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六年,吴国和魏国,两大霸主息战,东部安然,然而在中原西部却打的火热。

  六月如火,西部的战事烈烈,并州,关中,汉中,西蜀,整个中原的西部地域,无论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皆然是一片烽火连天。

  并州魏国和吴国虎视眈眈,黄忠和曹洪都已经列兵阵前,等待着瓜分并州。

  关中,凉国和金国战役惨烈,长安城。

  汉中,曹仁已经打响战役,他身边驻守的吕布也在蠢蠢欲动。

  蜀国,刘璋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深宫自乐自娱,然而刘备和诸葛亮却在谋略成都,黄雀在后的锦衣卫也在虎视眈眈。

  西部的形势剧变,对于吴国来说,却并没有过于紧张,吴国都城的金陵城,却依旧的喧嚣热闹。

  一年一度的蹴鞠大赛开始了,这是金陵城之中一个最热闹的时分。

  吴国对于蹴鞠这一项运动看的比较看重,自从第一届蹴鞠开始,王族参战,天下共举,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即使当初孙权刚刚登基的时候,吴国明显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没有停止举办。

  这是吴国如今的一个热点,也是金陵城了一个繁华时节。

  不过今年的蹴鞠大赛却举办的有些逊色,本来聚集全国视线的活动,却被即将举行的科举的风头给掩盖了。

  自从教育司把天下科举的消息给散播出来,吴国上下皆然是一片震荡。

  读书人始终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主流阶层,这一点即使吴国如今明显改革了不少事情,都是变不了了事实。

  举孝廉这个已经维持的数百年的官吏选拔制度,其实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有才而不得人举荐,碌碌无为一生的,比比皆是。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那么多智近乎妖的恐怕也绝对不止一个诸葛孔明。

  然而诸葛孔明很幸运。他得人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可是若是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这个多智近乎妖的谋者是不是应该老死山林呢?

  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上伯乐。

  所以吴国朝堂的科举的消息一颁布出来,整个吴国读书人都开始兴奋起来。一个个磨拳搽掌,兴致勃勃,嗷嗷直叫。

  随着科举的消息通过官方邸报明发公文,一层层传达下去,还有江东日报这些报纸的大肆宣扬。吴国上下已经沸腾起来。

  孙权提出了科举制度其实是一个过渡期,是以举孝廉代替乡试和会试,最后选拔顶尖才子,与金陵城举行殿试。

  当然,他除了举荐制度之外,后来还另外在金陵城下了一道圣旨,只要愿意参加科举的学子,即使没有人愿意举荐,皆然可以在八月之前报名参加。

  八月将会举行一次这些报名者的独立初试,初试之后。成绩出众者,在九月份会和那些被各地举荐来的尖子一起进行大考。

  这就是今年真正的科举大考。

  “朝廷科举,乃是寒门读书人的一个大好机会,吾等寒窗十年,当一举成名!”

  “蔡祭酒亲自主持科举,必然公平公正,吾当一展所长!”

  “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举荐的名额肯定没有某,某当去京城一走,科举岂能错过!”

  “这一个和天下读书人较量的机会。吾当参与!”

  “……”

  很多读书已经读了一辈子的人,都心动起来了,不少读书人赶赴京城,参加初试。

  读书是为了入仕。天下读书人谁不想要独占鳌头,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入朝为官高居庙堂。

  所以踊跃的人几乎超出了朝堂的意料之中。

  恐怕即使孙权蔡邕等人也想不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个浪潮,科举之策会引发这么多读书人的共鸣,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一阵唏嘘。

  孙权接到的消息之后,才感觉。看来他之前想了有些多了,就如今这个趋势,别说寥寥几个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反对,就算所有大儒反对,恐怕都阻止不了这个科举的趋势。

  科举不仅仅在民间引发的躁动,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不少人的心思。

  在读书人心中,这是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在朝堂之下的一方势力眼中,这是一次较量,人才的较量。

  特别是如今吴国境内几大书院,卯足劲头,想要名下的学子在科举之上表现出众。

  ——————————————

  鹿门山书院。

  祭酒司马微和庞德公召来目前书院最出色的学子。

  “公琰,吴国此次科举,关系重大,谁能独占鳌头,随便能一飞中天,汝可有信心!”司马微沉声的问道。

  鹿门山书院出过不少人才,诸葛亮,庞统,石韬,孟建……都是人才,然而对于吴国来说,江东书院,金陵书院的分量始终比他们高那么一点。

  如今荆州乃是吴国的天下,鹿门山书院也在这屋檐下,若是不能在吴国取得成绩,必然会荣誉不保,甚至让两大书院比较下去。

  大儒也不是无欲无求的,不好利益,但是名望却不能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让郑玄蔡邕等人压一头,司马微庞德公自然也不愿意。

  “禀告祭酒大人,学生当全力以赴!”

  少年蒋琬,年仅十七,一袭青衣,头戴纶巾,笔直的身躯站在两大祭酒面前,目光坚毅灼热,神情自信凛然。

  石韬等人离开鹿门山之后,他算是如今鹿门山之中最出色的一个学子。

  ……

  金陵书院。

  作为吴国天子脚下的大书院,也是吴国如今规模最大,科目最多的一个书院,书院的祭酒是郑玄,不过郑玄已经在半隐退的状态,书院大部分的事务交给了他得意门生程秉。

  程秉是汝南,早年随郑玄读书,后来战乱,流落交州,最是士燮,士燮投降江东之后,返回江东,在江东书院度日。

  郑玄建立金陵书院,他追随老师,尽心尽力,管理书院,略有心得。

  祭酒书斋。

  程秉手握着朝堂颁布的科举条文,目光深沉,半响之后才抬头,看着自己的老师郑玄,低声的道:“老师,大王举行的这一次科举,我们可要好好表现一下。”

  “汝想要夺冠?”

  郑玄微微眯眼。

  “季常足可独占鳌头!”程秉目光湛然而亮,点点头,傲然的道。

  “马良?”

  郑玄轻轻的抚摸颌下白髯,淡淡的道:“此子年方十五,倒是一个可以造就的良才,可会拔苗助长乎!”

  “老师,当今书院,才子不少,但是能和天下读书人一较高低者,非他不可!”

  程秉已经开始接手书院了,相比郑玄,他朝气多了,好胜心也抢多了,一心一意想要把书院发展超过江东书院的影响力,这一次科举,倒是一次机会。

  马良,荆州人,在荆州没有被拿下之前,已经东来金陵,以十二岁之身,进入金陵书院就读。

  “好吧,汝让季常来侍奉某一段时间,此子有才,然而过于桀骜,老夫当压一压他的心性,不然如何面对天下文采斐然之子!”

  郑玄沉吟半响,点点头,这些年,金陵书院人才不少,但是领头的却没有几个,的确要树立一些的领头羊了。

  江东书院在吴国朝堂有大影响,是因为江东书院有独占鳌头的三驾马车,陆逊,步骘,苏门。

  “谢谢老师!”程秉闻言,神色大喜。

  ……

  江东书院。

  蔡邕离开书院之后,新任祭酒乃是盛宪,两个祭酒之间的过渡期并不难,毕竟要说起来江东书院第一任的祭酒就是盛宪。

  当年江东书院最先是盛宪建立的,后来蔡邕来了,盛宪才心甘情愿的让出祭酒之位。

  如今复位,自然也理所当然。

  盛宪面对吴国科举,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次计划,他召来的却不是在列学子,而是一个已经从江东书院出师,留在书院当教习的青年。

  严畯,字曼才。

  他曾经是江东书院第二届比较出色的学子,当年是他可是仰慕着步骘苏门等人名气而读,然而如今步骘等人跨入朝堂,步步高升,他却一直默默无闻,最后选择留守江东书院,当一个教习。

  “曼才,江东书院的名誉不能丢!”盛宪目光看着这个沉稳的青年,沉声的道:“此次,汝需夺冠!”

  “祭酒,某明白!”

  严畯年方二十出头而已,他在书院足足待了五年,他并非是一个名利淡薄之辈,只是之前感觉自己始终不如步骘几人。

  性格有些大器晚成,显得稳重而不急躁,所以一直在书院充实自己。

  他看着步骘苏门等人步步高升,心中多少有些低沉,然而桀骜的他,落后一步,并不愿意举荐出仕。

  如今机会来了,他自然要把握。

  ……

  交州书院。

  ……

  辽东书院。

  ……

  吴国的书院都开始沸腾起来,一个个心高气傲的学子都在为这一次的科举而做准备。

  不仅仅是书院,昔日读书人专利的世家门阀也开始有些蠢蠢欲动。

  江东世家,荆州世家,自然也要发挥余热,作为世家龙头,蒯家,顾家,陆家……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世家扬名的机会。

  科举尚未开始,就已经引发了吴国一拨接着一拨的浪潮。(未完待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仲谋天下,三国之仲谋天下最新章节,三国之仲谋天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