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盛京城内已是风雨飘摇,整个城市的气氛都弥漫着一种压抑和不安,街上已经看不见什么行人了,偶尔路过一人,远远一看无论是行色匆匆的官员还是步履蹒跚的老弱,或是一队队持枪握戟的士兵,都对眼下的局势感到惶恐不安。
盛京城是清廷的龙兴之地,城中有很多满清贵族的府宅,只不过由于战争的临近,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的勋贵选择将自己的亲眷转移出去,转移到更远更安全的北方草原。
这种举动自然引起了很多百姓的不安,内务部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康熙皇帝,康熙也只是长叹一声,并没有下令制止这些贵族们的做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们在国家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选择明哲保身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况且也只是将家眷送走,自己并未随之离开,要是他们也走了的话,那整个朝廷才是真的要完了。
见到朝廷并没有出手阻止这种行为,于是其他还在观望的大臣们也纷纷效仿,将字的亲眷家人全都送到安全的后方去避难了,明朝末期,首都北京被攻破的时候那种惨状对他们而言是记忆犹新,因此既然皇帝否不反对,那还犹豫什么,保住自己的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官员的行动也带动了盛京的普通民众,接着一波声势浩大的逃难潮也迅速爆发了,盛京城原本有十五万户居民,这个时候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逃走了八成。剩下不到三万户居民还在城中苦苦支撑。不是他们不想逃。只是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眼看着马上就要到秋冬了,北方虽然安全一些,但是却更加寒冷,他们没有财力添置足够的御寒物品,如果跟着其他避难的人一起离开盛京的话,这个冬天都不一定能够度过,与其冻死在荒郊野外。还不如在城内待着,说不定还能在战争中捡得一条性命。
城中的居民的逃散使得盛京城看上去一片萧条,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也瞧不出那些有人那些没人,而在皇宫里面,康熙皇帝刚刚给自己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请安,两人之间似乎有一点意见不合,气氛有些微妙。
“祖母,眼下贼人兵锋正盛,我大军虽誓死拼战。但是战果却几未可知,因此才特请皇祖母您跟着后宫的一众人撤到北边去。这是为您的安危着想啊!”康熙涨红了脸,似乎想要说服孝庄,只不过从他的表情上来看,他的言语不太奏效。
康熙今年也只有十四岁,虽然在鳌拜死后开始亲政,但是毕竟年幼,因此孝庄给他安排了一个老师,以辅佐他处理政务,这个人就是济世,济世这个人才学很高,胸有乾坤,但是性子很直,不畏强权,小皇帝最烦他了,认为他迂腐不堪,可是孝庄却知道这个人有大才,所以一直支持着他。
“哼!你的朝廷你便是想怎么折腾我又及时说与你不是了?但是这后宫之地,还不用你来插手,要出手,那也是皇后她的事情,及时要你来管我这个不中用的老人家了?”孝庄不是不明白眼下朝廷的处境,因此才不愿意离开盛京,她是科尔沁部落的人,这个时候还可以撤回到蒙古草原之上,可是大清呢?自己的孙子孙媳妇他们呢?他们没地方可去,本来朝中的大臣之中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着,并没有将自己的家眷送走,要是她一动身,那就给人一种朝廷要完的感觉,剩余的那部分人也会马上行动,甚至连城内的军心都会受到影响。
自己的这个孙子虽然聪慧好学,但是在这一件事情上的处理确实很不得当,怎么能够轻易的放走那些大臣的家眷呢?这个些人一走,这些大臣们的心思还能在朝堂之上,将领们的心思还能用在行军作战上面吗?
康熙叹了一口气,孝庄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眼见自己无法说服她,于是只能作罢,不过还是从禁军之中抽调人马加强对皇宫的守卫。
眼下朝堂局势不稳,满汉大臣全都人心惶惶,而且中华军这时已经开始发动辽阳战役了,盛京南面的门户还不知道能够坚守多长的时间。
八月底,中华军对辽东镇发动了进攻,驻守在辽阳城内的清军只有两万人,当然抵挡不住中华军近十万人的猛攻,清军的抵抗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中华军攻破了城门,清军死伤惨重只剩下不到三千人撤回到了盛京,而超过五千名士兵则不愿意继续作战,选择了向中华军投降,这还是中华军北伐一来接收到的最大一支投降的清军,不过接下来一定会越来越多。
九月初,中华军终于抵达了盛京城下,此时城内的百姓又逃散了大半,偌大一个盛京城,城内的百姓还不到五万人,加上守城的六万士兵,依旧显得空空荡荡。
康熙穿甲戴盔,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缓缓逼近的中华军军队,眉头紧锁,他不顾左右大臣和将领们的劝阻,一定要登城指挥作战,虽然这要面临中华军的强大火力的威胁。
中华军很快就在盛京城下摆下阵势,十几万大军锦旗招展,杀气腾腾,盛京城头上清廷的一干将士都口干舌燥浑身难受,这是人在压力之下的一种应激反应,不过中华军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也确实令他们都心里难安。
中华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在城外先扎下大营,然后就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修筑工事,旁若无人的样子一点都不把站在城头上的清军将士放在眼里,康熙皇帝脸涨得通红,像是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般,气急败坏的下令城头上的清军对这些修筑工事的中华军士兵开炮,要消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城头上的清军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开炮,不过中华军早有准备,看见情势不对,立刻就丢下东西溜之大吉了,清军的炮击并没有造成什么很大的效果,不过却招来了中华军的火炮报复,数百门早已准备就绪的火炮开始朝着盛京城内倾泻着自己的怒火。
清廷的大臣们惊慌失措,慌慌张张的从城头上跑了下去,康熙皇帝也十分狼狈的在一群属下的保护之下从城头上撤了下来,这个时候城头上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继续在上面久待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中华军的炮火所波及,皇帝的龙体显然不能受到这样的威胁,而见识过了中华军的强大火力的康熙皇帝,这个时候也是十分害怕,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麾下的这批骁勇善战的将士们,不是这群明朝余孽的对手,实在是对方的装备太好,火力太猛,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抵抗。
(未完待续。)
盛京城是清廷的龙兴之地,城中有很多满清贵族的府宅,只不过由于战争的临近,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的勋贵选择将自己的亲眷转移出去,转移到更远更安全的北方草原。
这种举动自然引起了很多百姓的不安,内务部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康熙皇帝,康熙也只是长叹一声,并没有下令制止这些贵族们的做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们在国家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选择明哲保身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况且也只是将家眷送走,自己并未随之离开,要是他们也走了的话,那整个朝廷才是真的要完了。
见到朝廷并没有出手阻止这种行为,于是其他还在观望的大臣们也纷纷效仿,将字的亲眷家人全都送到安全的后方去避难了,明朝末期,首都北京被攻破的时候那种惨状对他们而言是记忆犹新,因此既然皇帝否不反对,那还犹豫什么,保住自己的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官员的行动也带动了盛京的普通民众,接着一波声势浩大的逃难潮也迅速爆发了,盛京城原本有十五万户居民,这个时候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逃走了八成。剩下不到三万户居民还在城中苦苦支撑。不是他们不想逃。只是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眼看着马上就要到秋冬了,北方虽然安全一些,但是却更加寒冷,他们没有财力添置足够的御寒物品,如果跟着其他避难的人一起离开盛京的话,这个冬天都不一定能够度过,与其冻死在荒郊野外。还不如在城内待着,说不定还能在战争中捡得一条性命。
城中的居民的逃散使得盛京城看上去一片萧条,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也瞧不出那些有人那些没人,而在皇宫里面,康熙皇帝刚刚给自己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请安,两人之间似乎有一点意见不合,气氛有些微妙。
“祖母,眼下贼人兵锋正盛,我大军虽誓死拼战。但是战果却几未可知,因此才特请皇祖母您跟着后宫的一众人撤到北边去。这是为您的安危着想啊!”康熙涨红了脸,似乎想要说服孝庄,只不过从他的表情上来看,他的言语不太奏效。
康熙今年也只有十四岁,虽然在鳌拜死后开始亲政,但是毕竟年幼,因此孝庄给他安排了一个老师,以辅佐他处理政务,这个人就是济世,济世这个人才学很高,胸有乾坤,但是性子很直,不畏强权,小皇帝最烦他了,认为他迂腐不堪,可是孝庄却知道这个人有大才,所以一直支持着他。
“哼!你的朝廷你便是想怎么折腾我又及时说与你不是了?但是这后宫之地,还不用你来插手,要出手,那也是皇后她的事情,及时要你来管我这个不中用的老人家了?”孝庄不是不明白眼下朝廷的处境,因此才不愿意离开盛京,她是科尔沁部落的人,这个时候还可以撤回到蒙古草原之上,可是大清呢?自己的孙子孙媳妇他们呢?他们没地方可去,本来朝中的大臣之中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着,并没有将自己的家眷送走,要是她一动身,那就给人一种朝廷要完的感觉,剩余的那部分人也会马上行动,甚至连城内的军心都会受到影响。
自己的这个孙子虽然聪慧好学,但是在这一件事情上的处理确实很不得当,怎么能够轻易的放走那些大臣的家眷呢?这个些人一走,这些大臣们的心思还能在朝堂之上,将领们的心思还能用在行军作战上面吗?
康熙叹了一口气,孝庄的脾气他是知道的,眼见自己无法说服她,于是只能作罢,不过还是从禁军之中抽调人马加强对皇宫的守卫。
眼下朝堂局势不稳,满汉大臣全都人心惶惶,而且中华军这时已经开始发动辽阳战役了,盛京南面的门户还不知道能够坚守多长的时间。
八月底,中华军对辽东镇发动了进攻,驻守在辽阳城内的清军只有两万人,当然抵挡不住中华军近十万人的猛攻,清军的抵抗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中华军攻破了城门,清军死伤惨重只剩下不到三千人撤回到了盛京,而超过五千名士兵则不愿意继续作战,选择了向中华军投降,这还是中华军北伐一来接收到的最大一支投降的清军,不过接下来一定会越来越多。
九月初,中华军终于抵达了盛京城下,此时城内的百姓又逃散了大半,偌大一个盛京城,城内的百姓还不到五万人,加上守城的六万士兵,依旧显得空空荡荡。
康熙穿甲戴盔,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缓缓逼近的中华军军队,眉头紧锁,他不顾左右大臣和将领们的劝阻,一定要登城指挥作战,虽然这要面临中华军的强大火力的威胁。
中华军很快就在盛京城下摆下阵势,十几万大军锦旗招展,杀气腾腾,盛京城头上清廷的一干将士都口干舌燥浑身难受,这是人在压力之下的一种应激反应,不过中华军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也确实令他们都心里难安。
中华军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在城外先扎下大营,然后就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开始修筑工事,旁若无人的样子一点都不把站在城头上的清军将士放在眼里,康熙皇帝脸涨得通红,像是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一般,气急败坏的下令城头上的清军对这些修筑工事的中华军士兵开炮,要消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城头上的清军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开炮,不过中华军早有准备,看见情势不对,立刻就丢下东西溜之大吉了,清军的炮击并没有造成什么很大的效果,不过却招来了中华军的火炮报复,数百门早已准备就绪的火炮开始朝着盛京城内倾泻着自己的怒火。
清廷的大臣们惊慌失措,慌慌张张的从城头上跑了下去,康熙皇帝也十分狼狈的在一群属下的保护之下从城头上撤了下来,这个时候城头上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继续在上面久待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中华军的炮火所波及,皇帝的龙体显然不能受到这样的威胁,而见识过了中华军的强大火力的康熙皇帝,这个时候也是十分害怕,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麾下的这批骁勇善战的将士们,不是这群明朝余孽的对手,实在是对方的装备太好,火力太猛,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抵抗。
(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明末当皇帝,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重回明末当皇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明末当皇帝,重回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重回明末当皇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