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和台中城之间的联系完全是一条海道,因此为了确保城中军队的粮道的安全,城外的海边驻扎了一支海军,主将是汪明,一共有七十八艘战船。
汪明因为驻军台中,所以在之前中华军对澎湖附近的清军海军进行袭击的时候,他的舰队并不在场,所以避免了白白遭受一顿损失,而他的对手吴英则为此付出了十几艘战舰,这让他很是高兴了一阵,不过这个时候他却高兴不起来了。
台中城方向出现的浓烟和猛烈的枪炮声已经持续了一个时辰了,其中枪炮声在半个时辰之前大幅度的减弱了,火炮的声音几乎完全听不见了,但是还是不时有枪声传出来,而且从声音上面判断,这枪声距离他们这里是在逐渐靠近的。
汪明本来已经组织了一支一千名水手组成的部队准备赶去驰援台中城的清军的,但是这个时候眼见着形势似乎不太对,他又连忙将派上岸的士兵收了回来,而且让战船都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止不测。
渐渐的有几名清军进入了他的视线,汪明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士兵几乎将身上的东西全部丢弃了,这时直穿着一件灰白色的对襟马褂,这是清军的军服。
这几名士兵气喘吁吁,稍稍缓过一口气便对着他们这边大喊大叫,大型舰船是不太可能靠近海岸线的,因为有很大的风险搁浅,所以这个时候他们距离海边还有数百米的距离,因此他模模糊糊的听到这人在喊什么“船?救我们!”之类的话。不过这些都不需要猜测。肯定是他们打了败仗敌人追了上来。于是逃到了海边向自己求救了。
汪明连忙让舰队之中的小船划上去,将这些士兵们接过来,他估计后面还有更多的败军,所以便将舰队中间的七十多艘小船全都派了出去,一时间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划桨的小船。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断有清军的士兵跑到了海边,有些人似乎是已经迫不及待又或者是被敌军吓破了胆子,这个时候不等小船靠近。便囚水向小船靠近,凡事一有人带头,势必就会引起其他人的模仿,然后后来的士兵不管会不会水都争先恐后的向海中的小船涌过来。
其实如果他们排好队的话,小船接送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但是这个时候众人争先恐后,一下子将小船挤得人仰马翻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后面船只的前进,因此实际上运送的速度大大的下降了。
汪明大为着急,不仅为这些士兵们的行为着急,也为他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董义而感到不安。董义是施琅的重将,如果他在台中出事的话本来也不关汪明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是汪明在海上进行的掩护,如果陆军全军覆灭而海军毫发无伤,这会让人怎么想,恐怕都会骂他见死不救,这件事情不是不能做,但是不能让人知道,不然的话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在他自己的身上上演。
实际上这个时候董义已经被中华军给追上了,他伤在了大腿,尽管有好几名士兵搀扶,但是速度自然是比不上四肢健全的普通士兵,再加上他身上穿着的是将领的锁子甲,这就让很多中华军的士兵将他定位首选的目标了,于是董义和几名亲兵才跑了不久,身边的士兵就被中华军射杀了大半,眼啃着后面的士兵越追越近,而且身边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几名亲兵吓得不敢再搀扶他了,终于将他撇下然后自己开溜了。
当然了,这些士兵们自己也难以逃脱,但是他们却成功的将长官给扔下了,董义一只腿无法用力,因此站立不稳,一下子跌坐在地,他知道逃脱不掉,干脆闭上眼睛等待中华军的靠近。
两名年轻的中华军的士兵小心翼翼的靠了过来,见地上坐着的这人身上有伤,而且看上去确实像是一名将领,于是便将他绑了起来带回台中城去了。
中华军一直追到了海边,这个时候拥堵在海边的大批清军还没有上船,加上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之中已经将手中的武器几乎全都丢尽了,所以这个时候毫无抵抗力,士兵们为了逃命,再无顾忌全都向海中扑去,会水的使劲扑腾,不会水的更加要用力扑腾,中华军的士兵这个时候简直就有了会动的靶子,于是毫不客气的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屠杀,一时间海面上水花四溅,子弹乱飞,大量清军士兵惨叫着被子弹击中,直到他们最后脱离了中华军的射程范围,这才算摆脱了这场恶魔。
台中城的四千多名清军在不到半天时间的战斗之中,一共被击毙超过三千人,因为大量的士兵沉入海底或者尸体被海水冲走,所以无法计算,但是从最终逃回澎湖的清军数量上来看,清军的损失在四千人以上,最终只有三百余人脱逃。
击败了清军之后,台中城终于又回到了中华军的手中,士兵们找到了之前被清军丢弃的中华军将士的遗骸,项玉下令要将这些烈士们厚葬,于是派了四百多名俘虏在台中城的东面挖了一大片的墓穴,五百多名因守卫台中城而战死的烈士和在之前进攻台中城的战斗之中阵亡的将士都被安葬在里面,项玉带着中华军五千将士举行了庄严而肃穆的葬礼,并且计划就在此地设置一处台中城守卫战烈士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
这一举措对中华军的影响十分强烈,以至于在后来的战斗之中中华军的士兵们大多表现的特别勇敢,甚至出现了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在敌众我寡的时候,士兵没呢不愿意撤离,表示愿意与城池共存亡,最后导致了重大的伤亡,这都是项玉所没有想到的。
台中城北夺回来了之后,城池将面临重新修整,将原来城市受损的位置进行修补,并且增派了兵力,驻军由之前的五百人增加到了一千人,并且为了防止再一次遭遇敌方的偷袭,台中城外修建了五处烽火遂,用以警戒和告警,以防止敌军对台中发动突袭。
而实际上因为清军对解决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显得毫无办法,再加上其陆军多是绿营士兵无论是士兵的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意志,都远远的低于中华军,所以在付出了沉痛的损失之后施琅放弃了他原来的依托台中然后两头拒和打的策略,决定挥军直击台南。
清军在十二月初开始为大军出击做准备,其中最新一批仿制中华军的火炮这个时候已经试制出来了,这是一种按照中华军的基隆一型火炮全比例仿制的一种火炮,因为清军自己的冶炼技术比较差,所以火炮的材质还是青铜制造的,因此重量在原型炮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一改过去明军火炮短粗短粗的特点,完全模仿中华军火炮的外形设计,将身管延长,炮口变细了不少,这样使得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能够在炮管内蓄气,减少了气体的流失,使得火炮的射程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仿制的火炮的射程能够达到五六里远,有效射程超过四里,比原来的火炮提高了三四倍,甚至能够媲美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那一批红衣大炮了。
这种火炮和红衣大炮相比自然是有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炮身铸造的比较粗糙,上面有比较明显的气孔,气密性不佳,而且在试验的过程之中存在着清军自己铸造的火炮的一个症结,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装填火药的时候还是不能多装,以免误伤士兵。
但是这种火炮的生产至少解决了这个时候清军舰队上面的火力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他们因为舰船上面的红衣火炮的数量有限,有些小船甚至根本就没有装备红衣火炮,所以在海战之中难以发挥出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甚至在远距离交战上面比不上中华军的火力强度。
施琅在台中之战之后愈发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这段时间不停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加快铸炮的速度,但是一门火炮从开模到铸成,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最快也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大批量的制造,但是清军显然不能等这么久了,清军已经在澎湖岛上驻扎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施琅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现在就和当年松锦大战的时候洪承畴的处境一样,不断的面临来自朝廷的催促、皇帝的怀疑,最后不得不提前出兵然后一败涂地。
施琅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再不出兵恐怕是没有好果子吃了,因此不断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最后将众人逼急了,最后一名工匠突发奇想在泥模的基础之上想出了使用铁模替代,因为泥模是一次性的,所以效率很低,消耗很大,但是铁模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他的这个设想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最后一干匠人一起努力,硬是将一百八十多年之后由龚振麟在鸦片战争期间发明的铁模铸炮给弄出来了,这一下子铸炮的手续和时间大大降低,所需时间也降低到了只要二十余天,工匠们大批量的铸造了大量的铁模,然后快速的按照施琅的要求大规模的铸造火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就生产了超过六百余门火炮,这才解决了清军舰队的火力上面的需求,大海战所需的条件已然具备。(未完待续。)
汪明因为驻军台中,所以在之前中华军对澎湖附近的清军海军进行袭击的时候,他的舰队并不在场,所以避免了白白遭受一顿损失,而他的对手吴英则为此付出了十几艘战舰,这让他很是高兴了一阵,不过这个时候他却高兴不起来了。
台中城方向出现的浓烟和猛烈的枪炮声已经持续了一个时辰了,其中枪炮声在半个时辰之前大幅度的减弱了,火炮的声音几乎完全听不见了,但是还是不时有枪声传出来,而且从声音上面判断,这枪声距离他们这里是在逐渐靠近的。
汪明本来已经组织了一支一千名水手组成的部队准备赶去驰援台中城的清军的,但是这个时候眼见着形势似乎不太对,他又连忙将派上岸的士兵收了回来,而且让战船都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止不测。
渐渐的有几名清军进入了他的视线,汪明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士兵几乎将身上的东西全部丢弃了,这时直穿着一件灰白色的对襟马褂,这是清军的军服。
这几名士兵气喘吁吁,稍稍缓过一口气便对着他们这边大喊大叫,大型舰船是不太可能靠近海岸线的,因为有很大的风险搁浅,所以这个时候他们距离海边还有数百米的距离,因此他模模糊糊的听到这人在喊什么“船?救我们!”之类的话。不过这些都不需要猜测。肯定是他们打了败仗敌人追了上来。于是逃到了海边向自己求救了。
汪明连忙让舰队之中的小船划上去,将这些士兵们接过来,他估计后面还有更多的败军,所以便将舰队中间的七十多艘小船全都派了出去,一时间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划桨的小船。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断有清军的士兵跑到了海边,有些人似乎是已经迫不及待又或者是被敌军吓破了胆子,这个时候不等小船靠近。便囚水向小船靠近,凡事一有人带头,势必就会引起其他人的模仿,然后后来的士兵不管会不会水都争先恐后的向海中的小船涌过来。
其实如果他们排好队的话,小船接送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但是这个时候众人争先恐后,一下子将小船挤得人仰马翻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后面船只的前进,因此实际上运送的速度大大的下降了。
汪明大为着急,不仅为这些士兵们的行为着急,也为他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董义而感到不安。董义是施琅的重将,如果他在台中出事的话本来也不关汪明的事情。但是这个时候是汪明在海上进行的掩护,如果陆军全军覆灭而海军毫发无伤,这会让人怎么想,恐怕都会骂他见死不救,这件事情不是不能做,但是不能让人知道,不然的话同样的事情可能就会在他自己的身上上演。
实际上这个时候董义已经被中华军给追上了,他伤在了大腿,尽管有好几名士兵搀扶,但是速度自然是比不上四肢健全的普通士兵,再加上他身上穿着的是将领的锁子甲,这就让很多中华军的士兵将他定位首选的目标了,于是董义和几名亲兵才跑了不久,身边的士兵就被中华军射杀了大半,眼啃着后面的士兵越追越近,而且身边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几名亲兵吓得不敢再搀扶他了,终于将他撇下然后自己开溜了。
当然了,这些士兵们自己也难以逃脱,但是他们却成功的将长官给扔下了,董义一只腿无法用力,因此站立不稳,一下子跌坐在地,他知道逃脱不掉,干脆闭上眼睛等待中华军的靠近。
两名年轻的中华军的士兵小心翼翼的靠了过来,见地上坐着的这人身上有伤,而且看上去确实像是一名将领,于是便将他绑了起来带回台中城去了。
中华军一直追到了海边,这个时候拥堵在海边的大批清军还没有上船,加上他们在逃跑的过程之中已经将手中的武器几乎全都丢尽了,所以这个时候毫无抵抗力,士兵们为了逃命,再无顾忌全都向海中扑去,会水的使劲扑腾,不会水的更加要用力扑腾,中华军的士兵这个时候简直就有了会动的靶子,于是毫不客气的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屠杀,一时间海面上水花四溅,子弹乱飞,大量清军士兵惨叫着被子弹击中,直到他们最后脱离了中华军的射程范围,这才算摆脱了这场恶魔。
台中城的四千多名清军在不到半天时间的战斗之中,一共被击毙超过三千人,因为大量的士兵沉入海底或者尸体被海水冲走,所以无法计算,但是从最终逃回澎湖的清军数量上来看,清军的损失在四千人以上,最终只有三百余人脱逃。
击败了清军之后,台中城终于又回到了中华军的手中,士兵们找到了之前被清军丢弃的中华军将士的遗骸,项玉下令要将这些烈士们厚葬,于是派了四百多名俘虏在台中城的东面挖了一大片的墓穴,五百多名因守卫台中城而战死的烈士和在之前进攻台中城的战斗之中阵亡的将士都被安葬在里面,项玉带着中华军五千将士举行了庄严而肃穆的葬礼,并且计划就在此地设置一处台中城守卫战烈士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
这一举措对中华军的影响十分强烈,以至于在后来的战斗之中中华军的士兵们大多表现的特别勇敢,甚至出现了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在敌众我寡的时候,士兵没呢不愿意撤离,表示愿意与城池共存亡,最后导致了重大的伤亡,这都是项玉所没有想到的。
台中城北夺回来了之后,城池将面临重新修整,将原来城市受损的位置进行修补,并且增派了兵力,驻军由之前的五百人增加到了一千人,并且为了防止再一次遭遇敌方的偷袭,台中城外修建了五处烽火遂,用以警戒和告警,以防止敌军对台中发动突袭。
而实际上因为清军对解决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显得毫无办法,再加上其陆军多是绿营士兵无论是士兵的武器装备还是战斗意志,都远远的低于中华军,所以在付出了沉痛的损失之后施琅放弃了他原来的依托台中然后两头拒和打的策略,决定挥军直击台南。
清军在十二月初开始为大军出击做准备,其中最新一批仿制中华军的火炮这个时候已经试制出来了,这是一种按照中华军的基隆一型火炮全比例仿制的一种火炮,因为清军自己的冶炼技术比较差,所以火炮的材质还是青铜制造的,因此重量在原型炮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一改过去明军火炮短粗短粗的特点,完全模仿中华军火炮的外形设计,将身管延长,炮口变细了不少,这样使得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能够在炮管内蓄气,减少了气体的流失,使得火炮的射程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仿制的火炮的射程能够达到五六里远,有效射程超过四里,比原来的火炮提高了三四倍,甚至能够媲美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那一批红衣大炮了。
这种火炮和红衣大炮相比自然是有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炮身铸造的比较粗糙,上面有比较明显的气孔,气密性不佳,而且在试验的过程之中存在着清军自己铸造的火炮的一个症结,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装填火药的时候还是不能多装,以免误伤士兵。
但是这种火炮的生产至少解决了这个时候清军舰队上面的火力的问题,在以往的时候他们因为舰船上面的红衣火炮的数量有限,有些小船甚至根本就没有装备红衣火炮,所以在海战之中难以发挥出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甚至在远距离交战上面比不上中华军的火力强度。
施琅在台中之战之后愈发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这段时间不停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加快铸炮的速度,但是一门火炮从开模到铸成,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最快也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大批量的制造,但是清军显然不能等这么久了,清军已经在澎湖岛上驻扎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施琅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现在就和当年松锦大战的时候洪承畴的处境一样,不断的面临来自朝廷的催促、皇帝的怀疑,最后不得不提前出兵然后一败涂地。
施琅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再不出兵恐怕是没有好果子吃了,因此不断的催促金门岛上的工匠们,最后将众人逼急了,最后一名工匠突发奇想在泥模的基础之上想出了使用铁模替代,因为泥模是一次性的,所以效率很低,消耗很大,但是铁模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他的这个设想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最后一干匠人一起努力,硬是将一百八十多年之后由龚振麟在鸦片战争期间发明的铁模铸炮给弄出来了,这一下子铸炮的手续和时间大大降低,所需时间也降低到了只要二十余天,工匠们大批量的铸造了大量的铁模,然后快速的按照施琅的要求大规模的铸造火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就生产了超过六百余门火炮,这才解决了清军舰队的火力上面的需求,大海战所需的条件已然具备。(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明末当皇帝,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重回明末当皇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明末当皇帝,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重回明末当皇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