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须鲸静止不动漂浮在船边,这样毫无防备的状态对它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船上有人心生歹意,或者船里坐着一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很容易对它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如果不是它在远处听到熟悉的声音,靠近之后又认出了张子安,曾经被人类伤害过的它是肯定不会轻易放下戒心的。这证明它是一种有智慧的生物,虽然智能等级不高,但足以令它分辨出好人与坏人。
鲸虱呈现淡黄色,像极了没有尾巴的蝎子,成群结队地附着在鲸的体表。它们能在鲸鱼的高速游动中不被甩脱,可想而知附着得很牢固,弯钩般的节肢末端紧紧嵌入鲸的皮肤内,虽然对鲸的健康没有大碍,但不舒服是必然的——讨厌程度可能就像人身上的虱子,虽然不会致命,但让人恨不得把它们逐个掐死。
静止漂浮的小须鲸令张子安可以更方便、更仔细地祛除它伤口附近的鲸虱。这些鲸虱附着得太牢固,有时候光是用手无法把它们拔出来,即使用出薅羊毛的洪荒之力也不行,他只得再次祭出随身携带的万能法宝——瑞士军刀。
在橡皮充气艇上玩刀子,基本上相当于在火堆边玩鞭炮,如果不小心手里一滑把艇身捅个窟窿,别人也只会骂他自己作死。
张子安趴在冲锋艇的船舷,将瑞士军刀里的小刀尽量举得远一些,平着伸进鲸虱的身体底下,然后手腕一拧,刀身旋转90度,把这些寄生虫强行撬出来,左手捏住了远远地扔向冲锋艇另一侧的海水里。
鲸虱密密麻麻盘根错节,像是一堆蝎子钉在小须鲸伤口附近,看着令人头皮发麻而且恶心,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它们可能是靠吸取伤口冒出来的血生长繁殖。
有些寄生在海洋生物身上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但鲸虱可没有那么好,它们是纯粹的麻烦,但鲸没有手,拿它们没办法。
经过他耐心的清理,鲸虱的数量越来越少,只在鲸皮上留下它们曾经盘踞过的痕迹——一些坑坑洼洼的小凹坑。
失去它们的遮挡,伤口终于显露真面目。
张子安本打算顺便给小须鲸把伤口的棉线拆除,那还是小志和老黄贡献的风筝线,相当坚韧而结实,虽说不拆线也没事,无非是慢慢融合进鲸的皮肤里,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正好就拆了。
不过,他仔细一看,发现露在皮肤外的棉线几乎已所剩无几,只残留着一些断头,大概是被那些饥不择食的鲸虱咬掉了,倒是省了他的事。
伤口恢复状况良好,没有迸裂的痕迹,也没有感染的迹象,毕竟这是一头生命力旺盛的半成年小须鲸。
他收起危险的瑞士军刀,拍了拍它的伤口附近,意思是已经弄好了。
就算以后鲸虱再次附着到它的身体上也无所谓,那时它伤口附近的皮肤已经重新增厚,不会像现在一样难受。
失去鲸虱的骚扰,小须鲸似乎很高兴,连游动都显得轻快许多,围着冲锋艇缓缓绕圈儿,不时喷出低矮的水雾。
张子安不由地想起猴子之间互相捉虱子的场景,心说它不会是把我当成另一头鲸鱼了吧?
他想起小志,知道那孩子很喜欢鲸鱼,这么难得的机会,应该给小志拍几张照片发过去做纪念。
于是他从防水袋里取出手机,试着选取角度拍照片。
不过,由于小须鲸游得实在太近,冲锋艇的船舷又高高隆起,反而不太容易拍到它。
张子安怕螺旋桨伤到它,不敢启动马达,也不敢把手机举得太远,万一掉海里怎么办?刻舟求机么?
拍了几张照片,但只拍到它灰黑的脊背,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几乎很难认出这是一头鲸鱼。
张子安正自无可奈何,却见小须鲸突然一甩尾巴,离开冲锋艇游走了,他赶紧不失时机地抓拍几张照片,总算拍到了它的全貌。
它是玩腻了么?还是肚子饿了?
张子安本以为它马上会就此游走,岂料它游出两三百米之后就停了下来,它前方的水面喷出稀薄的气柱,紧接着海水左右一分,又浮起另一个灰黑色的脊背。
那是一头体型大得多的成年小须鲸,外形与之前那头半成年小须鲸十分相像。
骤然看到另一头鲸鱼出现,张子安先是一惊,替半成年小须鲸捏了把汗,担心这两头鲸之间发生冲突。
大部分鲸是群体性动物,几头甚至十几头鲸共同组成鲸群,彼此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通过群体协作来抵御可能的袭击者,甚至像人类一样互相照顾彼此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形成一个团结的小型社会。
不过,小须鲸并不是这样,它们是出了名的喜欢独来独往,通常情况下不会与其他小须鲸同行,除非是为了交配目的,或者……
半成年小须鲸见了那头成年小须鲸,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欢快地游过去,亲昵地在成年小须鲸身边蹭来蹭去,通过肢体接触表达喜爱之情。
果然,那是一头雌性成年小须鲸,应该就是这头半成年小须鲸的母亲。
张子安之前就觉得有些奇怪,这头半成年小须鲸似乎还没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年纪,那么它的母亲在哪?会不会是在捕鲸船的追杀下失散了,或者……已经丧命于捕鲸船的鱼叉下?
失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鲸的声音在海里能传很远,即使失散也能找到,那么……
过早离开母亲的幼年鲸很难在凶险的海洋环境里存活,他一直为这头半成年小须鲸捏了把汗,但鲸不是猫狗,即使觉得可怜也不可能捡回家自己喂,因此担心归担心,他终归无可奈何。
看到它的母亲出现,他很为它高兴,也终于放心了。
那天他对老黄说,小须鲸脱离搁浅之后就匆匆离去,可能是去跟家人团聚了。当时他只是随口一说,心里并没有什么把握,现在看来真被他猜对了。
如果不是它在远处听到熟悉的声音,靠近之后又认出了张子安,曾经被人类伤害过的它是肯定不会轻易放下戒心的。这证明它是一种有智慧的生物,虽然智能等级不高,但足以令它分辨出好人与坏人。
鲸虱呈现淡黄色,像极了没有尾巴的蝎子,成群结队地附着在鲸的体表。它们能在鲸鱼的高速游动中不被甩脱,可想而知附着得很牢固,弯钩般的节肢末端紧紧嵌入鲸的皮肤内,虽然对鲸的健康没有大碍,但不舒服是必然的——讨厌程度可能就像人身上的虱子,虽然不会致命,但让人恨不得把它们逐个掐死。
静止漂浮的小须鲸令张子安可以更方便、更仔细地祛除它伤口附近的鲸虱。这些鲸虱附着得太牢固,有时候光是用手无法把它们拔出来,即使用出薅羊毛的洪荒之力也不行,他只得再次祭出随身携带的万能法宝——瑞士军刀。
在橡皮充气艇上玩刀子,基本上相当于在火堆边玩鞭炮,如果不小心手里一滑把艇身捅个窟窿,别人也只会骂他自己作死。
张子安趴在冲锋艇的船舷,将瑞士军刀里的小刀尽量举得远一些,平着伸进鲸虱的身体底下,然后手腕一拧,刀身旋转90度,把这些寄生虫强行撬出来,左手捏住了远远地扔向冲锋艇另一侧的海水里。
鲸虱密密麻麻盘根错节,像是一堆蝎子钉在小须鲸伤口附近,看着令人头皮发麻而且恶心,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它们可能是靠吸取伤口冒出来的血生长繁殖。
有些寄生在海洋生物身上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但鲸虱可没有那么好,它们是纯粹的麻烦,但鲸没有手,拿它们没办法。
经过他耐心的清理,鲸虱的数量越来越少,只在鲸皮上留下它们曾经盘踞过的痕迹——一些坑坑洼洼的小凹坑。
失去它们的遮挡,伤口终于显露真面目。
张子安本打算顺便给小须鲸把伤口的棉线拆除,那还是小志和老黄贡献的风筝线,相当坚韧而结实,虽说不拆线也没事,无非是慢慢融合进鲸的皮肤里,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正好就拆了。
不过,他仔细一看,发现露在皮肤外的棉线几乎已所剩无几,只残留着一些断头,大概是被那些饥不择食的鲸虱咬掉了,倒是省了他的事。
伤口恢复状况良好,没有迸裂的痕迹,也没有感染的迹象,毕竟这是一头生命力旺盛的半成年小须鲸。
他收起危险的瑞士军刀,拍了拍它的伤口附近,意思是已经弄好了。
就算以后鲸虱再次附着到它的身体上也无所谓,那时它伤口附近的皮肤已经重新增厚,不会像现在一样难受。
失去鲸虱的骚扰,小须鲸似乎很高兴,连游动都显得轻快许多,围着冲锋艇缓缓绕圈儿,不时喷出低矮的水雾。
张子安不由地想起猴子之间互相捉虱子的场景,心说它不会是把我当成另一头鲸鱼了吧?
他想起小志,知道那孩子很喜欢鲸鱼,这么难得的机会,应该给小志拍几张照片发过去做纪念。
于是他从防水袋里取出手机,试着选取角度拍照片。
不过,由于小须鲸游得实在太近,冲锋艇的船舷又高高隆起,反而不太容易拍到它。
张子安怕螺旋桨伤到它,不敢启动马达,也不敢把手机举得太远,万一掉海里怎么办?刻舟求机么?
拍了几张照片,但只拍到它灰黑的脊背,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几乎很难认出这是一头鲸鱼。
张子安正自无可奈何,却见小须鲸突然一甩尾巴,离开冲锋艇游走了,他赶紧不失时机地抓拍几张照片,总算拍到了它的全貌。
它是玩腻了么?还是肚子饿了?
张子安本以为它马上会就此游走,岂料它游出两三百米之后就停了下来,它前方的水面喷出稀薄的气柱,紧接着海水左右一分,又浮起另一个灰黑色的脊背。
那是一头体型大得多的成年小须鲸,外形与之前那头半成年小须鲸十分相像。
骤然看到另一头鲸鱼出现,张子安先是一惊,替半成年小须鲸捏了把汗,担心这两头鲸之间发生冲突。
大部分鲸是群体性动物,几头甚至十几头鲸共同组成鲸群,彼此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通过群体协作来抵御可能的袭击者,甚至像人类一样互相照顾彼此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形成一个团结的小型社会。
不过,小须鲸并不是这样,它们是出了名的喜欢独来独往,通常情况下不会与其他小须鲸同行,除非是为了交配目的,或者……
半成年小须鲸见了那头成年小须鲸,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欢快地游过去,亲昵地在成年小须鲸身边蹭来蹭去,通过肢体接触表达喜爱之情。
果然,那是一头雌性成年小须鲸,应该就是这头半成年小须鲸的母亲。
张子安之前就觉得有些奇怪,这头半成年小须鲸似乎还没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年纪,那么它的母亲在哪?会不会是在捕鲸船的追杀下失散了,或者……已经丧命于捕鲸船的鱼叉下?
失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鲸的声音在海里能传很远,即使失散也能找到,那么……
过早离开母亲的幼年鲸很难在凶险的海洋环境里存活,他一直为这头半成年小须鲸捏了把汗,但鲸不是猫狗,即使觉得可怜也不可能捡回家自己喂,因此担心归担心,他终归无可奈何。
看到它的母亲出现,他很为它高兴,也终于放心了。
那天他对老黄说,小须鲸脱离搁浅之后就匆匆离去,可能是去跟家人团聚了。当时他只是随口一说,心里并没有什么把握,现在看来真被他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