中的东西完全抄写一份,可那却只是一个不太现实的想法,且说没那么多时间,就是脑海中散乱的记忆,总会影响到他的“发明”,就像现在,若非郑廷襄的“提醒”,恐怕还真想不起这个“革命性的创新”。
机床拥有独立动力,在使用蒸汽机的时代无疑是痴人说梦,但随着电动机技术的成熟,在20世纪初,西门子公司终于为机床安装了单独的电动机驱动,从而掀起了机床制造业以及工业生产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之前,工厂只能借助复杂的传动天轴或地轴驱动机床,不单危险且使用成本较高,更不利于提高机床加工速度,但机床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之后,工业生产的面貌立即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这样不单避免了天轴或地轴传动传动带可能引起的工人伤亡,亦能令厂房施工更简易,厂房生产区更为整洁,既便是增加些许机器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唐浩然接着又补充道。
“不过我想,这个成本应该不会增加!”
作为机械工程师的郑廷襄,仔细思索后,立即意识到机床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之后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于是便不无激动的说道:
“大人,既然如此,那不如咱们现在就试试?”
“你看这机器局……”
手往工厂一指,唐浩然笑说道:
“你是这机器局的总办,至于怎么办,又岂需要请教我?这工厂中的事情,说到底,不还是由你作主?”(未完待续。)
运货的马车离开机器局专线后,缓缓走过厂地间泥水洼,拖着沉重的生铁、钢材以及木料往料仓走去,现在的汉城机器局,几经扩建之后,已经变成一座占地四千余亩大厂,规模堪称远东第一的铸币厂亦位于其中,每日运货马车不断往返于仓库与专线车站,将原料运进或将产品运出,终日不歇。
机器局西则一排连绵的厂房便是去年新建的机器工厂,其规模相比过去扩充十数倍,机器达四百余台,非但机器齐备诸如蒸汽锤、炼钢炉、化铁炉更是一应俱全,甚至工厂内还建成炼铁车间,添置了一台二手的25.55立方炼铁高炉,以炼铁供工厂使用,当然这座高不过11.4米的炼铁高炉最重要的用途还是作技术验证,供统监大人于此研究新型炼铁工艺。
自这座小炼铁高炉月前投入使用后,几经改造后,其日产量一跃达到50余吨,高炉利用系数更达到惊人的2.1/m3,甚至因原料不足而陷入停产,不过随着仁汉铁路筑成,仁川的焦炭以及从北部铁矿运来的矿石经铁路运至机器局,从而满足其生产需求,机器局则利同时引进了一台1吨碱性炼钢转炉以及两套轧钢设备,生产出铁路轻轨和建筑用钢材。
或许正得益于钢铁分厂对原料以及产品运输的需求,才使得其拥有厂区内目前仅有的厂内铁路,而在通往铁厂的铁路边,有一座半露天的工棚,这座工棚过去是用于生产铁路棚车,只是一座临时组装车间,在铁路棚车定单完成后,工棚便闲了下来,而现在这里却又忙活了起来。
在过去的十几天间,十几名机器局的工人、技师在唐浩然的带领下,于工棚内的轨道上,利用机器局生产的车轮、木板等零件,组装起了第一辆电车。
这辆有轨电车直接借用了铁路棚车的车盘,只是进行了适当的减重,蓝色的木制车厢带着金门的门边、窗边,虽谈不上富丽堂皇,可却也显得极为华丽,车厢内的木板涂着一层淡淡的清漆,露出了漂亮的木统,车厢两边的座椅也很是简单,有点像是公园中的木条椅,这瞧着似乎与机器局先前制造的客车厢区别不大,只是窗口上装上了玻璃。
而与火车车厢不同的是,在其车首部正面多出了三面玻璃窗,此时在这个怪模怪样的车厢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车,甚至就连车底下,亦有两名工人凭着灯检视着。
“把这两根电线,对,就是这两根连接好,还有……”
在车厢中,唐浩然不时的指导着工人接好车厢内的电路,这辆电车于机器局中的标号为“东亚100型”,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其将是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
在过去的十三天间,唐浩然一心扑到了“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的设计上,上午处理完府中的公务后,便会立即来到工厂向工人和技师解释着图纸,另一方面还要挤出时间,设计的电车交通的电力系统,也就是电车上拖着的那条“辫子”以及城市中的架空触线,相比于电车,供电系统尤其是架空线网无疑是最为复杂的。
有如“蜘蛛网”般密布的架空线网在设计时碰到了太多的问题,幸好这些问题现在都已一一加以解决,并且与厂区中布设了一条试验网,而解决架空线网问题的正是郑廷襄,作为机械工程师的他,在电车的研制过程中给了唐浩然太多的帮助。
“大人,你就这有轨电车,真的能卖到海外吗?”
尽管意识到有轨电车于城市推广对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但郑廷襄却总会想起白种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他们是否能够接受这种由黄种人发明的新生事物?尽管它确实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听罢,唐浩然笑着说道:
“想不到你会这么没有自信,先不说外国人买不买,现在咱们已经开始沿着特区的几条主干道铺设路轨,这有轨电车除去这一辆客车型之外,接下来咱们造的就是货车型,一辆电车长7.3米,黄2.2米,我估计去掉车厢后,货车型的载重应在10吨左右,如此一来,我们即可利用电车将建筑物资和工人运到特区的各个角落……”
就目前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养马的费用实在太过惊人,为了保障物资运输公司于仁川养了2700多匹马,每日开支多达三千元,这马果然是“贵族”的玩意,若是再加上购马的二十余万元巨款,足够于城内铺设几十公里电车轨道了,而且电车的运力亦远超过马车。
“租界里的那些外国人的眼睛又不是看不到,等到他们看到了电车的便利,到时候,自然会同咱们谈判引进技术,到时候,咱们再狠狠的敲他们一笔!就像他们卖给咱们火车的时候一样!非得出这口恶气不可!”
唐浩然口中的恶心指的自然是购买机车时的高价,尤其是后期维护保养的高价,被人宰了那么几刀的经历,唐浩然又岂能忘记,若非如此,又岂会令机器局研究机车。
大人这般一说,郑廷襄连忙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大人,若非您的这个发明,恐怕这口恶气,咱们可还真出不了。”
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剽窃别人的发明罢了!
每一次有所新“发明”后,面对属下的称赞时唐浩然虽说已经习惯,可脸皮依然还没有那么厚,尽管他在内心不断的对自己反复说着“发明别人的东西,让别人无物可以发明”,可谦虚总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矣,这话有拍马屁的之嫌了,这个电力,便是我不发明,我想你也不会放过电动机不是?”
笑看着郑廷襄,唐浩然却摇头说道:
“你不是已经开始在机器局试验用电机带动机器了嘛?你早晚会想到把它用在车上!”
电动机无疑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尽管这个时代其它国家的电动机尚不成熟,但最终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正是电动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各国工业的格局。而最让唐浩然惊奇的恐怕还是他将电动机用于车间进行动力试验,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复了他对中国技术人员的认知——他们的创新意识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大人,相比蒸汽机,电动机不但有着使用便利的优点,且更安全、动力亦更强,将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其高转速再配合大人发明的高速钢刀具,机器局的生产效率提高又岂止一倍,不过这试验并不怎么成功。”
高速钢,对于机器而言,这是机器局的第一个“王牌产品”,正是得益高速钢的应用,机器的产能方才得到很快的提高,而“发明”高速钢的正是唐浩然。
在高速钢“发明”之前,这个时代最好的刀具用钢是1865年,英国的罗伯特•墨希特发明了合金工具钢,一般能承受350℃的切削温度,加工一般钢材时切削速度可提高到10-12m/min。而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唐浩然对工业产能的需要。
有鉴于此,唐浩然自然想起了另一种“原始”的工具钢——高速钢,在历史上其原本应该是泰勒和怀特一同发明,现在泰勒到了仁川,“发明高速钢”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高速钢的技术并不复杂,相比于之前的合金工具钢,它能够承受550-600℃的切削温度,切削一般钢材可采用25-30m/min的切削速度、从而使其加工效率比碳素工具钢洽金工具钢分别提高了4倍和2.5倍以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曾使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切削水平出现了一个飞跃,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工业也赖以迅速发展。
不过尽管高速钢的冶炼并不复杂,但热处理工艺却较为复杂,必须经过淬火、回火等一系列过程。淬火时由于它的导热性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先在800~850℃预热,以避免引起大的热应力,然后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1190~1290℃,这是根据不同牌号实际使用时温度有区别,然后油冷或空冷或充气体冷却。过去一般工厂均采用盐炉加热,后来真空炉的使用也相当广泛。而在淬火后因内部组织还保留一部分残余奥氏体没有转变成马氏体,影响了高速钢的性能。为使残余奥氏体转变,进一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一般要进行2~3次回火,回火温度560℃,每次保温1小时。
以至于唐浩然足足在机器局用于炼制合金钢的坩埚车间中呆了近一个月,方才确定了十二个型号的高速钢,不过辛苦是值得的——高速的推广使得机器局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产能提高了近一倍。
现在郑廷襄之所以会提及此事,正是因为高速钢的成功,便得他相信,电机的使用亦能够提高工厂的生产速度。
“此话怎讲?”
唐浩然反倒有些好奇了,电机应用于机床不成功?这怎么可能?若是不成功又岂会有后世的机床。
“大人,您设计的电动机,不过只有78马力,其功率全不够动车间天轴,如想改用电力,非得设计大型电机不可,可大电机,因为一些技术硬件上的问题,一时却还造不出来。”
“大的造不成,那为什么不能先造小的呢?”
唐浩然笑着反问一声,原来就因为这个,解决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造成不大的,难不成就不能去造小的吗?
“既然它不能带动几十台机器,那是因为动力不能与蒸汽机相比,可为什么非要死守着天轴或者地轴,过去之所以用天轴或者地轴传动,是因为蒸汽机的功率大,且造价昂贵,使用不便,所以需要用一台蒸汽机作为一个车间的动力,可相比于蒸汽机,电动机无疑非常廉价,如果进一步缩小功率的话,比如其功率正好适用于一台机床,其成本自然也就更低了,这样不也就解决问题了嘛。”
“大人,您的意思是给每一台机床都加装电动机?”
点点头,想到后世那些拥有独立电机的机床,唐浩然便接说道:
“没错,就是给每一台机床都加装电动机。”
有时候记忆力太好,也是一个问题,过去几十年看过的书,读过的文章散落在脑海的深处,只有经过适当的“提醒”才能回想起来,正因如此,唐浩然一直尝试着试图将自己记忆中的东西完全抄写一份,可那却只是一个不太现实的想法,且说没那么多时间,就是脑海中散乱的记忆,总会影响到他的“发明”,就像现在,若非郑廷襄的“提醒”,恐怕还真想不起这个“革命性的创新”。
机床拥有独立动力,在使用蒸汽机的时代无疑是痴人说梦,但随着电动机技术的成熟,在20世纪初,西门子公司终于为机床安装了单独的电动机驱动,从而掀起了机床制造业以及工业生产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之前,工厂只能借助复杂的传动天轴或地轴驱动机床,不单危险且使用成本较高,更不利于提高机床加工速度,但机床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之后,工业生产的面貌立即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这样不单避免了天轴或地轴传动传动带可能引起的工人伤亡,亦能令厂房施工更简易,厂房生产区更为整洁,既便是增加些许机器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唐浩然接着又补充道。
“不过我想,这个成本应该不会增加!”
作为机械工程师的郑廷襄,仔细思索后,立即意识到机床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之后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于是便不无激动的说道:
“大人,既然如此,那不如咱们现在就试试?”
“你看这机器局……”
手往工厂一指,唐浩然笑说道:
“你是这机器局的总办,至于怎么办,又岂需要请教我?这工厂中的事情,说到底,不还是由你作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