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在林朔车组正前方不过十多米外的一辆德军坦克被一炮打穿了前装甲,车速顿时就减慢下来。
黑烟与火光从各个地方冒了出来。可以预见的是,恐怖的金属流在车内肆虐,已经彻底的将这辆德军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铁。
“最后三发!”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透的装填手无比迅捷的再次将一枚穿甲弹送进了炮膛,声竭力嘶的告诉所有人,他们的车组只剩下了最后三枚炮弹。
离开枪管都已经隐隐泛红的车载机枪,满头大汗的林朔跌跌撞撞的缩回炮塔内,大声命令驾驶员“倒车!快点倒车!”
林朔的这辆在车后方撑着无线电的战车早就已经引起了那些德军装甲兵老手们的注意。从开战到现在林朔的战车已经被至少命中了六七枚的炮弹。至于那些在附近爆炸的炮弹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德军不仅仅是只有装甲部队和掷弹兵,他们的炮兵部队同样无比犀利。在明军的护航战舰因为德意空军的大规模空袭不得不离开海岸线之后,德国人的炮火已经肆虐了数个小时之久。
林朔的战车炮塔上加装有炮盾,车体的前装甲上也焊接有外挂装甲。但是此刻外挂装甲早已经脱落,炮盾也已经松动不堪使用,炮塔转动装置受损只能是勉强使用。至于车体外部的那些设备例如发烟装置,车灯,潜望镜,观瞄设备等等几乎全部都已经被毁掉。车身上坑坑洼洼的留下了多处伤痕。可以说,除了还没有被最终击穿之外,林朔的战车几乎已经废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德军的炮击都集中在虎式坚固的正面。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座车,林朔的虎式周围保护力度很强,几乎没有让任何一辆德军战车成功的靠近过林朔虎式的侧翼和后方。
不过面对着整整两个装甲师数以万计的军队和大批的车辆不计伤亡的拼死攻击。半个第二装甲师已经一口气后退了接近三公里。再向后退就快到萨勒诺了。
“各车组注意,各车组注意!”抬手抹了把汗水,林朔按住自己的喉部通话器声音嘶哑的喊道“现在开始集中,还有炮弹的顶在前面,没有炮弹的做好撞击准备!”
林朔的车组还剩下三枚穿甲弹,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的车组早就打光了炮弹。红了眼的林朔已经准备进行撞车作战了。他身后没有多远就是萨勒诺,港口就在萨勒诺的南区。一旦让德军的装甲部队狂风骤雨一般的横扫过去,那登陆的明军必然要遭到惨重损失。
“长官!”就在林朔红着眼睛准备拼死一博的时候,电讯员却惊喜的大声喊道“第三装甲团来电,一营带着弹药补给部队上来了!一起来的还有装甲四团的增援部队!”
前线战事紧急,已经逐渐从登陆初期的混乱之中恢复过来的明军很快就采用各种方式来增加自己手中的力量。
至关重要的港口全部用来卸载前线急需的重要物资。而人员则是通过登陆艇来运输。至于其它那些运输暂时并不需要物资的运输船则是被集中起来去了外海,等待港口空闲下来之后再行卸货。
大明海军有自己的专业运输船。像是专业的运兵船,运输坦克等重型装备的特种运输船,能够进行海上补给的专业运输船,专业的油料运输船弹药运输船等等等等。
这些船只都是使用的军用标准建造。航速快,船体拥有水密隔舱并且使用军用钢板非常坚固。这些船只都是属于海军的后勤舰,是海军的编制。但是面对着规模如此庞大的全球战争,哪怕是规模庞大的大明海军在各个方面也都感觉捉襟见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海军只能是征用民用船只来补充运输能力。大明是拥有严格法制的国家,普通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普及率越高,国家的法制力度就越强。大明无疑是这个时代法制最为健全的国家。
哪怕是在战争时期征用民间船只也是要付钱,而且有什么损失也都是要赔偿的。不过赔偿这种事情只能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毕竟现在所有的生产能力全都集中在为战争服务上。赔偿这种事情只能是在战后。
那些被征用的船主们自然是不愿意自己的船只出现损伤。那样的话不但赚不到军队发给的补贴,而且赔偿还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谁知道这场战争要打的什么时候?谁知道大明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很多人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优先选择照顾自己的利益。
明军在萨勒诺刚刚登陆的时候发生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船主们全都想着抢着将自己船上的货物卸载下去,然后尽快离开战区。
这是在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大明普遍的事情,要保持自己的利益。直到前线指挥官下达军令才将这种混乱给扭转过来。
萨勒诺港的吞吐能力不弱,再加上第二装甲师的部队乘坐的都是专业的海军运输船,全力开通通道之后在下午之前就将第二装甲师剩下的装甲部队给送上了岸。
他们带着弹药补给车一点都没有停留的直直扑向正在激战的齐翁兹山口。给已经逐渐陷入崩溃之中的明军部队打上了一剂强心剂。
实际上能够前往萨勒诺的道路并不只有齐翁兹山口下的十八号公路这一条。其它地方只是不方便大规模通行装甲部队而已。
德军的攻击并不仅仅局限在齐翁兹山口,在萨勒诺周边各处区域全都有德军在猛烈攻击。整个第14装甲军已经全线压上,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装甲掷弹兵师给坚守阵地的明军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当明军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赶到齐翁兹山口下的时候,发起攻击的德军两个装甲师投入了手中全部的力量发起决死一搏。整场战斗在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进入了最高峰。
德军炮兵发了疯一样试图将自己的炮弹全都给打出去。双方之间的战机在天空之中厮杀缠斗,战况之激烈完全不亚于突尼斯之战。
面临的巨大压力的明军前线指挥官言辞恳切的给护航舰队的海军指挥官发电报,恳请他们看在同为帝国军队的份上出手救援。
大明海军虽然与陆军不怎么对付,不过大局观还是有的。护航舰队指挥官命令一支由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硬顶着德意空军的袭击靠近海岸将狂风骤雨般的炮击倾泻在了德军部队尤其是炮兵部队的脑袋上面。
而大明陆航同样非常给力。在前线压力剧增,多处阵地失守,眼看着萨勒诺就要面临危险的时候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驻扎在西西里岛上的明军陆航部队从各处机场上满勤出击,用铺天盖地的战机逐渐压倒了德意空军的威胁,从而极大的支援了陆地作战。
时间逐渐来到下午三点多钟,暂时退出战场补充完弹药和油料的林朔战斗集群再次投入齐翁兹山口处的战场。这支装甲部队的再次出战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将力量使用到了极致的德军第26和第16装甲师再也扛不住了。
在明军第二装甲师和天空之中逐渐增强的空中打击之下全线溃退。失去了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和人员之后,这两个德军装甲师不得不向正在赶往萨勒诺前线的隆美尔报告自己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
坐在将军专用的车上的隆美尔手中拿着前线发回来的电报,转头透过车窗看着远方的骄阳逐渐西沉,隆美尔感觉自己的心也同样跟着沉了下去。
德军部署在萨勒诺到那不勒斯一带的部队之中主力就是第14装甲军。虽然在那不勒斯还有不少的步兵部队,但是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赶到萨勒诺前线。
至于其它地方的驻军,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前线。也就是说,第14装甲军的进攻失利也就意味着隆美尔想要在明军登陆初期比较脆弱的时候将明军赶下大海的时机已经失去。
以明军强大的补给和运输能力,只要一两天的时间他们就能够将大量的兵员物资送上岸。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夺回萨勒诺了,就连那不勒斯都会变的非常危险。
现在摆放在隆美尔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就此收兵去守卫至关重要的那不勒斯港。那座港口的吞吐能力十倍于萨勒诺,是意大利南方最大的一处港口城市。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攻击。
之所以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攻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
亚平宁半岛是一处非常狭长的半岛,整个半岛中间都比较狭窄。一旦明军站稳脚跟之后横向攻击一路杀到萨勒诺对面的福贾,那之前部署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三十万德军就将陷入巨大的口袋之中。隆美尔无法承受这种损失,他只能是选择继续攻击。
隆美尔现在已经不奢望能够将明军赶下大海了,他现在只想尽可能的拖住明军的脚步,从而为那些部署在南部的德军撤退争取时间。
至于意大利军队,现在谁还能够顾得上他们?(未完待续。)
黑烟与火光从各个地方冒了出来。可以预见的是,恐怖的金属流在车内肆虐,已经彻底的将这辆德军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铁。
“最后三发!”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透的装填手无比迅捷的再次将一枚穿甲弹送进了炮膛,声竭力嘶的告诉所有人,他们的车组只剩下了最后三枚炮弹。
离开枪管都已经隐隐泛红的车载机枪,满头大汗的林朔跌跌撞撞的缩回炮塔内,大声命令驾驶员“倒车!快点倒车!”
林朔的这辆在车后方撑着无线电的战车早就已经引起了那些德军装甲兵老手们的注意。从开战到现在林朔的战车已经被至少命中了六七枚的炮弹。至于那些在附近爆炸的炮弹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德军不仅仅是只有装甲部队和掷弹兵,他们的炮兵部队同样无比犀利。在明军的护航战舰因为德意空军的大规模空袭不得不离开海岸线之后,德国人的炮火已经肆虐了数个小时之久。
林朔的战车炮塔上加装有炮盾,车体的前装甲上也焊接有外挂装甲。但是此刻外挂装甲早已经脱落,炮盾也已经松动不堪使用,炮塔转动装置受损只能是勉强使用。至于车体外部的那些设备例如发烟装置,车灯,潜望镜,观瞄设备等等几乎全部都已经被毁掉。车身上坑坑洼洼的留下了多处伤痕。可以说,除了还没有被最终击穿之外,林朔的战车几乎已经废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德军的炮击都集中在虎式坚固的正面。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座车,林朔的虎式周围保护力度很强,几乎没有让任何一辆德军战车成功的靠近过林朔虎式的侧翼和后方。
不过面对着整整两个装甲师数以万计的军队和大批的车辆不计伤亡的拼死攻击。半个第二装甲师已经一口气后退了接近三公里。再向后退就快到萨勒诺了。
“各车组注意,各车组注意!”抬手抹了把汗水,林朔按住自己的喉部通话器声音嘶哑的喊道“现在开始集中,还有炮弹的顶在前面,没有炮弹的做好撞击准备!”
林朔的车组还剩下三枚穿甲弹,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的车组早就打光了炮弹。红了眼的林朔已经准备进行撞车作战了。他身后没有多远就是萨勒诺,港口就在萨勒诺的南区。一旦让德军的装甲部队狂风骤雨一般的横扫过去,那登陆的明军必然要遭到惨重损失。
“长官!”就在林朔红着眼睛准备拼死一博的时候,电讯员却惊喜的大声喊道“第三装甲团来电,一营带着弹药补给部队上来了!一起来的还有装甲四团的增援部队!”
前线战事紧急,已经逐渐从登陆初期的混乱之中恢复过来的明军很快就采用各种方式来增加自己手中的力量。
至关重要的港口全部用来卸载前线急需的重要物资。而人员则是通过登陆艇来运输。至于其它那些运输暂时并不需要物资的运输船则是被集中起来去了外海,等待港口空闲下来之后再行卸货。
大明海军有自己的专业运输船。像是专业的运兵船,运输坦克等重型装备的特种运输船,能够进行海上补给的专业运输船,专业的油料运输船弹药运输船等等等等。
这些船只都是使用的军用标准建造。航速快,船体拥有水密隔舱并且使用军用钢板非常坚固。这些船只都是属于海军的后勤舰,是海军的编制。但是面对着规模如此庞大的全球战争,哪怕是规模庞大的大明海军在各个方面也都感觉捉襟见肘。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海军只能是征用民用船只来补充运输能力。大明是拥有严格法制的国家,普通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普及率越高,国家的法制力度就越强。大明无疑是这个时代法制最为健全的国家。
哪怕是在战争时期征用民间船只也是要付钱,而且有什么损失也都是要赔偿的。不过赔偿这种事情只能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毕竟现在所有的生产能力全都集中在为战争服务上。赔偿这种事情只能是在战后。
那些被征用的船主们自然是不愿意自己的船只出现损伤。那样的话不但赚不到军队发给的补贴,而且赔偿还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谁知道这场战争要打的什么时候?谁知道大明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很多人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优先选择照顾自己的利益。
明军在萨勒诺刚刚登陆的时候发生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船主们全都想着抢着将自己船上的货物卸载下去,然后尽快离开战区。
这是在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大明普遍的事情,要保持自己的利益。直到前线指挥官下达军令才将这种混乱给扭转过来。
萨勒诺港的吞吐能力不弱,再加上第二装甲师的部队乘坐的都是专业的海军运输船,全力开通通道之后在下午之前就将第二装甲师剩下的装甲部队给送上了岸。
他们带着弹药补给车一点都没有停留的直直扑向正在激战的齐翁兹山口。给已经逐渐陷入崩溃之中的明军部队打上了一剂强心剂。
实际上能够前往萨勒诺的道路并不只有齐翁兹山口下的十八号公路这一条。其它地方只是不方便大规模通行装甲部队而已。
德军的攻击并不仅仅局限在齐翁兹山口,在萨勒诺周边各处区域全都有德军在猛烈攻击。整个第14装甲军已经全线压上,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装甲掷弹兵师给坚守阵地的明军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当明军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赶到齐翁兹山口下的时候,发起攻击的德军两个装甲师投入了手中全部的力量发起决死一搏。整场战斗在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进入了最高峰。
德军炮兵发了疯一样试图将自己的炮弹全都给打出去。双方之间的战机在天空之中厮杀缠斗,战况之激烈完全不亚于突尼斯之战。
面临的巨大压力的明军前线指挥官言辞恳切的给护航舰队的海军指挥官发电报,恳请他们看在同为帝国军队的份上出手救援。
大明海军虽然与陆军不怎么对付,不过大局观还是有的。护航舰队指挥官命令一支由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硬顶着德意空军的袭击靠近海岸将狂风骤雨般的炮击倾泻在了德军部队尤其是炮兵部队的脑袋上面。
而大明陆航同样非常给力。在前线压力剧增,多处阵地失守,眼看着萨勒诺就要面临危险的时候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驻扎在西西里岛上的明军陆航部队从各处机场上满勤出击,用铺天盖地的战机逐渐压倒了德意空军的威胁,从而极大的支援了陆地作战。
时间逐渐来到下午三点多钟,暂时退出战场补充完弹药和油料的林朔战斗集群再次投入齐翁兹山口处的战场。这支装甲部队的再次出战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将力量使用到了极致的德军第26和第16装甲师再也扛不住了。
在明军第二装甲师和天空之中逐渐增强的空中打击之下全线溃退。失去了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和人员之后,这两个德军装甲师不得不向正在赶往萨勒诺前线的隆美尔报告自己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
坐在将军专用的车上的隆美尔手中拿着前线发回来的电报,转头透过车窗看着远方的骄阳逐渐西沉,隆美尔感觉自己的心也同样跟着沉了下去。
德军部署在萨勒诺到那不勒斯一带的部队之中主力就是第14装甲军。虽然在那不勒斯还有不少的步兵部队,但是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赶到萨勒诺前线。
至于其它地方的驻军,同样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前线。也就是说,第14装甲军的进攻失利也就意味着隆美尔想要在明军登陆初期比较脆弱的时候将明军赶下大海的时机已经失去。
以明军强大的补给和运输能力,只要一两天的时间他们就能够将大量的兵员物资送上岸。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夺回萨勒诺了,就连那不勒斯都会变的非常危险。
现在摆放在隆美尔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就此收兵去守卫至关重要的那不勒斯港。那座港口的吞吐能力十倍于萨勒诺,是意大利南方最大的一处港口城市。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攻击。
之所以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攻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
亚平宁半岛是一处非常狭长的半岛,整个半岛中间都比较狭窄。一旦明军站稳脚跟之后横向攻击一路杀到萨勒诺对面的福贾,那之前部署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三十万德军就将陷入巨大的口袋之中。隆美尔无法承受这种损失,他只能是选择继续攻击。
隆美尔现在已经不奢望能够将明军赶下大海了,他现在只想尽可能的拖住明军的脚步,从而为那些部署在南部的德军撤退争取时间。
至于意大利军队,现在谁还能够顾得上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